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展期白癜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白癜风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选取308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对不同病程、寻常型和节段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各中医证型患者的病程和发病年龄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中主要以肝肾不足、风湿蕴热和肝郁气滞三大证型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肝肾不足、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型患者比例增高,肝郁气滞型病程≤1年和〉1年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不确定型患者比例逐渐下降,且痛程≤1年和〉1年者具有显著性差异。通常肝郁气滞型痛程曼长,而肝肾不足型发病年龄较晚。寻常型和节段型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可以为临床制定治疗原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肢端性白癜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肢端性白癜风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统计分析86例肢端性白癜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病程、分期、不同年龄患者的关系。结果:肢端性白癜风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胃虚弱型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肝郁气滞型患者比例逐渐增高;风湿蕴热型和脾胃虚弱型在病程≤1年的患者中占的比例较高,其中风湿蕴热型病程≤1年和>1年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病程≤5年和>5年统计,不确定型的比例逐渐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期白癜风风湿蕴热型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儿童白癜风患者(≤14岁)脾胃虚弱型比例显著高于成人(P<0.05)。结论:肢端性白癜风中医证型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种复方中药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并总结出进展期白癜风中医证型及转变规律,同时观察优选方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对55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临床中医辨证后选方,用药后观察皮损面积及病情进展情况,每月随访1次,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进展期白癜风以风血相搏证及肝肾不足证为主,中药治疗后有89%的患者病情进展得到控制,3组方药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疗效、控制病情进展时间及初发与复发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西医分型疗效不同,其中肢端型疗效明显优于散发型(P<0.05),不同部位中以面部疗效最佳,其有效率明显优于会阴、颈项、躯干、四肢与肢端(P<0.05),在证型转变中,未发现明显的证侯演变规律,但证侯转变与否,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复方中药可有效控制白癜风进展,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殊停穴位贴、白殊停抑菌液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4月—2018年5月对566例的白癜风患者采用白殊停穴位贴、白殊停抑菌液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气血不和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肝肾不足型、经络瘀阻型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气血不和型有效率96.9%、肝郁气滞型有效率92%、脾胃虚弱型有效率95.7%、肝肾不足型有效率96.5%、经络瘀阻型有效率95.3%,中医辨证分型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20岁有效率96.1%、21~40岁有效率91.8%、40~55岁有效率89.7%,疗效与年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殊停穴位贴、白殊停抑菌液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白癜风,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且年龄越小,有效率越高,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辽宁省瓦房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型比例。方法:收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5例,对其进行辨证分型,观察中医证候各分型的比例,并探讨各分型与年龄、性别、病程、实验室检测指标(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抗环瓜酸肽抗体)的分布规律。结果: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年龄、病程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90.01),而在性别与实验室检测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寒湿阻、风湿热郁型常见于年龄较轻患者,且病程多较短:痰瘀互结、肝肾亏虚分型常见于年龄较高患者,且病程多较长,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性别在证候分型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岳跃兵  洪梦婕 《河南中医》2019,39(3):368-371
目的:探讨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甲状腺功能情况。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制定病例报告表,并记录中医证候,运用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对40例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型。结果: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基本证候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为50.0%;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为32.5%。结论: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初步分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泌乳素与白癜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并比较气滞血瘀、肝肾阴虚两种中医证型白癜风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白癜风患者其血清泌乳素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结果:①白癜风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白癜风患者中进展期的血清泌乳素水平与稳定期比较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肝肾阴虚型白癜风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气滞血瘀型比较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PRL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其活动性相关。在白癜风的不同中医证型中,PRL可能参与了肝肾阴虚型白癜风患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姜桂仙  崔炳南 《北京中医》2012,(10):723-726
