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狼疮性肾炎 (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受体 (CD12 6与CDw130 )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微量全血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LN患者CD 4 、CD 8与CD 2 3 淋巴细胞表面CD12 6与CDw130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 (11例 )比较 ,活动组 (14例 )与非活动组 (10例 )LN患者CD 4 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 (均P <0 0 1) ,CD 8细胞百分数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 ) ,CD 2 3 细胞百分数在活动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在非活动组明显降低(P <0 0 1) ,三组CD 12 6细胞与CD w130 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2 )与非活动组和正常组比较 ,活动组LN患者CD 4 CD 12 6与CD 4 CD w130 的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CD 2 3CD 12 6与CD 2 3CD w130 的细胞百分数则明显增高 (均P <0 0 5 ) ;非活动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 >0 0 5 ) ;CD 8CD 12 6与CD 8CD w130 的细胞百分数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3)活动组LN患者CD 2 3 细胞表面CD12 6与CDw130 表达呈正相关 (r =0 75 6 ,P <0 0 5 ) ;非活动组和正常组CD 2 3 细胞表面CD12 6与CDw130 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r=0 376 ,P >0 0 5 ;r=0 2 5 6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 CD1 78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应用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 CD1 78(Fas配体 )在 HFRS患者及健康人群 (对照组 )外周血 CD 4、CD 8T细胞表达的水平。结果 HFRS患者发热期组和多尿期组外周血 CD 4T淋巴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而 CD 8T细胞明显增加 (P<0 .0 1) ;CD 4/CD 8比值明显下降 (P<0 .0 5 ) ;CD 4、CD1 78 T淋巴细胞和 CD 8、CD1 78 T淋巴细胞皆显著增高 (P<0 .0 5及 P<0 .0 0 1)。HFRS患者发热组和多尿组 CD 8T细胞的 CD1 78的表达率分别为 2 2 .18%和2 9.92 % ,而 CD 4T细胞的 CD1 78表达率分别为 4 .80 %和 5 .2 5 %。认为 HFRS的发病过程中 CD1 78主要表达于CD 8T淋巴细胞亚群 ,且发病早期和末期均有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Th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体液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借助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 2 4例 DCM患者和 1 8例正常人的 Th淋巴细胞亚型。结果 :DCM组 Th2 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占 (0 .42± 0 .2 6) % ,CD4 -CD3 0 细胞占 (0 .41± 0 .37) % ;对照组 Th2 细胞占(0 .2 1± 0 .1 1 ) % ,CD4 -CD3 0 细胞占 (0 .0 7± 0 .0 5) %。DCM组 Th2 细胞和 CD4 -CD3 0 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DCM患者外周血中 Th2 细胞和 CD4 -CD3 0 细胞可能参与了DC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CD28- 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AS患者和21名正常人外周血CD3+CD8+ T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同时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相应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结果 AS患者外周血中的CD8+CD28- T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18±6)%对(14±5)%,P=0.020],患者外周血CD3+、CD8+CD28+ T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65±9)%对(69±8)%,P=0.039];[(15±5)%对(18±4)%,P=0.038],CD8+ T细胞的表达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的CD8+CD28- T细胞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AS的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Yang XY  Lu XY  Xü DH  Lü QH  Wang QH  Wu HX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8):570-57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 5T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3例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 5T细胞表达,根据CD25表达荧光强度>100者为CD4 CD25brightT细胞,并与SLE活动指数评分(SLEDAI)、血清补体C3水平、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 5T细胞表达率为(7·84±1·85)%,显著低于对照组(9·18±2·01)%(P<0·05),且活动期组[(6·72±1·16)%]较稳定期组更低[(8·57±1·91)%,P<0·01]。