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流体剪切应力作用下,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的表达规律.方法 观察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的生长形态,检测EA.Hy926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以及Weibel-Palade小体的表达情况,并以低剪切应力(0.420 Pa)作用于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定量RT-PCR检测IL-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EA.Hy926细胞在体外生长特性类似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表达内皮细胞特征性的Ⅷ因子相关抗原以及Weibel-Palade小体,与未受剪切应力对照组相比,1 h时 IL-8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2 h时IL-8 mRNA表达量至峰值,3 h后随着剪切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IL-8 mRNA表达量逐渐下降.直至实验结束(12 h),IL-8 mRNA表达量仍高于未受应力对照组.不同流体剪切应力水平(0.182、0.420、1.000、1.640 Pa)作用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2 h后,IL-8 mRNA 的表达与剪切应力作用强度呈反变关系.结论 流体剪切应力可以诱导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表达IL-8,并且这一表达规律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似,EA.Hy926细胞可作为研究流体剪切应力影响内皮细胞IL-8表达研究的细胞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基因稳定沉默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Ptn-siRNA B/MEF241中,研究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多效生长因子对Schlafen2(Slfn2)基因负性调控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用Ptn-siRNA B/MEF241细胞的培养液培养对照NC细胞不同时间,通过Northern杂交检测NC细胞中Slfn2表达水平变化;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外源性PTN因子(终浓度50 ng/μl)作用对Ptn沉默细胞内IL-1表达水平的影响;分别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和IL-1α中和抗体阻断IL-1的作用通路,检测Ptn稳定沉默细胞中Slfn2基因表达变化.结果:Ptn沉默细胞培养液可以诱导对照细胞Slfn2表达;外源性PTN能抑制沉默细胞中IL-1α和IL-1f6的表达;IL-1受体拮抗剂(rhIL-1ra) 和IL-1α中和抗体可抑制Ptn沉默细胞中Slfn2表达.结论:Ptn可能部分通过分泌性的细胞因子间接调控Slfn2基因表达,并且鉴定出在此调控过程中IL-1家族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兔软骨细胞体外诱导分泌白介素8(IL-8)、sICAM-1和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方法:将10μg/L浓度的白介素1β(IL-1β)分别与低、中、高浓度的姜黄素共育于兔关节软骨细胞,用IL-1β体外诱导兔软骨细胞分泌IL-8、sICAM-1和NO、PGE2,采用ELISA法检测兔软骨细胞分泌IL-8和sICAM-1的量,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酶联免疫竞争法测定细胞上清液NO含量和PGE2含量。结果:IL-1β(10μg/L)组兔软骨细胞分泌的IL-8和sICAM-1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姜黄素对IL-1β诱导分泌的IL-8和sICAM-1起抑制作用,同时其对IL-1β诱导产生的NO、PGE2也起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IL-1β刺激兔软骨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IL-8和sICAM-1,并可显著抑制NO、PGE2途径,对软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脂多糖(L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1μg/mlLPS刺激组(L组),1μg/mlLPS 50μmol/L异丙酚组(L P组)。采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3组不同处理因素作用12h时对THP1细胞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0,12.5,25,50,100μmol/L)同1μg/mlLPS联合刺激THP1细胞(分别为B、C、D、E、F组),以未加任何刺激的THP1细胞为对照(A组),分析异丙酚对THP1细胞分泌IL-6、IL-8、TNF-α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组IL-1β、IL-6、IL-8和TNF-α均明显增高(P<0.01),而GM-CSF、IFN-γ、IL-2、IL-4、IL-10、IL-1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 P组THP1细胞释放IL-6、IL-8和TNF-α均明显降低(P<0.01)。与单独LPS刺激组(B组)比较,添加不同浓度异丙酚的各组(C、D、E、F组)IL-6、IL-8和TNF-α释放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随着异丙酚剂量的增加,三者的释放呈递减趋势。结论LPS可诱导THP1细胞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异丙酚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6、IL-8和TNF-α的释放,这可能是其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以人源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模拟失重组。模拟失重组细胞复苏、传代培养后,以30r/min的速度回转,置于37℃培养箱培养细胞;设置同步对照,对照组细胞除了不接受回转处理外,其他条件与模拟失重组细胞一致;对照组和模拟失重组各6瓶细胞,重复3次。细胞回转48h后,对照组和模拟失重组细胞各取3瓶,以1000r/min离心5min;加入浓度为1μg/ml的LPS刺激细胞,继续培养8h后,离心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上清;对照组及模拟失重组另各3瓶细胞添加与LPS等体积的培养基,继续培养8h后离心收集细胞和培养液上清,实验重复3次。比较4种实验条件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lbt,IL-1β)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ibonu—cleicacid,mRNA)表达差异及浓度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组和模拟失重+LPS刺激组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q=11.63~50.24,P〈0.05);模拟失重组TNF-α、IL-1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q=5.56~3.44,P〈0.05)。与LPS刺激组相比,模拟失重+LPS组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q=9.08~26.50,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组和模拟失重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浓度均显著升高(q=3.02-32.52,P〈O.05);模拟失重+LPS刺激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浓度显著升高(q=40.02-65.31,P〈0.01)。