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的镇痛作用,分析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的免疫隔离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9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裸细胞组,32只/组。②空囊组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植入40μL含空囊的DMEM液,每只植入600~800个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空囊;微囊化细胞组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植入40μL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牛嗜铬细胞悬液,含细胞5×106个;裸细胞组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植入40μL牛嗜铬细胞悬液,含细胞5×106个。③分别于细胞移植术后2,4,6,8周测定各组大鼠脑脊液灌流液中儿茶酚胺含量以及脊髓后角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各时间点8只/组。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9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的形态:光镜下,包裹嗜铬细胞的微囊呈规则的圆球形,表面光滑,直径为150~250μm。牛嗜铬细胞散在分布于微囊内,细胞呈圆形,清晰可见。空囊半透明状,表面光滑。②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各组脑脊液灌流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检测结果: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大鼠脑脊液灌流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在移植术后2,4,6,8周均高于空囊组(P<0.05)。微囊化细胞组移植术后2周与裸细胞组基本相似(P>0.05),其余各时间点均高于裸细胞组(P<0.01)。③移植术后8周各组大鼠脊髓内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大鼠注射甲醛侧脊髓灰质后角内阳性神经元个数微囊化细胞组、裸细胞组均显著低于空囊组[(39.96±4.46),(50.62±3.29),(59.70±6.93),P<0.05]。同时,微囊化细胞组脊髓组织中阳性神经元个数明显低于裸细胞组(P<0.05)。结论: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移植可以提高脑脊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同时抑制甲醛致痛大鼠脊髓后角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对囊内细胞的存活、生长及凋亡的影响,以验证免疫隔离APA微胶囊的生物膜性和生物活性.方法: 实验于2004-01/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实验中心完成.取人嗜铬细胞原代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将APA微囊分别包裹上述3种细胞并进行培养;根据3种细胞微囊化与否分成6组,利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共观察9 d,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①在实验观察的9 d内,人嗜铬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可在微囊内以细胞团的形式生长、存活.②MTT比色法检测显示各组囊内细胞与相应组裸细胞的生长、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囊内细胞与相应组裸细胞的凋亡百分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 制备的APA微囊化材料及制备方法对细胞活性、生长状况及凋亡情况无不良影响,表明包裹细胞的APA微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两种微囊化大鼠胰岛异种移植于糖尿病小鼠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大鼠胰岛分别用两种不同的免疫隔离材料微囊化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对它们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尾静脉注射3%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4组:海藻酸钡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微囊化胰岛移植组、未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每只小鼠肾包膜下植入300个相应大鼠胰岛。结果4组糖尿病小鼠移植前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移植后1周分别为:海藻酸钡微囊化胰岛移植组(7.26±1.56)mmol/L、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微囊化胰岛移植组(7.14±1.04)mmol/L、未微囊化胰岛移植组(7.42±1.52)mmol/L、空白对照组(22.54±1.24)mmol/L,前2组与后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生存期也明显长于后2组;海藻酸钡微囊化移植组维持正常血糖时间及生存期(分别为76d和92d)明显长于琼脂糖微囊化移植组(分别为41d和56d)。结论用海藻酸钡和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制备的微囊化大鼠胰岛均可存活于糖尿病小鼠体内并发挥生物功能,海藻酸钡微囊优于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对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且生物相容性好,应用这一技术包裹细胞,可明显延长异体内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将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大鼠卵巢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异体移植,观察其治疗卵巢功能丧失模型大鼠的可行性及垂体形态学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9在首都医科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实验动物:3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卵巢摘除组,微囊移植组,每组10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卵巢摘除组:无菌条件下切除双侧卵巢:微囊移植组: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生物膜包裹传至P2代的大鼠卵巢细胞,制成微囊体外培养,收集24 h培养液以检测雌二醇分泌状态;将微囊化的卵巢细胞移植入已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大鼠腹腔.