外周血CD4 CD25brightT细胞表达率在活动期组[(0·85±0·24)%]和稳定期组[(0·91±0·25)%]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但均低于对照组[(1·43±1·08)%,P<0·01]。随治疗后SLEDAI评分的下降,活动期组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brightT细胞表达率无明显变化。进一步分析外周血CD4 CD25brightT细胞表达率与SLEDAI评分、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滴度和血清C3水平的相关性,分别为ρ=-0·188,P=0·178;ρ=-0·216,P=0·121;ρ=0·082,P=0·560;ρ=0·010,P=0·9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 CD2 5T细胞的减少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Shen R  Xu CG  Li LZ  Zhang T  Qin XM  Li J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2):857-860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外周血CD+ 4 、CD+ 8T细胞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表达及血清、骨髓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2 (sTNF R1、2 )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在植物血凝素 (PHA) 2 0mg/L条件下进行全血细胞培养 ,于 0h和 4h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对CD+ 4 、CD+ 8T细胞CD69的表达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骨髓sTNF R1、2的水平。结果 PHA刺激前难治性贫血 (RA)与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RAS)CD+ 4 、CD+ 8细胞CD69的表达率分别为 8 32 %、9 88%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与转变中的RAEB(RAEB T)CD+ 8细胞CD69的表达率为7 92 %。PHA刺激后MDS患者CD+ 4 、CD+ 8细胞表达CD69明显增强 ,RA +RAS为 5 3 4 6 %、5 1 6 3% ;RAEB +RAEB T为 4 2 93%、4 1 96 % ,CD+ 4 与CD+ 8细胞CD69的表达率相似。MDS两种sTNF R1水平均明显升高 ,RA +RAS组sTNF R1血清为 (1 5 8± 0 6 8) μg/L ,骨髓为 (2 10± 0 2 6 ) μg/L ;sTNF R2血清为 (1 4 1± 0 5 0 ) μg/L ,骨髓为 (1 95± 0 6 4 ) μg/L ;RAEB +RAEB T组sTNF R1血清为 (2 6 2± 2 5 5 ) μg/L ,骨髓为 (3 12± 0 6 7) μg/L ;sTNF R2血清为 (1 96± 0 5 6 ) μg/L ,骨髓为(3 0 9± 0 6 2 ) μg/L。血清sTNF R2水平与PHA刺激  相似文献   

7.
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 4 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 (Th1/Th2 )细胞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并了解其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 10 5例初治肺结核患者、2 5名正常人外周血CD 4 T淋巴细胞进行直接计数 ,同时用 2 5ng/ml佛波酯 (PMA)、2 5 0ng/ml离子霉素 (ionomycin)对外周血细胞进行刺激 ,用 2 μmol/ml莫能霉素 (monensin)作蛋白转运抑制剂 ,5 %CO2培养 4 0~ 4 5h ,而后分别配对加入CD3 PC5 CD8 FITC INF γ PE/CD3 PC5 CD8 FITC IgG1 PE、CD3 PC5 CD8 FITC IL 4 PE/CD3 PC5 CD8 FITC IgG1 PE(PC5 :藻红蛋白 花青苷 5 ;FITC :异硫氰酸胍荧光素 ;PE :藻红蛋白 )单克隆抗体进行胞膜和胞内标记 ,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的百分含量。按病变程度分为重度 32例 ,中度 4 4例 ,轻度 2 9例。并对其中 6 7例肺结核患者在化疗强化期末、第 6个月化疗结束时进行同样指标的追踪检测 ,以了解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 4 T细胞、Th1/Th2细胞的变化状况。结果  (1)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 4 T细胞、Th1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其检测值分别为 (6 6 3± 16 0 )个 / μl、(9 5 6±3 6 0 ) %和 (735± 15 6 )个 / μl、(18 70± 5 0 3) % (P值均 <0 0 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重症肌无力(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机制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17例MG患者及13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4、CD8及Fas的表达。