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下珠人工种植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叶下珠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田间实验,并将种植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进行性状比较。结果与结论: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株高、分枝数、单株干重等性状均比野生叶下珠有极大的提高,其中单株产量提高达3.27倍;播种期是影响叶下珠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性状的最敏感因素,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叶下珠4月中旬前期播种,20 cm行距条播,1周左右开始出苗,6至8月为生长旺盛期,9月份生长减缓,10月下旬采收,每公顷产量可达5 750 kg。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叶下珠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田间实验,并将种植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进行性状比较。结果与结论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株高、分枝数、单株干重等性状均比野生叶下珠有极大的提高,其中单株产量提高达3.27倍;播种期是影响叶下珠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性状的最敏感因素,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叶下珠4月中旬前期播种,20cm行距条播,1周左右开始出苗,6-8月为生长旺盛期,9月份生长减缓,10月下旬采收,每公顷产量可达5750公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生态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野生混交林的土壤和野生多花黄精为对照,测定黄桃、杉木林及竹林在人工生态套种多花黄精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多花黄精块茎生长量和黄精药材指标性成分含量。结果:3种人工生态种植模式能显著提升土壤物理性状及肥力,并提高多花黄精块茎生长量及药材品质,影响大小顺序为:黄桃套种>杉木林套种>竹林套种>CK。黄桃套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pH值、孔隙度分别为20.42%、6.23和56.24%,容重仅为0.71 g/cm3;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12.33、506.47、722.14和483.60 mg/kg;多花黄精种植3年块茎重量、块茎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378.97 g、354.22 g和1 433.78%;多花黄精块茎醇溶性浸出物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86.14%和15.53%。结论:人工生态种植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多花黄精产量和药材品质,其中以黄桃套种多花黄精的人工生态种植模式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多花黄精人工生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地黄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的性状差异,为地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田间试验结合统计分析。结果:与野生品种相比,栽培品种株高明显降低、单株叶片数明显减少、产量显著增加;与野生品种比较,栽培品种叶片长度有所减少,叶片宽度、叶片中梓醇含量、多糖和还原糖有所增加但不明显,而块根中梓醇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基本相同。结论:人工选育使地黄的株高降低、叶片数减少,产量增加,但有效成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种植技术初探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筛选灯盏花优质种源,研究其种植技术及栽培习性。方法 观测了6份灯盏花种源的主要经济性状,种子发芽、出苗与大田生育进程及其不同生育期的灯盏花乙素含量。结果 种源QS-3,QS-6和QS-1在产量和含量方面表现较好,其大棚种植条件下的产量均高于露地;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较低,出苗时间较长;引种栽培后的灯盏花个体较野生条件下大;不同生育期的灯盏花乙素含量不同,其中初花期含量最高。并针对上述特征,提出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结论 通过人工种植灯盏花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人工种植金莲花的花、叶和茎不同部位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并与野生道地金莲花无机元素种类和含量比较,评判人工种植金莲花药用价值。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野生金莲花和人工种植金莲花的花、叶和茎的不同部位经处理后进行元素种类和含量分析。结果:人工种植金莲花无机元素种类与野生金莲花一致,K、Ca、Mg、Fe、Zn、Mn、Cu 等主要元素含量基本相同,人工种植金莲花叶中大部分无机元素种类与花相同,含量丰富。结论:人工种植金莲花与野生金莲花无机元素种类相同,主要元素含量相近,人工种植金莲花满足药用,可进一步开发金莲花中叶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珍珠草的种植方法、生长条件、生长规律,探讨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为总结珍珠草的GAP技术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种子繁育和人工移栽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野生与家种,人工栽培、种子种植与幼苗移栽种植等的生长规律、生长条件、产量等。结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珍珠草的各项指标均优于野生;采用种子繁育与人工移栽相结合的栽培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种子种植。结论广东省云浮地区适合珍珠草的人工种植,栽培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8.
