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们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3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自1995年1月起至今,对我校附院手术治疗过的Ⅲ、Ⅳ期(Fontaine分期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晚期患者每年采用不定期跟踪及预约定期复诊的方法,对术后已满3年和5年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建立档案,从中随机选择35例,年龄32~56岁(平均48岁),全部为男性、单侧下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晚期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远期手术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单一手术(动-静脉转流术)与联合手术(转流术联合腰交感神经切除术)两种方法治疗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观察术后3,5年的临床疗效。 结果示,联合手术组术后3,5年并发症发生率5.5 %(1/18),16.7 %(3/18)明显少于单一手术组的17.6 %(3/17),47.1 %(8/17)(P<0.01,P<0.05);术后3,5年患肢血流量前者多于后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提示: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手术。  相似文献   

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的难治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发症复杂,治疗难度大,其并发下肢大面积溃疡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病例罕见。本文报道一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及下肢大面积溃疡,并复习相关文献,阐述其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外科治疗几种术式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TAO),包括腰交感神经节切除120例,大网膜移植10例,静脉动脉化28例,其中12例并腰交感神经节切除。Ⅰ、Ⅱ期TAO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效果良好,Ⅲ期TAO作大网膜移植或静脉动脉化,近期疗效满意,后者术式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蕲蛇酶及刺五加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蕲蛇酶及刺五加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28例郭水英黄敏林爱珍陈珊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福州35001)我们应用蕲蛇酶并刺五加注射液和单用蕲蛇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28例。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肢体阻抗血流图、免疫功能检测,以评价两组治疗效...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主要以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动脉血栓形成等疾病为代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近几年主要以下肢ASO为代表,如不及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201-2203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性。[方法]对来本院治疗的5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运手术,术后50 d完成骨搬运,然后通过血管造影、肢体存活情况及随访观察评价疗效。[结果]52例中45例获得满意疗效,随访时间2~3年,肢体缺血坏死症状完全改善。7例术后仍有严重下肢缺血坏死,行下肢截肢术。总有效率为87%。[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可以有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29例脊髓纵裂患者(手术组20例,非手术组9例)行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测量研究,2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患病组PTNCSEP明显异常,两下肢间的PTNCSEP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患者手术后PTNCSEP明显改善(P<0.05),非手术组患者随访发现PT-NCSEP无改善(P>0.05)。结果表明:PTNCSEP是一敏感、客观、可靠的诊断工具,可用来判断脊髓纵裂神经损害的程度及机理,评价手术效果,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动脉疾病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部分病例的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与DSA相比,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主干狭窄和闭塞的符合率达100%,对2级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50%,灵敏度90%。结论:MSCTA方法具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下肢动脉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浸泡法与内服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05例株州市脉管炎研治所(湖南412004)谢岳兴,谢宇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中医称为"脱疽"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此病痛苦缠绵,难以根治,是世界性疑难病症。我所自1989年1月~1994...  相似文献   

12.
20例脊髓纵裂患者手术前后进行了两下肢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查,并选择了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手术组与对照组CSEP有显著性差异,手术治疗后患者CSEP的P40峰潜伏期及波幅明显改善,患者两下肢间的CSEP亦有明显差异。表明CSEP是一敏感、客观、可靠的诊断指标,可用来判断神经损害的程度,评价手术疗效。文中并讨论了神经缺陷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0-06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68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术后第3~5 d开始进行骨搬移,每天向外搬移1 mm(分4次进行,每次0.25 mm),搬移14 d后原位置停留3 d,然后按照相反方向、相同速度往回搬移14 d,此时注意复查X线片观察胫骨开窗骨块位置。结果 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68例术后3个月复查下肢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与术前对比患肢微循环再生、重建丰富,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本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足部皮温、踝肱指数、间歇性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可改善患肢血运、促进创面愈合,在选择合适的患者和手术适应证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步行锻炼对下肢缺血症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4年1月,收治下肢间歇性跛行患者33例(56条患肢),每周在步行机上行走锻炼2次,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的3l例(53条患肢)中,27例(49条患肢)下肢的缺血表现显著改善或消失,无痛行走距离(PWD)和最大行走距离(MWD)分别提高338.49%和297.66%;2例(2条患肢)有好转,PWD和MWD提高60%和50%;2例(2条患肢)无效。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1例(2条患肢)和高血凝综合征l例(1条患肢),PWD和MWD提高456.32%和489.45%,足趾溃疡均愈合。结论步行锻炼是治疗间歇性跛行(IC)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期动静脉转流治疗广泛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手术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 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一期动静脉转流手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病变90例(肢),其中下肢广泛性动脉硬化闭塞症6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总结分析一期动静脉转流手术方式的选择与临床疗效。结果 90例(肢)患者中,88例术后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患肢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皮肤温度较术前普遍升高1~2C,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8/90)。2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术后2周行膝上截肢,1例术后1周行膝下截肢。72例获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8年。其中8例患者术后5年内再次接受大网膜移植或截肢术,其余64例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无条件实施动脉旁路术的广泛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一期动静脉转流术可迅速再建缺血下肢的血液循环,临床疗效较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通过利用自体头静脉在患肢大隐静脉与患肢股动脉或髂外动脉之间搭桥,为66例91侧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手术。结果:术后下肢缺血性疼痛消失,皮温皮色恢复正常,足趾及跖部创面愈合,多普勒超声探测及动脉造影提示患足血供良好。结论:本术式不影响静脉血回流,简易、经济,效果良好,使用头静脉搭桥可使本术式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7.
通脉散4号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4例甘肃省靖远矿务局王家山煤矿医院(甘肃730917)高维军笔者自1985年以来,用自拟通脉散4号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对24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8岁一48岁...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川芎嗪对慢性肺心患者肺循环内皮细胞(CEC)及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机制,将34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7例)及川芎嗪治疗组(17例),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浆ET-1含量及CEC计数,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浆ET-1含量及CEC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两组血浆ET-1含量及CEC计数均较各组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为最多见,部分病例晚期可出现下肢严重缺血(criticallimbs ischemia,CLI)。CLI是指客观证明存在动脉闭塞诱发的慢性缺血性静息痛、溃疡或坏疽,此类病人治疗困难、致残率高,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按动脉影像学检查,CLI可分为节段性闭塞和广泛性闭塞。  相似文献   

20.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慢性缺血主要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其他因素有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等。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因素,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就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进展及疗效评价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