与LPS刺激组相比,模拟失重+LPS刺激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浓度显著升高(q=17.59~32.79,P〈0.01)。结论模拟失重可显著升高LPS诱导THP-1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加剧由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甘草酸(GA)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 MES13)炎性因子及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 MES13)分为对照(NG)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HG)组(30 mmol/L葡萄糖)及HG+GA组(30 mmol/L葡萄糖+200μmol/L GA)。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及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IL-1β、TNF-α、α-SMA在细胞内的荧光表达强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TNF-α、IL-6及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IL-1β、TNF-α、IL-6、IL-8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HG组比较,HG+GA组IL-1β、TNF-α、IL-6、IL-8和α-SMA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4、IL-10对骨髓基质细胞负调因子TGF-β、MIP-1α、LIF的调节。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在IL-4、IL-10作用下骨髓基质细胞负调因子TGF-β、MIP-1α、LIF的水平。结果:IL-4作用下,TGF-β、MIP-1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LIF水平却明显降低,P<0.05;IL-10则对三种负调因子无明显作用,P>0.1。结论:IL-能上调骨髓基质细胞TGF-β、MIP-1α表达,而下调LIF的表达;IL-10对这三种负调因子则无明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作用以及与放射治疗联合的可行性。方法1×10^4/ml MCF-7细胞接种至96孔板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TRAIL、给予不同剂量照射及TRAIL与电离辐射联合,Mrrr法检测细胞抑制率。MCF-7细胞接种至6孔板培养后,分别加入TRAIL(1μg/ml)、给予8Gy照射及TRAIL与8Gy照射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应用RT-PCR法检测经不同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TRAIL(1μg/ml)与4、8和12Gy照射联合后对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加,与单独应用TRAIL及单独照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Bcl-2、Bcl-Xl基因在TRAIL与8Gy照射联合时表达减弱。结论在体外实验中,乳腺癌MCF-7细胞株对TRAIL不敏感,但TRAIL与电离辐射照射联合后抗肿瘤作用增强,TRAIL可能是一种有临床应用潜能的新型抗肿瘤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IL-1对粒系细胞和红系细胞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小鼠骨髓及外周血的研究探讨了IL-1对粒系和红系造血细胞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IL-1单剂量腹腔注射后第7天红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在第8天显著下降.在5~10万U/kg剂量范围内IL-1明显促进粒系细胞的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对DNA分析显示IL-1并不引起全骨髓细胞DNA的变化,但大体积细胞在注射IL-1后第3天S期细胞明显增多.我们的结果表明IL-1抑制红系造血细胞的分化增殖,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促进粒系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成熟.其作用的分子基础是诱导造血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低氧环境中,机体及细胞对缺氧的反应极其复杂。细胞适应低氧环境是通过对一些特殊基因调节来实现的, 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E)、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其中,HIF-1是机体细胞 在低氧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结合DNA蛋白质因子,在低氧信号转导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中介作用。通过它进而对一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IL)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自1979年命名以来,已报道的有IL-1-IL-27。IL在调节免疫应答、抗肿瘤、造血、机体防御机制、神经系统的损伤及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异鼠李素对肺癌的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体内外对肺癌增殖的影响及初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加入体外培养的人A549细胞,用MTT法,^3H-TdR掺入法等测定体外抗瘤活性,用流式细胞仪、彗星电泳、免疫组化等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采用Lewis细胞C57BL/6鼠移植瘤,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的影响。结果异鼠李素处理A549细胞后,细胞形态出现典型凋亡特征,下调bcl-2基因,PCNA蛋白表达;上调抑癌基因P53、bax及caspase-3基因。实验观察到,异鼠李素在体内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显著降低癌细胞增殖指数,诱导Lewis肺癌凋亡,其机理可能与下调PCNA和bcl-2的表达,上调caspase-3、bax表达有关。结论异鼠李素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主要机制之一,是一种有较好前景的抗肿瘤的新型中药单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在马法兰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凋亡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ACS)、DNA片段化百分率、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法)和Western blot分析,观察II;6对马法兰诱导KM。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IL-6作用可使马法兰诱导的KM3细胞凋亡减少,同时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1176可通过调节caspase-3、caspase-8表达保护马法兰诱导的KM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CD14是LPS/LBP复合物的受体,以LPS-LBP-CD14三联体形式介导LPS诱导细胞活化.TLR4是Toll样受体中发现较早的一个受体,是LPS信号跨入细胞所必需的跨膜受体[1].CD14和TLR4作为巨噬细胞膜上的跨膜受体将细胞外信号传到细胞内,通过一系列蛋白质级联反应激活转录因子NF-κB和Jun/Fos,释放IL-1和IL-6等细胞因子而发生炎性反应.