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状动脉内扩张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心肌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reperfusioninjury ;MRI)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多因素复杂的机制 ,概括起来 ,包括以下几点 :1 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研究表明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氧自由基含量明显增加。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1)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在心肌缺血时 ,能量消耗 ,细胞内三磷酸腺苷 (ATP…  相似文献   

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的是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血流后,不仅没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和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不可逆损伤的现象。研究最多的就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随着溶栓、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等血管再灌注疗法通过恢复缺血组织的供血有效挽救濒死心肌。但是再灌注受缺血组织血管再通时间限制并存在再灌注损伤等问题,因此随着新的再灌注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冠心病治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4.
卡托普利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分别在离体和在体条件下就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心律失常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卡托普利对离体和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且可加速昏厥心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钙超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冠脉供血量不能满足心肌对能量的需要时即发生心肌缺血,缺血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这是众所周知的。血液的重新灌注是防止损伤,使组织细胞存活下来的必要措施。但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再灌注不一定使缺血损伤的组织细胞得到恢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加重了损伤,由此逐渐形成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1977年Hearse首次提出再灌注损伤概念以来,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但关于I-RI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彻底阐明,本文仅从钙超载方面对I-RI的发生机制及防治作一综述。1 研究现状1.1 1972年She…  相似文献   

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溶栓、冠脉动脉(冠脉)搭桥以及冠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在改善心肌血供的同时可能加重单纯心肌缺血所造成的损伤,即所谓的再灌注损伤。采取措施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具有重要意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因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中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中性粒细胞抑制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肌缺血本质是心肌的氧供需求平衡失调,缺血心肌可呈现功能、形态及代谢等方面的损伤[1,2],减少心肌缺血后损伤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恢复组织灌注。但是,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出现了心律失常、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微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功能、结构、代谢及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等各个方面的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即心肌缺血/再灌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急诊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MRI)已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有效地防治MRI更具有现实意义。卡托普利是1977年问世,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口服高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目前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卡托普利等ACEI对缺血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诸如缩小心肌梗塞面积、改善缺血心肌功能和抑制再灌注性心…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减轻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信号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肥厚心肌体外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48只心肌肥厚大鼠随机分为4组:IR对照组I、PC组I、PC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组、Wortmannin处理对照组,观察IPC对心肌肥厚大鼠体外IR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IR对照组比较,IPC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提高,CPK、LDH释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Akt、GSK-3β磷酸化水平增高,Wortmannin能够抑制IPC所致的Akt、GSK-3β磷酸化,但只能部分消除IPC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IPC能够减轻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IR损伤,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参与介导IPC对体外IR肥厚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溶栓或早期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临床转归的有效方法.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不仅对动物的心脏有保护作用,同样对人类心脏也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ISK)途径,阻止线粒体转运通道(PTP)开放等干预再灌注损伤递质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ARⅠ) 的机制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褪黑素( MEL) 对ARⅠ的保护作用。 