结果合并甲亢的MG患者(5例)中眼肌型MG比例高于无合并甲亢MG组(40.0%对16.7%),胸腺增生及胸腺瘤的发生率均比无合并甲亢MG组低(前者20%对50%;后者0对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甲亢MG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CD8-细胞比例比对照组高(P=0.034)。合并甲亢MG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Fas+、CD4+CD8+Fas+细胞比例比对照组高,CD4+CD8+Fas+细胞比例比无合并甲亢MG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亢在MG中发生率较高;合并甲亢的MG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Fas的表达升高,可能与MG合并甲亢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Ⅳ型与Ⅴ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52例(男性11例,女性41例,年龄18~55岁)初治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根据2003年ISN/RPS病理分型标准经肾活检确诊为Ⅳ型(n=32)和Ⅴ型(n=20),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20 细胞)和CD4 CD25 Foxp 3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与计数,计算CD4 /CD8 比值.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同时检测30例Ⅳ型和11例Ⅴ型LN肾组织CD4、CD8、CD20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取10例移植肾供肾活检标本作为正常肾组织对照.从中再选取20例(Ⅳ型和Ⅴ型各10例)行CD4和Foxp 3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与正常对照的差别,分析Ⅳ型和Ⅴ型之间外周血和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的变化特点.进一步分析Ⅳ型和Ⅴ型LN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特别是Treg以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差异和临床病理联系.结果:活动性Ⅳ型、Ⅴ型LN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外周血CD4 细胞比例、计数和CD4 /CD8 细胞比值及Treg细胞显著降低,CD8 细胞及CD20 细胞明显升高(P<0.01).Ⅳ型与Ⅴ型相比:(1)外周血CD4 细胞比例[(25.9±6.86)%vs(31.0±7.59)%,P<0.05]、计数[(288±173)个/μlvs(420±165)个/μl,P<0.01]和CD4 /CD8 比例降低更明显(0.74±0.31vs1.06±0.57,P<0.05);(2)外周血CD20 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但Ⅴ型CD20 细胞计数升高较Ⅳ型明显[(185±136)个/μlvs(268±179)个/μl,P<0.05];(3)Treg细胞比例[(0.82±0.4)%vs(1.31±0.7)%,P<0.05]和计数[(8.19±4.26)个 /μlvs(17.5±10.0)个/μl,P<0.01]Ⅳ型降低更明显.CD4 细胞比例和计数与AI呈负相关(r分别为-0.281和-0.380,P<0.05),CD4 /CD8 细胞比值与SLEDAI呈负相关(r=-0.307,P<0.05).Treg细胞比例和计数与SLED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1(P<0.01)和-0.480(P<0.01),与肾组织AI呈负相关(r为-0.325和-0.473,P<0.01).肾组织免疫组化见Ⅳ型肾间质浸润的CD4 、CD8 、CD20 和CD68 细胞均高于Ⅴ型病例,其中肾小管浸润的CD20 细胞Ⅳ型明显高于Ⅴ型(119.3±89.7vs36.0±36.0,P<0.01),肾小球内浸润的CD68 细胞显著高于Ⅴ型(12.4±8.8vs1.7±2.31,P<0.01).正常肾组织不表达Foxp 3 Treg细胞,绝大多数Foxp 3表达于CD4 细胞,LN中CD4 Foxp 3 Treg细胞主要位于肾间质,Ⅳ型LN CD4 Foxp 3 Treg细胞明显高于Ⅴ型(27.6±18.0 vs2.8±5.0,P<0.01).结论:Ⅳ型LN患者外周血CD4 细胞数量、CD4 /CD8 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数量较Ⅴ型明显降低,Ⅳ型LN肾组织T、B淋巴细胞,特别是调节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较V型明显升高,提示不同病理类型LN的免疫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隐孢子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BSA)法对卵囊阳性患者分别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膜白介素 - 2受体 (mIL - 2R)检测。