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正确掌握中药服药方法,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环节,因此历代医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人在服药方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不揣谫陋,将中药几种服药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分述如下。一、日服次数中药的日服次数,是中药最常用的服药方法之一。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对每首中药方剂的日服次数都作了详细记载。书中根据病情和内服药物之不同,每剂药有分日二服、三服、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金匮要略》记载了丰富的病证观察及医嘱,对病证治疗期间方药中病指征、服药量及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后病情变化、药物反应的处置方法等都有详明医嘱,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一部分,值得发掘并发扬。  相似文献   

3.
择时服药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不同疾病、不同证型的患者服药时间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对瘀血型闭经的验案及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探讨,结合十二辟卦,思考瘀血型闭经的患者最佳服药时间。提出对于瘀血型闭经,患者服药时间应为:首剂寅初空腹服用,若血不下于午际再服,下血即止,如此服药可减轻患者痛苦,增加药物疗效。因道理相同,此法亦可扩展应用于其他瘀血阻络型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择时服药方法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时服药,是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着眼于人体阴阳消长的昼夜变化节律.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疗效的方法。早在《内经》中已出现吐法于“日未出时吐之”的记载。《重辑神农本草经》亦提出“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的服药法。尤其是宋代以后,择时服药,更是引起临床医家的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  相似文献   

5.
上一期我们讨论了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在此基础上,汤剂服用方法的正确与否,与药物临床疗效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从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及剂量、服药温度以及服药时饮食禁忌等方面加以论述。中药汤剂的服药时间需根据病情及药物特性因人制宜:①空腹服:如滋补类、驱虫类、峻下逐水类药物宜晨起空腹服;②饭前服:治疗胃肠道疾病、腰以下疾病的药物均宜饭前30分钟服;③饭后服:对胃肠道有  相似文献   

6.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临床实践的医案专著,此书记载了叶天士治疗多种病证的遣方用药。其中的丸剂、膏剂及特殊服药法,在多个医案的方后注中均有详细说明。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丸剂及其赋形剂、膏剂、送服法、服药时间、煎药用水的统计汇总,探析了叶天士在临证中对丸剂、膏剂及服药法的运用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医择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邪在表在上,午前清晨服药最佳 病邪在上(胃以上)用催吐药因高而越之,病邪在表用发汗药因其轻而扬之。而最佳治疗时间,《内经》提出“日未出时吐之”,张仲景提出“吐时辰巳午前,宜早不宜夜”。王好古《此事难知》强调“汗不厌早”,这里的“早”乃早晚之早,即早晨上午之谓。说明发汗药午前服,催吐药清晨服为最佳时间。因此时服药可借助人体阳气上升外达之机,加强药物的上达外透之力,从而提高疗效。笔者临床治疗外感病均嘱午前服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关于张仲景药物煮服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的煮药服药方法进行了研究.1.在煮药方面:①要因病选用不同溶剂,计有泉水、甘澜水、潦水、浆水、酒、苦酒、蜜7种;②煮药方法要据药掌握,计有同煮、先煮、后下、去滓再煮、麻沸汤渍药5种,并列举适用药物及意义.2.在服药方面:①要据病把握服药次数,计有顿服、日服2次、日服3次、日服多次、日夜服、随病证变化而服等多种,比较灵活.②要依病选择服药时间,计有定时服、非定时服.3.在服药反应及调护方面:①要观察药后反应以把握用药尺度,计有视大小便变化,以判定邪去或药物所为;用汗吐下药,每中病即止;用乌头、附子,要见冒痹状则止.②注意药后将息,以提高用药效果,饮食上计有借饮食以助药力、服冷食以缓巴豆烈性、为保胃护正3种,不食生冷、腥臊酸辣食品;在起居上要慎起居、避风寒.  相似文献   

9.
“久服”是基于中药效用和安全性的一种服药方法定性表述,对其研究和认识有利于充分发挥药效和合理用药。《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的药物有148种,占药物总数的41%,其通过“久服”产生的主要是保健类功效。该文基于对“久服”药物的三品分类、自然属性、四气五味、功用特点等的分析,探索中药保健的本草源头及久服积效的合理性。研究发现《神农本草经》“久服”药物上品药多达110味,草木药居多,性味以甘、平为主,多无毒,功用以轻身、延年为最多;进入2020年版《中国药典》者83味;在现代分类中以补虚药占比最多,其次是利水渗湿药和解表药;进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者20味,《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者21味,涉及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现代保健功效。《神农本草经》作为中药保健的经典之源,其久服积效的用药思想对现今亚健康和慢性病的调养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其药物安全性和效用历经长期实践检验,部分药物兼具食品属性,在全周期健康服务中独具特色,尤其符合大健康理念下的老龄化社会健康保障需求;也当注意到其部分记述受限于时代认识,应在去伪存真和守正精华的态度下,遵照《中国药典》和相关法规与技术要求,科...  相似文献   