目的调查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研究、预防复发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整群抽样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进行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体质临床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北京地区18岁~65岁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660例,判定其体质类型,探讨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相关性,以及与年龄段、病程段、临床分期等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6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证型中,血热证398例(60.3%),血瘀证210例(31.8%),血虚证52例(7.9%)。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病程、临床分期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质类型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辨证证型中以血热证最为常见;中医证候与年龄、病程、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这与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候具有明显的时相性相吻合;体质类型判定中,其体质分布与年龄相关,与病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不相关,印证了银屑病患者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罗姣姣  吴锦洪  姚丽萍 《新中医》2019,51(10):17-20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乳腺增生症749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治疗前接受高频超声扫查,并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病理学明确诊断,同时在中医辨证理论支持下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749例乳腺增生患者中,肝郁气滞证405例(54.07%)、痰瘀互结证136例(18.16%)、冲任失调证208例(27.77%)。两两比较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及冲任失调证患者年龄及病程,月经异常发生率、生育史、人工流产率、孕次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增生肝郁气滞证中以单纯小叶增生比例最高(73.33%),痰瘀互结证以囊性小叶所占比例最高55.88%,而冲任失调证则多见腺性小叶增生(53.85%)。两两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分组不同乳腺增生类型的比例、增生病灶邻近区域血流信号检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在乳腺增生诊断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乳腺增生肝郁气滞证以单纯小叶增生最常见,乳腺增生中医证型中以肝郁气滞证最常见;经高频超声了解乳腺增生类型,并在中医辨证理论支持下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有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刚  荆晶 《亚太传统医药》2009,5(10):149-150
目的:分析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型分类情况及与病情、病期的关系,分析其病机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就诊于七仙银屑病研究院专科门诊的银屑患者200例,认真填写病历调查表和知情记录,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诱因、症舌脉体征、并发症及皮损分布范围、皮损形态特征。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型分类比例依次是血瘀型(58.5%)、肾阳虚型(20.0%)、肝肾亏虚型(10.5%)、血燥型(6.0%)和寒湿型(5.0%)。早期进展期与中晚期均以血瘀型为主(分别占68%、52%),但中晚期、消退期患者虚证(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肝肾亏虚型)较突出(占42.4%),与早期患者(2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患者以邪实证型(主要为血瘀型)突出,缓解期以肾虚证型(肾阳虚、肾阴虚、肝肾亏虚)为主,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瘀型和肾阳虚型是银屑最常见证型,活动期或早期患者以标实为主,而缓解期或中晚期患者肾虚证逐渐渐明显。提示瘀血阻碍经络气血是银屑病病情活动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缓解或病变的进展,肾虚表现逐渐突出,而肾阳虚伴随着病变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温晓妮  鲍远程 《陕西中医》2009,30(9):1166-1167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统一规范其辨证分型。方法:将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探讨各项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16例,湿热内蕴11例,肝郁脾虚8例,脾肾阳虚6例。其中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的AST、TBIL、AL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阳虚型与湿热内蕴型的TBIL、ALB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的ALB、BU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型与湿热内蕴型的TBIL、DBI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阳虚型与其他3型的病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D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病程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可将各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的指标经临床验证后作为WD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15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中医辨证论证的方法。结果: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4型证型的体重、病程、性别、年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身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耀飞  沈艳华  郑颖  毛银花  徐甜甜 《新中医》2021,53(13):127-130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乳腺癌患者微血管生长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9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中医证型不同分为肝郁气滞证组(42例)、肝肾阴虚证组(30例)、血瘀证组(18例)。比较3组血管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率,微血管密度(MVD),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结果:血瘀证组VEGF、b FGF、HER-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肝郁气滞证组和肝肾阴虚证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VEGF、b FGF、HER-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5)。血瘀证组MVD高于肝郁气滞证组和肝肾阴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MVD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5)。肝郁气滞证组和肝肾阴虚证组TNM分期以Ⅰ期、Ⅱ期为主;血瘀证组则以Ⅱ期、Ⅲ期为主。肝郁气滞证组病理组织学分级以Ⅰ级为主,肝肾阴虚证组以Ⅱ级为主,血瘀证组则以Ⅲ级为主。