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构建车载移动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梯队,探讨车载式移动医院手术室护士灾害救援能力的培训模式。方法构建外科手术单元护理人员梯队,制定外科手术单元护理人员管理制度,规范外科手术单元理论知识培训体系,建立外科手术单元标准化模拟演练流程。结果进行模块式、专科化培训能够迅速提高护理人员专科岗位救援能力。结论专科梯队的构建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灾害救护体系,车载式移动医院模块式、专科化护理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援岗位胜任力,提升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2.
各类灾害性事件对提高灾害救援护理培训的实际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中国国际救援队自测演练过程为研究范围,对情景模拟法在灾害救援护理培训中的应用以及实际救援中起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灾难护理培训相比,通过实际救援工作的检验,情景模拟方式更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灾害医学救援医疗后送是指在灾害医学救援行动中军地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救护、治疗和后送工作的总称,是灾害医学救援行动中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死、残、愈,直接影响着灾害救援行动的效果及伤病员的治疗康复,可以说,医疗后送工作直接影响灾害医学救援行动的整体效果[1]。灾害医学救援医疗后送信息系统通过将伤病员基本信息及其医疗后送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伤病员医疗后送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优势,确保灾害医学救援各级救治机构实施精确化医疗后送保障。因此,灾害医学救援医疗后送信息系统对灾害发生后伤病员医疗后送、时效救治以及救治机构工作流程会产生深远影响,对提高伤病员医疗后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灾害救援中救护药材与卫生装备的配置对伤病救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灾害救援行动中的救护药材与卫生装备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救援卫生机构的救治水平和救治力度,若配置不合理,将很大程度上限制伤病救护水平的发挥。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首先明确不同性质灾害救援任务中伤病发生特点与规律,进行救援卫生装备制式化的配置研究。再储备灾害救援物资时,应采购便于运行、机动性强、展收迅速、使用方便的中小型医疗仪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卫生应急防疫现场救援中,先遣队快速机动、专业处置和自我保障的对策。方法通过实战和演练,研究在灾害发生时,卫生应急防疫先遣队高效率的专业组成和携行装备配置结果提出了先遣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抵达现场,快速搭建生活和工作平台,有效实施卫生防疫救援和为后续队伍提供重要信息的队伍组建和先遣装备配置的解决方案。结论卫生应急防疫队伍先遣队的组建要着眼于任务导向,充分考虑人员的专业技术、身体素质、一专多能等核心能力,并建立规范的运行管理流程;先遣队装备应能实现指挥通讯、现场处置和后勤保障功能,充分考虑体积、重量和性能,并分类集成以提高现场应急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核化生灾害是指由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物质、病原体或生物毒素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的现象.核化生灾害医学现场救援主要是由核化生医学救援队对受伤人员与公众的现场应急医学处置.结合作者单位长期从事的核化生现场医学救援保障工作实践,本文重点阐述了核化生医学救援队的人员组成与分工、现场救援所需物资与装备,以及救援队现场救治流程与布局展开.希望此文能为突发特殊灾害医学应急救援保障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救援医学是建立在现代急救,灾害医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它立足于医院外的现场及时急救,是创伤及中毒等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敷料作为灾害救援中伤病救治的重要材料,对于保护伤口,挽救伤员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研制与发展新型灾害救援用卫生敷料,提高灾害救援伤病的救治水平,将成为现代灾害救援外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就现代灾害救援伤病特点、卫生敷料的发展与装备情况、敷料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和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当今军队执行的非战争军事任务,主要包括反恐、灾害救援等.根据国际救援队在国内外救援行动的实战经验,军队医院的营房保障模式被总结如下:在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发生后开始3天,帐篷用来指挥、医疗救治、日常生活,同时移动式野战帐篷医院被建立,在灾后3~14天帐篷医院有序组织管理,14天后营房保障的重点应转变为灾后传染病的防控,帮助工程技术人员驻扎以展开长期工作,保障救援人员和灾害伤员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营房保障任务,今后必须周密制定预案、组建专业化队伍、加强装备建设、加大联合演练力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由于灾害的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伤病员。作为国家救援队的一员,笔者赶赴玉树灾区参加了医疗救援活动,经历了流动帐篷医院的搭建,医院机构设置及人员分配的全部过程,深刻地认识到护理人员在灾区救援中担负任务的重要性。由于条件所限,大多伤员的早期救治仅限于在流动帐篷医院救治,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对流动帐篷医院的护理人员分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化救援队伍,曾多次出国执行国际救援任务。护理工作是灾难救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医疗救治的范围,从而巩固和提高了灾区医疗工作在整个救援工作中的地位,笔者作为手术室护士参加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巴拉考特(Balakot)及2006年6月印尼日惹地震救援行动,开展移动医院n,模式的医疗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吐鲁番地区护理专业学生灾害认知情况,为开展灾害护理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学生灾害知识调查问卷》,对新疆吐鲁番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3.0%的学生知道在家里的正确避震方法,80.2%的学生知道在学校的正确避震方法,76.7%的人知道洪水时的正确逃生方法。只有20.9%的学生参加过防灾演习。98.8%的护生关注和比较关注灾害信息,报纸和电视是护生获得灾害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9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灾害教育。参加模拟灾害演习是学生最期盼的进行灾害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方法。结论护生对灾害知识掌握较好,但自救互救技能掌握不足;对灾害的关注程度较高;有进行灾害教育的较大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医院急诊科在遇到地震灾害救援时,面对大批量伤员如何做到有序、及时、准确的分诊、急救、转送。方法将云南昭通8.03鲁甸地震从2014年8月3日-8月15日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的467位伤员,根据来院方式,病情分级及分区,受伤部位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高峰时段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并进行分组分诊、抢救、转送、分流伤员,能使急诊检诊分诊做到准确、及时、安全有效,并做到抢救有序,病人安全转送。结论在面对大规模抢救地震灾害伤员时,急诊急救工作进行分组分诊、分组抢救病人能使抢救工作有序开展,以达到不延误伤员病情,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综合医院应急救援多智能体系统的构建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对应急医学救援知识体系和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构建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模型和智能体协同作业模型。结果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模型包括顶级本体、领域本体、任务本体和应用本体。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模型中包括指挥智能体、人员集结智能体、医生智能体、诊断智能体、方案智能体、处方智能体、病历智能体、检查检验智能体、护理智能体、患者智能体、后勤保障智能体和综合管理智能体。结论在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系统中,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是智能体之间相互通讯的基础,多个智能体的协同作业反映出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的整个过程。依据本文所提供模型构建的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系统,可用于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过程的模拟仿真,可为应急医学救援提供良好的数据整合与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4.
