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谷胱甘肽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从人体胎盘提纯GST-π,制备兔抗GST-π血清,纯化其IgG,并建立GST-π含量较正常人、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患者血清GST-π含量。结果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GST-π含量较正常人、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患者明显增高(P<0.01-0.0001)。GST-π对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胃癌、结下肠癌和食管癌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0.6%、90.0%、68.4%、66.6  相似文献   

2.
采用谷胱甘肽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从人体胎盘提纯GST-π血制备兔抗GST-π血清,纯化其IgG,并建立GST-π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了73例正常人和193例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GST-π含量。结果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GST-π含量较正常人,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患者明显增高(P<0.01~0.0001)。GST-π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0.6%、90.0%、68.4%、66.6%和57.0%,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总的诊断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6.0%。  相似文献   

3.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对43例冠脉狭窄大于或等于50%的冠心病患者及17例冠脉狭窄小于50%或腔径正常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用心得安食管心房调搏超声心动图(TRAS-Prop-Echo),食管心房调搏超声心动图(TRAS-Echo)和心得安食管心房调搏心电图(TRAS-Prop-ECG)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发现TRAS-Prop-Echo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4.1%,准确性为97.6%;而TRAS-Echo及TRAS-Prop-ECG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0%及83.7%,76.5%及76.0%,90.9%及90.0%。试验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显示TRAS-Prop-Echo试验是安全、准确性较好的无创性冠心病诊断试验,尤适用于年老体衰、肥胖及有生理缺陷不宜运动者。  相似文献   

4.
张法灿 《内科》2007,2(2):149-15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类疾病。GERD在西方国家属常见病,患病率为7%~15%。北京、上海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GERD患病率为5.77%,广东省社区人群中调查发现,每周至少有1次烧心和(或)反酸症状者占6.2%。6%~14%的GERD可能演变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而0.5%~1.0%的BE又可能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关。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嗳气、上腹痛、恶心、胸骨后痛;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近年来,GERD的诊断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及其鉴别诊断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膈肌食管膜及裂孔功能状态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食管静脉曲张225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8例,出血率56.9%,本文结合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级;门静脉压力、内径测定及食管、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统计深呼吸时膈肌食管膜及裂孔不同功能状态下曲张静脉管径变化幅度。结果:(1)门静脉内径≥14.8±2.2mm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无显著对应关系,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中度组,然而在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2)膈肌食管膜及裂孔松弛,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75.0%,深呼吸时曲张静脉直径变化幅度为32.0%,膈肌食管膜及裂孔功能正常组分别为19.6%,56.0%。提示膈肌食管膜及裂孔松弛组曲张的食管静脉内处于持续淤血状态。(3)食管静脉曲张组的膈肌食管膜及裂孔松弛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14.24P<0.001)。结论:膈肌食管膜及裂孔松弛是诱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X线征象,也是预测曲张的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Losec治疗食管源胸痛止痛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洛赛克(Losec20mg/d)对78例食管源胸痛进行了止痛效果的临床观察,全部患者经内镜,食管测压,酸反流试验等形态学和动力学检查诊断。研究结果表明:Losec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源胸痛均有明显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为82.1%;与硝苯啶联合服用对由高张力型食管运动障碍引起的胸痛止痛有效率为74.1%,明显高于单用硝苯啶组36.8%(P<0.05)。  相似文献   

7.
返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近5年我院内镜检出返流性食管炎237例,临床症状主要为烧心、上腹痛、腹胀、呕血、黑便及吞咽困难。食管裂孔疝和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为主要的消化系统伴随疾病。内镜表现食管粘膜红斑者占9.7%。孤立性或非融合性糜烂者占29.1%。环周性或融合性糜烂者占34.2%、溃疡形成者占27.0%,且有3.4%发生食管下端狭窄。资料提示本病我国并不少见,发病明显与贲门功能不全和十二指肠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日本食管疾病学会制定的内镜分型标准,研究173例食管癌。检出6例浅表型(0型)癌,167例进展期癌。0型癌均经手术切除。在进展期癌中,Ⅰ型33例(19.1%),Ⅱ型20例(11.6%),Ⅲ型64例(36.9%),Ⅳ型35例(20.2%),Ⅴ型15例(8.7%)。活检阳性率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0.1%和80.9%,Ⅰ型的活检阳性率和手术切除率明显高于Ⅳ型(P<0.05),表明新分型标准能客观反映病情预后,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诊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吴铭生,王善政,杨国涛,李兆风山东医科大学邹雅群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临床罕见。1992年1月至1996年5月,我们共收治5例该病患者,占同期食管癌的0.7%。现报告如下,并就其诊断...  相似文献   

10.
大肠脂肪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脂肪瘤高毅,杨继震大肠脂肪瘤虽然在大肠良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腺瘤居第二位,但实际上此病十分少见。现作一综合分析。一、流行病学国外文献报道大肠脂肪瘤的发病率为0.035%~4.4%,综合发病率约为0.26%[1,2]。1949~1992年国内仅报道...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和组织学特异性.方法用人食管癌组织提取核基质抗原,制备核基质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食管癌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53岁±72岁)、正常食管粘膜8例、食管粘膜异型增生15例、肺鳞癌10例、喉癌10例、胃腺癌10例以及大鼠食管癌5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食管癌核基质抗体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有特异性(32/41,780%),与正常食管粘膜(1/8,125%)及胃腺癌(2/10,200%)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食管异常增生(7/15,467%)、肺鳞癌(3/10,300%)、喉鳞癌(4/10,400%)差异明显(P<005),但与大鼠食管癌组织(2/5,400%)差异不明显.食管癌核基质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7/18,944%vs15/23,652%,P<005).结论食管癌核基质抗体具有较好肿瘤和组织学特异性,对肿瘤转移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食管癌的一项新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食管血管瘤内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管血管瘤因对其认识不足,故临床报道少见。我院自1998年4月至1999年7月间,行胃镜检查3695例中检出58例,占1.8%,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19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12.05;年龄28~74岁,平均51.2岁。2.伴发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39例,食管炎7例,反流性胃炎2例,食管静脉曲张1例。3.内镜下特点:病变单发44例,占75.9%;多发14例,占24.1%。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7例,占29.3%;中段29例,占50.0%;下段12例,占20.7%。病变大小>1.…  相似文献   

