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诱导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人体腹部皮下脂肪组织20mL,对脂肪组织提取物进行分离培养,分别采用对照组、神经诱导培养基组、神经诱导培养基加神经节苷脂100μmol/L和神经节苷脂100 μmol/L组,对其进行诱导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观察原代及传代后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①原代细胞情况:24h后大量细胞贴壁,呈宽大扁平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核浆分界清楚,多为单核,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细胞呈集落生长,并迅速增殖,集落大小不一,集落中的细胞呈典型的梭形细胞,集落之间互相靠近,一周后可达到80%融合,呈漩涡状排列。②传代细胞情况:呈圆形,悬浮状态,并很快贴壁,并分布均匀,与原代细胞相比,细胞形态更为单一,呈典型梭形。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测定:对照组和神经节苷脂100μmol/L组仅见极少量的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阴性。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和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于诱导后1h出现Nestin表达阳性,5h出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在一定时间内,上述指标表达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但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与神经诱导培养基组比较,神经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联合蛋白2表达阳性率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神经节苷脂具有增强神经诱导培养基的诱导作用,并促进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诱导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人体腹部皮下脂肪组织20mL,对脂肪组织提取物进行分离培养,分别采用对照组、神经诱导培养基组、神经诱导培养基加神经节苷脂100μmol/L和神经节苷脂100μmol/L组,对其进行诱导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观察原代及传代后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原代细胞情况:24h后大量细胞贴壁,呈宽大扁平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核浆分界清楚,多为单核,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细胞呈集落生长,并迅速增殖,集落大小不一,集落中的细胞呈典型的梭形细胞,集落之间互相靠近,一周后可达到80%融合,呈漩涡状排列。②传代细胞情况:呈圆形,悬浮状态,并很快贴壁,并分布均匀,与原代细胞相比,细胞形态更为单一,呈典型梭形。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测定:对照组和神经节苷脂100μmol/L组仅见极少量的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阴性。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和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于诱导后1h出现Nestin表达阳性,5h出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在一定时间内,上述指标表达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但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与神经诱导培养基组比较,神经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联合蛋白2表达阳性率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具有增强神经诱导培养基的诱导作用,并促进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杨键  洪毅  董浩  张宪娣  姜树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1054-1055,F000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人BMSC,采用含神经节苷脂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BMSC的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神经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结果神经节苷脂诱导培养6h后,细胞表现为典型神经细胞样形态,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和NF呈阳性表达。结论神经节苷脂可在体外诱导人B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观察化学诱导剂β-巯基乙醇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后神经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率。方法:实验于2006-09-01/2006-10-20在辽宁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清洁级2月龄SD大鼠12只,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0g左右,雌雄不拘。②实验方法:采用贴壁培养与传代的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将第2代细胞置于含有4mol/Lβ-巯基乙醇诱导剂的培养基中诱导6h。③实验评估: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与诱导后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蛋白的表达率。结果:诱导前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以长梭形细胞为主,诱导后可见细胞体积缩小,胞体伸出较多突起并有分枝出现,个别细胞形态类似神经细胞。诱导6h后,细胞中巢蛋白、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有表达,表现为胞浆呈棕黄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细胞标志蛋白神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5.12%,6.56%,80.17%。结论: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简单易行,在β-巯基乙醇诱导下,较高的表达了神经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情况。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于体外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和多种细胞因子进行培养、诱导、分化,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能在体外培养中增殖、分化,具有克隆能力的骨髓基质细胞能表达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这些细胞最终能分化出类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见有神经核蛋白抗体(NeuN)的表达。结论: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是具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化成能表达神经系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来源方便、取材较容易,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技术条件简便,具有向神经系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以考虑作为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致瘤性的影响一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6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及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含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基因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trkB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分别收集转染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trkB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的细胞,以未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为阴性对照,采用半定量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各组细胞中trkB信使核糖核酸(trkB mRNA)的表达水平。