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童气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良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儿童气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良心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儿童行为问卷(CB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CRPR)和儿童良心问卷(CCQ)对625名3~6岁儿童的父母进行了测查.结果:①儿童性别、年龄、气质等个体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其良心水平.具体来说,女孩的内疚情感和内化行为水平要显著高于男孩,年长儿童的内疚情感和内化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年幼儿童;儿童努力控制的气质特点能够显著正向地预测其内疚情感和内化行为,外向性对内疚情感和内化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消极情绪对内疚情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对内化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②母亲养育方式中的关心与控制维度能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内疚情感,母亲控制对儿童的内化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母亲惩罚对儿童的内化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儿童气质、性别和年龄等个体特点对其良心具有直接作用,不同的气质特点对其良心具有不同的作用.母亲养育方式对儿童良心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母亲的关心和控制对儿童良心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惩罚则具有消极作用.父亲养育方式对儿童良心的直接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气质的形成既决定于生物遗传因素,又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1-2]。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启蒙和引导者,其对儿童的养育态度、方式都将影响儿童气质的形成和发展。为进一步探讨儿童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间的关系,本文对8~12岁维 相似文献
3.
儿童气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通过对55名难养型儿童,52名启动缓慢型儿童和106名易养型儿童的气质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母孕期不良因素,儿童父母的个性特点,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类型等因素与气质类型有关,父母的个性特点对儿童的影响最大,难养型儿童的父母有情绪消极,社交退缩,敏感,适应不良等特点,而易养型儿童父母的个性则较积极,易养型儿童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理解程度较另两两高,三代同堂的家庭中难养型儿童比例较多。 相似文献
4.
父母对儿童气质判断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父母对儿童气质判断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2 80例幼儿的父母填写了儿童气质量表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母亲对幼儿的趋避性 (t=3 1,P <0 0 1)、反应阈 (t=2 3 ,P <0 0 5 )评分高于父亲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中对男孩评价父母趋于一致无差异 ,对女孩评价则在节律性 (t=2 1,P <0 0 5 )、趋避性 (t=3 1,P <0 0 1)和坚持性 (t =2 3 ,P <0 0 5 )三个维度上母亲对幼儿评分低于父亲 ,且存在差异。结论 :提示在儿童咨询中 ,对儿童气质测查结果的解释应当考虑评价差异 ,避免片面地指导家长改变照顾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大兴区农村2-3岁儿童气质、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兴区农村2—3岁儿童的气质、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大兴区身体健康、DDST发育筛查正常的138名2—3岁农村儿童,采用幼儿气质评估量表、3—7岁儿童气质问卷测查儿童气质,用儿童抚养行为Q分类卡片测查家长的养育方式、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测查儿童行为。结果:气质类型分布:10.9%为难养型,16.0%启动缓慢型,42.0%为易养型,0.8%为中间偏难养型,30.3%为中间偏易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儿童的焦虑、过失、外显及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易养型儿童(0.62±0.23/0.72土0.26/0.44±0.26,P=0.017;0.92±0.48/0.84±O.34/0.62±0.41,P=0.015;1.87±0.86/1.58±0.52/1.25±0.67,P=0.02;2.95±1.07/2.93±0.85/2.11±1.00,P =0.004)。难养型儿童的攻击维度得分高于易养型(0.95±0.41/0.74±0.25,P<0.05)。回归分析显示趋避性、适应性、情绪与鼓励成就的交互作用影响儿童的内隐行为(β=0.238、0.177、0.362),活动度、家长拒绝、适应性和鼓励成就的交互作用、节律性和拒绝的交互作用影响儿童的外显行为(β=0.197、- 0.487、0.420、0.296),情绪、适应性和鼓励成就的交互作用、注意分散度和拒绝的交互作用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β=0.319、0,449、-0.211)。结论:行为调查表分数高的儿童在气质维度上表现为活动水平高,节律性越弱,趋避性越倾向于退缩;适应性越弱,情绪本质越倾向于消极,坚持性越低;家长的教育方式越倾向于鼓励、接受,儿童的行为调查表分数越低。儿童的气质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张劲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48-252
本研究对1501名4-7岁儿童的气质与行为问题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其中的难养型、启动缓慢型和易养型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进行了对照研究并进行了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难养型儿童易出现多种行为问题,启动缓慢性儿童的行为问题也明显较易养型为多。儿童自身的消极气质特点与母孕期危险因素、母亲消极的个性特点和教育方式共同作用使儿童的行为问题明显增多,其中母孕期看电视过多、母亲抑郁和偏见的个性倾向及教育方式中的拒绝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陈玉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4)
