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松原  魏玉辉  张国强  武新安 《中成药》2014,(12):2605-2608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甘草、芫花合用后对小鼠肝细胞膜转运体Na+-牛磺酸钠共转运体(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芫花-甘草配伍后所致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昆明种雌性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芫花水煎液、甘草水煎液、芫花-甘草(1∶1)混合煎煮药液、芫花-甘草(1∶3)混合煎煮药液。于给药7 d后,取小鼠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ing法考察肝细胞膜Ntcp的表达,用酶循环法检测肝细胞内总胆酸盐的水平,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法)研究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将所得数据通过统计软件计算相关度。结果芫花-甘草配伍组肝细胞膜上Ntcp表达量与单位质量肝组织内胆汁酸盐(Total bile acid,TBA)显著上升(P<0.05)并伴有肝损害;Ntcp表达量与单位质量肝组织内TBA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63),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正相关(r=0.947)。结论芫花-甘草配伍后可显著升高小鼠肝细胞膜Ntcp表达,引起TBA肝内蓄积,可能是导致雌性小鼠肝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复方配伍减低关木通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关木通的传统复方导赤散对大鼠的急性、慢性肾损伤。探讨其配伍、剂量、用药时间与关木通肾毒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关木通、导赤散水煎液。分别以关木通每日6g/kg、12g/kg、24g/kg不同剂量给大鼠连续灌胃7天(急毒实验)和每日4g/kg连续灌胃给药12周(慢毒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检测单味关木通药液、导赤散药液及导赤散拆方药液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结果:关木通各剂量组均有导致大鼠肾功能及肾脏形态学损伤作用,且与剂量、用药时间呈正相关;复方导赤散配伍对大鼠造成的肾功能及肾脏形态学损伤均较单味关木通轻.且随剂量、用药时间的合理调配而肾毒性显著降低。复方导赤散药液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明显低于单味关木通药液组。结论:复方导赤散配伍具有减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复方导赤散配伍和/或竹叶分别具有减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比例海藻与甘草配伍对大鼠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海藻与甘草配伍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32只Wistar大鼠,体重(123±15.3) g,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 正常组(A)和配伍用药组(B,C,D)。正常组用蒸馏水灌胃,B,C,D组用海藻-甘草(1∶1)、海藻-甘草(2∶1)、甘草-海藻(3∶1)灌胃,给药剂量为生 药20 mg·g-1体重,共35 d,期间观察大鼠的毛色、进食、活动等情况。第36天处死大鼠,对大鼠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 标及肝药酶进行检测。结果:海藻与甘草配伍对大鼠毛色、进食、活动、体重、脏器系数无影响,对血液系统、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肝药 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与配伍比例有关。结论:海藻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大鼠脏器具有选择毒性作用,并与配伍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伍条件下白虎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变化,探讨白虎汤的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白虎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钙离子含量.结果 原方各单味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最高,其次为知母和甘草,粳米含钙量最低.当石膏与其它药物配伍合煎后,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除石膏与甘草配伍略微增高外,其余各组均降低.石膏和复方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增加而降低.但复方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单味石膏钙离子溶出量下降迅速.结论 除石膏与甘草配伍增加其钙离子溶出量外,石膏与其它各药配伍均降低其钙离子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石膏中钙离子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使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中关木通配伍的肾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中关木通配伍与大鼠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17.5g/kg)组、龙胆泻肝汤去关木通(11.5g/kg)组、单味关木通(6g/kg)组和正常对照组四组,前三组分别含关木通6g/kg给以相应方药水煎液灌胃,连续12周,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于给药第4、8、12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及尿生化指标。结果:单味关木通(6g.kg-1)和含相同剂量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连续给大鼠灌胃12周,均见有肾损伤表现,其中龙胆泻肝汤组损伤较单味关木通组轻;去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连续给大鼠灌胃12周,未见肾功能明显损伤。结论:实验剂量的关木通可引起肾损伤,龙胆泻肝汤的肾毒性与方中关木通配伍相关,复方配伍对关木通的肾损伤可能有一定的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含量。结果:各单味药物中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最高,其次为麻黄和甘草,杏仁含钙量最低。当石膏与其它药物配伍合煎后,药液中Ca2+溶出量除石膏与甘草配伍略微增高外,其余各组均降低。各单味药和复方药液中Ca2+含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a2+含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含量下降迅速。结论:除石膏与甘草配伍能增加其Ca2+溶出量外,其余双味药味药、三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石膏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含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并不在于增加药液中Ca2+含量,而是可使药液中Ca2+含量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不同配伍条件下麻杏石甘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溶出量。