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器官移植方法的改进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早期移植肾衰竭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却有待提高。肾移植的远期并发症正受到更多关注。蛋白尿作为反映移植肾预后的灵敏标志物已得到公认,蛋白尿是肾移植受者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蛋白尿可以加重肾脏病损,导致移植肾失功。本文就肾移植受者蛋白尿产生的病因,对移植肾的影响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病因及发病机制各种免疫及非免疫因素所致的移植肾肾病是移植后蛋白尿产生的重要原因[1]。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病理改变包括血管、小球和小管间质病变3个…  相似文献   

2.
全程健康教育对肾移植患者定期门诊随访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提高肾移植患者定期门诊随访、及时就医的依从性,提高其长期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1999年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下的287例肾移植患者门诊随访、及时就医、移植肾失功情况,针对性分析肾移植患者不遵医行为导致移植肾失功的相关因素。2000年成立移植之家,构建移植社区网络,采用温馨服务策略。分别追踪比较3年后两组患者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定期门诊随访情况。结果全程健康教育组>1年肾移植患者随访率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提高了肾移植患者定期门诊随访的依从性,提高了移植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20a余里,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短期肾移植存活率持续上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越来越少。在美国,肾移植急排发生率已经下降至20%,甚至在一些肾移植中心已经下降到10%[1]。无论是活体供肾还是尸体供肾,移植肾1a生存率均超过90%[2]。尽管如此,在过去十年里,移植肾长期存活率不足50%,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新型免疫抑制的使用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再次肾移植疗效已得到很大提高,然而与首次移植相比,再次肾移植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目的:评价再次肾移植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湘雅移植医学研究院2001-04/2009-06再次肾移植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人/肾存活率并与同期首次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对比分析,选用可能影响再次肾移植疗效的12个临床指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全组随访6~8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14.7%),移植肾失功18例(26.5%)。再次移植组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4.1%/89.7%,87.3%/80.5%,80.3%/68.7%,对照组为96.3%/94.5%,90.5%/85.4%,83.8%/75.6%,再次肾移植人/肾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HLA抗原错配、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免疫诱导与再次移植肾存活有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和HLA抗原错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因素。随着再次肾移植前后处理水平的提高,再次移植可获得与首次移植近似的疗效;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和HLA抗原错配是影响再次肾移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并发症防治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川  罗海  樊均明 《华西医学》2003,18(1):136-137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提高、新型免疫移植剂的应用 ,移植排斥反应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肾移植患者及移植肾的存活率都有很大改善 ,目前尸体移植肾 1年存活率要达到80 %~ 90 %已不太困难。但是 ,提高移植病人和移植肾的远期存活率和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仍然较困难 ,其中除了排斥反应的作用外 ,肾移植并发症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肾移植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利用循证医学的观点 ,综述近年在此领域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以及系统评价 (meta分析 )结论 ,对肾移植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新的认识。肾移植后近期并发症主要为感染 (多发生在移植…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移植肾的短期存活率已明显增长,但移植肾长期、稳定的存活与功能的维持效果仍不理想。微小RNA(miRNA)为一类能够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与肾移植的相关过程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肾移植相关miRNA进行综述。1移植肾功能监测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肾移植是终末期肾功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由于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术后短期急性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然而移植肾长期存活率仍有待提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免疫致敏被认为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了解实验室如何评估HLA的致敏作用,对于判断器官移植潜在受者是否可接受供者的器官、围手术期决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客观评价肾移植术后骁悉(mycohpenolate mofetil,MMF)与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抗排斥反应效果的差别.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2002.6)、Embase(1984~2002.6)、Cochrane图书馆(2002年第二期)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2.6),鉴定有关随机对照试验,并采用Revman 4.1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不同剂量MMF与AZA用于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发现MMF 2 g/d比AZA可提高移植肾短期存活率及病人长期存活率,而MMF3 g/d与 AZA对提高病人及移植肾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至1年内,MMF 2g/d或MMF 3 g/d均较AZA明显降低移植肾急性排斥发生率.结论MMF较AZA免疫抑制效力更强,MMF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AZA,运用MMF对提高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及病人长期生存率有利.MMF 2 g/d是较理想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随着新型免疫抑制的使用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再次肾移植疗效已得到很大提高,然而与首次移植相比,再次肾移植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目的:评价再次肾移植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湘雅移植医学研究院2001-04/2009-06再次肾移植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人/肾存活率并与同期首次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对比分析,选用可能影响再次肾移植疗效的12个临床指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全组随访6~8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14.7%),移植肾失功18例(26.5%)。再次移植组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4.1%/89.7%,87.3%/80.5%,80.3%/68.7%,对照组为96.3%/94.5%,90.5%/85.4%,83.8%/75.6%,再次肾移植人/肾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HLA抗原错配、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免疫诱导与再次移植肾存活有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和HLA抗原错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因素。随着再次肾移植前后处理水平的提高,再次移植可获得与首次移植近似的疗效;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和HLA抗原错配是影响再次肾移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终末期肾衰竭的必然选择是血透或腹透以及肾移植。过去40多年免疫抑制剂的极大发展将实体器官移植变成了常规临床手术。肾移植可以使病人从定期的透析常规中解放出来,去除了饮食、饮水限制,并能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1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挑战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出现,使得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5年存活率达到70%~80%。但是此后存活率迅速下降,目前10年存活率仍仅在40%左右[1-2]。当移植肾1年存活率在过去的10年间得到提高,长期的移植肾衰竭却仍然是个问题[3]。从健康专业的角度来看,对肾衰竭病人的护理随着透析或是移植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