用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恢复情况.术后40 d麻醉后处死动物,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垂体组织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EICA Q500IW自动图像分析仪对垂体细胞的面积,雌、孕激素受体吸光度值进行定量测定.结果:①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显示,微囊化的卵巢激素分泌细胞具有继续合成和分泌雌二醇的功能.②检测血清中雌二醇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卵巢摘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微囊移植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正常对照组和微囊移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⑤动情周期未恢复.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卵巢摘除组大鼠垂体中有大量阉割细胞,平均面积>180 μm2,与卵巢摘除组比较,微囊移植组大鼠垂体中细胞平均面积和阉割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⑤垂体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吸光度值结果显示,卵巢摘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微囊移植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微囊化大鼠卵巢细胞异体移植后,可在受体大鼠体内继续合成和分泌雌二醇,并可以减少垂体内阉割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提高垂体细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提示移植后细胞对垂体有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囊化转大鼠脑啡肽原基因(pENK)细胞移植对慢性脊神经压榨性损伤大鼠的镇痛效应. 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4在郑州大学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获得大鼠pENK基因,Hind Ⅲ,ClaⅠ双酶切后,同相应双酶切的pLNCX2载体大片段连接,构建成pENK基因反转录病毒载体pLNCX2-Enk,然后用脂质体法将该载体转染PT67细胞,G418筛选,获得携带pENK基因高滴度反转录病毒产毒细胞系.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埋后,进行体外培养,定期检测微囊化细胞活性和pENK分泌量变化.同时,将转基因细胞移植于慢性脊神经压榨性损伤大鼠的蛛网膜下腔.②实验分组:SD大鼠60只,其中53只按照Bennett和Xie法制作大鼠慢性左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其中42只造模成功.术后1周,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空囊移植组和阴性对照组.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空囊移植组分别植入微囊化细胞悬液80 μL(约300个微囊)、空微囊悬液80 μL(约300个空囊),阴性对照组不注射任何悬液.③实验评估:术后2周和8周行甲醛实验,在大鼠一侧后爪掌侧皮下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50 μL,观察其注射后1 h内的痛反应.采用Abbott等所推荐的以缩腿及舔爪时间之和作为行为学反应的指标.注射甲醛后,立即记录大鼠1 h内每5 min的缩腿及舔爪时间. 结果:①术后2周甲醛实验:空囊移植组第一时相的急性痛阶段(注射后5 min)和第二时相的慢性痛阶段(注射后41~45 min)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都少于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P<0.01).而在静息期,3组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8周甲醛实验:3组大鼠的痛觉行为都呈明显的双时相反应.除了静息期(注射后5~15 min),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在各时间点上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均低于空囊移植组(P<0.05).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在第一时相的急性痛阶段和第二时相的慢性痛阶段都低于空囊移植组(P<0.05). 结论:微囊化转pENK基因细胞移植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有望成为运动员慢性疼痛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海藻酸钠微囊可以抑制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特点,将家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微囊化后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处,观察其对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6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完成。①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的微囊化:实验无菌条件下取家兔双侧坐骨神经制成组织细胞悬液,与1.5%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并喷入20mmol/L的氯化钡溶液中制成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同法制备不含神经组织细胞的海藻酸钡空囊。②实验动物:80只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空囊组和微囊组,其中正常组5只,其他每组25只。