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液的影响。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复制大鼠实验性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清肠栓大小剂量组、西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治疗14天后处死,剖取结肠,AB-PAS染色,图象分析系统分析黏液阳性面积。结果:正常组大肠黏膜上皮黏液丰富;模型和空白对照组大鼠肠黏膜上皮黏液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中西药物各治疗组肠黏膜上皮黏液无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中西药物各治疗组肠黏膜上皮黏液无明显差异,较模型和空白对照组升高,但低于正常。结论:清肠栓可促进溃疡愈合,使炎症破坏的组织恢复正常,杯状细胞明显增多,黏膜组织中的黏液含量增加,从而增强结肠黏膜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液的影响。方法 :用三硝基苯磺酸复制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随机分为清肠栓大小剂量组、西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治疗 14天后处死 ,剖取结肠 ,AB -PAS染色 ,图象分析系统分析黏液阳性面积。结果 :正常组大鼠肠黏膜上皮黏液丰富 ;模型和空白对照组大鼠肠黏膜上皮黏液明显减少 ,与正常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中西药物各治疗组肠黏膜上皮黏液无明显减少 ,与正常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中西药物各治疗组肠黏膜上皮黏液无明显差异 ,较模型和空白对照组升高 ,但低于正常。结论 :清肠栓可促进溃疡愈合 ,使炎症破坏的组织恢复正常 ,杯状细胞明显增多 ,黏膜组织中的黏液含量增加 ,从而增强结肠黏膜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浆TXB2 和 6 -Keto -PGF1α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用三硝基苯磺酸复制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随机分为清肠栓大小剂量组、西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治疗 14天后处死 ,腹主动脉抽血 5ml,放免法测定血浆TXB2 和 6 -Keto -PGF1α含量。结果 :模型、空白对照组血浆TXB2 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6 -Keto -PGF1α降低 ,TXB2 / 6 -Keto -PGF1α比值升高 ;各药物治疗组血浆TXB2 、6 -Keto -PGF1α、TXB2 / 6 -Keto -PGF1α比值均接近正常组 ,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西药、中药大、小剂量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中药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与稳定细胞膜 ,降低磷脂酶活性 ,降低血浆TXB2 ,升高 6 -keto -PGF1α,降低TXB2 / 6 -Keto -PGF1α比值 ,改善肠黏膜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浆TXB2和6-Keto-PGFlα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复制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清肠栓大小剂量组、西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治疗14天后处死,腹主动脉抽血5ml,放免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结果:模型、空白对照组血浆TXB2较正常组明显升高,6-Keto-PGF1α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升高;各药物治疗组血浆TXB2、6-Keto-PGF1α 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西药、中药大、小剂量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与稳定细胞膜,降低磷脂酶活性,降低血浆TXB2,升高6-keto-PGFlα,降低TXB2/6-Keto-PGFlα比值,改善肠黏膜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5.
施斌  谢建群  袁建业  张涛  郑昱  马贵同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05-1006,1011
目的观察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急性期模型结肠黏膜CINC-1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栓组和SASP组,每组12只。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UC急性期模型。造模后第3日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 d后处死。ELISA检测病变部位结肠组织中的CINC-1蛋白含量。结果 CINC-1蛋白含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清肠栓组及SASP组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结论清肠栓通过调节结肠黏膜CINC-1蛋白含量,减少中性粒细胞向病变局部黏膜组织的趋化和激活,从而起到缓解病变部位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组)、西药组(SASP组)、中药组(清肠栓组)共4组,正常组6只,其余每组14只。用5%2,4,6三硝基苯璜酸100mg.kg-1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3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清肠栓处理,至7天后处死动物。运用电镜、TUNEL染色法、Bcl-2及Bax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及固有层淋巴细胞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各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减慢;其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上Bcl-2的表达率增加,而Bax的表达率下降(P<0.01)。结论:清肠栓可能通过调节Bcl-2及Bax二者之间的比例变化,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清肠栓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修复结肠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4000(FITC-dextran4000,FD-4)作为标记物,在体实验与离体实验相结合测定大鼠结肠通透性,观察中药清肠栓对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1)在体动物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结肠对FD-4的通透性较正常组显著增加,在30min内增加为对照组的6倍。清肠栓高剂量及中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P0.05)。(2)离体实验:通过测定FD-4的通透性系数(Papp)反映发现,大鼠升结肠黏膜通透性120min内,模型组FD-4的Papp为(5.001±1.316)×10-8cm/s,Papp增加为正常组的2.5倍,清肠栓高剂量及中剂量组能有效降低升结肠黏膜对FD-4的Papp(P0.05)。结论清肠栓能有效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8.