本研究探讨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和TLR4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X射线进行抗炎、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靖  胡苏萍 《武警医学》2009,20(4):329-332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对肺炎支原体体外诱导人肺上皮细胞癌细胞株(A549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A549细胞与不同感染复数和不同刺激时间的Mp共同孵育,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的含量;用不同浓度VIP作用于不同Mp感染复数的A549细胞,并取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上清液,检测其中IL-8的含量.结果 A549细胞经Mp刺激后,IL-8的产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IL-8的产生水平对Mp的感染复数和感染时间具有依赖性.VIP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Mp诱导的A549细胞IL-8的产生(P< 0.05).结论 Mp可诱导A549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8,VIP可有效降低Mp诱导的IL-8的产生,有望成为Mp感染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37对模拟失重后LPS诱导THP-1细胞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细胞回转模拟失重,以细胞转染技术实现IL-37b在THP-1细胞中的过表达,以qRT-PCR、ELISA以及Western blot技术研究IL-37对模拟失重后LPS诱导THP-1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转染IL-37b后,与未转染组相比,模拟失重后LPS刺激细胞产生的TNF-α、IL-6、IL-1β表达降低(P0.05或P0.01),IL-37b明显升高(P0.01),NF-κB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转染IL-37b后,与未转染组相比,模拟失重后LPS刺激细胞释放的TNF-α、IL-6、IL-1β浓度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HP-1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可以稳定低表达IL-37,模拟失重条件下给予LPS刺激后,IL-37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同时NF-κB p65的表达也明显升高;IL-37b转染THP-1细胞后,过表达的IL-37可明显抑制模拟失重条件下LPS诱导的NF-κB p65表达。结论过表达IL-37可通过下调NF-κB蛋白表达抑制模拟失重后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L-8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迁移的影响,探讨整合素α亚基在调控HepG2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125 ng/ml)的IL-8刺激HepG2细胞,分别采用MTT法检测IL-8对肝癌细胞的增殖作用;细胞划痕损伤模型测定不同处理组在0、4、8、12和24 h各时间点对HepG2细胞水平迁移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刺激24 h后HepG2细胞纵向迁移能力;免疫荧光检测0、125 ng/ml IL-8刺激HepG2细胞8 h后细胞骨架的变化;Western印迹测定整合素α亚基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8促进HepG2细胞增殖,但各浓度间无明显差异;细胞划痕损伤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均表明IL-8可促进HepG2细胞迁移,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IL-8诱导HepG2细胞骨架重排,使丝状伪足样凸起数目增多;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IL-8上调整合素α亚基的表达,但各亚基具有浓度性差异。结论 IL-8可通过上调整合素α亚基的表达促进HepG2细胞迁移,各α亚基调控作用可能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细菌脂蛋白(BLP)是否可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对脂多糖(LPS)产生交叉耐受以及小剂量脂多糖(LPS)是否可诱导THP-1对BLP产生交叉耐受,并初步探讨细胞骨架actin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THP-1建立小剂量BLP诱导THP-1对BLP耐受的细胞模型以及小剂量LPS诱导THP-1对LPS耐受的细胞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相关的炎症因子浓度。结果大剂量BLP(100ng/ml)及大剂量LPS(100ng/m1)均可激活THP-1细胞,使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1L-6的浓度显著增加;小剂量BLP(10ng/ml)并不能诱导THP-1细胞的炎症激活;采用小剂量BLP(10ng/ml)预处理THP-1细胞后,大剂量BLP(100ng/ml)和LPS(100ng/ml)均不能诱导THP-1细胞的炎症激活,TNF—α、IL-1β、IL-6的合成无明显改变;采用小剂量LPS(10ng/ml)预孵育THP-1细胞12h可显著抑制大剂量LPS(100ng/ml)对THP-1细胞的炎症激活,TNF—α、IL-1β、IL-6生成均明显减低;采用小剂量LPS(10ng/ml)预处理THP-1 12h后再用大剂量BLP(100ng/ml)进行刺激,在预处理后6,24h,除TNF—α外,炎症因子IL-1β、IL-6均无明显改变。actin骨架聚集破坏剂[鬼笔环肽(phalloidin)]可取消BLP耐受、BLP交叉耐受及LPS耐受。结论小剂量BLP可诱导THP-1细胞对LPS的交叉耐受,而小剂量LPS仅可部分诱导THP-1细胞对BLP的交叉耐受,其产生机制与actin骨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THP1细胞株为靶点,研究8-Br-cAMP对ABCA1、MCP-1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IL-1β蛋白质的影响,阐明ABCA1基因在AS及泡沫细胞形成中新的可能机制.方法 复苏培养THP1细胞株,加入8-Br-cAMP(0.5 mmol/L)刺激3、6、12、24 h,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ABCA1、MCP-1及IL-1βmRNA和蛋白表达量;用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100 nmol/L)转染THP1细胞,给予上述8-Br-cAMP的刺激,同样的方法观察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 予8-Br-cAMP刺激后,THP1细胞中ABCA1、MC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及IL-1β蛋白质水平均增高;给予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8-Br-cAMP刺激后3、6 h ABCA1、MCP-1mRNA的表达降低,12、24 h ABCA1、MCP-1及IL-1β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在8-Br-cAMP刺激下,THP1细胞中ABCA1可增加炎症因子表达,参与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8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所以人们曾根据其某一方面的活性给了它很多相应的命名。如:肝细胞生长因子Ⅲ、DA细胞介素、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分化诱导因子及白血病抑制因子等。随着上述因子的最终纯化及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