③实验方法:SD大鼠对照组、空囊组和微囊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空囊以及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④实验评估:分别于术后1,3,7,14,28d(每个时相5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标本;正常组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和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情况。结果:8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脊髓损伤后第1天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组化染色即出现阳性,呈棕黄色细小斑点状,以后逐渐增多、增大,第14天时表达至高峰,微囊组与对照组、空囊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至第28天时则减少,但微囊组仍高于对照组、空囊组(P<0.05)。随时间的推移,神经丝蛋白200阳性神经元的体积密度、数密度和表面积密度均增加。表面积密度在第7天时、体积密度和数密度在第14天时,微囊组与对照组、空囊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第28天时微囊组的体积密度、数密度和表面积密度都高于另两组(P<0.01)。结论:微囊化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损后生长相关蛋白43和神经丝蛋白200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移植对甲醛致痛大鼠镇痛作用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的镇痛作用,分析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自挽疫隔离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9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裸细胞组,32只/组。②空囊组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植入40斗L含空囊的DMEM液,每只植入600~800个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空囊;微囊化细胞组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植入40斗L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牛嗜铬细胞悬液,含细胞5&;#215;10^6个;裸细胞组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植入40μL牛嗜铬细胞悬液,含细胞5&;#215;10^6个。③分别于细胞移植术后2,4,6,8周测定各组大鼠脑脊液灌流液中儿茶酚胺含量以及脊髓后角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各时间点8只/组。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9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的形态:光镜下,包裹嗜铬细胞的微囊呈规则的圆球形,表面光滑,直径为150—250μm。牛嗜铬细胞散在分布于微囊内,细胞呈圆形,清晰可见。空囊半透明状,表面光滑。②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各组脑脊液灌流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检测结果: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大鼠脑脊液灌流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在移植术后2,4,6,8周均高于空囊组(P〈0.05)。微囊化细胞组移植术后2周与裸细胞组基本相似(P〉0.05),其余各时间点均高于裸细胞组(P〈0.01)。③移植术后8周各组大鼠脊髓内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大鼠注射甲醛侧脊髓灰质后角内阳性神经元个数微囊化细胞组、裸细胞组均显著低于空囊组[(39.96&;#177;4.46),(50.62&;#177;3.29),(59.70&;#177;6:93),P〈0.051。同时,微囊化细胞组脊髓组织中阳性神经元个数明显低于裸细胞组(P〈0.05)。结论: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移植可以提高脑脊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同时抑制甲醛致痛大鼠脊髓后角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偏侧帕金森病样大鼠脑内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移植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偏侧帕金森病样大鼠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脑移植后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探讨大鼠异常旋转行为改善的可能途径.方法:实验于1999-01/12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损毁右侧黑质诱发的偏侧帕金森病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微囊组20只,对照组10只.微囊组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于右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约200个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为材料含牛嗜铬细胞的微胶囊,对照组大鼠未做脑内移植手术.观察移植术前后阿朴吗啡(0.5 mg/kg)诱发的大鼠旋转行为.利用微透析技术采取帕金森病样大鼠脑纹状体区细胞外微透析液,用高效液相电化学层析法测定对照组大鼠在6-羟基多巴损毁右侧脑黑质后16周时及两组大鼠在牛嗜铬细胞移植后12周时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纳入偏侧帕金森病样大鼠30只,实验过程中微囊组麻醉意外、脑出血、肢体癫痫样抽搐死亡4只,对照组脑出血、不明原因死亡2只.进入结果分析微囊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和8只大鼠.①微囊组移植后1周开始阿朴吗啡诱发的异常旋转次数明显减少,作用持续6个月以上(F=37.89,P<0.01).②对照组帕金森病样大鼠右侧脑黑质损毁后16周时右侧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3,4-二羟基苯乙酸和高香草酸水平较左侧明显降低(t=7.012,4.394,P<0.01),右侧脑上述物质含量仅为左侧脑的8%和12%.③移植后12周,微囊组帕金森病样大鼠右侧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3,4-二羟基苯乙酸、高香草酸和5-羟基吲哚乙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4.273,4.402,6.445,P<0.01),分别提高了3.1,5.3和2.7倍.