结果:除杏仁外各单味药水煎药液中均含钙,其中石膏Ca2+溶出量最高,其次为麻黄,甘草Ca2+溶出量最低。石膏与其他药物配伍合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降低。石膏单煎药液中Ca2+溶出量最高,其次为石膏、甘草配伍组,石膏、麻黄配伍组和石膏、杏仁配伍组,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最低,复方配伍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仅高于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石膏和复方药液中Ca2+溶出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a2+溶出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组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下降迅速。结论: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2味药、3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药液中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溶出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在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保持在一个较高且稳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草与芫花合用前后对P-糖蛋白(P—gp)的调控作用,探讨甘草、芫花及其合用影响药物经胃肠道渗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Wistar大鼠分为5组,分别给大鼠口服甘草液、芫花液、甘草芫花合煎液、合并液以及生理盐水,1周后用体外扩散池法(ussingchamber)评价各种药液对罗丹明123(R123)和荧光素钠(CF)经空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R123和CF的浓度,并分析各组表观渗透系数(Papp)差异。结果:4种药液均具有增加R123经吸收方向的透过性,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且芫花液、合煎液以及合并液还可减少分泌方向的透过(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甘草对分泌方向透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甘草对CF透过无影响,而其他3组药液则可减少cF吸收和分泌方向的透过性。结论:甘草和芫花对P—gP均有抑制作用,但后者作用较强。芫花某些化学成分抑制P-gp,而另一些成分可能使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加强,引起旁细胞途径药物cF渗透的降低。甘草与芫花合用后对P—gP抑制作用增强,可能是甘草对芫花有协同作用,使一些毒性成分吸收增加,这可能是两者配伍产生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草与芫花合用前后对P-糖蛋白(P-gp)的调控作用,探讨甘草、芫花及其合用影响药物经胃肠道渗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Wistar大鼠分为5组,分别给大鼠口服甘草液、芫花液、甘草芫花合煎液、合并液以及生理盐水,1周后用体外扩散池法(ussing chamber)评价各种药液对罗丹明123(R123)和荧光素钠(CF)经空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R123和CF的浓度,并分析各组表观渗透系数(Papp)差异。结果:4种药液均具有增加R123经吸收方向的透过性,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且芫花液、合煎液以及合并液还可减少分泌方向的透过(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甘草对分泌方向透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甘草对CF透过无影响,而其他3组药液则可减少CF吸收和分泌方向的透过性。结论:甘草和芫花对P-gp均有抑制作用,但后者作用较强。芫花某些化学成分抑制P-gp,而另一些成分可能使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加强,引起旁细胞途径药物CF渗透的降低。甘草与芫花合用后对P-gp抑制作用增强,可能是甘草对芫花有协同作用,使一些毒性成分吸收增加,这可能是两者配伍产生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十八反"药对之一的海藻甘草在复方中以不同比例配伍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大鼠(EAT)肝、肾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建立EAT模型,将实验动物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组方中海藻甘草1:1配伍组、组方中海藻甘草2:1配伍组、组方中海藻甘草1:2配伍组、组方中缺味海藻组、组方中缺味甘草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去离子水喂养,配伍各组按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8天,期间观察实验动物进食、活动、毛色等情况,于停药后第2天处死动物,对体重、脏器系数、肝肾功能及组织形态进行检测.结果:各配伍组对实验大鼠进食、活动、毛色、体重、脏器系数、肝肾功能及组织形态无明显影响,但随着组方中海藻用量的增加、用药时间延长及组方中缺味甘草时对血清ALT指标有呈现上升趋势.组方中缺味甘草组能使血清ALP指标上升(P<0.05). 结论:相反药配伍后具有相反相成的作用,但具体使用时则应根据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证,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不同配伍比例等综合加以分析,以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甘草浸膏吸湿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  韩静  李成顺  蔡薇  岑琴 《中药材》2007,30(2):223-225
目的:对甘草浸膏的吸湿性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优的辅料配方,并测得最佳处方的临界相对湿度,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合理的相对湿度环境。方法:采用在25℃,不同的相对湿度下选用多种辅料,比较其吸湿性。结果:甘草浸膏粉与乳糖、微晶纤维素配伍(1∶0.5∶0.5)为最合适处方,并测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0%。结论:利用以上结果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药浸膏易吸湿结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钱子配伍甘草对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马钱子配伍甘草前后主要生物碱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马钱子配伍甘草后其主要生物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马钱子配伍甘草可降低毒性,为进一步阐明马钱子合理配伍用药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草和五味子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诱导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考察甘草和五味子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的诱导作用及其对丙咪嗪体外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给予甘草或五味子的水提物连续3d或6d,然后制备肝微粒体并测定其CYP450的水平;以丙咪嗪为底物,采用体外温孵法,用HPLC测定丙咪嗪及其主要代谢物的量以考察其代谢情况。