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治疗癌肿反应剂的树突细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来自血单核细胞的树突细胞与粒细胞-巨噬细胞菌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有关,可用作癌肿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在胆道梗阻时,常发生脓毒症和内毒素血症,受损的枯否细胞摄粒作用(endocytosis)参与这一过程。由枯否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IL)-6是脓毒症中的重要介质,作者在实验模型中观察枯否细胞清除内毒素和分泌细胞因子的特征。取4O只Wistar鼠,分成3组:(1)胆管结扎和切除组(BDL),16只鼠;()假手术组,16只鼠;()空白对照组,8只鼠。组1和组2分别在术后1周和3周各研究8只鼠。用原位肝灌注法观察枯否细胞的功能,即在麻醉下剖胞和剖腹,自门静脉内插管,结扎肝动脉,另插管至右心房,进行灌洗,每2分钟收集灌…  相似文献   

3.
Wu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58-859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一氧化氮(NO)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男性不育症患者80例精浆中NO2^-、TNFα、IL-6、IL-8含量,并同健康已育男性对照。TNFα、IL-6、IL-8测定用ELISA法,二氧化氮离子(NO2^-)测定用萘乙胺盐比色法。结果: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NO2^-、TNFα、IL-6、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NO2^-与TNFα、IL-6、IL-8呈正相关。结论:NO、TNFα、IL-6、IL-8参与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监测不育症患者精浆中NO及TNFα、IL-6、IL-8在诊断及治疗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失血性休克前后血浆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失血性休克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观察大鼠休克前后血浆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8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90min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α,IL-1β,IL-6和IL-8显著减少(P<0.01),而血浆中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染、创伤或灼伤均直接引起细胞团子(cytokine)的变化,从而导致各种病生和免疫改变,其中以白介来6(IL-O,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Q(INFQ)最重要。创伤、炎症或由染使LangCnhan细胞,平滑肌细胞,巴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TNF。。灼伤后产生的TNF也是其它细胞团子(例如IL-6)的介体。IL-6是多功能的由免疫调节细胞如角质形成细胞(kCfstill0CytC),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星形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mesangialcell)产生。炎症时IL-6起重要病生作用。至于IL-10则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时炎症反应起重…  相似文献   

6.
不同透析技术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细胞因子是一类分子量10000~45000的多肽,正常人体单核细胞在受到感染、炎症或损伤等因素作用时被激活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征(SIRS)中,细胞因子在炎症调控网络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尿毒症患者接受肾脏替代疗法时,也常因生物不相容性而导致单核细胞的过度激活。我们通过观察不同透析技术透析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对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以初步探讨各种透析方法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情况。一、对象及方法1.对…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是涉及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中的内源性介质,在内毒素性休克的不良后果中具有重要作用。作者测定严重腹腔脓毒症病人的IL—I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毒素值,并与最终结局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作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8.
氨基胍在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氨基胍(AG)在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分为休克组,AG组(复苏时应用A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一氧化氮(NO)的变化,观察动物24,48h存活率。结果:兔失血性休克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6,IL-8,NO水平明显升高;复苏后,AG组动物血浆中上述物质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该组动物的存活率明显高于休克组。结论:内毒素血症,TNF-α,IL-6,IL-8,NO在失血性休克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G作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有助于改善重度失血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术后免疫治疗抗感染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免疫治疗剂胸腺肽-α1在腺胰癌术后抗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胰腺癌根治术病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病人在手术后使用胸腺肽-α1,对照组不予使用。观察临床疗效、内毒素和细胞因子(IL-2、IL-6、IL-10和TNF-α)水平的变化,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胰腺癌手术组病人使用胸腺肽α-1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下降,白介素(IL)-2、IL-10水平明显升高;手术后1周用药组的CD3^ 、CD4^ 百分率较手术前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组术后1周临床有效率达100%,高于对照组(80%)。结论:胸腺肽-α1在胰腺癌术后可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有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0.
1997年胰腺研讨会于5月11日在MarylandBethesda召开,会上共交流论文20余篇,兹摘要介绍如下:1.第一部分.胰腺炎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第31届胰腺研讨会召开日先交流了6篇论文。Todd等报道白介素(IL)-10基因缺乏鼠可发生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加重,其中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清水平增加,IL-10确是一种抗炎症细胞因子。Denham提出抗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可作急性胰腺炎的新治疗方法。IL-1和TNF是决定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重要因子,IL-10基因蛋白产物可抑制IL-1和TNF的转录.由此减轻了急性胰腺的严重度。转染I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中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及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91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对照组(n=7),ANP组(n=28),PGE2前处理组(n=28),BGE2后处理组(n=28);观察同组不同时间,不同组同时间的IL-1β,TNF-α和IL-10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各指标在1h,3h,6h和12hPGE2前处理组和PGE2后处理组与ANP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GE2前处理组,TNF-α,IL-1β下降更加明显,IL-10升高两组都很明显,而且有PGE2保护的两组,其肺组织损伤出现较迟,较轻,结论:IL-1β和TNF-α在大鼠ANP的全身性反应过程中起重要的递质作用,IL-10能抵抗它们的作用,PGE2能降低ANP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提高IL-10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体外刺激对人外周血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10分泌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与培养基等体积混合后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LPS(100 ng/ml,500 ng/ml)刺激,分别于刺激后0、2、6、12、24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其HMGB1和TNF-α、IL-6、IL-10的含量.结果:体外LPS刺激诱导外周血细胞分泌HMGB1增加,12 h后表达持续升高(P〈0.01),分泌水平呈明显时间依赖性;TNF-α、IL-6产生亦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分别于24 h和6~12 h达分泌高峰(P〈0.01);IL-10表达量均较低.结论:TNF-α、IL-6为早期炎症介质,HMGB1为介导内毒素所致迟发死亡的重要晚期炎症介质,它们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炎性肠道疾病的免疫治疗(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复习炎性肠道疾病的免疫治疗,诸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IL-11和各种粘附分子制剂等。  相似文献   

