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器官捐献数量不断增加和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肝定义不断拓展,供肝质量必然成为影响肝移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最大限度解决器官短缺和推动器官移植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利用机械灌注(MP)对供肝进行灌注、保存、评估及修复,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提高肝移植质量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静态冷保存(SCS)灌注液生物标志物预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DCD供肾肾移植的64例受者和47例供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后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7例)与即刻肾功能恢复(IGF)组(57例),比较两组供肾SCS灌注液中4种...  相似文献   

3.
本综述介绍了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报道有关影响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预后相关因素的文献,分别从供肾获取类型及保存方法、供者相关因素、受者相关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死亡供者供肾移植预后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期为肾移植相关临床管理人员在移植前全面评估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供肾获取及保存方式,综合评估供受者相关状况,建立全面、系统的预后评估体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脉冲灌注在心脏死亡捐献供肾保存中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2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供肾进行低温脉冲灌注保存,给予系统的护理支持包括护理人员的长期培训、供体维护、手术配合及器官转运护理等。结果 62个供肾的机械脉冲灌注均顺利实施,移植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后受者的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为19.3%,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7.4%。术后随访1年,人肾存活率100%。结论机械脉冲灌注保存离体供肾可使受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系统的护理措施是离体供肾有效保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唯一有效的方法,供器官来源短缺严重阻碍器官移植的发展。提高边缘供者供器官使用率可部分缓解器官来源短缺现状。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灌注逐渐成为提高供器官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机械灌注有望成为优于传统静态冷保存的器官保存技术,可改善体外供器官保存环境并提供供器官质量评估体系,更好地修复边缘供者供器官,提高供器官利用率。本文概述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通过医工融合,共同推动机械灌注技术发展,提高捐献器官质量及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移植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的获取以及应用于临床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共7例心脏死亡供者捐献了供肾,进行了14例肾移植.7例供者年龄30~53岁,原发病为脑出血3例,颅脑外伤2例,脑基底动脉闭塞1例,颅脑肿瘤卒中1例;威斯康辛大学评分为19~23分,均为高危组.7例供者的所有近亲家属签署器官捐献知情同意的相关文件.临床评估供肾良好,供者心脏停跳2~5min后确定为心脏死亡,并采用腹腔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获取双侧肾脏.14例受者与供者HLA抗原错配数为2~4个,受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0.05,群体反应性抗体<10%.7例供者中有6例的热缺血时间为5~10 min,1例为45 min;冷缺血时间为4.5~12.5 h.结果 利用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的14例肾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14例受者中,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3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其中1例因PNF在术后第1天切除了移植肾,并恢复规律血液透析,1例因DGF仍在恢复中(尚处于术后3个月),血清肌酐149μmol/L,该2例受者均接受了热缺血时间为45 min的供肾;其余12例受者痊愈出院,移植肾功能均良好.结论 遵照《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维护好潜在供者的各项重要生命指标,可以保证供肾质量;心脏死亡供者供肾可作为肾移植的重要器官来源,并且移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薛武军 《器官移植》2015,(3):131-133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正逐渐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的主要器官来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受多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其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导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肾术后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提高术前评估水平、改善供肾质量、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的两种常用评估方法——术前供肾活组织检查和机械灌注,及改善供肾质量的方法——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述评,介绍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心肺复苏史供者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34例器官捐献前有心肺复苏史的供者,供给59例肾移植受者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心肺复苏对DCD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有心肺复苏史DCD供肾肾移植受者术后短期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人/肾存活率为84.74%,较无心肺复苏史DCD供者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人/肾存活率尚需进一步随访和观察。结论:1有心肺复苏史DCD供肾作为边缘性供肾,对器官短缺的现状是一种很好的补充;2供者纳入标准:10min的心肺复苏、供者肾功正常,捐献器官可直接用于移植;10~30min的心肺复苏供者,需要严格观察血压、肾功能、尿量的综合变化,评估风险后考虑是否移植;心肺复苏30min的供者尽量避免移植;3做好供体原发病全面准确评估和有效维护好器官功能,尤其加强Lifeport的应用及重视潜在感染供者(培养结果),并动态观察心肺复苏后尿量和肾功能的变化以及供体器官获取前激素、肝素、尿激酶的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施行的20例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避免热缺血,M-Ⅲ供者不采用ECMO,待心跳停止5 min后实施肝脏获取手术.受者均采用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7例行胆管端端吻合,3例行胆肠吻合.所有受者获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0例供者中M-Ⅲ占10%( 2/20),DBCD占90% (18/20).20例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和术后ICU时间分别为(6.2±2.7)h、(54±13) min、(2305±1311)ml和(44±35)h.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无原发性肝脏无功能或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术后1个月内1例受者因脓毒血症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8例受者长期生存,最长生存时间为58个月.结论 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是现阶段我国可以应用的供肝获取方法,其中以DBCD为主要类型;建立科学的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流程,合理使用ECMO等保护供肝质量措施,对我国公民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曼  刘斌 《器官移植》2021,12(2):232-238
充分利用边缘供者器官是扩大供者池、缓解器官短缺的重要手段.经过恰当的供者评估、分配和受者选择,成人供者双肾移植(DKT)既可以获得与单肾移植(SKT)类似的临床效果,又能有效降低边缘供肾的弃用率.本文对成人供者DKT的临床应用和进展做一综述,从DKT的发展概况、分配标准、受者选择、手术方式及外科并发症、临床效果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1.