结论:帕金森病样大鼠黑质损毁侧纹状体区多巴胺类物质含量明显降低,移植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后含量升高,使帕金森病样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偏侧帕金森病样大鼠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脑移植后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探讨大鼠异常旋转行为改善的可能途径。方法:实验于1999-01/12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 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损毁右侧黑质诱发的偏侧帕金森病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微囊组20只,对照组10只。微囊组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于右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约200个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为材料含牛嗜铬细胞的微胶囊,对照组大鼠未做脑内移植手术。观察移植术前后阿朴吗啡(0.5 mg/kg)诱发的大鼠旋转行为。利用微透析技术采取帕金森病样大鼠脑纹状体区细胞外微透析液,用高效液相电化学层析法测定对照组大鼠在6-羟基多巴损毁右侧脑黑质后 16周时及两组大鼠在牛嗜铬细胞移植后12周时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纳入偏侧帕金森病样大鼠30只,实验过程中微囊组麻醉意外、脑出血、肢体癫痫样抽搐死亡4只,对照组脑出血、不明原因死亡2 只。进入结果分析微囊组和对照维分别为16和8只大鼠。①微囊组移植后1周开始阿朴吗啡诱发的异常旋转次数明显减少,作用持续6个月以上(F=37.89,P<0.01)。②对照组帕金森病样大鼠右侧脑黑质损毁后16周时右侧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3,4-二羟基苯乙酸和高香草酸水平较左侧明显降低(t=7.012,4.394,P<0.01),右侧脑上述物质含量仅为左侧脑的8%和12%。③移植后12周,微囊组帕金森病样大鼠右侧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3,4-二羟基苯乙酸、高香草酸和5-羟基吲哚乙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4.273,4.402,6.445,P<0.01),分别提高了 3.1,5.3和2.7倍。结论:帕金森病样大鼠黑质损毁侧纹状体区多巴胺类物质含量明显降低, 移植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后含量升高,使帕金森病样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对大鼠脑脊液灌流液中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探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移植镇痛的机制和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的免疫隔离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9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2,4,6,8周组)。在3组大鼠的脊髓蛛网膜下腔分别植入含空囊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和单纯牛嗜铬细胞。分别测定移植术后各组大鼠脑脊液灌流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结果: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大鼠脑脊液儿茶酚胺的含量在各时间点上都高于空囊组(P<0.05);在4,6,8周时微囊化细胞组儿茶酚胺含量高于裸细胞组(P<0.05)。结论:牛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可以提高大鼠脑脊液灌流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裹有助于移植细胞长期地分泌镇痛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脑内移植对偏侧帕金森病样猴的行为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状况、脑组织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纹状体区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方法:实验于1999-01/2003-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甲基-苯基-四氢吡啶诱发帕金森病样猴模型(n=9),随机分为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6只、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2只及空微囊组1只。②获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为材料包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将微囊化、非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或空微囊分别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及空微囊组帕金森病样猴右侧尾状核和壳核。③观察3组帕金森病样猴移植后的行为改善、移植后14个月及28个月时移植物的状况,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个月及7个月时移植区微透析液中单胺类物质变化及48个月时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变化。结果: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6)和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2)移植后1周开始帕金森病样猴左上肢活动明显增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改善时间7~48个月,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一两个月,空微囊组(n=1)左侧上肢活动无改善。②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植入28个月时仍存活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③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7个月时,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和高香草酸水平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左侧的水平。