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丝裂霉素C对鼻内镜手术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鼻内镜手术中预防鼻腔粘连和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变部位,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镜手术方法,选择较易发生鼻腔粘连的Ⅰ型3期、Ⅱ型3期、3型的病例行鼻内镜手术344例(536侧)。设对照组161例(252侧),MMC组183例(284侧)。术后定期随访1年以上。结果:对照组治愈209侧,总治愈率为82.9%,鼻腔粘连25侧,占无效患侧的58.1%,MMC组治愈263侧,总治愈率为92.6%,鼻腔粘连6侧,占无效患侧的28.6%。两组治愈率和鼻腔粘连占无效患侧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局部应用MMC能明显减少术后鼻腔粘连,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粘连对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 ,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 ,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窥镜手术方法 ,行鼻内窥镜手术 84 5例 (15 5 8侧 ) ,术后定期随访 1年以上。结果 :治愈 12 80侧 ,总治愈率为 82 .2 %。其中Ⅰ型病例治愈率达 91%以上 ;Ⅱ型 1期和 2期分别为 98.9%和82 .8% ,3期为 75 .0 % ;Ⅲ型治愈率为 6 1.2 %。在 2 78侧无效病例中鼻腔粘连 15 1侧 ,占 5 4 .3%。结论 :鼻窦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以中鼻甲与其周围结构为主 ,导致鼻窦引流不畅 ,以致影响疗效 ,因此 ,减少术后局部粘连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术中对中鼻甲的适当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粘连 ,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57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疗效。方法对575例CRS患者按照海口标准分型,其中I型204例,Ⅱ型281例,Ⅲ型90例。术前进行围手术期处理,采用鼻内镜手术,术后进行综合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根据海口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Ⅰ型治愈率为92.6%(189/204),Ⅱ型治愈率为73.0%(205/281),Ⅲ型治愈率为53.3%(48/90),3型之间比较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眶纸样板损伤11例,鼻腔粘连76例,术中大出血5例,进行相应处理后全部治愈。结论术前病情评估、准确的临床分型和围手术期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病变中鼻甲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0侧,56例病变中鼻甲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经6~12个月随访复查,治愈69侧,占76.67%;好转13侧,占14.44%;有效82侧,有效率为91.11%;无效8侧,占8.89%。结论 经鼻内镜对病变中鼻甲的正确处理有利于鼻内镜手术(术野开阔,便于手术)、避免术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减少了复查次数,对术后恢复和提高临床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与探讨鼻内镜治疗鼻-鼻窦炎术后鼻腔粘连的预防及处理,以进一步提高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2015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后发生鼻腔粘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未发生黏连61例(占76.2%);发生黏连19例(占23.8%)。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鼻腔粘连是影响鼻内镜手术疗效的重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是防止鼻内镜术后发生鼻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局部不同处理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影响。方法:3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308侧)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对照组180例(346侧)未用丝裂霉素。患者均予以鼻腔局部喷雷诺考特并常规行术后术腔清理。结果:两组鼻内镜术后术腔粘连和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可明显降低术腔粘连的发生率,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2型3期(97海口标准)慢性鼻窦炎患者,均实施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回顾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1~2年以上,治愈99例(7 7.9%),好转26例(20.4%),无效2例(1.5%),术后复发12例(9.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纸样板破裂17侧,脑积液鼻漏1例,鼻中隔穿孔2例,鼻腔粘连13例.结论 稳定的麻醉配合、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合理的术后处理及定期鼻腔清理与术后疗效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中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对于鼻腔解剖异常情况的正确处理措施,以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2~2006年间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随访时间达6个月以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资料456例,对这些病例合并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内镜下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率78.5%,好转率19.7%,无效率1.8%。轻微并发症出现率10.3%,包括眶周皮下瘀血8例,暂时性牙或唇麻木10例,需要再次填塞止血的术后鼻出血7例,术后鼻腔粘连22例;严重并发症出现率0.4%,包括眶内出血1例,溢泪1例。结论鼻窦CT扫描可清楚显示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是术前确定处理方法的可靠依据;术者对该部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以及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3种手术径路,即柯一陆手术入路31例、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入路33例、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30例;比较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其中采用柯-陆手术入路患者治愈率74.2%(23/31),5例出现面部麻木,无溢泪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采用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人路患者治愈率81.8%(27/33),7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鼻内镜下直接分开后好转,无溢泪及面部麻木等症状;采用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患者治愈率100%,5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鼻内镜下直接分开后好转,无溢泪及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经验、体会。方法 对3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治愈12例(40%),好转14例(46.7%),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窦口狭窄和闭锁。