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总结肺移植术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插管方式及应用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完成的107例肺移植中,31例术中应用ECMO辅助的受者资料,其中双肺移植20例,单肺移植11例。术中ECMO辅助方式为静脉-动脉(VA)-ECMO 30例,VVA-ECMO 1例。 结果31例术中ECMO辅助指征:不能耐受单肺通气(术前及术中移植一侧肺后)14例,肺动脉高压7例,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前VV-ECMO过渡6例。插管方式:中央插管20例,股静脉-股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颈内静脉-升主动脉插管1例。术后30 d内2例受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插管方式中,中央插管无明显并发症;股静脉-股动脉插管出血2例,下肢缺血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出血1例。5例受者因术后移植肺功能未达标,ECMO延续至术后早期。 结论肺移植术中ECMO是有效的呼吸循环辅助方式,腋动脉插管有助于避免肢体远端缺血、血栓形成及上半身灌注不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移植术后需要临床干预的气道狭窄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移植术后需要临床干预的66例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所有气道狭窄患者和早期气道狭窄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66例气道狭窄患者,中位无气道狭窄时间为72(52,102)d,27%(18/66)发生中心气道狭窄,73%(48/66)发生远端气道狭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风险比(HR)1.037,95%可信区间(CI)1.005~1.070,P=0.024]和手术类型(HR 0.400,95%CI 0.177~0.903,P=0.027)均与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患者的生存结局存在相关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受者死亡风险越高;接受双肺移植的气道狭窄患者的总生存率优于单肺移植。在亚组分析中,3级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HR 4.577,95%CI 1.439~14.555,P=0.010)和免疫抑制药(HR 0.079,95%CI0.022~0.287,P<0.001)与肺移植术后早期气道狭窄患者生存结局均...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世界范围内供肺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患者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死亡。紧急肺移植是一种根据患者疾病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移植的肺源分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肺源等待时间和降低肺移植等待者的病死率。然而,目前各国关于紧急肺移植这一术语的定义、标准和应用并不统一,且基于该分配制度的肺移植受者术后生存和净获益也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基于既往紧急肺移植的临床研究,对其定义标准、危险因素、生存结果、局限性和优化措施进行详细综述,为综合评估紧急肺移植的可行性并进一步优化肺源分配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纪勇陈静瑜郑明峰刘峰吴波周敏叶书高陈若何毅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7,(12):738-742
目的 探讨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7天)发生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3年12月接受肺移植治疗的286例终末期肺病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均在重症监护病房连续有创监测生命体征、机械通气及免疫抑制治疗.根据早期PGD发生情况,将286例患者分为PGD组和非PGD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式(单肺或双肺移植)、肺动脉压力、供肺缺血再灌注时间、是否应用体外循环(CPB)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3级PGD 22例,死亡10例,病死率45.4%.单肺移植7例,其中体外膜式氧合(ECMO)辅助下3例;双肺移植15例,其中CPB辅助下2例,ECMO辅助下6例.PGD患者术后30天、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5%、40%、25%,显著低于非PGD组84.9%、78.6%和49.2%.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供体缺血再灌注时间、术中失血量是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PGD的危险因素,术中ECMO支持则是PGD发生保护因素.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前呼吸机依赖并非影响移植术后早期PG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3级PGD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对于合并危险因素较多患者,应在围手术期加强管理,进行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有效提高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疾病患者唯一的治疗手段,该领域也是目前国际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既促进了肺移植的进步与发展,也改善了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肺移植技术的发展,适应人群相关指南不断修订,供体肺来源也一直是所有移植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移植期的规范化管理涉及麻醉诱导、术中液体管理、气道管理、重要步骤的处理及术后疼痛管理等方面。体外生命支持(ECLS)包括体外循环(CPB)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随着ECLS技术的发展,ECMO作为肺移植桥梁在术中及术后循环支持中的优更加突出,帮助受体患者顺利度过肺移植窗口期。虽然肺移植在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方面都有许多进展,但要提高移植后的生存率,还须克服包括如何成功完成肺移植、扩大肺供体库、诱导耐受、预防移植后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细胞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以及感染等在内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行双肺移植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双肺移植治疗的重症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8例,ASAⅢ或Ⅳ级。观察麻醉后双肺通气30min、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转流后15min、单肺通气、肺动脉阻断30min、肺动脉开放和手术结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心超检查心血管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麻醉后双肺通气30min比较,ECMO转流后15min时PaO_2、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明显升高,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和PaCO_2明显降低(P0.05)。与ECMO转流后15min比较,单肺通气时PAP、PAWP明显升高,SVV明显降低(P0.05);与肺动脉阻断30 min比较,肺动脉开放时SVV明显升高,PAP、PAWP明显降低(P0.05)。4例术毕即刻撤除ECMO,余16例辅助带入ICU。3例术后第1天行开胸探查止血术;13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左心功能不全,其中4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后,2例给予右股静脉-右股动脉(V-A)ECMO转流,2例给予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V-V)ECMO转流。术后仅3例分别于第5、第6和第13天行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心血管形态学均得到改善。结论积极改善围术期心功能、麻醉诱导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ECMO的合理应用和术后的过渡辅助是IPAH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的优化措施,以阻断或减轻机体的炎症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和病死率。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具有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输血、术后管理复杂等特点,术后恢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ERAS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进展以及肝移植围手术期ERAS实施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2.
快通道麻醉是实施肝移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一个关键环节。肝移植手术快通道麻醉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管理要点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文章主要阐述快通道麻醉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适应证与禁忌证及围手术期管理,以达到更合理进行麻醉管理、加速肝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肾移植术后静脉补液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4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每24小时静脉补液量分为3组,A组每24小时静脉补液量2 500~<4 000 mL,术后6 h进食流质;B组每24小时补液量4 000~6 000 mL,肛门排气后进食;C组每24小时补液量>6 000 mL,肛门排气后进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者术后1周中心静脉压(CVP)、心率、血压、尿量和血糖以及平均特护时间、平均住院日和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受者性别、供肾类型以及术后高血糖、伤口延迟愈合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B和C组受者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分别为(110±23)、(114±22)和(118±22)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P>0.05)。A组受者术后1周CVP、收缩压、尿量和血糖均低于B、C组(P均<0.05),平均特护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短于B、C组(P均<0.05)。3组受者术后高血糖和DGF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581和0.404,P均>0.05),A组受者伤口愈合延迟发生率低于C组(χ2=7.303,P<0.017)。仅C组1例受者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死亡。 结论ERAS适用于肾移植受者术后静脉补液策略,鼓励受者尽早饮水进食,在保证血压正常或偏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静脉补液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受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肾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474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实施传统围手术期管理的315例受者为传统组,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实施ERAS方案的159例受者为ERAS组。EARS组受者围手术期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取消肠道准备、术前饮用碳水化合物、早期进食、早期活动及多模式镇痛等。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血清肌酐水平,以及胃肠道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90 d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发生率和术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两组受者年龄、体质量、术前透析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两组受者DGF、术后90 d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ERAS组和传统组受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术前透析时间、供肾类型、HLA错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AS组活体和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7±2.0) d和(12.8±8.3)d,均短于传统组[(9.0±3.8)d和(16.7±12.6)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4和-2.692,P均<0.05)。两组术后7、30和90 d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AS组腹泻发生率为5.7%(9/159),明显低于传统组(20.7%,65/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92,P<0.05)。两组尸体肾移植受者DGF、术后90 d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将ERAS应用于肾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是有效、安全的,能够降低受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腹泻发生率,同时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室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围术期管理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东莞市万江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围术期管理)和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