④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48个月时移植区D2受体活性较对侧明显提高。结论: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移植的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能够长期存活、产生多巴胺、改善其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对疼痛大鼠脊髓后角P物质释放的影响,探讨嗜铬细胞移植镇痛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9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各8只。分别在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大鼠的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不包裹牛嗜铬细胞的含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空囊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和单纯牛嗜铬细胞。移植8周后,在3组大鼠右侧后爪掌侧皮下注射50μL 5mL/L的甲醛溶液,观察其注射后1h内每5min大鼠的疼痛反应时间,即缩腿及舔爪时间之和。在行甲醛处理后1h,将各组大鼠麻醉后处死,制备脊髓切片,免疫组化法染色,通过测量各组大鼠脊髓后角浅层P物质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吸光度分析大鼠脊髓后角浅层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空囊组和微囊化细胞组分别有1只大鼠移植术后死亡,进入结果分析共22只。①各组大鼠缩腿舔爪时间比较:微囊化细胞组、裸细胞组大鼠显著低于空囊组(F=31.271-122.402,P〈0.05),微囊化细胞组大鼠显著低于裸细胞组(F=31.271-122.402,P〈0.05)。②各组大鼠两侧脊髓后角浅层P物质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吸光度比较:微囊化细胞组及裸细胞组大鼠显著高于空囊组[右侧:0.065&;#177;0.003,0.040&;#177;0.006,0.034&;#177;0.004;左侧:0.066&;#177;0.002,0.042&;#177;0.004,0.035&;#177;0.005(F右侧=156.672,F左侧=155.841,P〈0.05-0.01)],而微囊化细胞组显著高于裸细胞组(P〈0.01)。结论:牛嗜铬细胞移植对甲醛致痛大鼠具有镇痛作用,可应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同时还可以抑制甲醛致痛诱发的P物质的释放,增加脊髓后角P物质的含量,提示P物质可能参与了嗜铬细胞移植镇痛过程。其中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的牛嗜铬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提高镇痛效果,提示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对疼痛大鼠脊髓后角P物质释放的影响,探讨嗜铬细胞移植镇痛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9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各8只。分别在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大鼠的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不包裹牛嗜铬细胞的含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空囊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和单纯牛嗜铬细胞。移植8周后,在3组大鼠右侧后爪掌侧皮下注射50μL5mL/L的甲醛溶液,观察其注射后1h内每5min大鼠的疼痛反应时间,即缩腿及舔爪时间之和。在行甲醛处理后1h,将各组大鼠麻醉后处死,制备脊髓切片,免疫组化法染色,通过测量各组大鼠脊髓后角浅层P物质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吸光度分析大鼠脊髓后角浅层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空囊组和微囊化细胞组分别有1只大鼠移植术后死亡,进入结果分析共22只。①各组大鼠缩腿舔爪时间比较:微囊化细胞组、裸细胞组大鼠显著低于空囊组(F=31.271~122.402,P<0.05),微囊化细胞组大鼠显著低于裸细胞组(F=31.271~122.402,P<0.05)。②各组大鼠两侧脊髓后角浅层P物质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吸光度比较:微囊化细胞组及裸细胞组大鼠显著高于空囊组[右侧:0.065±0.003,0.040±0.006,0.034±0.004;左侧:0.066±0.002,0.042±0.004,0.035±0.005(F右侧=156.672,F左侧=155.841,P<0.05~0.01)],而微囊化细胞组显著高于裸细胞组(P<0.01)。结论:牛嗜铬细胞移植对甲醛致痛大鼠具有镇痛作用,可应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同时还可以抑制甲醛致痛诱发的P物质的释放,增加脊髓后角P物质的含量,提示P物质可能参与了嗜铬细胞移植镇痛过程。其中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的牛嗜铬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提高镇痛效果,提示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移植于患者蛛网膜下腔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腰椎穿刺术,将微胶囊按0.5×107,1.0×107,1.25×107,1.5×107/次·人4个剂量组,注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内。结果:全组发生I,II度或轻度不良反应14例70%),其中腰腿酸痛((65%)、头晕(50%)、头痛(35%)、发热(25%)、乏力(30%)、恶心(5%)、心悸(5%),持续中位时间在0.5×107,1.0×107剂量组多为两三天,1.25×107,1.5×107剂量组多为4~11d;发生重度不良反应2例(10%),均为1.5×107剂量组,分别表现为双下肢频发抽搐、肩背部压迫感,持续2~5d,无需特殊处理可自愈。移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APA-BCCs微胶囊蛛网膜下腔移植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轻、安全的特点,尤其剂量低于1.5×107/次·人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