14.
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细胞因子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IL-1、IL-6、IL-8和TNFα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四组:①治疗前组;②激素组;③黄芪组;④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IL-6、IL-8和TNFα的水平。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原位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IL-1、IL-6、IL-8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NS患儿外周血IL-1、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有显性差异(P<0.01);mRNA的表达增加。激素治疗后IL-1、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mRNA的表达下降。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上述细胞因子和mRNA表达其降低更加显(P<0.01)。结论:NS患IL-1、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激素对IL-1、IL-6、IL-8和TNFα的产生与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黄芪具有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颖治疗剂在脓毒症治疗已有很多实验研究,现在已是检验其临床应用价值的时候,兹就其临床试验较多的肿瘤坏死因于(TNF)-α抗体和白介素(IL)-1拮抗剂的疗效加以综合介绍,为今后开展这方面工作提供一些指导性意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盆腔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手术麻醉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子宫手术病人,用0.25%丁卡因+1%利多卡因理解外阻滞。于手术前、手术开台后30分钟,术结、术后1天和2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清中TNF-α、IL-6、IL-8、IL-10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TNF-α没有明显变化;IL-6在手术开始后30分钟及术结明显升高(P<0.05);IL-8在术后1天达高峰,至术后2天仍高于正常;IL-10在术后1天、2天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手术创伤要引起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不足可能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平均动脉压(MAP)在内毒素血症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复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别于模型制作后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240min及300min取血测定E-选择素、IL-10、sCD14及TNF-α含量,,同时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MAP。结果 内毒素血症组中TNF-α及sCD14含量30min后即开始增加;E-选择素和IL-10含量120min后明显增加;MAP则于120min后明显下降。对照组中各指标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sCD14、TNF-α、E-选择素及IL-10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CD14和TNF-α是反映感染病理变化早期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E-选择素和IL-10可能与该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感染相关状态下凋亡诱导的各种因素,诸如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依赖性机制、FasL配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一氧化氮(NO)、组织因子解码、IL-1β转换酶等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手术或创伤后宿主防御系统受损使感染和败血症得以发展。大约 80 %的入侵微生物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单核和巨噬细胞在抗御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上起重要角色 ,主要涉及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内毒素或脂多糖 (LPS)挑起的最初免疫反应表现为过度产生前炎性细胞因子 ,如白介素 (IL) 1 β ,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体外全血中的LPS刺激释放TNF α减少被认为是评估免疫能力的有用工具。谷氨酰胺在人体血液和游离氨基酸池中是最丰富的氨基酸。虽然创伤和手术后GLN合成和从骨骼肌中的分泌增加 ,细胞内的谷氨酰胺浓度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大鼠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骨骼肌蛋白降解间的关系。方法 以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内毒素攻击后2、6、12、24h共5组,每组8只动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的生理体液柱测定各组大鼠血游离氨基酸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用酰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 内毒素攻击后各时相点大鼠血浆总氨基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支链氨基酸(BCAA)在2、6、12h降低,24h则出现显著升高,亮氨酸、异亮氨酸无显著怀变化,缬氨酸早期明显降低,后期则上升;芳香族氨基酸(AAA)在各时相点不同程度升高,2h和6h显著升高,酪氨酸12h降低,苯丙氨酸在各时相点均显著升高;苯丙氨酸/酪氨酸(Phe/Tyr)比值内毒素攻击后各时相点均出现显著增加;BCAA/AAA比值在2h和6h较正常显著较低;苏氨酸、谷氨酸、鸟氨酸、3-甲基组氨酸(3-MH)、组氨酸、丙氨酸早期升高或大多数时相点显著升高,赖氨酸、肌氨酸、胱氨酸和磷酸丝氨酸在内毒素攻击后无显著性变化,其它氨基酸均见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显著降低。血浆ALT、AST浓度在内毒素攻击后各时相点显著升高(P<0.01),6h达峰值。血浆皮质醇含量在各时相点均显著升高(P<0.01),6h达峰值。血浆TNF-α和IL-6含量均上升(P<0.01),其中TNF-α于2h达峰值,IL-6于12h达峰值。结论 脓毒症大鼠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变化主要由于骨骼肌蛋白降解增强与肝脏代谢负担加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