结果:给予中草药的大鼠肝微粒体CY P450水平均显著增加,其对丙咪嗪的体外代谢速率显著加快。结论:研究显示甘草和五味子对大鼠CYP450有诱导作用,且与剂量或诱导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甘草中-葡α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甘草中提取分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将甘草水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然后测定各部分的酶抑制活性,对活性最强的部分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与剩余水提物部分的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8.93%、83.02%、32.17%和10.79%,与综合水提取物的酶活性抑制率69.77%相比,乙酸乙酯部分的活性最强,而且乙酸乙酯部分表现为一种快速的剂量依赖性的竞争性抑制类型,其Ki=34μg/ml。结论:乙酸乙酯部分存在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对其作进一步分离可望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单体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宁夏甘草种植基地的环境与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及其分析方法标准和相关的文献方法对宁夏种植甘草基地规划区的土壤环境、水资源环境、空气环境和甘草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宁夏甘草种植基地环境与药材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达国家GBl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质量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92)的二级标准;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和GB9173-1988《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甘草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用HPLC图谱法测定甘草酸类及甘草黄铜类化合物的含量标准。结论宁夏甘草种植基地环境质量和甘草质量良好,符合GAP绿色药材种植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乌拉尔甘草的产量、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方法:田间观察记录甘草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特性,刻度尺测量甘草根长和根粗,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年生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的产量最高,其次是内蒙古杭锦旗乌拉尔甘草,民勤野生乌拉尔甘草的干重最低,仅为栽培甘草的80%多;甘草酸含量也是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的最高,达到1.79%;甘草苷含量则是民勤野生乌拉尔甘草最高为O.8%多。结论: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产量和甘草酸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选育高产、高甘草酸含量甘草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市售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为开展人工种植甘草药材质量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两个药材交易市场收集48份甘草饮片,依据国家药典标准,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析评价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质量。结果:市面上流通的甘草饮片大多来源于甘肃栽培,其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均值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但距离野生药材质量差距较大,且不稳定。结论:人工种植甘草是市售中药甘草的主要来源,其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替代野生药材。  相似文献   

18.
甘草桔梗皂苷对酪氨酸酶抑制的合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比例桔梗和甘草皂苷合用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改进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在微孔板上测定甘草、桔梗皂苷及二者的不同配比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并采用国外常用的等高线和改良的等高线法对甘草桔梗不同配比的合用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配比中甘草皂苷含量的增多,药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从拮抗、相加到协同。结论:配比直接影响两药合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B、Mn、Zn和Mo等4种微量元素对甘草酸生物合成关键酶鲨烯合成酶(SQS)和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置上述4种微量元素0,0.05%,0.1%,0.15%和0.3%5个不同浓度水培乌拉尔甘草幼苗,9天后,取其根部半定量PCR检测。结果能够促进SQS基因表达的是高和极高浓度的Zn元素(0.15%和0.3%)和中、高和极高浓度的Mo元素(0.1%,0.15%和0.3%);Zn元素所有处理浓度均可明显提高β-AS基因的表达,随着Mo元素处理浓度的提高,β-AS基因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Zn和Mo两种元素对乌拉尔甘草甘草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浩  姜海霞  周琳  姜标 《中成药》2007,29(1):104-106
目的:研究和探讨两味药共煎煮后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总结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共煎煮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红花、甘草两味药为药对研究对象,以HPLC为主要研究工具,追踪了红花-甘草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结果:红花与甘草配伍后出现化学成分含量明显变化的有两个成分,经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确定这两个化学成分的结构分别为:甘草查耳酮A(Licochalcone A)和甘草查耳酮B(Licochalcone B)。结论:红花与甘草配伍后共煎煮的化学成分不同于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在配伍后共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化学成分的变化,各成分由此产生不同于单味药化学成分简单加和的相互比例和各自的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