在培养基中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应用双层软琼脂糖培养的方法,观察经过不同处理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结果: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trkB可高效地转染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trkB组trkB信使核糖核酸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组及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细胞组[13.6073&;#177;1.8957,0.3052&;#177;0.0043,0.3075&;#177;0.0037,(P&;lt;0.05)]。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trkB组克隆形成率明显小于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细胞组、未转染细胞组及胶质瘤细胞U251组[0.2347&;#177;0.0389,0.6751&;#177;0.0506,0.7023&;#177;0.0467及7.3381&;#177;0.6813,(P&;lt;0.05)]: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降低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致瘤性,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向肿瘤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边颖  孙峰  何志义 《中国临床康复》2011,(45):8455-8458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可溶性分子促进神经元存活。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缺血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改良的Longa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1h后再灌注,24h后治疗组尾静脉注射3×106骨髓基质细胞,盐水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注射。结果与结论:在梗死后第7,14天治疗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改善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后缺血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可溶性分子促进神经元存活。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缺血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改良的Longa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1h后再灌注,24h后治疗组尾静脉注射3×106骨髓基质细胞,盐水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注射。结果与结论:在梗死后第7,14天治疗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改善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后缺血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致瘤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6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及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含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基因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trkB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分别收集转染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trkB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的细胞,以未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为阴性对照,采用半定量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各组细胞中trkB信使核糖核酸(trkB mRNA)的表达水平.在培养基中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应用双层软琼脂糖培养的方法,观察经过不同处理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结果: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trkB可高效地转染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trkB组trkB信使核糖核酸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组及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细胞组[13.607 3±1.895 7,0.305 2±0.004 3,0.307 5±0.003 7,(P<0.05)].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trkB组克隆形成率明显小于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C2细胞组、未转染细胞组及胶质瘤细胞U251组[0.234 7±0.038 9,0.675 1±0.050 6,0.702 3±0.046 7及7.338 1±0.681 3,(P<0.05)]. 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降低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致瘤性,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向肿瘤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证实,细胞移植和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治疗脑损伤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48只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于建模后第3天在脑出血部位分别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及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相比,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1,2周其他2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阐明放射损伤复合烧伤(放烧复合伤)时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能力的变化,采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融合培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的方法,观察了5Gy照射复合15%Ⅲ度烧伤时基质细胞对支持CFU-G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纯5Gy照射,单纯烧伤及放烧复合伤后,其骨髓基质细胞支持正常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的能力明显下降,以伤后3-5天最为显著,伤后10天仍未恢复至正常;②当骨髓基质细胞和粒-巨噬系祖细胞均受到致伤因素作用时,单纯照射及放烧复合伤组的CFU-GM形成能力下降更为明显,至正常对照组的10%以下,单纯烧伤组也有明显下降,但恢复较快;③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各种情况下,损伤的效应均有伤后3-5天达最低值的规律,之后可不同程度地恢复。实验结果提示,在上述损伤因素的作用下骨髓基质细胞的功能确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治疗由此所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时,同时加强促进基质细胞修复的措施,可能会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白血病干细胞 (stemcellleukemia ,SCL)基因在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 (BMSC)及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收集 1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 33例正常骨髓标本的单个核细胞 (MNC)进行体外长期培养 ,分别收集悬浮细胞 (造血细胞 )和扩增后的贴壁细胞 (BMSC)。运用RT PCR ELISA检测SCL基因的表达 ,分析表达率 ,并以管家基因 β2 微球蛋白 (β2 M)为内参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SCL基因在AML(2 7.8% )和CML(11.8% )的BMSC中的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6 9 7% ,P <0 .0 5 )。SCL基因在CML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表达率 (6 4 .3% )高于其对应的BMSC(P <0 .0 5 )。半定量分析SCL基因在AML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对应的BMSC(P <0 .0 5 )。结论 :SCL基因在AML和CML的BMSC中的相对低表达状态可能与血液病造血调控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局灶性脑损伤大鼠损伤局部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BMSCs移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ELISA等方法观察移植局部脑组织VEGF以及VEGF mRNA的变化。