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目的 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乙肝肝硬化(HB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锦州市中心医院患者160例,其中健康对照组为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90例为实验组,并根据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实验组进行分组.收集患者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低钠血症、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0-2009年收住我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其中19例死亡病例(死亡组),42例好转出院病例(存活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钠、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较存活组显著增高,而血清钠则较存活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7和-0.419,P均<0.01),MELD评分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754,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00和0.015).结论 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均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MELD(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慢性重型肝炎的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到2004年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ELD计算分值,统计分析了三月内的预期病死率,并与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本组MELD评分20-29分组、30-39分组和-40分组病死率分别为64%、86.2%和100%,与MELD三个月内预期病死率一致(P〉0.05)。生存组MELD分值明显小于死亡组(P〈0.05)。MELD评分20-29分、30-39分和=40分各组间Child-Pugh分级C级者所占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ELD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Child-Pugh分级。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MELD(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慢性重型肝炎的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到2004年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ELD计算分值,统计分析了三月内的预期病死率,并与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本组MELD评分20-29分组、30-39分组和-40分组病死率分别为64%、86.2%和100%,与MELD三个月内预期病死率一致(P〉0.05)。生存组MELD分值明显小于死亡组(P〈0.05)。MELD评分20-29分、30-39分和=40分各组间Child-Pugh分级C级者所占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ELD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Child-Pugh分级。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其肺功能及CA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2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检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肺功能,同时进行CAT评分.结果 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相比,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P<0.05).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呈正相关,与CAT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COPD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及CAT评分有关.临床中应关注老年COP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减缓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下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春涛  武瑞  俞海燕  刘寿荣  傅晓晴 《浙江医学》2019,41(2):125-127,131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乙肝相关ACLF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其中采取DPMAS模式40例、PE模式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TBil、肌酐(Cr)、总胆汁酸(TB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TNF-α、IL-6水平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不良反应,计算3个月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TBil、Cr、TBA、INR、TNF-α、IL-6水平及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TBil、Cr、TBA、TNF-α、IL-6水平及MEL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TBil、TBA、TNF-α、IL-6水平为DPMAS组低于PE组(均P<0.05),MELD评分为DPMAS组高于PE组(P<0.05)。DPMAS组治疗前后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治疗后INR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DPMAS组(P<0.05)。DPMA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E组(P<0.05),3个月患者存活率高于PE组(P<0.05)。结论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ACLF的疗效优于PE模式,且治疗过程中不使用血浆,可作为临床早期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清钠比值(MESO)、综合终末期肝 病模型评分(i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分别计算112 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的MELD、MESO、iMELD 分值,运用ROC 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 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 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112 例患者随访3 和6 个月的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SO、iMELD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 和6 个月患者的ROC 曲线AUC 比较,iMELD 评分>MESO 评分 >MELD 评分(P <0.05)。结论 MELD、MESO、iMELD 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 后,iMELD 评分优于MESO 评分,MESO 评分优于MELD 评分,经改良后的MELD 能够提高临床预测能力, 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肝硬化腹水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SBP组(33例)和非SBP组(94例),比较两组的MELD评分;并根据MELD评分分为A组(≤9分)、B组(10~19分)、C组(20~29组)和D组(≥30分),比较5组SBP发生率。结果 SBP组的MELD得分显著高于非SBP组(P〈0.05);MELD得分与SBP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MELD评分对于肝硬化腹水发生SBP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MELD得分与SBP发生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患者Child-Pugh分级,分析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钠水平与腹水、低钾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结果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r=-0. 446、-0. 631,P <0. 05)。与其他血钠水平相比,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中,低钾血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大量腹水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与患者肝功能差、并发症多发、MELD评分高具有相关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CA125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共收集肝病患者96例,将其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24例,酒精性脂肪肝组10例,肝炎后肝硬化组37例和酒精性肝硬化组25例,另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A125异常的病例数及百分数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酒精性脂肪肝组CA125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健康对照组,酒精性肝硬化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间CA125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A125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早期酒精性脂肪肝时CA125已呈现升高趋势,CA125在酒精性肝病诊治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其对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30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 检测其血清25(OH)D3水平及血糖、血脂相关指标, 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结果将孕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74例)和正常妊娠组(232例), 比较2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 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GDM的相关性,并比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亚组间的妊娠结局。  