结果 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CD+ 3 、CD4 + 、CD8+ 和CD4 + /CD8+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6 5 83± 6 5 5 %、4 3 5 5± 6 10 %、2 8 4 3± 4 32 %和 1 5 8± 0 32 ,静息期与诱导期mIL - 2R表达水平分别为 2 92± 1 0 6 %和 33 4 5± 2 31% ;隐孢子虫卵囊阴性者CD+ 3 、CD4 + 、CD8+ 和CD4 + /CD8+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5 5 87±7 2 3%、39 2 6± 6 4 3%、30 0 4± 5 6 7%和 1 36± 0 4 1,静息期与诱导期mIL - 2R表达水平分别为 4 31± 1 4 7%和 35 4 1±3 12 % ,两者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结论 隐孢子虫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T细胞亚群、mIL - 2R在抗隐孢子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CD5 5、CD5 9在日本血吸虫童虫逃避补体杀伤中的作用。 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童虫分别与人红细胞、绵羊红细胞及 PBS孵育 2 4 h,再暴露于补体 1h。在补体攻击后 72 h,计算童虫的成活率。将与人红细胞孵育过的童虫分别与不同抗体反应 ,第 1组与 Anti- CD5 5反应 ,第 2组与 Anti- CD5 9反应 ,第 3组同时与 Anti- CD5 5、Anti- CD5 9反应 ,然后再检测各组童虫对补体的敏感性。 结果 在补体攻击后的 72 h,与人红细胞、绵羊红细胞和 PBS孵育的童虫成活率分别为 6 6 .7%、33.9%和 32 .3% ,与人红细胞孵育的童虫成活率明显较高 (P<0 .0 1)。已经与人红细胞孵育过的童虫以不同抗体封闭后再暴露于补体 1h,以 Anti- CD5 5、Anti- CD5 9封闭和同时以 Anti- CD5 5、Anti- CD5 9封闭的童虫成活率分别为 5 2 .8%、5 4 .5 %和 30 .0 % ,以 Anti- CD5 5、Anti- CD5 9同时封闭的童虫成活率最低 (P<0 .0 1)。与人红细胞孵育过的童虫可被 FITC- Anti- CD5 5、FITC- Anti- CD5 9标记上特异的荧光。 结论 CD5 5、CD5 9分子与日本血吸虫童虫逃避补体杀伤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重感染组、轻感染组及对照组,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取脾细胞制备悬液,分别以旋毛虫抗原及ConA刺激后,检测白细胞介素IL-2及IL-6的活性、IgG抗体水平以及CD4+、CD8+T细胞含量。结果:感染早期脾细胞以IL-2的分泌为主,而感染晚期以IL-6为主,重感染组比轻感染组的IL-2与IL-6分泌多。感染后7d血清中出现IgG抗体,28-35d达高峰;感染后14-21d,CD4+含量逐渐减少,21d后又逐渐上升,而CD8+的含量却持续增多。结论:感染4wk后,IL-6的诱生水平持续增高,可能对旋毛虫病的获得性免疫起重要作用。IL-2活性与CD8+T细胞百分率的增高,可能提示Th1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IL-2活性与CD8+T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参与卡氏肺孢子虫致病过程中 ,宿主炎性反应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小鼠CD4+ T细胞耗竭或将小鼠CD4+ 和CD8+ T细胞都耗竭后 ,经气管接种卡氏肺孢子虫。观察在CD8+ T细胞缺如或存在的情况下 ,小鼠呼吸机能的改变和肺炎的程度。 [结果 ]耗竭CD4+ 和CD8+ T细胞后 ,小鼠虽发生PCP ,但呼吸频率无明显加快 ,肺组织损伤程度也较轻。相反 ,仅耗竭CD4+ T细胞保留CD8+ T细胞的小鼠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肺内炎性细胞反应和肺组织损伤程度均较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CD8+ T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 [结论 ]PCP的致病过程中 ,宿主的炎性细胞反应对肺功能有直接损伤作用 ,其中CD8+ T细胞似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43例原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细胞CD34抗原及其他免疫学标记的表达,其中13例(30.2%)表达CD34抗原。CD34 ̄(+)ANLL组在年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外周血和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等方面与CD34 ̄(-)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别,但表达CD34抗原的ANLL多发生在男性患者,常伴有HLA-DR(DP)、CD38、CD7等不成熟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而较成熟的髓系细胞表面标记CD15则不表达。CD34 ̄(+)ANLL与FAB亚型M1、M5a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对化疗反应较差,证明CD34 ̄(+)ANLL是一组分化程度较差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照射致弱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小鼠皮肤组织中CD11c分子的表达及在感染早期的动态变化.方法 24只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感染正常尾蚴100条,一组感染紫外线照射致弱的尾蚴100条,于感染后的第1、2、6、8、10天取感染处的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感染处皮肤组织中CD11c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小鼠感染处皮肤组织中有CD11c分子的表达.感染正常和致弱尾蚴的小鼠皮肤组织内CD11c分子的表达都于第2天达到高峰,且致弱尾蚴组较正常尾蚴组高.感染后第4~10天,两组中CD11c表达都逐渐下降.结论照射致弱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的皮肤组织高表达CD11c分子.  相似文献   

16.
