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过对《甲乙经·卷七》热病治疗中处方用穴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统计出每个穴位的归经、特定穴类别、所在部位、涉及的操作方法,从而总结出《甲乙经·卷七》的热病取穴及针刺操作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2.
元代医学家罗天益承袭其师李东垣医学思想,遵循<内经>、<伤寒杂病论>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良方,编次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反映罗氏针灸学术特点.首先罗氏承袭东垣医学理论,发扬遗蕴,重视脾胃内伤病.认为内伤脾胃既耗气,而又伤阴,对脾胃病有了更加全面认识.其次罗氏善用灸法补中益气,补东垣针法之不足.对于阳热病,罗氏常在红肿热痛处用燔针、三棱针、砭刺等,在其处进行针刺以放血排脓,开泄邪气.倡导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病偏枯.重视对疾病的综合治疗,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求速效.  相似文献   

3.
总结概括《素问·刺热篇》的学术思想为:阐述五脏热病,分析轻重转归;针刺手法,重选经穴;提出五脏热病色诊及"治未病"理论;护理以寒胜热。其中,"治未病"思想在防病保健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论《卫生宝鉴》的针灸学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善馀 《中国针灸》2004,24(11):809-810
元代医学家罗天益承袭其师李东垣医学思想,遵循<内经><伤寒杂病论>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良方,编次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反映罗氏针灸学术特点.首先罗氏承袭东垣医学理论,发扬遗蕴,重视脾胃内伤病,认为内伤脾胃既耗气,而又伤阴,对脾胃病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其次罗氏善用灸法补中益气,补东垣针法之不足.对于阳热病,罗氏常在红肿热痛处用燔针、三棱针、砭刺等,在其处进行针刺以放血排脓,开泄邪气.倡导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病偏枯.重视对疾病的综合治疗,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求速效.  相似文献   

5.
条口穴主治肩周炎经验的追本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籍中,条口穴从未有主治肩痛的记载,可当代许多针灸医家都对条口穴针刺治疗肩周炎十分推崇.人们是如何发现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呢?它又是如何传播与发展的呢? 1 条口穴主治的古今变化 条口穴,最早见于<黄帝明堂经>,收载于<针灸甲乙经>,位于下巨虚上1寸,足阳明经穴,可主治"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此后,历代医家对其主治略有增减或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挖掘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6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 2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穴位为膻中、太冲和足三里;以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穴位选用最多;常用穴位主要分布在胸腹部和下肢;重视局部选穴和远端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五输穴的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太冲、膻中和足三里。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理论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能够反映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昶  谭程  高丹  白鹏  王军  赵吉平 《北京中医药》2010,29(8):571-574
目的 通过检索近30年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文献,归纳分析其选穴及疗程设定规律.方法 电子检索1979-2009年<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1979-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1989-2009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把逐一阅读检索到的20篇文献,用自制的<文献质量、治疗手段、选穴及疗程信息表>提取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收集的相关数据,通过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RCT文献,哮喘分期认识不足,文献质量尚待提高.2.选穴及疗程规律:(1)选穴:肺俞、定喘、丰隆、曲池、足三里是急性发作期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肾俞、肺俞、脾俞是临床缓解期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2)疗程:急性发作期每天针刺1次(83.3%),7~10天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临床缓解期每天针刺1次(33.3%),或隔日针刺1次(33.3%),12~21天1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结论 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RCT研究质量有待提高.本次研究结果对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体针选穴及疗程设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天生  吕兰萍 《中国针灸》2005,25(5):345-347
敦煌遗书<灸经图>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本文通过应用<灸经图>选穴和治法对脑性瘫痪、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炎泄泻、阳萎早泄、糖尿病、哮喘等典型病例的治疗,目的在于探索其用穴特点,挖掘其中的规律,验证其实效性,寻求其对现代临床指导价值,以说明<灸经图>适用于多种顽症痼疾的治疗与康复,有独特的疗效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并总结脑卒中后抑郁针刺临床选穴规律和特点。方法全面检索并梳理1996年-2016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符合针刺或以针刺为主要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文献,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34篇,最终纳入分析文献58篇,高频腧穴为百会穴、内关穴、神门穴、四神聪、印堂穴、神庭穴、水沟穴等;所选经脉以督脉和膀胱经为主,选穴部位集中在头颈部。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选穴具有局部选穴、辨证选穴、循经选穴规律,运用治神、调神法指导脑卒中后抑郁的针刺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热病五十九俞”是治疗热性病的五十九个腧穴,首见于《素问·水热穴论》篇中。在《素问·气穴论》篇中又谓之“热俞五十九穴”。然却与《灵枢·热病》篇的“五十九刺”又不尽相同。笔者试就其理论与临床方面,对此做一初步探讨。一、“热病五十九俞”与选穴方法《素问·水热穴论》篇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据王冰、张介宾等考注:此指中行的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次两傍的五处、承光、通光、络却、玉枕,又次两傍的临泣、目临、正营、承灵、脑空。五行共二十五个穴。上述穴位分別  相似文献   