方法:用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 min 再灌注24h 的手术方法制成AR Ⅰ动物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手术组、维生素C 预防组、MEL 不同剂量预防组,动态检测血尿素氮(BUN) 、肌酐(Cr)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丙二醛( MDA) 、肾组织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及DNA 电泳分析。结果:手术组BUN、Cr 升高、SOD、GSHPx 下降,MDA 上升,形态学显示肾小管细胞发生凋亡。MEL 预防用药能不同程度地逆转上述改变,防止凋亡的发生,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且较已知的抗氧化剂作用更明显。 结论:氧自由基(OFR) 是ARⅠ的主要机制之一,ARⅠ确实存在着细胞凋亡的病理改变。MEL 预防用药能减轻ARⅠ,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成极化液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再灌注后血清心肌酶、心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前,而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和糖原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前。极化液组再灌注后心肌ATP、糖原、MDA含量与缺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心肌酶释放量较对照组低。本研究显示缺血前输入极化液可防治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研究了小檗胺(B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离体心脏全心缺血40min后再灌注时,心功能明显低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肌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从对照组的102.7±10.0μg/g下降到76.8±10.5μg/g,P<0.01)。BA 1μmol/L明显促进再灌注后冠脉流量(P<0.05)和心肌收缩幅度(P<0.01)的恢复,并抑制静息张力的升高(P<0.01).此外,BA还能有效地阻止心室颤动的发生,防止心肌SOD活性下降(P<0.01)。我们推测BA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和保护SOD活性而起到抗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我们的结果表明,BA能对抗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牛磺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的实验表明,牛磺酸除明显减轻再灌注心肌的钙超载和脂质过氧化外,还显著改善心肌肌浆网(SR)的钙转运功能,牛磺酸使肌浆网的钙─三磷酸腺苷酶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1.11倍,摄钙初速率和最大摄钙量分别升高61.7±1.1%和40.9±6.4%。牛磺酸可直接拮抗氧自由基灌流导致的心肌细胞和SR的损伤,对离休SR无直接作用,对心肌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未见有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牛磺酸的心肌保护作用还与其降低再灌注时心肌的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肝硬变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肝硬变大鼠较正常大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降低、过氧化脂质丙二醛(MDA)明显升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硬变大鼠肝脏SOD下降幅度较正常鼠为小,MDA水平较后者明显升高。血清ALT、LDH及肝脏组织学变化均显示肝硬变大鼠的肝细胞损伤较重。上述结果表明肝硬变肝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较差,抗氧化能力降低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闭胸式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探讨普罗帕酮(Ic)、美托洛尔(Ⅱ)、普鲁卡因胺(Ia)及其联合用药对实验性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价值。85头猪分为7组:①对照组;②普罗帕酮(1 mg/kg);③美托洛尔(4 mg/kg);④普罗帕酮 美托洛尔;⑤普鲁卡因胺(20 mg/kg为冲击量,0.1mg·kg~(-1)/min为维持量);⑥普鲁卡因胺 美托洛尔;⑦普罗帕酮 普鲁卡因胺。除对照组为13头猪外,其余各组均为12头。实验结果:①单剂美托洛尔(1/12比7/13,P<0.05)和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联合(0/12比7/13,P<0.02),有明显降低猪再灌注心室颤动的作用。②普鲁卡因胺和普罗帕酮联合仅发生2例再灌注心室颤动。③各组均未能制止再灌注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和缺血性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发现,兔心急性缺血及再灌注早期心室肌易损期(VP)均明显延长,并伴有自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静脉滴注硫酸镁可使这种延长的VP明显缩短甚或"消失",并使自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提示硫酸镁可通过缩短VP这一途径降低心肌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小型猪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探讨心肌IR损伤机制。发现心肌IR后有下列变化:①心肌细胞内钙、钠增多,钾减少。②心肌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及冠状窦静脉血化学发光增强,间接显示自由基产生增多。③白细胞激活后产生氧自由基的反应增强,提示白细胞可能参与IR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9.
腺苷预适应对心脏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腺苷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家兔心脏I/R模型,观察腺苷预适应对I/R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以左心室功能恢复率、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腺苷预适应组心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CK、LDH漏出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单纯I/R组(P均<0.01),这些心脏保护效应均被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阻断.结论腺苷通过其A1受体的激活介导了缺血预适应对I/R损伤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0.
猫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中触发激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猫在体心脏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步记录缺血区(IZ)和非缺血区(NZ)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观察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中后去极化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6.2%的RA发生与早期后去极化(EAD)有关,EAD的振幅与室性早搏(VPB)的启动电位、EAD的耦联间期与VPB的耦联间期均呈显著性正相关。此外,部分RA的发生与IZ和NZ的MAP间期离散有关。提示EAD及其触发性活动可能是RA形成的主要的电生理基础。部分RA的发生仍有折返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