13.
金属支架(Ultraflex)治疗食管狭窄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Ultraflex食管支架治疗狭窄12例.其中食管癌8例,贲门癌术后2例,肺癌食管转移1例,食管烧碱灼伤1例。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术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狭窄部直径由1.00±0.60扩张至3.08±0.51(P<0.01).反流性食管炎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发热,食管再狭窄的发生率为41.67%,2例为肿瘤复发入网,1例为肉芽组织入网,1例为食物嵌顿,1例为支架扩张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14.
食管pH值监测观察酸相关疾病10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中(尤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1年4月-2004年5月于我院进行食管pH值监测的103例临床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两组,无症状组20例为对照组,有症状组83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并慢性胃炎的患者30例,占36.1%,然后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19例(22.9%)、非糜烂性食管炎13例(15.6%)、单纯反流性食管炎11例(13.3%)及胃溃疡10例(12.0%)。结果 RE并十二指肠溃疡组在各项指标中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RE多合并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尤其酸相关疾病)发生.罹患十二指肠溃疡可能是RE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体位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体位与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关系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理,对12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检查有下段食管炎的患者进行食管内pH值监测、食管内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及胃内压力测定,比较直立位和卧位餐后反流的发生频率及发生机理。结果显示,直立位与卧位时的酸反流次数(56.4±65.2次比32.5±49.7次)、pH值<4的百分时间(26.4%±27.6%比20.5%±21.7%)及酸清除时间(10.3±14.5分钟比13.8±17.1分钟)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种体位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有关的反流频率(56.7%比43.2%)及与胃内压升高有关的反流频率(23.5%比19.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直立位反流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中与卧位反流起同等重要的作用。两种反流的主要发生机理均为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胃内压升高也在胃食管反流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下食管括约肌(LES)局部组织内一氧化氮(NO)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与LES压力(LESP)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108例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LES局部组织内NO和VIP含量及LESP。结果 LESP与组织内NO和VIP含量呈负相关(r=-90.7,P〈0.01;r=-92.3,P〈0.01),NO和VIP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88.5,P〈0.01)。结论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人自发性内脏破裂及穿孔的病种及分布,为老年人急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总结我院老年人尸检中自发性内脏破裂及穿孔84例,重点复查尸检资料的病理诊断和死亡原因。结果老年组内脏破裂及穿孔较非老年人多见(110%及73%,P<001)。老年组84例中以心脏及动脉瘤破裂、肿瘤破裂、炎症溃疡穿孔多见,占845%。胸腔脏器破裂者,心脏及动脉瘤破裂和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占933%;腹腔脏器破裂者,肿瘤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占769%。与非老年人比较,除肝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非老年人是老年人的17倍外,心脏及动脉瘤破裂、肿瘤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则老年人分别是非老年人的68、20、130倍。结论老年人自发性内脏破裂及穿孔易发,其疾病的分布特点与老年人多发疾病的分布特点是一致的。在研究老年患者死因时,不但要注意原发疾病,还要积极预防脏器自发破裂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比较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密集结扎术和内镜下硬化及结扎联合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4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稳定的病人分为两组,22例患者接受DEVL,20例病人行ES+EVL,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第1次治疗,DEVL组每个病人平均结扎11.32个点,每根曲张静脉平均结扎2.83个点;ES+EVL组首先静脉内注射硬化剂,然后行结扎,第1次治疗平均每根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1.03次(点),结扎1.01个点。结果:第1次治疗后,DEVL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为50%,ES+EVL组为3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12及24周的再出血率,DEVL组为4.5%、4.5%、4.5%、4.5%,ES+EVL组为10%、15%、15%、25%,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DEVL和ES+EVL均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根除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DEVL的操作较容易、并发症较少、再出血率较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密集结扎术将取代内镜下硬化剂注射疗法,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制持续24小时食管pH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自制的仪器作持续24小时食管pH监测,并作食管测压、钡餐造影、内镜及粘膜活检等多种检查,对20例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另对20例无症状的正常志愿者进行了持续pH监测和食管测压检查作对照。自制的监测仪器性能良好而稳定。病例组中持续pH监测各反流参数、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及原发性蠕动收缩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二组之下食管括约肌长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建立24小时pH监测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正常值范围,还比较了上述各检查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的阳性检出率,以持续pH监测最高(90%),提示pH监测的诊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20.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4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的研究,依次于胃底、胃食管交界处、食管下段、食管中段、食管中上段及食管上段6个水平,旋转探头品片0°~180°,全面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并将MTEE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进行比较,其诊断完全符合率为55.49%,43.29%的患者MTEE补充了TTE的诊断,1.22%的患者完全纠正了TTE的诊断。31例术中行MTEE检查者,MTEE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率为90.32%,部分符合率为9.68%,而TTE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率为58.06%,部分符合率为41.94%。认为,MTEE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探查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房间隔缺损、Valsalva窦瘤破裂及主动脉夹层等病变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