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南特马塞地区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抗白细胞间素-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与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排斥的随机对照试验。白细胞间素-2是激活的T淋巴细胞的主要生长因子,与白细胞间素-2受体的Tac链成分反应的抗体能预防动物的同种移植物排斥反应。由于Tac链仅在激活的一小部分淋巴细胞上表达,所以抗白间素-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在预防移植排斥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比多克隆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更具有  相似文献   

2.
1986年夏在洛杉矶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和在多伦多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免疫学会上,白细胞间素-2(IL-2)是与会者最感兴趣的论题。白细胞间素-2是一15,000道尔顿蛋白,此蛋白作为一种分子信息由成熟T细胞传递到其他T细胞,使T细胞增生。最初被命名为T-细胞激活因子。IL-2不仅激发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而且激发一种特殊的淋巴细胞,即天然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间素-2(IL-2)最初被描述为T细胞在体外持续增殖所需要的生长因子,是一结构已知的糖蛋白激素,对体内免疫反应的产生很重要,与T细胞、B细胞以及具有自然杀伤活性的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均有反应。IL-2的作用似乎特别局限于淋巴细胞,因而也称为“T淋巴细胞营养激素”。Miroslav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京都大学第一外科中西正树科研小组报告,注入培养的自身淋巴细胞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有效。具体方法是从癌患者的末稍血或所属淋巴结中取出淋巴细胞,用超声波击碎切除肿瘤的一部分细胞,制成可溶性抗原加入淋巴细胞中,再加入提高淋巴细胞免疫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IL-2(白细胞间素-2,含有天然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血小板及白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血小板及白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73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P -选择素 ,白细胞L -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 (I CAM) - 1、ICAM - 3的表达 ,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 2 7例作为对照 ,观察患者与正常对照黏附分子表达指标间的差别 ,并分析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糖以及血脂与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P -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率高于对照组 (t=3 .890 ,P <0 .0 0 1 ) ,L -选择素阳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 (t=2 .1 2 6及 2 .46 6 ,P <0 .0 5 ) ;P -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与空腹血糖、P -选择素阳性血小板平均荧光强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呈正、负相关 (γ =0 .3 0 9,P <0 .0 1 ;γ =- 0 .2 6 1 ,P<0 .0 5 ) ;L -选择素阳性单核细胞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负相关 (γ =- 0 .2 4 4 ,- 0 .2 4 6 ,-0 2 74,P均 <0 .0 5 ) ,L -选择素阳性淋巴细胞与舒张压、空腹血糖呈负相关 (γ =- 0 .2 4 1 ,- 0 .2 5 6 ,P <0 .0 5 ) ;ICAM - 3阳性单核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与年龄呈负相关 (γ =- 0 .  相似文献   

6.
美国拉斯韦加斯消息:日益增多的证据提示,在每3例精神分裂症中可能有一例病因是由于自身免疫所致。这一小组的全部病人均表现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典型异常:T抑制淋巴细胞下降,血中出现激活的T淋巴细胞,直接抗大脑的抗体,及白细胞间素-2(IL-2)产生受抑制。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外刊物中有一些关于白细胞间素-3,-4,-5的报道,兹撮要综合如下。白细胞间素-3(IL-3)GeneticTechnology Hews(1986年2月,6卷2期第2页)在“合成的长肽:白细胞间素-3”的标题下报道说: 一个时期以来,在肽的自动化学合成中,重组DNA技术已取得了第二位,成为生产不足50个氨基酸残基的小量肽的首选方法。白细胞间素-3分子含有140个氨  相似文献   

8.
1例28岁男患者因使用白细胞间素-2和淋巴激活素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转移黑素瘤而发生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机能减退.此病例的发现促使本文作者对上述疗法后病人的甲状腺功能进行了探讨. 对34名接受白细胞间素-2和LAK细胞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在治疗后至少随访4周.在治疗后6~11周  相似文献   

9.
《美国医学会杂志》第246卷第3期(1981年)第209页医学新闻栏报道Phil Gunby著文:一种命名为白细胞间素2(interleukin2;IL-2)的可溶性蛋白分子,由于能使由胸腺衍生的白细胞增殖,从而对其免疫增强和抗肿瘤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这种蛋白质是由通过其它淋巴细胞调节抗体生成的辅助T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组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MLA-144 T细胞瘤株的培养、大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刀豆素A(ConA)刺激淋巴细胞等三种方式制备白细胞间介素-2(IL-2)。以~3H-胸苷掺入效应细胞值作为测定IL-2活性的指标,分别测定甲胎蛋白(AFP)对IL-2产生的影响,与无AFP对照相比较,观察到AFP对体外三种方式产生IL-2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国医师准备开始对白细胞间素-2的新试验,这种抗癌药因其副作用而名声不佳。皇家肿瘤研究基金会和伦敦医院的科学家Tim Oliver将领导这次试验。他认为用白细胞间素-2治疗的新方式会有助于肿瘤病人,不会引起在其他试验中所见的严重毒性副作用。新疗法比以前的方法更温和并且在伦敦医院已进行了试点试验。白细胞间素-2属于干扰素的同一族蛋白质,由科学家在30多年前首次分离出。此后发现了13  相似文献   