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55.20±0.06)nmol/L, 低于正常妊娠组的(64.92±1.10)nmol/L(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血糖及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进一步分析相关性发现血清25(OH)D3水平与空腹血糖(FPG)、TC、TG呈负相关(均P<0.05);正常血清25(OH)D3水平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周为(39.20±0.16)周, 高于体内缺乏25(OH)D3的患者[(36.67±0.51)周], 且新生儿体重大于体内缺乏25(OH)D3的患者[(3.72±0.15)kg vs.(3.07±0.12)kg, 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5(OH)D3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孕妇, 且与FPG、TC、TG等糖脂代谢参数指标存在显著关联,若体内缺乏25(OH)D3可能会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03例PD患者为PD组,另选择50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PD组与对照组受试者血清25-(OH)D3水平。根据头颅磁共振显像结果,将PD患者分为PD伴CSVD组(n=117)和PD不伴CSVD组(n=86)。比较PD伴CSVD组与PD不伴CSVD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史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吸烟者比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计数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25-(OH)D3、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伴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更好的防治酒精性肝硬化后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方法 对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33例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酒精性肝硬化及33例未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导致危险因素与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病程、住院时间、饮酒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年龄、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及日常饮酒量均为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且与其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年龄、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及日常饮酒量为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使用各类影像学手段建立老年男性肝硬化与乳腺发育症相关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肝硬化老年男性病人123例为研究对象,年龄均>60岁。确定病人Child-Pugh分级,根据是否乳腺发育分为乳腺发育症组(n=53)和无乳腺发育症组(n=70)。采用CT、MRI或BUS影像学资料估算病人乳腺体积(V乳腺)、体表面积(BSA)、标准化乳腺体积(R乳/表)、正常肝脏体积(V肝脏),区域增长或容积测算技术测定病变肝脏体积(V病肝)、肝脏体积变化率(R),涂氏肝硬化影像学分级评估肝脏图像。结果乳腺发育症组病人中19例呈单侧增大,34例呈双侧增大,单侧和双侧乳腺增生病人的R乳/表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病人V乳腺、R乳/表、Child-Pugh分级、Child-Pugh评分和肝硬化CT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V病肝、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hild-Pugh分级法将2组病人分别分为A、B、C级,其中乳腺发育症组病人V乳腺、R乳/表随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均有增加趋势(P < 0.05~P < 0.01),且与无乳腺发育组各对应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病人病变肝脏的V病肝、R随肝功能分级增加均有减小趋势(P < 0.01),但2组各相应肝功能分级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发育症组病人的V乳腺、R乳/表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涂氏肝硬化CT分级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V病肝、R与肝功能分级、涂氏肝硬化CT分级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 0.01)。结论综合使用各类影像学手段测量肝硬化老年男性病人的乳腺体积增大情况,可以帮助推断和评估病人肝功能损害和肝脏萎缩程度。  相似文献   

16.
魏凤英 《河北医学》2016,(2):245-248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的效果. 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我院超声科收治的43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3例资料作为对照组,超声检查两组空腹、非脂肪餐后1h、2h胆囊壁增厚量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改良分级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胆囊壁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胆囊壁增厚量、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改良分级具有最强的相关性( P<0.05) ,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腹水、脾大及肝功能中胆红素、白蛋白和肝功能分级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红细胞、血红细胞含量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强而提升( P<0.05) ,肾功能BUN、Cr、UA含量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强而降低( P<0.05). 结论:超声能够有效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分级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与肝功能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肝硬化、肝硬化并糖尿病患者各60例及无糖尿病及肝硬化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葡萄糖及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并糖尿病组患者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对照组(P<0.05).肝硬化并糖尿病组中Child-Pugh分级为C级患者的比例高于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及肝硬化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在Child-Pugh分级为C级者高于B级,B级高于A级(P均<0.05).肝硬化组患者血胆固醇水平高于肝硬化并糖尿病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合并糖尿病时更加明显,且合并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更差,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及甘草酸二胺等综合性护肝、保肝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BiL、ALT及AST的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同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及AST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 Child-Pugh 评分分别为(8.50±1.51)分、(6.08±0.9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31±1.68)分、(4.19±1.04)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LL-37、IL-10及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 将6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安慰剂。随访12个月,检测治疗前基线含量和治疗12个月后血浆25-羟维生素D3、IL-10及痰上清LL-37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LL-37、IL-10及25-羟维生素D3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25-羟维生素D3、LL-37、IL-10均显著增高(P<0.05),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LL-37含量、IL-10含量、25-羟维生素D3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讨论 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减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这种作用可能与LL-37及IL-10产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