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其可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转归,严重者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当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类,活性氧类可通过氧化作用引起细胞死亡和组织损害。近年来,氧化应激对PSD的作用及机制日益受到关注,氧化应激参与了PSD的发病过程。因此全面了解氧化应激和PSD发病机制的关系,明确氧化应激在PSD发病过程的具体作用,联合应用抗氧化剂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或许能预防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产生一系列的情感行为变化,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 depression,PSD),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下降.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已引起国内神经科医师的关注,本文对此做综述如下。 1 定义和诊断标准 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SD)。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涉及脑卒中后的神经生物学改变和心理应激障碍,而且相关因素复杂,研究表明PSD与高血清胆红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减低、血糖水平升高、维生素B12缺乏、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相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缺乏特异性,在治疗方面,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目前对于PSD的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首发单一病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1)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SOD、MDA、P—LPO、P-VitC、P—NO的检验。(2)卒中后抑郁组按抑郁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度抑郁患者,并比较它们之间的SOD值和MDA值。结果(1)卒中后抑郁组SOD、P—LPO、P—NO值较非抑郁组增高,MDA、P—VitC值较非抑郁组低;(2)重度抑郁患者SOD值高于轻、中度抑郁患者(P〈0.05),而MDA值低于轻、中度抑郁患者(P〈0.05)。结论(1)氧化应激效应可能参与了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理;(2)重度抑郁组可能存在更剧烈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出现在AD患者或动物模型中。相关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元能量代谢紊乱、神经元坏死和凋亡的关系密切,对AD发病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本文主要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钙稳态、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失衡、线粒体DNA异常、线粒体自噬等方面对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D的相关性做一综述,以期为AD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患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多见,卒中后抑郁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为探讨其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抗抑郁剂的合理应用,我们21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中出现卒中后抑郁的8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2年9月~2005月8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既往有精神障碍史、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性并发症。近年来,脑卒中后抑郁(PSD)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一些研究已经评估了病灶部位与PSD间的关系,但研究结果不一。该文总结近年来PSD与病灶部位关系的文献,探讨既往研究结果不一的原因,并提出未来PSD与病灶部位相关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与心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会 《医学综述》2013,19(12):2127-2130
脓毒症是指由局部或全身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近年来,脓毒症的发病率呈日趋增高的趋势,且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导致脓毒症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心功能的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脓毒症导致心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无确切定论,涉及细菌毒素、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补体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线粒体损伤导致能量代谢障碍等多方面。其中,心肌能量代谢的障碍在心功能障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周燕 《医学综述》2009,15(1):88-92
抑郁是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卒中后抑郁会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它是各种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本文主要综述了卒中后抑郁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脑卒中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发生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脑内病变部位的相关分析.结果:73例脑卒中患者合并PSD,总发生率41.71%,其中轻度抑郁22.29%,中度抑郁12.57%,重度抑郁6.85%;PSD发生与卒中类型无关,而与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PSD发生率高,脑器质性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其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其患抑郁的程度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 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为PSD的筛查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83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DRS)进行评定,CT检查筛查混杂因素,分析PSD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①PSD发生率为31.51%,在入组时抑郁患者和非抑郁患者的职业构成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扣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病灶侧别(OR=1.841,95%CI:1.114-3.044),是否基底节(OR=1.815,95%CI:1.056-3.119)和额叶(OR=1.964,95%CI:1.032-3.737)病变对PSD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研究对PSD与脑损伤部位的相关性持肯定态度。大脑左半球、额叶和基底节损伤发生PSD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心理-社会因素是卒中后抑郁(PS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病耻感给患者带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可能与PSD的发生密切相关,却很少被重视。目的 探讨病耻感与首发卒中患者PS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首发卒中患者299例。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和卒中病史资料。使用卒中病耻感量表(SSS)、9条目患者健康量表(PHQ-9)、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卒中后1个月时病耻感、抑郁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共纳入299例首发卒中患者,完整随访221例,脱落78例。根据PHQ-9评分分组,PSD组65例(29.4%,PHQ-9评分≥5分),非PSD组156例(70.6%,PHQ-9评分为0~4分)。PSD组SSS总分及躯体障碍、社会交往、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PHQ-9、mRS评分均高于非PS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Q-9评分与SSS总分及躯体障碍、社会交往、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mRS评分呈正相关(rs=0.606、0.319、0.441、0.369、0.616、0.38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S总分是首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OR=1.263,95%CI(1.158,1.379),P<0.05〕。结论 首发卒中患者早期的病耻感对PS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采取相应措施,警惕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首次发生脑卒中急性期合并的卒中后抑郁与血清中5-羟色胺(5-HT)浓度和多种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案。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中5-HT浓度较非脑卒中后抑郁低,且与抑郁程度成正相关。左侧病灶发病率高于右侧病灶。结论: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且相关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9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百优解治疗组(n=4 1 )和对照组(n =4 1 )。6周后根据HAMD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HAMD评分及MESSS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后抑郁因神经功能恢复而改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同时应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和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量表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降低与Barthel评分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的显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5)。氟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失眠、焦虑和恶心。结论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且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朱宁  段燕燕  王娜  薛孟周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81-1486
背景 卒中后抑郁为卒中后常见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 探究理情行为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及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的71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对照组35例、联合治疗组36例。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片(第1周25 mg/d,第2周起50 mg/d,连续4周),联合治疗组患者在药物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情行为疗法(30 min/次,3次/周,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失眠程度、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SI、HAMD-17项评分低于药物对照组,MBI评分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ISI、HAMD-17项、HAMA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BI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改善情况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 结论 理情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较单独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失眠程度,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廖玲 《河北医学》2013,19(1):16-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的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本组患者1、3、5个月进行PSD诊断检查,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PSD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SD发生率与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病变所发生的具体部位以及病灶规格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D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的速率与康复的程度,那么应该积极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治疗与改善,这样才能够确保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得以康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