11.
风水辨治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素问·水热穴论篇>中对风水病形成的阐释,分析了<内经>对风水病病机认识演变规律,介绍了张仲景"风强则为瘾疹,气强则为水"的病机认识的新进展,并着重探讨了<金匮要略>、<伤寒论>对风水病辨证分型及治法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在现存医籍中,<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禁针穴,禁针穴的提出是有形态学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针灸甲乙经>记载的绝大多数禁针穴,其周围有重要脏器、血管、神经,若针刺损伤它们会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禁针穴与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故针灸工作者只要熟悉禁针穴局部解剖结构,正确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绝大多数禁针穴是可针刺的.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207-210
脊髓损伤是常见致死、致残原因,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困扰,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针刺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在其治疗中扮演重要地位,故该文从选穴规律、针刺手法、针刺方法等方面总结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特点,发现针刺治疗脊髓损伤选穴灵活,多取俞募穴、背部穴、八髎穴、远近配穴以及辨证选穴;针刺方法多样,可用电针、芒针、耳针、温针等;针刺时可在进针时辅以一定手法、配合单式及复式补泻手法等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14.
"随应而动"一词见于<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应根据针下穴中经气的变动情况和患者的反应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内经>对此十分重视,"随应而动"贯穿于针刺的各个环节,是针刺取效的关键所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传统理论选穴、现代医学理论选穴、穴位相对特异性3个方面,对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穴位优选现状进行总结。发现目前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研究在初步形成穴位优选方案的同时,亦存在诸多研究空白,在穴位相对特异性研究方面存在争议。认为通过对影响选穴的疾病特点、针刺手法、针刺工具及其他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穴位相对特异性,综合中医传统理论选穴与现代医学理论选穴优势,可进一步实现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穴位的优化,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是借鉴腧穴热敏化技术,结合壮医对穴位的认识和针灸选穴规律进行探穴,以确定治疗取穴的一种壮医针刺疗法。本文阐述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壮医腧穴热敏化探穴方法、针刺方法以及治疗"发旺"的临床体会,进而指出了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机理是作用于"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疏通瘀滞,调整调节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头痛的选穴共性和规律。方法采用以"中医""头痛""针刺""腧穴"为关键词,采用关键词检索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头痛的临床文献,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治疗头痛针刺处方主穴数据库,分析针刺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分别为外感头痛选取风门、大椎、曲池、风池、太溪,内伤头痛选取丰隆、肾俞、血海、脾俞、头维;经络外感主穴主要分布在督脉,内伤主要分布在足少阳胆经。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理法方药兼具,针灸取穴精妙非凡。在其针刺治疗中期门穴的使用频次最高,期门作为肝经募穴及三经交会穴,可调节一身之气血,功用卓著。为加深医者对其穴位机理与应用的理解,探明仲景临证思辨特点,文章摘选针刺期门穴的条文,参考诸家注解,深入剖析期门穴的应用规律与仲景临证思辨特点,系统整合出其对太少并病、纵横证、热入血室、尸厥的有效治疗,阐明其中辨证论治、异病同治、治病求本、治未病的临证思维,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启迪,使针刺效果得以有效发挥,进一步拓宽期门穴的临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从《内经》的按热邪所在部位循经取穴,到《难经》五输穴泄热,再到《伤寒论》六经辨证针刺,针灸治疗外感的热病的基本思想在春秋两汉时期已确立。晋代《针灸甲乙经》主要是具体辨治的发挥,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在用穴上有更详细论述,并主张脉诊和针灸结合,并首先提出热病可灸,后世对此有所争议;宋金元是针灸的繁荣时期,虽然在理论框架上没有突破前人,具体临证理论和著述非常丰富,尤其是刺血泄热应用广泛;明代著述主要记述各种外感热病取穴,清代针灸逐渐没落,但各家的著述也有独到发挥。  相似文献   

20.
中医热病是临床多发疾病,相当于西医急性传染病,西医以抗菌、抗病毒和解热镇痛等药物对症治疗,降热快,但停药后病情易反复且大量服用药物具有一定副反应。针刺治疗具有疗效快,治疗范围广和副反应小等优势,临床针刺治疗热病时以经验取穴为主,缺乏系统理论指导。故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梳理针刺治疗热病相关原文,从热病病因病机、辨证、针刺治疗和针刺禁忌四方面进行理论论述,为临床针刺诊疗热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