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掌握湖北省急性血吸虫病发生与变化情况,为科学防治急性血吸虫感染提供对策。方法收集2004、2005年全省急性血吸虫病个案调查卡与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按性别、年龄、职业、感染与发病时间、感染方式等指标分别输入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全省共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160例,发病以中小学生和农民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1. 87%和42. so%,接触疫水方式以嬉水游泳感染和农业生产感染为主,感染高峰在6、7月,发病高峰在8月。全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4起,急性血吸虫病55例。2005年全省共报告急性血吸虫感染157例,发病以农民和中小学生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5. 86%和38. 85%,接触疫水方式以嬉水游泳感染和农业生产感染为主,感染高峰在6月,发病高峰在7月。全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5起,急性血吸虫瘸44例。结论学生和农民是急性血吸虫感染的主要人群,应针对他们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减少疫水接触,同时加强传染源控制与管理,控制和减少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2003~2005年四川省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四川省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发病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2005年四川省急血疫情资料,分析急血的发病时间,年龄、地区分布,感染环境、方式等。结果2003~2005年四川省共发生急血158例,其中男性110例(69.6%),女性48例(30.4%)。主要分布在眉山、凉山、德阳、绵阳、雅安和乐山6市(州)。儿童发病率较高,其中15岁以下儿童65例,占41.1%。4~11月均有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稻田和沟渠是主要感染环境,生产性接触疫水和游泳嬉水是主要感染方式。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5d。结论四川省急血在较低水平波动,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急血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2~2007年江苏省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02~2007年江苏省急性血吸虫病发生与流行特点,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07年江苏省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个案资料及突发疫情报表,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7年江苏省共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277例,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20起.2002年发病率为0.90/10万,2007年为0.2005年以后无突发疫情.发病时间最早为4月,最晚11月,8月为高峰.男女病例数之比为7.94:1.病例年龄分布呈双峰状,高峰出现于10~20岁和30~40岁年龄组.发病以农民为最多(27.44%),其次为民工(24.55%)、学生(18.77%)和渔船民(17.69%).游泳嬉水是最主要的接触疫水方式(39.71%).本县居民在本县辖地感染病例占37.55%,外省或本省居民在本省他县辖地感染病例占62.45%.外省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共报告89例,其中渔船民占33.71%.67.33%的病例分布于尚未达到传播控制县.江滩与通江河滩是急性血吸虫感染的主要环境(88.81%).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与感染性钉螺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和分析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分布、特点和原因。方法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突发疫情标准,对2005年各省发生的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和突发疫情报表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全国共报告血吸虫病突发疫情6起,其中湖北省报告5起,四川省报告1起,共报告急感病例55例,其中确诊病例30例,临床诊断病例25例;6起突发疫情中,疫情未控制地区4起,传播阻断地区2起;疫情发生时间较为集中,主要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感染人群主要为农民和学龄儿童,感染方式以农业生产、戏水游泳为主,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2005年血吸虫病突发疫情下降明显,血吸虫病防治的难点与不足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一起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仙桃市毛嘴镇紫荆村为血吸虫病三类流行村,2005年8月暴发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26例,疫情发生后,当地血防专业机构立即启动了血吸虫病重大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急赴疫情现场进行调查核实,证实仙桃市发生了一起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1流行病学调查1.1病人感染与诊断6月中旬紫荆村10、11组村民在机耕沟边的稻田插秧,频繁接触疫水,不少村民自述在接触疫水后曾有皮肤瘙痒和皮疹出现。7月20日前后,有28名劳动力和部分老年人,先后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热。该村村医以感冒和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2003~2007年湖南省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疫情特点和流行趋势。方法收集全省2003~2007年血吸虫病流行区上报的急血病人个案表和急血突发疫情报表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全省共报告急血485例,突发疫情8起40例。报告输入性病例10例,占2.06%。全省发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人以青少年居多,主要通过游泳嬉水和捕鱼虾等方式感染。结论湖南省急血病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水区的岳阳、益阳、常德等市,降低水体感染性是洞庭湖区血防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7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疫情,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7年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资料,描述当年急性血吸虫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特点。结果2007年全国共报告散在发病的急性血吸虫病人83例,其中输入性病例9例,全年无突发疫情报告。急感病人多为中小学生和农民。结论长江流域的江洲湖滩地区是急性感染主要地点.应加强重点人群的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收集2003~2008年大理州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疫情资料进行分析。2003~2008年共报告急血100例,分布于5个县(市)23个乡(镇)40个行政村,2003年发生1起突发疫情,2008年无病例报告。6~9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感染方式为生产、生活和嬉戏接触疫水。大理州急血疫情稳定,加强个体防护和健康教育是控制急血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疫情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描述和分析2005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和突发疫情的特点和流行趋势。方法根据急血周报告、零报告制度,对网络直报数据和突发疫情报表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全国共报告急血病例564例,其中确诊病例460例,临床诊断病例104例。湖区5省报告515例,山区2省49例。血吸虫病突发疫情6起,病例55例。全国报告输入性病例3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2%。全国急血病例以散发为主,但突发疫情较为集中。急血病例多为农民和中小学生,主要感染方式为生产生活和嬉戏接触疫水。结论长江流域的江洲湖滩地区是急血、特别是突发疫情的重点地区,应该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护。  相似文献   

10.