闫晓冬  王强 《器官移植》2021,12(2):226-231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器官移植已经进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供者心肺复苏风险增加、低灌注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延长等可导致移植肾IRI,影响受者和移植肾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结局.在IRI等应激状态下,以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态调控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动力学机制对线粒体的生物学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机械灌注的发展以及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指出供器官短缺是目前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机械灌注技术的出现为器官保存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在扩大标准供者、高风险供者及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的应用上发挥优势,提高了供器官质量,并在扩大供体池方面体现出巨大的潜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解放军三〇三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30个DCD案例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同一供体两只供肾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随机分入LifePort组(n=30)和普通冷藏组(n=30例),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LifePort组受者的DGF发生率为20%(6/30),而普通冷藏组的DGF发生率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R发生率、围手术期移植肾存活率及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ePort组受者术后出院时血清肌酐恢复优于普通冷藏组,且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供肾的保存质量,降低受者DGF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加扩大标准供者(ECD)肾脏的利用率,肾脏保存方法近年来在不断发展。常温机械灌注(NMP)的使用,促进了离体供肾保存、评估和修复,以及肾移植手术方式革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首创的无缺血肾移植(IFKT)手术,利用肾脏NMP机器在供肾获取、保存、移植全过程中,保持供肾血流和供氧不中断,从根本上避免了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降低了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本文着重总结肾脏NMP的新进展,以及IFKT手术方式和近期疗效,旨在为提高ECD供肾利用率、解决器官短缺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73例,供者43例,其中本院器官获取组织42例,外院器官获取组织分享1例。分析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73例受者随访9~38个月,术后6个月、1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3%/94.5%、94.5%/91.8%。10例(13.7%)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15例(20.5%)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1例(28.8%)受者发生肺部感染。2例受者移植肾丢失,4例受者移植肾带功死亡。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近期疗效较好,是解决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Lifeport与静态低温保存(CS)在器官捐献供肾的保存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集Lifeport与CS在移植肾保存效果的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包括5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11个回顾性队列研究(RCS)。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S组比较,(1)总体捐献供肾(TDD),Lifeport组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降低,DGF持续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减少以及术后1年肾存活率增加,两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与1年人存活率相当;(2)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DCD):Lifeport组术后DGF发生率降低,术后平均住院日减少,两组术后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NF)与AR发生率,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扩展标准供肾(ECD):Lifeport组术后PNF发生率降低并改善术后1年肾存活率,两组术后DGF发生率、AR发生率与术后1年人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ifeport应用于器官捐献供肾保存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所限,上述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以及应用于临床肺移植的经验.方法 共进行3例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及肺移植.3例供者平素健康,因发生严重颅脑外伤或脑肿瘤,经严格医学检查后均被明确判定为脑死亡,并被确定为潜在心脏死亡供者.供者的近亲亲属均知情同意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临床评估供肺良好,供者在停止呼吸机,心脏停跳5 min后,确定为心脏死亡,并在全身麻醉下切取供肺.3例受者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均为阴性,供、受者ABO血型相同,身高相近,体重相差均在20%以内,胸腔大小匹配.结果 利用3例心脏死亡供者供肺成功进行了2例双肺移植和1例单肺移植,3例供肺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3、27和32 min.3例受者手术顺利,在ICU的监护时间分别为31、18和26 d,术后肺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例1和例2分别于术后30和19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3例受者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在现有条件下,严格按《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应用于临床肺移植的工作,正确维护好潜在心脏死亡供者,在全面评估供肺质量的前提下,心脏死亡供肺可作为肺移植的主要供肺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肾移植受者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及对应803例受者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行气道分泌物、尿液、血液及供肾灌洗液培养,观察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和构成比,根据供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腹部外伤情况、体液培养结果等因素进行评分,受者根据评分采用不同的感染预防方案,分析供者来源性感染(DDI)的发生率及受者预后。结果 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中共有243例存在感染,感染率59.0%,共分离出病原菌456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气道分泌物(71.7%)。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为酵母型真菌。共有3例受者(分别接受来自2例供者的肾脏)发生DDI,发生率0.4%。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率较高,对供者感染风险进行分级评分,根据评分采取合理预防方案,可有效预防DD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15例儿童器官捐献供者,供给28例肾移植受者(其中双肾移植2例)的供、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2.5 min(0~17.0 min),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4.3 h(1.5~7.7 h)。术后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4例、透析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肾吻合口狭窄和供肾血栓形成后切除移植肾各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受者存活26例(93%),带肾存活受者24例(86%),其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器官捐献供者双肾整块移植及单肾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灌注法保存供肾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10月,解放军第181医院肾脏科采用机械灌注保存供肾共36例。采用LKT-100型Lifeport器官灌注运输器及其配套专用的相关软件进行机械灌注保存、运输、灌注供肾。分析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机械灌注过程中阻力系数和流速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关系。结果 36例受者均未发生移植肾丢失。其中30例(83%)未发生DGF,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6例出现DGF,经治疗术后3~18 d逐渐恢复正常。36例供肾进行机械灌注1 h,阻力系数≤0.3 mmHg/(ml·min)28例,受者术后均未发生DGF;阻力系数0.3 mmHg/(ml·min)8例,其中6例受者术后发生DGF。8例流速100 ml/min,受者均未发生DGF;21例流速60~100 ml/min,其中有1例受者发生DGF;7例流速60 ml/min,其中5例发生DGF。结论机械灌注法保存供肾能改善供肾质量,降低移植受者的DGF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