12.
过去在过继治疗中,遇到的最大阻障是如何获得足够的同源特异性抗肿瘤细胞。70年代中期,Morgan和Gillis等人发现用有丝分裂原(PHA或ConA)等刺激淋巴细胞所产生的白细胞间素2(IL2),能支持淋巴细胞在体外长期增殖,并保留原有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牙周疾病是淋巴细胞等参与作用的炎性反应性疾病,细胞因子在其免疫应答及防御中起重要作用。依据T细胞系Th1和Th2细胞因子间表达的异常可探讨牙周病致病机制。Th1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r-干扰素(r-IFN),Th2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牙周疾病  相似文献   

14.
用白细胞间素-2(IL-2)扩增的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治疗小鼠各种肿瘤的微小转移,其效力是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治疗的50~100倍。因此,进行了TIL治疗小鼠肺和肝的大转移瘤(用LAK细胞疗法无效)的研究。单用TIL或单用环磷酰胺治疗小鼠虽无效,但合并用药可消除鼠肝、肺中大的转移灶。合并用药,同时给予IL-2,可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2对辐射损伤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将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60)Co γ线照射后与T 细胞激活剂PHA 一起培育,同时加入高度纯化的白细胞介素-2(IL-2),以~3H-TdR 掺入DNA 水平的消长,作为评价IL-2对损伤T 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恢复作用。结果:经1~40Gy 照射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3H-TdR 掺入DNA 的量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各剂量照射组与不照射组相比,其增殖率仅为27~82%。加IL-2后,各剂量照射组的DNA 均增加,其细胞增殖能力与不加IL-2的照射组相比,1~2.5Gy 照射的淋巴细胞,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5~10Gy 照射的淋巴细胞,组间差别有显著性;20~40Gy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小板P -选择素 (CD6 2 -P)、淋巴细胞L -选择素 (CD6 2 -L)和细胞间粘附因子 - 1(ICAM- 1)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变化规律及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法 ,分析了4 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 -选择素 (CD6 2 -P) ,淋巴细胞L -选择素 (CD6 2 -L) ,ICAM - 1(CD - 5 9)表达情况。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患者外周淋巴细胞L -选择素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患者血小板P -选择素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尿毒症期ICAM - 1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患者CD6 2 -P及ICAM - 1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及血肌肝 (Cr)之间有明显的的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P选择素、ICAM - 1表达可能与慢性肾功能损坏的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侧了32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健康供血者的外周血甲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间素2(IL-2)及淋巴细胞转化水平。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PHA刺激后产生IL-2及淋巴细胞转化水平,两前均较健康供血者明显减低(P<0.001)。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从事基因克隆的研究人员常常提供一些重要蛋白质的第一手调查资料。最近为白细胞间素-1分子编码的基因克隆成功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白细胞间素-1是一种淋巴因子,也是在免疫细胞中传递生长和分化信号的各类蛋白质中的一种。没有淋巴因子,便不能发动正常的免疫应答。但是此物质的产量非常少,提纯足够量用于其生化特性研究已很困难。白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因溶合的细胞因子——毒素嵌合体首次用于人类时,它对晚期恶性淋巴细胞瘤病人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人员将溶合的杂交分子比作Panl Ehrhich首先想象的“魔术子弹”,但这些结果都是初步的,尚未达到治疗的目的。迄今对不到15例表达白细胞间素-2受体(IL-2)的恶性肿瘤病人使用了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和5-脂氧化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2-9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7例为内异组,同期选取因卵巢囊肿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脂氧素A4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5-脂氧化酶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LSD-t检验比较2组间脂氧素A4、5-脂氧化酶mRNA的差异,脂氧素A4和5-脂氧化酶mRNA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内异组患者血清脂氧素A4水平为(330.78&#177;48.62) pg/ml,较对照组(535.93&#177;57.98) pg/ml明显降低(t=14.386,P<0.05);内异组患者白细胞中5-脂氧化酶mRNA表达水平为(1.54&#177;0.54),较对照组(2.32&#177;0.81)明显降低(t=4.232,P<0.05).2组患者中脂氧素A4和5-脂氧化酶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脂氧素A4和5-脂氧化酶的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