10.
鄢圣英 《国医论坛》1997,12(1):11-12
辩证施护是《伤寒论》重要内容之一。在药物的煎服法方面,有用水量、用火、服药时间、药量、服药方式方法等不同。凡药质吸水性强、均服或具有清热生津作用的药物大多用水较多;药味较少,吸水性差,或顿服,或温里祛寒的方剂大多用水较少;且祛寒方药多用性温之水,清热方剂用性凉水煎,通阳活血方剂多加清酒。用火有武火、文火、微火及开水浸渍之别.服药大多一日三服,但对胃肠道疾病或病情较重者多昼夜服,下焦病证多饭前服,泻下逐水药多清晨空腹服等等.注重服药后的起居、饮食护理.始终贯穿扶正祛邪和助阳气、存津液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从服药时间、服药量次、辅服白饮及啜粥、药后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论》的服药护理知识作了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方书之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详细记载了方剂药物的煎服法,对后世中医汤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仲景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溶媒,根据方剂药物的质地、数量、作用功效及主治病证等决定煎煮时间的长短,根据病情、年龄、体质等情况确定服用方法及用量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服药及护理特色,对于现代临床护理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葛洪是东晋著名道家、道教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道医,其所撰之《神仙传》对后世影响颇大,而服食仙方是其中得道成仙的主要方法之一。参考《神仙传》相关分类法的基础上,将服食仙方分为服丹类、服石类、服饵类三大类,并结合《抱朴子·内篇》、《本草经集注》、《云笈七签》等经典书籍对相关组方药物从"仙方"的角度进行解析。《神仙传》中服丹类与服饵类的记载明显多于服石类的记载,可以看出东晋时期的葛洪在反思服食金石药的弊端并提高服食仙方的功效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14.
择时服药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杰 《河南中医》2004,24(12):66-67
择时服药是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根据人体阴阳消长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疾病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服药,从而提高药物疗效的方法。自《内经》以降代有发挥,宋代以后,临床医家尤为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今日的临床治疗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服药时间在中医护理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药时间,是临床根据病情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服药,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促进患者及早康复的一种服药方法。中药方中由于药物配伍及组成不同,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服药作用较强,另一时间服药则药效较弱。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有强弱之分。因此要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传统的中医治疗给药时间历来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用药物的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饭后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1~2h服,安眠药则应在睡前服,其它药物一般在饭后服。无论饭前或饭后…  相似文献   

16.
药物疗效是中医药的特点,汤药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服药方法.而要取得满意疗效除处方用药切中病机,合理配伍之外,还应有正确的煎药方法.从煎药的容器、用水、特殊煎法等方面去阐述.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烧锅为好,忌铁器.煎药加水量要视药物多少而定,一般头煎加水较少,二煎为多.另外可根据药物体积大小.药物本身的吸水程度来决定加水的量.对一些特殊药品根据其药性采用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熔化、泡服、冲服、打碎等煎法.服药合理,对疗效也有一定影响.服法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服药时间根据其作用可饭前服、饭后服、空服、按时间服、睡前服.汤剂又可分为温服、冷服、鼻饲等.对于使用峻烈毒性药,宜小量至有效为止,勿过量,以免中毒.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来决定不同的服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张仲景方药服量控制方法,为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依据。方法对详细整理归纳的263首有明确方药记载的内服仲景经方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运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63首有明确方药记载的内服经方中剂型各不相同,其中汤剂200首,散剂41首,丸剂22首。汤剂单次服用剂量以每服1升(相当于现代200 m L)最为常见,并常根据方药特点灵活变动。散剂分煮散和服散2种,其中煮散,多用以水七合和一升煮散顿服,亦有以水半盏或一盏半;服散,多服1方寸匕。丸剂分煮丸和服丸2种,煮丸多水煮一丸;服丸药量多以知为度,亦或定时定量服用。每日服用次数以日三服最为常见,其他日服次数为1、2、4……10次。服药时间以定时服药、每日三服最多,此外亦有顿服、平旦服、日夜连服等特殊定时服药,以及少少含咽、不拘时等不定时服药方式。结论医圣张仲景常依据临床病症的复杂性及患者个体的差异性,遵循"以知为度、中病即止"的方药服量控制原则,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确定合理的单次服用剂量和服用间隔时间(每日服用次数和服药时间),因人制宜,随症施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整理研究《严氏济生方》中的煮散剂,为现代煮散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严氏济生方》中符合既定标准的煮散剂,将煮散剂的粉碎粒度、每服剂量、加水量、加用药物、煎取量、服用时间、服用温度、服药注意事项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氏济生方》煮散剂药材粉碎粒度以口父咀为主,常取每服量约16 g,每克药加水约33...  相似文献   

19.
中医服药法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自神农尝百草辨别了药物后 ,古人服药从咀嚼药草、取汁服用开始 ,随着汤液、丸、散等剂型的出现 ,服用方法也有了发展。在《金匮要略》中可见一斑 ,从书中可以看到仲景很讲究服药的方法。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曰 :“病之愈不愈 ,不但方必中病 ,方虽中病 ,而服之不得其法 ,则非特无力 ,而反有害 ,此不可不知也。”可见重视中医服药法亦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金匮要略》中服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服药温度 仲景要求服用表散外邪的方药 ,要温服。如桂枝芍药知母…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服法与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患者对中药的服法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服用方法不当,影响了药物疗效。因此应根据病情区别对待,讲究服用方法。1远服:即饭后较长时间服药,本法适用于脾胃病或服用泻下作用药物。2空腹服:即晨间未进食前服药,本法适用脾胃虚寒,作用于四肢血脉和服用驱虫作用药物。3睡前服:即在睡眠前服药,本法适用心脏病和服用滋阴健胃的药物。4饭前服:即进食前20min服药,本法适用于下焦病症和服用补肾之品。5饭后服:即进食后20min服药,本法适用于上焦胸膈病症。6发病前服药:如掌握疾病发作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时候服药,如疟疾、癫痫等。7热服:即乘热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