趋化因子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中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中趋化因子(chemokine)在CD4^ T细胞中的表达概貌,并探讨其与Th细胞极化和免疫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芯片(Affymetrix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获得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时期CD4^ T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概貌,并用反转录PCR(RT—PCR)凝胶成像半定量技术验证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L)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趋化因子表达与病理的的关联。结果 日本血吸虫虫卵沉积前,MIG、RANTES明显增强;感染6周IP-10、MIP-2、MIP-1α、MIP-1β、ECF—L升高,持续到感染13周;GRO、Lymphotactin、MCP-1、RANTES在感染13周显著增强。RT-PCR半定量验证ECF-L表达模式与基因芯片结论一致。结论 日本血吸虫人工感染小鼠的CD4^ T细胞表达大量趋化因子,它们共同参与Th1/Th2免疫应答,影响免疫病理状态;改变趋化因子格局可能影响疾病的自然转归。  相似文献   

17.
The case of a 95‐year‐old Japanese female with a giant intramural tumor located in the upper third of the stomach is reported. A preoperative study using an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series revealed a large submucosal tumor with a deep concavity in the center of the surface accompanied by continuous bleeding. The tumor was removed by a minimal laparotomy instead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because of its large size (8 × 7 × 6 cm). Its tissues were sampled, and examined by light microscop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tumor was vaguely encapsulated but had foci of partial infiltration of the capsule. It was comprised of spindle cells with severe nuclear pleomorphism. The mitotic count was four per 50 high‐power fields. The tumor was stained strongly positive for vimentin, CD 34 and c‐Kit, and weakly positive for neuron‐specific enolase; had fine granular cytoplasmic stainings for synaptophysin; and was negative for cytokeratins, smooth muscle actin and S‐100 protein. These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is tumor was a gastrointestinal autonomic nerve tumor (GANT); the ultrastructural findings, however, had no electron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NT.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4^+CD25kighT细胞的数量。结果10例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6.23±1.8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0+2.95)%(P〈0.01),CD4^+CD25^highT细胞比例为(1.02±0.11)%,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43±0.41)%;10例造血恢复SAA患者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shT细胞比例分别为(8.92±1.22)%和(1.41±0.64)%,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1)。认为CD4^+CD25^+、CD4^+CD25^highT细胞水平与SA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仪检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CD4^+CD25^+与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发现其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2.02±0.43)%]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T2DM)组[(6.79±1.75)%]和健康对照(NC)组[(7.84±1.45)%],而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三组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CD4 /CD8 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0例发病72h内急性脑梗死病人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CD4 ,CD8 ,CD4 /CD8 水平,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标准将脑梗死组分为轻、中、重3型,分析CD4 ,CD8 ,CD4 /CD8 与脑梗死轻重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中度、重度病人CD3 ,CD4 ,CD4 /CD8 显著降低,CD8 显著升高,而轻型脑梗死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病人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并与其病情轻重有关,中度、重度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存在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