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800-800,F0003
小儿高热惊厥属于儿科常见急症,临床表现是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抽搐的严重程度并不是与体温成正比。高热惊厥大多数呈良性过程,无后遗症,但是有些高热惊厥,尤其是复杂性高热惊厥,可造成缺氧性脑损伤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引发癫痫。  相似文献   

2.
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由于儿科临床患者表达能力不足,对体温准确而快速的测量就成了了解患儿病情、制定医疗护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因此及时准确地采集到患儿的体温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测量体温是临床护士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体温测量可采用的部位有很多,口腔、腋下、肛门、鼓膜、前额等都是常用部位。  相似文献   

3.
体温测量是最基础的临床护理工作之一,该工作在儿科特别是新生儿科尤其重要,目前的体温测量多采用口温、肛温和腋温,但对于新生儿科来说这些测量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或不便.为寻求更简便、安全、准确的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笔者根据新生儿解剖、生理特点,采用腘窝进行体温测量,并将腘窝温度与腋窝温度进行比较,以探讨使用腘窝测量体温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子耳温计在儿科预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9月儿科门急诊就诊600例患儿分为口腔温组和直肠温组各300例,并同时用电子耳温计测量鼓膜温度作为自身对照.每组再根据体温分为正常温组,低热组,中等热组,高热及超高热组4个亚组.结果口腔温组患儿的口腔温度与鼓膜温度自身对照比较,4个体温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温组患儿直肠温度与鼓膜温度自身对照比较,4个体温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r=0.982),鼓膜温度平均低于直肠温度0.260℃.结论电子耳温计可替代传统水银温度计作为儿科预检中测量患儿体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儿科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约2%~5%的5岁以内儿童发生过Fs,其中30%~40%会反复发作。FS分为单纯性FS和复杂性FS,由于FS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高,尤其复杂性FS可能造成脑损害,易导致癫痫发生,因此如何及时控制高热患儿体温,避免FS发作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从护理角度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病人较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降低体温,并控制高温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脑局部物理降温是抑制中枢性高热的有效手段,体温作为其最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本文就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1中枢性高热的特点中枢性高热有以下特点:(1)非感染性高热,抗生素治疗无效;(2)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到39℃以上,多是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增高,双侧皮肤温度不对称;(3)单纯药物降温效果差,而物理降…  相似文献   

7.
孙荷华 《新医学》1990,21(1):37-38
高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的疾病状态,是儿科常见的急诊,在婴幼儿常可导致惊厥。大多数高热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其他如肺炎,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急性传染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高热也可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如暑热症,变态反应性疾  相似文献   

8.
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我院儿科于1979年3~11月采用柴胡注射液滴鼻法,对218例体温超过39℃的患儿,进行降温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病例选择:体温超过39℃的住院患儿,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9.
高热患儿物理降温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机体受到某种致热物质刺激后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出现体温过高的病理反应,体温一般在39℃以上。小儿的生理发育有其特点,年龄愈小,大脑皮质的发育愈不完善,愈易引起发热甚至高热。若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则影响小儿健康,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危及生命^[1]。  相似文献   

10.
超高热(极高热或过高热)是指体温在41.1℃以上。超高热在临床上虽非常见,但亦非罕见。也属内、儿科急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死亡。现将复习到的有关文献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高热惊厥(febril convulsions,FC)是临床儿科的常见急症之一.一般由感染引起机体急性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后出现,临床表现为双眼上翻、斜视、牙关紧闭,全身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意识丧失,重者可出现呼吸停止.因此力争在最短时间里及时控制高热患儿的体温,做好惊厥的急救和护理是避免惊厥发作和改善愈后关键[1].  相似文献   

12.
体温是机体的生命特征,观察体温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观察、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儿科病人一般情况下,1~5岁测直肠体温,6~14岁测口腔温度,也有主张在腋下、腹股沟测量的。半导体体温计,于颈动脉处测量半分钟,亦可得出结果。儿科最常用的是直肠与口腔温度,以往认为口表比腋表高0.5℃,肛表比口表高0.5℃,但在临床实践中看法不一。本文对小儿200例5400次的体温测量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不论何种原因引起高热,均应先给松开其包被,并给饮凉开水。如热度不下降,体温超过40℃时,一般给50%酒精擦浴。这是儿科高热常规护理的方法之一。而这种方法却使许多无辜的新生儿丧失了生命。我们现在提出和儿科同道们商榷,建议废除新生  相似文献   

14.
儿科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高热,其临床表现为:体温在39.5℃以上,烦躁不安,面色赤红,脉博快等,严重的患儿可出现昏迷、惊厥。患高热病的小儿病情发展很快,如果治疗不及时,将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应严密观察小儿的体温等病情变化,对症下药,及时治疗。现将小儿高热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其起病急、发病率高,如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惊厥发作时及时恰当的急救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其起病急,发病率高,如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惊厥发作时及时恰当的救治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是大脑皮层功能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功能紊乱或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致。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毒性痢疾等,以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占首位。发病在6月~6岁之间,发作多在体温骤升之时,此时积极控制对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急诊抢救高热惊厥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合于儿科急诊的体温测量方法,使之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病情,方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将2008年4月1日起来儿科急诊就诊的5岁以下的小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测量腋下温度,实验组测量肛门温度。[结果]实验组在测量时间、准确度、复测率3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测量肛门温度所需时间短、准确性高、复测率低,是最适合儿科急诊的体温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治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凡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属于儿科常见急症,临床表现是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24 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抽搐的严重程度并不是与体温成正比,应及时进行抢救并加强护理[1].现将我科收治的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测量体温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收集体温变化这一信息,协助观察病情,了解病人是否发热;发热的程度与热型,并将发热病人定时测定的体温数据以及高热使用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得体温数据,用不同的方式绘成体温曲线记录在体温单上。体温单不仅为我们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了准确的根据,也为医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能在体温单上正确地反映出患者体温变动情况,如何绘制体温曲线与同道们共同商榷。一、传统体温单绘制的不足多年来对于发热病人体温的测量以及记录时间是以4-8-12-4-8-12为顺序,每4小时测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