结果BMSCs移植后,局部VEGF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VEGF mRNA含量增高。结论BMSCs移植可促进内源性VEGF的表达,提高损伤局部VEG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缺血组织边界形成胶质疤痕,抑制轴突再生。神经蛋白聚糖是一种轴突延长抑制分子,在卒中后胶质疤痕中表达上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可降低胶质疤痕壁的厚度,加速缺血周边区的轴突重塑。为了进一步明确BMSCs在轴突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本文重点研究脑缺血组织中BMSCs对神经蛋白聚糖表达的作用。31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24 h后从中选择16只给予尾静脉注射3×106鼠BMSCs(BMSCs组),15只注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对照组)。缺血后8 d处死实验大鼠,免疫染色表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蛋白聚糖的原始来源,且BMSCs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神经聚糖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对照组,这在蛋白印迹分析中得到确认。为了进一步检测BMSCs在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蛋白聚糖表达中的作用,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法从缺血周边区收集单纯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BMSCs组的神经蛋白聚糖基因表达明显下调(n=4/组)。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也表现出相同改变,糖氧剥离的星形胶质细胞再给氧时与BMSCs共培养会抑制神经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上调(n=3/组)。本研究表明BMSCs通过下调梗死周边星形胶质细胞中神经蛋白聚糖的表达来促进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5.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在骨髓基质细胞中基因转移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在骨髓基质细胞(BMSC)中的基因转移与表达,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LXSN/GM和空载体pLXSN转染PA317细胞,经G418筛选,用抗性克隆培养上清液成功地感染了BMSC。经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BMSC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NeoR和GM-CSF cDNA,原位杂交显示有较强的GM-CSFmRNA的表达,经增殖法和集落形成法表明转染的BMSC分泌较多的GM-CSF。据此表明,转染的BMSC较未转染BMSC具有更强的支持造血功能,提示BMSC可作为造血功能障碍基因治疗的靶细胞,为GM-CSF基因治疗血液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质细胞对体外扩增造血细胞造血重建活性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13MMNC)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扩增后是否具有造血重建的活性。在小鼠BMMNC液体培养体系中,分别在含有几种细胞因子组合和(或)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然后将不同条件下扩增的细胞经尾静脉回输至经致死量照射的小鼠体内,动态观察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及各种祖细胞集落数,以观察其造血重建的效果。结果表明:单纯细胞因子介导BMMNC体外扩增后并不能增进这些细胞的造血重建功能,但含有骨髓基质细胞底层的体外扩增,无论是否加入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促进移植受体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支持下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具有促进移植受者造血重建的功能。证实了在维持体外扩增造血细胞的移植活性中,基质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骨髓基质增强HL-60细胞抵抗IDA化疗药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造血微环境异常在残留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 ,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 ,HL 6 0细胞活性逐渐减弱 ,与白血病骨髓基质共培养的HL 6 0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骨髓基质细胞层或单纯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体外使IDA对HL 6 0细胞杀伤能力减弱。结论 :白血病骨髓基质有助于HL 6 0细胞抵抗化疗药物 ,对残留白血病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建立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层的方法并观察基质接触对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基因转移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分离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用基质细胞培养液培养,传代4次以建立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层。将经细胞因子预刺激的造血干/祖细胞接种到经辐照处理的基质细胞层上,进行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导,以半固体集落培养和聚合酶锭反应法(PCR)检测长春新碱(VCR)抗性集落数和mdr1基因扩增片段以测定转导效率。结果表明: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传代4—6周形成混合贴壁细胞层,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成。集落法和PCR法检测显示基质接触能提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导效率2.1—3.3倍,对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导具有明显的支持效应。结论:基质细胞接触联合细胞因子作用可提高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导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系HFCL对白血病敏感细胞HL-60和多药耐药细胞HL-60/VCR凋亡易感性的影响,先建立HL-60或HL-60/VCR细胞与HFCL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和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染色,分别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TUNEL检测晚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峰和annexin V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cl-2、活化的胱冬蛋白酶(caspase)-3蛋白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经topotecan(TPT)处理后的HL-60和HL-60/VCR细胞,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均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这些改变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nexin V染色后能检测到早期凋亡细胞;细胞周期显示: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减低,并有明显凋亡峰;TUNEL能检测到许多阳性细胞;同时出现活化的caspase-3,伴有Bcl-2的表达下调,但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经TPT处理的HL-60和HL-60/VCR细胞中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有所减少,凋亡峰减低,而且活化的Caspase-3表达减弱,Bcl-2蛋白表达上调,且以直接接触组为甚。结论:正常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HFCL能轻度降低白血病HL-60和HL-60/VCR细胞对TPT的凋亡易感性,并有caspase-3和Bcl-2重要信号传导分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携带人类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DC316-CMV-EGFP-GAD67,并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DC316-CMV-EGFP-GAD67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其转染通过贴壁方法分离培养出来的B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经流式细胞仪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