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中药清肠栓塞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有效率达90%。同时根据免疫学说成功地建立了该病的动物模型,并在模型建立同时及模型建立后分别予清肠栓治疗,结果证实该药确有阻抑溃疡形成及促进溃疡愈合及炎症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肠泡腾栓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TNF-α、IL-8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肠道泡腾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模型对照及空白泡腾栓、清肠泡腾栓、清肠栓、SASP栓组,ELLE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TNF-α;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IL-8(mRNA)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较正常组升高(P<0.05),结肠黏膜IL-8(m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清肠泡腾栓可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以及IL-8(mRNA)阳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模型组TNF-α、IL-8较正常组升高或降低,提示UC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可能性;清肠泡腾栓明显下调UC模型大鼠TNF-α、IL-8,提示清肠泡腾栓在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方面具有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陈英群  马贵同  冯怡 《中医杂志》2007,48(7):638-640
目的探讨中药清肠泡腾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疗效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泡腾栓组、清肠泡腾栓组、清肠栓组、柳氮磺胺吡啶栓组共6个组,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mRNA阳性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肠黏膜IL-8 m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清肠泡腾栓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以及IL-8 mRNA阳性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清肠泡腾栓对IL-13的调控作用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肠泡腾栓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而对溃疡性结肠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清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一般生理状态、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产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组、香连组、5-ASA组,分组饲养12d后,进行DAI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的含量。结果:清肠组治疗后DAI评分第4天、第8天、第12天分别为1.75±0.59,0.83±0.31,0.59±0.30,为逐渐降低趋势;大鼠血清中IL-1β与IL-6水平显著下降,分别达到(12.51±0.63)ng/L,(53.72±4.46)ng/L,清肠组与5-ASA组、香连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可以显著改善清肠组大鼠症状,能够下调大鼠血清中IL-1β、IL-6的水平,减轻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反应,而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峰 《中医研究》1997,10(6):34-35
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5例河北106700承德医学院张晓峰主题词%清肠栓/治疗应用投药,直肠内结肠炎,溃疡性/中医药疗法一般资料1性别: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男性31例,女性34例;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2病程...  相似文献   

13.
胡丹  江伟 《山西中医》2012,28(6):43-45
目的:研究清肠健脾愈疡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MIF、IL-6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高脂饮食、白酒加湿热环境干预结合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法复制湿热型UC模型,模型复制后给药2周,检测大鼠结肠黏膜MIF表达含量及血清IL-6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组、清肠健脾愈疡汤灌肠组、灌胃组以及灌肠加灌胃组大鼠MIF表达及IL-6的参数显著降低(P<0.01);与SASP组比较,中药灌肠组(P<0.05)、灌肠加灌胃组(P<0.01)大鼠MIF表达参数含量显著降低,中药灌胃组(P<0.05)、清肠健脾愈疡汤灌肠组(P<0.01)、灌肠加灌胃组(P<0.01)大鼠IL-6的参数显著降低;清肠健脾愈疡汤3组中,灌肠加灌胃组大鼠MIF表达及IL-6的参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肠健脾愈疡汤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MIF的表达,进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且不同的给药方法治疗效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病理学和组织形态方面观察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SD大鼠建立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5-ASA栓组,清肠栓大、中、小治疗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药物治疗组肠道给药1周。对肠黏膜进行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制作病理切片,于光镜下、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光镜下病理组织学分级:清肠栓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西药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镜、透射电镜下清肠栓各组结肠黏膜和细胞超微结构呈现不同程度修复征象。结论: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疗效,可明显改善结肠局部组织病理学征象。  相似文献   

15.
清肠泡腾栓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药肠道泡腾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疗效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空白泡腾栓、清肠泡腾栓、清肠栓、柳氮磺胺吡啶栓共6个组,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TNF-α仪、IL-13;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IL-8(mRNA)阳性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肠黏膜IL-8(m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清肠泡腾栓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以及IL-8(mRNA)阳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清肠泡腾栓对IL-13的调控作用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清肠泡腾栓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而对溃疡性结肠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及其凋亡调控关键酶caspase-3的表达以及清肠栓对相关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肠栓(马齿苋、青黛、三七、五倍子)治疗溃疡病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SASP组、清肠栓组,每组各1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用5%2,4,6-三硝基苯磺酸100 mg/kg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分别予0.9%生理盐水、SASP、清肠栓处理7 d后,处死大鼠.运用电镜,免疫组化染色、RT-PCR、Western-blot等技术,分别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及固有层淋巴细胞caspase-3的表达.结果:清肠栓组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呈上升趋势;其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上caspase-3的表达率上升,与模型蛆相比(P<0.01).结论:清肠栓可能增加结肠黏膜淋巴细胞凋亡效应酶caspase-3表达,诱导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降低淋巴细胞毒作用,缓解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白介素6(IL-6)反式信号转导trans-signaling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机制是否与调控IL-6 trans-signaling有关。方法: TNBS法制备小鼠结肠炎模型,药物干预后,ELISA法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6、糖蛋白130(gp130)mRNA 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观察结肠黏膜IL-6、gp13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sIL-6含量、IL-6及gp13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清肠化湿方可以降低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肠sIL-6水平(P<0.01),降低IL-6及gp130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P< 0.01)。 结论:清肠化湿方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发挥良好抗炎效应,可能与调控IL-6 trans-signaling有关。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2004年9月-2006年9月我们采用温脾清肠饮治疗UC,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脾清肠饮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温脾清肠饮、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药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仍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温脾清肠饮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6、IL-8、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伍群业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70-2371
目的 观礼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和IL-13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予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3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细胞因子IL-6、IL-13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证UC疗效确切,且能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抗炎因子水平,通过恢复二者之间的平衡,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