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微血管生成作用不尽相同,且预后存在差异,其中血瘀证乳腺癌患者微血管生成作用较强,预后较差,而肝郁气滞证乳腺癌患者微血管生成作用较弱,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及预后标志物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80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术后早期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分析不同证型患者术后预后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中医证型中,湿热瘀毒型及肝肾阴虚型分别占30%及31.25%,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瘀毒型及肝肾阴虚型患者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_(125))水平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患者Karnofsky评分≤70分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瘀毒及肝肾功能的变化预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omyelitis Syndrome,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探索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SAPHO综合征患者41例,记录一般情况、辅助检查及活动性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有湿热痹阻证患者21例(51.22%),肝肾亏虚证患者12例(29.27%),寒湿痹阻证患者8例(19.51%)。65.85%的病例在2年内相继出现皮损及骨关节表现;各证型在病程、发病与诊断年龄、皮损与骨关节发病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PHO综合征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其中湿热痹阻证型病程短、发病早、诊断早,肝肾亏虚证型病程长,发病及确诊晚;有一定季节性。皮损和骨关节发病顺序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参考意义。SAPHO为罕见病,病例数少,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目前对其认识仍然不足,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研究更少,有一定局限性,后期还需做更深一步的探索,进一步寻找该病的中医病证规律,为其辨证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中医证型的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7例按中医辨证分为3组,其中湿热证35例,督寒证20例,肝肾不足证22例。分别观察其MRI表现并进行SPARCC评分,同时分析患者外周血CRP及ESR水平。结果:MRI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面骨质囊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旁骨髓炎性水肿。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ARCC评分湿热证督寒证肝肾不足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证组与督寒证组患者ESR、CRP水平均高于肝肾不足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湿热证组与督寒证组患者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不同中医证型与其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可为AS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187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4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观察下肢动脉管径和内膜变化,并对相应的中医证型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分型研究中,肝肾阴虚型病程最长,年龄最高,血管病变程度及血管狭窄程度变化最为明显,与其他证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痰瘀阻络型在血管病变程度及狭窄程度方面仅次于肝肾阴虚型。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不同证型与下肢动脉彩超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肝肾阴虚型、痰瘀阻络型在下肢动脉管径和内膜变化上最为严重,与糖尿病中医证型进展过程相符。  相似文献   

18.
神经肽Y在白癜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肽Y(NPY)在白癜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白癜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2组。气滞血瘀组20例,采用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肝肾阴虚组20例采用滋养肝肾、调和气血法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浆中的NPY含量。结果:总有效率气滞血瘀组为85%,肝肾阴虚组为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气滞血瘀组NPY含量比肝肾阴虚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气滞血瘀组NPY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肾阴虚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PY在白癜风两种不同中医证型中气滞血瘀证型表达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型,用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该证型的白癜风患者效果显著,治疗后NPY表达水平下调。  相似文献   

19.
段瑞奇  何伟 《新中医》2010,(8):46-47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医辨病辨证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中医证型间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脉络瘀阻型与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3个证型。所有患者行改良的减压植骨术,术后患者口服生脉成骨片或复方生脉成骨胶囊,并根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56.67±13.97)分增加到术后的(84.63±7.23)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3%。肝肾不足、脉络瘀阻型Harris评分与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个证型中以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差。结论: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可取得较好疗效,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赵彬 《新中医》2018,50(3):149-15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证型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0例CAG患者胃黏膜进行中医微观辨证分型、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比较不同中医微观证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免疫组化指标(CD34~+、Ki67)的差异,探讨CAG患者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20例CAG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医微观证型中,胃阴不足型72例,脾胃虚寒型36例,肝郁气滞型34例,胃络瘀阻型31例,肝胃郁热型28例,脾胃湿热型19例。不同中医微观证型CAG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肠上皮化生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上皮内瘤变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CD34~+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P0.05);脾胃湿热型与脾胃虚寒型高于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P0.05)。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Ki67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与胃络瘀阻型(P0.05,P0.01),且脾胃湿热型高于肝胃郁热型(P0.01)。结论: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更高,应及早予以有效干预,降低胃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