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取象比类”思维之象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利  朱辉 《中医药学刊》2006,24(4):699-700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知觉性、富有感情色彩,思维过程中独特的形象逻辑规律。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象,是一类客观事物的共同性的形象信息抽象、概括出来的观念性形象——意象。  相似文献   

2.
中医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部分,所以,也一样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但中医学是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科学,所以,在思维方式上也相应的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思维."取象比类"思维对感性材料的抽象,远远要超过判断和推理的层次,已经开始运用比较和分类,系统化和具体化等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医取象比类思维方法简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部分,所以,也一样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但中医学是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科学,所以,在思维方式上也相应的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思维。“取象比类”思维对感性材料的抽象,远远要超过判断和推理的层次,已经开始运用比较和分类。系统化和具体化等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宁 《江苏中医药》2015,47(2):9-10
蜘蛛散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阴狐疝气,在其用药思路上能体现出中医取象比类的用药思维特点。在蜘蛛散的应用思路上举一反三,可以把握具有中医特色的用药思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取象比类”是中医象思维运作的核心动力,其借由文学上的比喻修辞手法进行表征,奠基了中医思维的文本传承途径。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中医四大经典中出现较晚的一部,其承前继后地包含着大量的取象比类思维,即在中医理、法、方、药均有运用。因此,从《温病条辨》整理出取象比类思维,按照生理病机、症状体征、治则治法、中药方剂等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则能解读出吴鞠通所拥有的取象比类思维模式,从而帮助后学者更好地理解、传承、运用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6.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知觉性、富有感情色彩,思维过程中独特的形象逻辑规律。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象,是一类客观事物的共同性的形象信息抽象、概括出来的观念性形象——意象。  相似文献   

7.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它既不同于严格的逻辑思维,也不是直观的灵感思维。取象比类思维具有自身特定的逻辑性。它以象为思维的基本单位,经过取象、移象、比类的过程,最终得出思维结果。这一过程的发生是以某些事物存在的时空相同、数类相符或态势相似等为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8.
“取象比类”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法,有着鲜明的直观性、表象性、整体性的优点,它为中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假说,在创造新理论的过程中是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恰当运用“取象比类”,对激发中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理论的兴趣以及开拓其中医临证思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取象比类"思维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象比类"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法,有着鲜明的直观性、表象性、整体性的优点,它为中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假说,在创造新理论的过程中是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恰当运用"取象比类",对激发中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理论的兴趣以及开拓其中医临证思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发生学角度,以取象比类的教学方法,重新梳理中医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温古朴简便的解读,让中医的学习过程真实简单快乐.  相似文献   

1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长期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五年制和北京护士学校护理专业部分学生《中医学》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取象比类”思维方法的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取象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特点对中医-临床起到了很大的创造性作用。结合中医临床具体案例,从其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果的开拓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顿悟性及其奇妙的想象力等方面讨论其独特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取象”思维贯穿整个中医思维过程,对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应用有重要意义。其对经络、腧穴命名的构建作用,在经络理论的基本概念、腧穴的位置、五输穴的命名、穴位得气的判定等很多方面有广泛体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既要学会“取象比类”,又要学会“异类不比”,对于通过取象比类得出的结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姚春鹏  邢玉瑞 《中医杂志》2018,(24):2077-2080
五脏特别是作为形声字的肝、脾、肺、肾四脏命名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象思维决定的。肝、脾、肺、肾四脏的声旁干、卑、巿、臤并非仅仅表示读音,而是四脏意义的主要来源。古人根据解剖学的结构观察与当时认为的五脏功能根据象思维,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生活中的"干""市"的具体器物之象和"卑""臤"之具体功用之象来命名其脏。明乎此,才能对象思维与中医学建立的紧密关系有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5.
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加工制作的方式、工具和手段。"取象比类"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无论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与构建还是对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指导,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但其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对中医药发展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正确理解与运用"象"思维对中医药的发展与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伟 《吉林中医药》2009,29(7):573-575
构建中医学的方法与中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后者只是中医学认识世界和变革世界的方法。取象比类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构建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医学实践中却无须每每取象比类。中医学的发展不在抛弃其中国哲学的内核以及建立在此内核之上的取象比类而走向现代自然科学,而在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更加精致化。  相似文献   

17.
取象比类思维在中药法象药理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医学思维,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挖掘和发展,在中药学中形成中药发象药理学说,可以解释中药的相关药性和临床功效及应用,但也面临着说理教条牵强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从较早提出“取类比象”概念的《中医学概论》(南京中医学院编著),到最近《中医杂志》2005年第9期“肝与血脉别论”,一直在使用这个词,沿用了快50年,总觉得不妥。最近再读《内经·素问》,发现卷第二十三《著至教论》、《示从容论》、《疏五过论》、《徵四失论》,其中不下十数次提到“比类”,由此想到所有一切临床思维活动,莫不从细致搜索症状开始,即所谓的“取象”,再将思维深化向结论来推理和认识,也就是所谓的“比类”。因此不难看出,“取象”在先,“比类”随之。其实,这涉及到认识论的方法论问题。本质的东西往往无法直接感知,但又脱离不…  相似文献   

19.
何谓"象",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南越大兽,兽之取大者,而出南越,有长鼻长牙,三年一乳。后作引申,象,又可理解为宇宙万物其本质与外在的表象。"象"亦可同"像",有像形、像声之说。如:汉字又称为象形文字。象思维是中国古代思维方法的基础与核心,对藏象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象的含义、特性和形式,分析取象比类思维对藏象理论构建的作用,对于深刻把握藏象内涵,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崔艺馨  刘庚祥 《中医杂志》2011,52(11):904-906
比象思维是中医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一种以事物间象的相似性为类比的基础,万物普遍联系,其动态功能相同即可归为一象,从而推理出事物的全部特性和属性的思维方式。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观象、别象、比象的过程,履象之逻辑,依阴阳五行学说之理来推演脏腑之象、四诊之象、理法之象、方药之象的过程,这便是中医思维特色之所在。把握中医最本质的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思维,建立唯象中医学模型,方可为发扬中医科学性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