目的:探讨视障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期望的关系,以期对视障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N.BU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对90名视障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视障男生在父母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FA2和MO4)(t=2.327,2.17;P0.05)、过分干涉(FA3和MO2)(t=2.134,2.577;P0.05)、拒绝否定(FA5与MO3)(t=2.29,3.212;P0.05)方面显著高于视障女生;(2)视障男生的社会期望显著低于视障女生(t=-2.07,P0.05);(3)视障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期望有显著相关,视障儿童社会期望与父亲的惩罚/严厉(FA2),和拒绝/否认(FA5)有显著的负相关(r=-0.170,-0.184;P0.05),与母亲的拒绝/否认(MO3)有显著的负相关(r=-0.180,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视障儿童社会期望值的重要因素,父母应为视障儿童提供适当的、和谐的科学教养方式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79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高自立组父情感温暖、母情感温暖两个因子分显著高于低自立组;而低自立组父惩罚严厉、母拒绝否认、母惩罚严厉三项因子分显著高于高自立组;②母拒绝否认和母惩罚严厉与儿童自立行为各维度之间存在广泛的显著负相关,父情感温暖、母情感温暖与儿童自立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立行为水平密切相关.与低自立水平儿童相比,高自立水平儿童体验着温暖、关爱的养育方式,而低自立水平儿童体验更多的是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彭凤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对237名学龄儿童进行调查。取语文、数学考试期中、期末成绩的均分做学业成绩的指标,比较其与EMBU因子的相关。结果:男生FSS1、MSS1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4.929,-3.987;P<0.01);FSS2、FSS5、MSS3、MSS4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913,2.997,3.976,3.578;P<0.05)。 FSS1、MSS1因子分与儿童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P<0.01),FSS2、FSS3、FSS5、FSS6、MSS3、MSS4因子分与儿童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业成绩有较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聋哑儿童的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190名聋哑儿童的儿童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测试.结果 ①不同性别聋哑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有显著差异;②聋哑儿童的社会期望值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③不同社会期望值聋哑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存在显著差异.④聋哑儿童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聋哑儿童社会期望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气质间及气质与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的交互效应。方法:采用气质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问卷,对126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意志控制可缓冲感觉寻求对青少年直接攻击的风险作用。②权威教养可缓冲感觉寻求对青少年直接攻击的风险作用,而专制教养可增强意志控制对青少年直接攻击的保护作用;专制教养可减弱感觉寻求对青少年间接攻击的抑制作用。结论:气质间及气质与教养方式的交互效应对青少年直接攻击效应显著;气质与教养方式的交互效应对青少年间接攻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气质类型测验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西南地区86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生中15.5%的被试为典型的手机成瘾者;②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不存在民族差异,但性别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最高);③胆汁质、抑郁质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r=0.29,0.28;Ps<0.01),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1,0.20;P<0.01),而多血质与手机成瘾倾向相关很弱,粘液质与手机成瘾倾向不相关。结论:气质类型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对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危险因素包括致龋微生物,不恰当的喂养方式及社会心理因素.有资料表明,气质可能是婴幼儿龋的一个重要因素[1].但国内相关研究少见.本文初步探讨ECC与气质的关系,为ECC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3—7岁儿童进食行为与气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为了探讨3-7岁儿童气质与进食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CPTS(China preschool-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问卷方式对410名3-7岁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家长填表评定(pare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PTQ),然后按国内常模结合评定,并对其进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其进食行为有显著差异,进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以D型和I-D型气质儿童为最高,S型气质儿童次之,E型发生率最低。D与I-D型偏食、加餐的发生率最高;D与S型气质儿童进餐速度最慢,E型最快;D型气质儿童进餐情绪最差,E型最好。