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下射频导管消融(RFCA)起源于希蒲系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结果.方法:23例起源于希蒲系统IVT,按消融方法分为两组:(1)心动过速消融组,为9例患者,以心动过速下最早提前P电位为靶点,在心动过速下进行消融;(2)窦性心律消融组,为14例患者,以心动过速下记录最早P电位且窦律下试放电过程中出现同形或近似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靶点,在窦律下进行消融.术后反复程序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为消融终点.观察两种不同消融方法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起源于希蒲系统I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5 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疗效。 方法:5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4 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 例,均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 结果:3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和1例左室特发性室速消融成功,1 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好转。4 例成功患者随访4~28 个月无复发,1 例好转患者消融后仍有室性早搏,但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结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率高,在体表心电图和影像解剖定位指导下,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的结合是寻找消融靶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结构正常者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死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可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长时间发作如无休止室速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通过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并可获根治,体表心电图在室速/早定位初步确定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和性质,为指导射频消融治疗起到关键作用。室性早搏常见的部位有右室流出道、肺动脉、三尖瓣、主动脉根部、左室流出道、二尖瓣、传导分支、心外膜及其他部位,并结合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可进一步精确定位,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起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药物副作用和预防猝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陈惠斌,孙英贤,曾定尹,赵卫华,于波,于雅媛,张淑兰(第一临床学院循环内科)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起搏标测,射频消融,碎裂电位从1993年我们开展了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症并阵发性室上速及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消融成功128例,成功率为90.8%,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成功率为92.0%.20例患者行消融前后的Hoher检查,术前平均(21 824±12 769)次/24 h,术后平均(1 548±2 926)次/24 h,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36个月,10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治疗的1065例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心律失常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37例,房室折返性386例,室性早搏59,室性心动过速26例,心房扑动35例,阵发性心房纤颤8例,复合性心动过速14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80%,并发症发生率为1.56%.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我院所作的2例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电生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心内电图特点作一总结.方法 对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IVT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2例患者,其中1例起源子左室心尖部,1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均获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对11例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相结合,定位消融靶点。11例室性心动过速,6例起源于左室全部成功,5例起源于右室4例成功,1例术后次日复发,1例未成功。随访3~27月,9例成功出院病人中无1例复发,表明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治疗折返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RFCA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较为成功,而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则存在较大困难,成功率低,并发症多,易复发。只有通过改进标测技术和导管,寻找更大能扩大消融范围和增加消融深度的新能源,方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采用Carto系统标测.平均随访28±17月,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90.9%(30/33),失败3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远期成功率87.9%(29/33),复发1例为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②所有成功病例在消融过程中均有心室反应;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高;消融过程中出现心室反应可能是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护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无器质心脏病变的中青年,主要分为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室速和起源于左室的特发性室速。药物治疗虽然大部分有效,但并不能根治此类室速,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目前大部分快速心律失常可经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也成为根治这类室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Wu XY  Gu HY  Liang ZG  Zhang S  Jiang XR  Wu GM  Qu XF  Li WM  Liu S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685-268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C)的临床效果、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方法采用起搏标测、激动标测和非接触标测的方法对105例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42例,女63例,年龄47±16(12—73)岁。VT27例,PVC78例。结果(1)105例患者中97例成功,8例失败,成功率93.3%。15例复发,复发者再次消融后成功。(2)起源于右室流出道84例,左室流出道21例。其中起源于主动脉瓣上Valsalva左冠窦16例,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心内膜2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环纤维连接处3例。(3)术中出现1例急性心包压塞,2例少量心包积液。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及3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分别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及起搏标测法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消融室速或室早,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或室早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顽固性室性早搏(VPC)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效果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10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9例右室流出道室速(IRVT)及22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2例左室流出道(LVOT)室性早搏,分别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及起搏标测法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3例患者术中,总成功率为97.7%,室速成功消融率19/19(100%),室早成功消融率23/24(95.8%),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40mo,室速无复发,室早消融复发率低1/23(4.3%)。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或室早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分析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和消融效果。方法经心脏彩超、X线胸片、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后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选择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患者52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起源37例。右心室室间隔前基底段深部肌层起源1例,左冠状动脉窦内起源4例,右冠状动脉窦内起源1例。左心室心内膜希氏束旁起源1例。左后分支起源5例,左前分支起源1例,邻近二尖瓣环前侧壁起源2例。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1例采用Carto系统标测。射频消融术除1例使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外其余均使用温控导管消融。结果手术成功50例,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复发3例,1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保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心室电极作参考标测消融靶点,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将49例室速IVT及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放心室电极指导标测,两组均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速及室早的起源部位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成功率、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即刻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6%(24/25)和95.8%(2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中,放置心室参考电极作指导,可缩短靶点标测时间并提高准确性,从而缩短射频消融时间。  相似文献   

17.
邓靖  吕桂芬  王红 《广西医学》2003,25(10):1922-1924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应用射频导管消融(RFCA)技术治疗120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RFCA治疗心律失常120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例,特发性房性早搏(房早)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8例及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室早)29例。结果:成功115例,总成功率95.8%。随访1~30个月,8例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不仅是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主要方法,而且是根治某些特发性房早及顽固性室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消融手术时需常规置入RV,CS,RVOT-His等标准标测电极和大头消融电极,多电极导管置入带来的并发症较多,近年来报道以单导管消融RVOT室速的病例逐渐增多.现将我们单用大头电极成功标测消融RVOT顽固性室早并室速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频发室性流出道早搏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患者的射频消融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非持续性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 4 6 2± 7 1 )岁 ,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确定室速和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  60例室早室速与多数起源于心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QRS呈左束支阻滞形态 ;左室流出道室早室速QRS波均呈右束支阻滞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 96 6 % ( 5 8/60 )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室早数为( 2 0 4 1 6± 1 891 )次 ,室速 ( 31 4± 73)阵次 ,消融后室早数 ( 1 2 2± 1 40 )次 (P <0 0 0 1 ) ,无室速再发。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 1 9± 6)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复发率为 3 4% ( 2 /5 8) ,随访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科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a的工作进行总结,对184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810例,计有旁道869条,其中左侧旁道532例,右侧旁道278例,其中双旁道15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5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T)13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9例,心房扑动(AF)32例,心房颤动(A)f84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67%,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2.22%.并发症发生率为3.14%,其中1例患者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RT和AVNRT的疗效最佳.并且能够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