宁夏六盘山地区人工种植黄芩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六盘山地区人工种植黄芩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黄芩苷含量测定,鉴定项目区人工种植黄芩是否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所载一致,为六盘山地产黄芩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人工种植黄芩药材的性状特征,包括大小、颜色、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镜下观察人工种植黄芩的组织构造、细胞特征、细胞后含物等显微特征;用RP-HPLC法对人工种植黄芩和野生黄芩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宁夏种植黄芩的性状、显微特征与《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一致,黄芩苷含量高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最低限度。结论宁夏六盘山人工种植黄芩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摸清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下,党参土壤理化特性及其对党参性状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35个土壤剖面样品与党参样品采集点,对党参生长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分析和党参性状的测定。结果: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状好,土壤质地为粗粉质中壤土;土壤以中性偏碱为主;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较丰富,35个剖面耕作层有机质平均60.66 g/kg、全氮平均2.99 g/kg、碱解氮平均115.46mg/kg、全磷平均0.8 g/kg、有效磷平均6.43 mg/kg、全钾平均23.69 g/kg、速效钾平均124.48 mg/kg;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等对党参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结论:半野生模式种植党参,能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与丰富的养分,适宜优质党参生产和建立规范化党参生产基地,在生产上应增施氮、磷肥,以提高党参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宜于药用的9份PA型紫苏种质以产叶为目的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叶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因素进行探究;方法:9份PA型紫苏种质种植后,对株型、叶、穗等形态性状,以及二级分枝数、有效穗数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量、统计评价与分析;结果:其中3份种质叶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选育成叶用型品种。紫苏单株干叶产量主要受株高、一、二级分枝数与单株的叶片数量相关的性状影响,而与十片干叶重相关性不大,单株籽粒产量则同时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结论:植株较高和一、二级分枝数多的类型是叶用型紫苏为提高产量主要的选择性状,而平均节间距高、有效穗多、千粒重高的类型,则籽粒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的不断扶持,藏医藏药得到了空前发展,正在为人类的健康作出积极的贡献,药品的规模化生产也已经成为现实。但是,受传统生产模式的制约和藏药产业化力度的加大,目前,包括喜玛拉雅紫茉莉在内的40余种藏药药材野生资源已处于极度匮乏状态,使藏药所能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何解决严重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人工种植喜玛拉雅紫茉莉是解决该药材资源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该技术突破了以往人工实验采用野生切查育苗成活率低、产量少等严重缺陷,在高海拔地区成功开发出种子育苗与大田种植技术,填补了高海拔地区喜玛拉雅紫茉莉人工种子育苗与大田种植的技术空白,给喜玛拉雅紫茉莉人工产量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本文将从人工种植品种品质保证及市场需求两方面对该药材的人工种植技术的市场推广前景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实现银柴胡种子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株银柴胡120株,每3株取其平均值,测定单株银柴胡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等指标,利用SPSS线性回归法对银柴胡种子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与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显著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为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其中单株根鲜重和千粒重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对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最优回归方程为Y=-1.700+0.017X3+1.078X5。结论:单株千粒重和根鲜重指标是影响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千粒重越大,其单株种子产量相应的就较高,单株根鲜重指标对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仅次于千粒重指标,这个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改进生产措施不仅可提高银柴胡药材(药用部位)产量,也可以增加3年生植株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桔梗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处理对桔梗光合生理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合桔梗栽培的密度水平,为桔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密度水平,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不同密度水平桔梗净光合速率,同时测定桔梗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结果:密度对桔梗净光合速率、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等影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行株距20cm×(20~30)cm处理的单株净光合速率、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等指标表现最好,行株距20cm×(10~15)cm处理的单位面积的产量最高。结论:桔梗最佳种植密度为行株距20cm×(10—15)cm,可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泰山种植与野生的丹参微量元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种植与野生丹参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两种丹参中锌、铜、铁等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两种丹参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种植丹参与野生丹参中均含丰富的微量元素,野生丹参中锰含量高于种植丹参,铁含量低于种植丹参,其它6种元素含量相近。结论:种植与野生丹参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野生四棱草资源并保证药材需求,经过人工引种后,开展了四棱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为了提高四棱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开展了人工引种和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建设规模化人工四棱草种植基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麻黄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的出口量和使用量在逐年增加,麻黄碱的提取一直以野生资源为原料,使麻黄野生资源将近枯竭,土地沙化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国务院颁发了有关禁止滥挖干草和麻黄的通知,鼓励人工种植麻黄,从根本上解决麻黄资源紧缺的问题。目前人工种植麻黄的种源主要依靠采集野生种子育苗,由于野生麻黄的种源是一混杂的群体,因此栽培的麻黄在形态、生长发育及其有效成分上都存在差异,影响麻黄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制约了我国麻黄企业的发展。因此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麻黄快速繁殖及种质保存、细胞离体培养产生代谢药用产物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麻黄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等研究状况,为麻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通过分析比较野生抚育、人工栽培、野生条件下野菊种群在生物学、生态学、产量、品质方面的差异,为野菊花药材资源品质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野生抚育与大田栽培植株株高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野生植株,大田栽培野菊茎粗与分枝数显著高于野生抚育与野生植株;野生抚育较大田栽培不易发生涝害,较野生环境不易发生病虫害;野生抚育样方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大田栽培与野生样方; 3个样地中野菊头状花序性状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蒙花苷质量分数均高于2%,显著高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规定的0. 80%。因此,人工补种以及适当人工管理的野生抚育是一种获得高品质、高产量野菊花药材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叶下珠栽培技术及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下珠又名珍珠草,关门草等,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L·的全草,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1]。近年来通过对叶下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充分验证叶下珠具有抗乙肝病毒(HBV)、保肝护肝作用[2-5],且不良反应小,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天然药物,已开发出多种制剂应用于临床。叶下珠在我国分布较广[6],过去主要依靠采集野生资源,为了保证药材质量,保持原料药材内在品质的均一性,我们开展了叶下珠野生变家种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对不同产地叶下珠的有效成分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证明人工栽培叶下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藏野生和人工种植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硝酸铝、亚硝酸钠及氢氧化钠为显色剂,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西藏野生和人工种植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检测波长为352urn,芦丁浓度在16-80μg·mL^-1范围内时,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1.262952x+0.006124(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92%,RSD为2.10%。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西藏野生和人工种植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黄酮的含量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人工种植与野生三叶青冻干粉增强免疫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俊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922-923
三叶青为葡萄科植物三叶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干燥块根.三叶青的抗肿瘤作用已得到广泛认识,成为浙江新的道地药材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野生三叶青资源日渐稀少,目前人工种植已经展开,对人工种植和野生三叶青中有效成分(总黄酮)比较研究亦取得一定的成果[1],但有关人工种植和野生三叶青的药理比较尚未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对人工种植和野生三叶青冻干粉增强免疫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用昆明种小鼠,雌性,体重20±2g.检测环境条件:温度91~93℃,相对湿度60~65%.动物于试验前在动物房环境中适应3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