结论 儿童的进食行为与气质类型有密切相关性。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进食行为表现。抚育者必须注意气质特性对儿童进食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情绪障碍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特点的关系。方法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分别对82例情绪障碍儿童和82例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情绪障碍儿童的父母在PLOC量表中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LOC的某些因素与情绪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性。情绪障碍儿童父母双方都存在管教过严、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和保护过多,而关心理解和支持不够等消极的养育方式。结论情绪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教育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气质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本研究通过采用外部行为特征—气质调查表(FCB-TI)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对380名四川某地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①气质特征中敏捷性、坚持性、情绪反应性、耐受性及活动性均与PTSD的状况存在相关。PTSD阳性检出率为24.2%,在阳性检出者中敏捷性与情绪反应性与PCL-C的总分存在相关;②在PCL-C量表的回避反应、创伤经历反复重现反应、社会功能缺失反应因素及总分上男性组得分与女性组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8,3.645,2.616,2.860;P<0.01);③在PCL-C量表的警觉增高反应、创伤经历反复重现反应、社会功能缺失反应因素及总分在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0,3.890,4.525,5.113;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情绪反应性、年龄、敏捷性、性别、坚持性及活动性6个变量对PTSD的状况存在预测作用。结论气质差异是解释创伤性应激障碍状况的一个变量。 相似文献
17.
5~16岁儿童分类概括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分类测验对全国31个城市地区的3600名5~16岁儿童进行个别测试,结果发现:①儿童分类概括能力随年龄而增长,5~12岁发展较快,13~15岁发展较慢,16岁较15岁又有明显进步。②各年龄儿童在概括过程中采用三种策略层次的人次百分比有随年龄变化的趋势,表现在低年龄儿童运用直觉分类策略的人次百分比相对较高,而在高年龄儿童运用类属关系概括的人次百分比相对较高。③儿童对不同性质材料的概括有不同特点。④男女儿童的分类概括能力没有明显差异。作者认为分类概括能力年龄差异的原因与儿童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校教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气质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婴幼儿气质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抽取年龄为一岁的婴儿81例,分别在一岁与两岁半时用幼儿气质问卷、家庭环境表进行评估。结果:一岁时气质特征与经济收入、居住面积、父母年龄、父亲文化程度及HOME量表中的反应性、多样性刺激有关;两岁半时气质特征与经济收入,居住面积、父母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HOME量表中的提供玩具、参与性、多样化刺激等显著相关。结论:婴幼儿气质受家庭环境的制约,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家庭环境产生的作用愈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探讨归因方式、气质类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和气质类型自评量表对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和护理专业的19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不同专业之间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F=6.02,P0.01);②内控型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外控型被试(t=3.07,P0.01);③主观幸福感得分与多血质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5),与抑郁质呈显著正相关(r=0.16,P0.05)。结论归因方式和气质类型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幼儿教师教育观状况,探讨幼儿教师教育观与幼儿活动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教育观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河北省534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幼儿教师的教育观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儿童观相对较差.年龄在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P<0.001):呈现出年龄越大教育观越到位的趋势.学历在教育观总分及其各因子上的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P<0.001):学历越高教育观念越好.婚姻状况在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1;P<0.001):已婚教师的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好于未婚教师.城乡来源在教师观、活动观、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P<0.01):城市好于县城,县城好于农村.幼儿园所有制在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01):非私立幼儿园明显好于私立幼儿园.在教师观因子上,城乡来源与婚姻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24):城市未婚教师的教师观显著好于城市已婚教师;未婚城市和县城教师的教师观显著好于未婚农村教师.幼儿教师教育观与幼儿活动质量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幼儿教师教育观受到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城乡来源、幼儿园所有制等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观是影响幼儿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