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42例脊髓型颈椎病通过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分别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颈前路减压植骨术.结果 随访6个月~5年,摄片未发现不稳定现象,植骨均愈合.功能评价:优良36例,可4例,差2例.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手术时机、适应证、术中注意的问题和并发症的防治对手术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01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3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术前和术后按照T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 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前方入路颈椎椎体间减压加支持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1].2001年1月~2004年10月,我科采用该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以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我们对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123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89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4岁,病程1个月至4年。所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3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报告对发病因素、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手术方式:颈前路减压,骼骨块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3a~7.2a,平均49个月。结果:优2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显示、疗效与病程长短有关,病程在6个月~1a内手术疗效较满意,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较好,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CSM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采用Odom’s法进行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52例中随访46例,临床疗效优良率76.196,植骨融合率为10096。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CSM具有减压较彻底、植骨牢靠融合率高、术后颈椎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准确判断脊髓型颈椎病的病情轻重,及时施行手术治疗,避免病程延长加重脊髓损伤。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3月~2009年6月经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54例,按病程分为A、B两组,A组术前病程≤6月,共25例,B组术前病程6个月,共29例,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平均改善率以及两组病例中脊髓发生严重损伤的发生率。所有病例均行颈椎常规X线片及MRI检查。结果病程≤6个月的患者术后平均改善率明显高于病程6个月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6个月的患者术前脊髓严重损伤发生率低于病程6个月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表现。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病程延长将影响手术疗效,但病程较短者脊髓仍然可能发生严重损伤而影响手术疗效,在脊髓发生轻中度损伤时施行手术治疗可以避免脊髓损伤加重。MRI的脊髓压迫表现是决定手术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的颈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自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刚  马迅 《中国医疗前沿》2010,(12):15-16,25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Brain[1]1952年首先报道的一种骨科常见病,占颈椎病的5%~10%,是骨科的常见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以椎间盘变性,在此基础上导致椎间高度丢失,脊柱的稳定性下降引起的椎体间异常活动增加,诱发骨增生和周围结构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干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临床功能评价:优175例(47.94%)、良129例(35.34%)、可44例(12.05%)、差17例(4.6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效果较好,手术时机、病变程度及手术技术等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16例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对肿瘤的生长特点、临床症状及手术切除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6例均达到全切除肿瘤,且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多数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可由颈后中线入路手术全切除,少数位于脊髓腹侧的肿瘤或侵犯椎动脉的椎旁肿瘤可选择颈外侧入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例(22个节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JOA、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CT、MRI检查,观察植入假体的稳定性及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结果 术后经过24个月的随访,JOA评分增高、ODI评分降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虽然置换节段早期的活动度较术前有所减小,但长期随访示恢复了术前的活动范围,保持了正常的颈椎运动功能。置换节段假体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发现植入物下沉和异位骨化现象。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但可以保持颈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还可重建颈椎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该院28例经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其影像学表现的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及减压手段。结果手术的有效率达90%。大部份病例的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治疗应首选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彻底的椎管减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观察颈椎后路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病例报告]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观察及用JOA 17分法进行近期疗效分析.平均随访14个月,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4分改善到术后平均13.7分.影像学检查示术前22例颈椎前突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3例转变为直线型;术前5例颈椎直线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仍均保持直线型.术后颈椎前后活动度与轴性疼痛的发生相关.[讨论]采用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椎管扩大充分、防止再关门等优点,是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①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②方法 对 4 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4 2例 ,CT扫描 2 5例 ,MRI检查 19例 ;手术治疗31例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4例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2 7例。③结果 颈髓损伤组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13.0 9,P <0 .0 0 5 )。MRI检查 19例提示颈髓损伤存在脊髓水肿、髓内出血和脊髓挫裂伤 3种形式。伤后 14d内手术者疗效优于晚期手术者。④结论 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颈椎失稳是该病的主要病理解剖基础。临床Frankel分级与MRI检查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对X线片或CT扫描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人 ,应尽早行MRI检查 ,争取 14d内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的效果与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8年6月共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患者21例,术前圴为不全损伤,JOA评分平均9.2分,均无骨折脱位。单节段9例,两节段11例,三个节段1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脊髓功能均有改善,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均在6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钛钢板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4.8分,平均术后改善率为71.8%。结论:应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的疗效确切,早期手术脊髓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称植融合,其中31例于术后6个月至4年再次手术。术后随访5-15年,平均随访时间6.8年。结果;术后功能评价,优118例(48.16%),良71例(28.98%),可35例(14.29%)及差21例(8.57%)。根据40分评分法,36-40分者101例,31-35分者5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对脊髓型颈椎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作深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55例手术处理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功能恢复评价手术疗法,结果:12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年6个月,优良者105例(占85%)脊髓型颈椎病发病与颈椎解剖结构动态和静态因素相关,动态变化是主要的因素,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史,脊髓损害程度决定了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和体征的发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颈椎过伸性损伤致急性颈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入此类手术治疗患者21例,17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自体髂骨、钢板内固定术,4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早期手术患者12例。结果:随访4~26个月,除2例患者术前Frankel分型A型无恢复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3级,随访中未见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颈椎过伸性损伤致急性颈间盘突出的患者,根据影像学表现,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和手术时机,脊髓功能可获得较理想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