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术者应十分熟悉儿童鼻窦的解剖特点,手术以纠正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恢复其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为目的,术后加强随访复查和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儿童及青少年鼻窦炎内窥镜术后鼻腔黏连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及青少年鼻窦炎内窥镜术后鼻腔黏连的预防与处理谢志刚, 张喜英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 舞阳 4624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鼻窦炎内窥镜术后鼻腔黏连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对402例儿童及青少年鼻窦炎患者行6个月以上复查和随访,术后发生的鼻腔黏连并分析黏连的原因。结果:64例(82侧)鼻腔黏连中,56例(71侧)一次分离成功,8例(11侧)黏连较重者经多次分离成功。结论:儿童及青少年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更易发生黏连,黏连与术中动作粗暴损伤鼻腔黏膜,鼻腔狭窄未恰当处理,术后复查不及时,术腔清理不彻底及术后用药不合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术后及时换药,定期复查,清理术腔可有效预防黏连,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也可有效预防黏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铝箔在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处理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经治的149例172侧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患者。鼻内镜下运用直接分离法、射频烧灼双侧创面法及局部放置铝箔法,对粘连进行处理。结果直接分离法治愈率76.9%(40/52),12侧改行铝箔法治愈;射频法治愈率82.9%(29/35),6侧改行铝箔法治愈;初次行铝箔法的治愈率94.1%(80/85),5侧二次治愈,总治愈率为100%。铝箔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直接分离和射频组(P=0.000)。结论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分离术中,局部放置铝箔分离粘连是一种有效、经济和简便的方法 。直接分离法及射频烧灼法失败者,铝箔法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临床效果及术后处理。方法鼻内镜下进行各种鼻腔鼻窦手术并术后随访的方法将鼻内镜手术治疗过的各类鼻腔、鼻窦疾病患者,给予定期鼻内镜检查、局部处理、鼻腔冲洗以及合理用药等。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均达到临床治愈,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6例,1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例术后出现鼻腔粘连,2例上颌窦炎术后复发,按时随访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复发机会减少。结论鼻内镜术后大部分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均达到临床治愈,术后随访及术腔处理将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提高,减少复发,减轻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影响鼻窦炎内窥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9例鼻窦炎患者进行内窥 镜手术及随访观察。结果一期治愈率45.6%,延期治愈率40.5%,迁延型炎症11.4%,无效为2.5%,结论 手术中操作技巧,既往手术史,术中出血及过敏体质,术前准备,术后随访及处理等均可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随访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定期随访的意义。方法 2001年4月-2005年4月间在我科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8例(530侧),除了42例(68侧)患者的随访观察过程不规则外,其余266例(462侧)均进行了规律的随访与术腔清理。比较分析两组病例不同随访经历对疾病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经历规律、定期、及时复查处理的患者中,仅15例(27侧)出现息肉复发,其余均治愈;未经定期复查的患者中,37例(57侧)发生鼻腔粘连,26例(32侧)息肉复发,31例(54侧)窦口引流不畅。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后,定期、规律、及时的术后随访和术腔清理与规范、彻底的手术操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鼻窦手术与传统鼻窦手术对中鼻甲及嗅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与传统鼻腔、鼻窦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 型 2期 , 型 2期 )中的手术疗效对中鼻甲形态及嗅觉的影响。方法 :对 1997年 9月~ 1999年 9月间参加该项研究并随访半年以上的二组病例 85例 (16 3侧 ) ,经冠状位鼻窦 CT扫描 ,术前、术后鼻内窥镜检查及嗅觉测试。二组分别施行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及传统鼻腔、鼻窦手术 ,对中鼻甲病变采取完整保留和部分切除二类方式。结果 :经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 ,随访半年以上的 5 2例(10 1侧 )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 6 4.4%、2 9.7%、5 .9% ;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3.1%、30 .0 %、0 .0 % ;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6 .2 %、36 .7%、0 .0 %。33例 (6 2侧 )经传统鼻腔、鼻窦手术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 30 .6 %、48.4%、2 1.0 % ;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47.4%、3.3%、0 .0 % ;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3.2 %、2 3.3%、0 .0 %。结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较传统鼻窦手术更有效地解决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 ,从而提高 型、 型鼻窦炎治愈率。本研究表明中鼻甲形态的转归 ,嗅觉恢复与鼻窦炎治愈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开放额窦口治疗额窦病变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76例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CT证实有额窦病变,包括额窦囊肿9例,孤立性额窦炎7例,霉菌性额窦炎5例,额窦炎伴鼻息肉及其他鼻窦炎症55例。根据CT扫描行DrafⅠ型、Ⅱa/b型和Ⅲ型额窦引流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 Ⅰ型引流治愈38侧, 有效18侧, 总有效率为90.3%;Ⅱa型引流治愈21侧, 有效11侧, 总有效率为91.4%;Ⅱb型引流治愈17侧, 有效10侧, 总有效率为93.1%;Ⅲ型引流治愈2侧, 有效1侧, 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应密切参考CT扫描影像, 准确定位额窦口。鼻内镜下开放额隐窝,去除额隐窝处病变的关键是充分额窦口引流。  相似文献   

18.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 38例。结果 :因鼻腔上部处理不彻底引起复发者 13例 ,中鼻甲息肉及中鼻甲外粘连至复发者 12例 ,上颌窦口阻塞引起者 4例 ,上颌窦内息肉未摘除干净者 3例 ,高位鼻中隔偏曲未行矫正阻塞中鼻道引起复发者 3例 ,其他原因者 3例。结论 :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 ,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 ,特别是对几个容易引起复发的部位的处理得当 ,以及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