灾害护理学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作为医疗工作中—支重要的力量,数以万计的护理人员参加了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作者基于抗震救灾的经验,提出以下意见:应建立中华灾害护理学会,以研究、协调、管理、和指导有关工作,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应纳入护理教学,医疗救援队中护士的人数至少应为医生人数的两倍,灾害救援工作中应包括心理支持,应加强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技能竞赛各队伍的表现,以期待为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2018年湖北省急救技能竞赛决赛“急性腹痛”综合案例演练中护理人员的表现,了解全省部分护理人员在案例病情变化的4个阶段中各部分的失分及细节差异,分析总结其急危重症急救理论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四个部分的平均失分率由高到底依次为:心源性休克的医护配合(42.08%)、分诊(34.93%)、呼吸困难的医护配合(62.50%)、心肺复苏(22.50%)。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在心肺复苏技能方面失误较少,而分诊与综合案例急救流程的医护配合等综合素质能力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与分析病区自备抽搐患儿急救箱在抢救抽搐患儿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一病区自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使用抽搐患儿急救箱前后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未使用急救箱)这一时间段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n=43例),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急救箱)这一时间段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n=40例),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抢救应答时间、药品及物品的完整率、抢救落实及时率、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0.83±1.15)s]与对照组[(30.56±1.09)s]相比抢救应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4,P<0.05)。观察组药品及物品的完整率(95.00%)与对照组(72.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5,P<0.05)。观察组抢救落实及时率(92.50%)相比对照组(67.44%)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2,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例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0,P<0.05)。结论将病区自备抽搐患儿急救箱应用于抽搐患儿的抢救工作中能够明显的缩短抢救的应答时间,提高药品及物品的完整率、抢救落实及时率,提高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开展有效的居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松江区乡镇街道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了解松江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740例调查对象的应急救护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60%,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调查对象占60.00%。知晓率前3位的依次是急救电话号码120(97.57%)、火灾逃生(95.41%)、煤气中毒(93.65%)的应急处理。知晓率后2位的是急救电话正确拨打(10.00%)和他人晕倒在地施救第一步(20.68%)。全部回答正确者仅占(0.27%),其中心肺复苏实施第一步知晓率低(38.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松江区居民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初中及以下(OR=2.233,95%CI:1.166~4.278)居民的应急救护知识水平较低。调查对象中有36.08%接受过应急救护相关培训。97.46%的社区居民认为应该掌握常见的急救知识与技能;74.46%的居民完全愿意在突发情况时给予伤员施救。结论松江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知晓率低,文化程度是影响松江区居民急救应急救护能力的因素,应设计适合居民学习的培训方案,促进居民应急救护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南桐分中心每年对各煤矿医院、井口急救站医务人员及矿山救护队员分别进行时间、内容和深浅程度不同的培训。对救护队员的培训重点在自救互救。培训后各矿救护队再对一线职工轮流培训。6年来完成医务人员培训108人次,救护队员588人次,采掘一线职工12620人次。要求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和创伤四大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同定、搬运)。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并重。每年组织一线职工进行一次自救互救操作比赛,一线职工对煤矿创伤的急救知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救援协同、现场处置、急救网络车辆、急救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并分析韶钢2.5煤气泄漏事件的接报响应、现场救援、组织指挥等应急救援过程。结果韶关市、曲江区两级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公安、消防、安监、环保、卫生等部门开展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处置措施得当,信息发布及时,善后工作有序,在事故应急处置中无次生灾害、无衍生事故。结论要健全急救网络体系且布局合理、充实急救车辆设施和车载设施、现场做好急救研判和会商决策、救援结束及时反馈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