都昌县是江西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1995~2004年每年均有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病例出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收集1995年以来全县急感病历资料或个案调查资料;诊断标准按1990年版《血吸虫病防治手册》急感诊断标准。2结果2.1发病情况1995~2004年全县共发生急感病例111例,发病最多年份32例,最少年份4例。发生在流行村101例,占90.9%;非疫区村10例,占9.1%,其中5例为输入型。2.2性别及年龄分布男性91例,女性20例,男女之比为1∶0.22。年龄4~57岁,其中<6岁15例,占13.5%;7~14岁59例,占53.2%;>15岁37例,占33.3%。2.3职业分布学龄前儿童15例,占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报告血吸虫病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以2005~2007年该系统报告的安徽省血吸虫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省共报告血吸虫病例457例,其中急性191例。457例血吸虫病例中33.0%由血防专业机构报告,4.6%由疾控中心报告,56.7%由医院报告,5.7%由乡镇卫生院报告。血吸虫病例异地报告较多,457例血吸虫病例中,40.9%由本省非本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10.7%由其他省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疫情信息报告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在报告的完整性与及时性等方面仍需提高。结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报告系统”有利于急性血吸虫病例的及时发现与调查处理,但不适合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血吸虫病的疫情报告从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并加强有关血吸虫病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血吸虫病疫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7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45%,耕牛感染率为5.16%,活螺平均密度为0.44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8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178%。结论2007年耕牛感染率仍然较高,是整个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还需加强针对耕牛的各项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武汉市报告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该病例在外省务工时,因前往长江江滩下水游玩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自发病至确诊历时20 d、辗转4家医疗机构,一度病危。该病例血吸虫病防治意识淡薄和相关医疗机构血吸虫病诊断意识缺乏可能是该病例发生并进展到重症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同时切实提高临床医生血吸虫病早期诊断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从传播控制、传播阻断迈向消除阶段.由于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加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及已经达到传播阻断甚至消除的地区,都面临出现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威胁,严重影响血吸虫病防治成效的巩固和消除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梳理历年发生的血吸虫病突发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镇江市丹徒区山羊血吸虫感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2004-2019年,每年春、秋季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1检)对在镇江市丹徒区有螺环境放养的山羊进行血吸虫感染病原学检查,分析感染率与感染度变化情况。结果 2004-2019年,镇江市丹徒区共检测山羊粪样21 836份,查出血吸虫阳性粪样86份,平均阳性率为0.39%;其中2004年阳性率最高(1.25%),2013年后降为0。血吸虫感染阳性山羊分布在江滩型和水网型环境,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0%和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566,P < 0.05);不同月龄组山羊血吸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088,P < 0.05),其中以10~和15~月龄组山羊感染率较高,分别为0.51%和0.44%;秋季和春季山羊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4%和0.27%(χ2 = 9.597,P < 0.05);血吸虫感染度为“+++”和“++++”的山羊占76.74%。结论 虽然丹徒区山羊血吸虫感染率较高的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应将山羊作为重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进行重点防控,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急性血吸虫病流行状况,探讨急性血吸虫感染(下称急感)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湖北省2005年急感疫情进行统计及现场调查分析。结果共157例急感病例,其中突发疫情6起。确诊病例128例,临床诊断病例29例。男性122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6岁。职业分类以农民和学生为主。感染方式以生产、戏水为主。结论控制急感流行措施主要是加大血防宣传力度,提高疫区民众自我防护意识,同时搞好春查钉螺工作,确定易感环境,针对性开展灭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变化与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病理改变较其他模型组轻(P<0.05).感染对照组NF-κB活性(141.11±15.37)最强,明显高于其余各组(正常对照组:78.89±18.12;吡喹酮组:112.89±20.17:罗格列酮组:108.89±20.47;罗格列酮加吡喹酮组:88.89±19.34)(P<0.05).感染对照组[-27.315±(-6.348)].及吡喹酮治疗组[-25.647±(-5.694)]PPARγ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16.557±(.3.022)]及罗格列酮治疗组[-18.217±(-4.498)]、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18.212±(-3.909)]显著减弱(P<0.05).结论:PPARγ及NF-κB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效应,其抗纤维化机制与PPARγ配体激活PPARγ表达的同时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蒿甲醚控制日本血吸虫病重疫区人群感染及预防急性感染的效果.方法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易感季节(5~10月)对重疫区村居民采用15 d间隔口服蒿甲醚预防感染.同时设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结果感染季节结束后,实验组人群粪检阳性率为0.83%,无急性感染发生;对照组粪检阳性率为15.01%,发生3例急性感染.结论每15天间隔口服蒿甲醚1次,对重疫区人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保护率为94.47%,有利于控制人群感染;对防止急性感染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