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行常规治疗措施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未采取治疗措施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预后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2例流产、12例早产、2例死胎、84例足月产;对照组100例患者中,13例流产、42例早产、11例死胎、34例足月产,观察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0例新生儿中,1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4例新生儿死亡、13例先天性梅毒、6例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100例新生儿中,3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24例新生儿死亡、43例先天性梅毒、22例宫内胎儿窘迫,观察组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严重影响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妊娠合并梅毒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6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超声检查,在入院前超声检查前已规范抗梅治疗作为治疗组,共51例,余11例为未治疗组,将治疗组根据孕周不同分成孕早期组(≤12周)、孕中期组(12~28周)、孕晚期组(≥28周),分别为18例、21例、12例,比较各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妊娠合并梅毒超声以胎盘水肿、胎儿各类畸形、胎儿水肿、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表现,其中孕期越晚治疗则超声异常发生率越高,未治疗组流产、死胎、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各类畸形、胎盘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和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者以流产和死胎为主,共10例,先天性梅毒1例,占9.09%,早期规范治疗梅毒则正常新生儿出生率越高,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未治疗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谷值(S/D值)分别为(1.56±0.14)、(1.71±0.16)、(2.51±0.19)、(4.43±0.23),未治疗组和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前超声能显示妊娠合并梅毒胎儿异常情况,且能预测胎儿预后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妊娠梅毒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年轻妇女梅毒逐年增加,梅毒垂直传播危险性增大。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64例妊娠梅毒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例妊娠梅毒,年龄:18~20岁7例,21~25岁30例,26~30岁17例,31~35岁7例,36~40岁3例,孕周:4w7例,5~8w19例,9~12w15例,13~16w16例,17~20w2例,21~24w2例,28w1例,29~32w12例。未婚先孕12例。流产1例(早期妊娠),死胎5例(中期妊娠3例、晚期妊娠2例),宫外孕6例。初产妇59例,经产妇5例。1.2职业与文化程度工人9例,农民19例,个体户7例,无业者16例,家务4例,发廊服务员8例,营销员1例。小学27例,初中31例,高中5…  相似文献   

4.
徐芾  吉玺  王丽君 《中国性科学》2006,15(11):12-14
目的:了解近年来南京地区妇女梅毒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52例南京地区女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已婚育龄妇女是发病的高危人群。患者本人及其配偶的职业构成以职员及无业为主。首次发现RPR阳性的平均孕周为28.0±9.0周。妊娠合并梅毒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明显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临床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妊娠合并梅毒的警惕性,强调规范化诊治,并加强婚前与孕前检查的大众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妊娠梅毒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对本院近5年间50例妊娠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妊娠梅毒发生率为3.7‰。4例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8例死胎、死产;4例胎儿畸形;8例早产;26例足月产。50例予抗梅毒治疗,青霉素治疗有效。34例新生儿血清及脐带血梅毒常规检查,4例呈阳性,经治疗随访3~6月转阴。结论孕期应常规开展梅毒血清学的筛查工作。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 1990年7月~2001年10月我科共收治妊娠合并尖锐湿疣1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例门诊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组织病理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免疫酶染色均符合尖锐湿疣诊断。年龄21~37岁,平均25.2岁;已婚13例,未婚6例;病程1~36周,平均5周;妊娠6~32周,平均19周。皮损色红,个别患者  相似文献   

7.
妊娠梅毒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期梅毒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方法。方法将8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梅毒儿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足月妊娠率达81.32%,早产、死胎发生率分别为1 6.9 8%和1.8 9%,两组妊娠结局有显著性差异(P<0.0 5)。治疗组、未治疗组梅毒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7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的、规范的驱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梅毒儿的发生;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性健康教育和梅毒血清学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孕产妇人群中梅毒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梅毒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个市县(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结果:共筛查了48 602名孕产妇,约占海南省孕产妇的22.01%.检出梅毒感染者284例,感染率为5.84‰.黎族孕产妇感染率高于汉族.孕妇的TRUST滴度越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越大.结论:应加强对孕产妇梅毒的早期筛查和对少数民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2008-2009年妊娠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孕产妇人群中梅毒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梅毒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个市县(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结果:共筛查了48 602名孕产妇,约占海南省孕产妇的22.01%.检出梅毒感染者284例,感染率为5.84‰.黎族孕产妇感染率高于汉族.孕妇的TRUST滴度越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越大.结论:应加强对孕产妇梅毒的早期筛查和对少数民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49例早期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大多为早期梅毒。现将49例早期梅毒临床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49例患者中,男3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岁(17~70岁)。其中胎传梅毒1例。2临床表现:全部为一期与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患者中男性22例,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女性4例,其中外阴及大阴唇有硬下疳3例,口唇硬下疳1例。二期梅毒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5例,皮损表现呈多种形态泛发、对称。3实验室检查:26例一期梅毒患者,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17例阳性,9例阴性者曾用过抗…  相似文献   

11.
妊娠梅毒     
妊娠期感染梅毒或梅毒患者合并妊娠称为妊娠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死产、早产或分娩先天梅毒儿。避免或减少妊娠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胎传梅毒1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 15例早期胎传梅毒。结果 皮肤损害 15例 ,早产儿 8例 ,低体重儿 9例 ,贫血 12例 ,肝脾肿大 11例 ,骨损害 1例 ,鼻炎 4例 ,新生儿肺炎 4例。梅毒血清学检查 :TPPA阳性 15例 ,RPR阳性 14例。选用青霉素治疗 ,临床症状消失 5例 ,好转 8例 ,死亡 1例 ,放弃治疗 1例。发生吉海反应 2例。结论 典型皮肤损害可作为早期胎传梅毒诊断的主要依据 ;对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贫血应警惕胎传梅毒 ;治疗中可发生吉海反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先天梅毒28例临床分析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先天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母亲孕期均未做梅毒筛查及母婴阻断治疗。患儿临床表现以皮疹(20例)、贫血(16例)、脏器受累(14例)、低体重(8例)、早产(4例)、神经系统损害(4例)、骨骼受累(2例)多见。5例予以水剂青霉素、17例予以头孢曲松加苄星青霉素治疗,4例单用头孢曲松治疗。治愈25例,复发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先天梅毒临床表现多样,以皮肤损害、营养发育障碍为主,可伴有神经系统及内脏、骨骼受累。青霉素疗效满意。应加强孕早期梅毒筛查工作以预防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终止妊娠的梅毒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梅毒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宝安区终止妊娠的422例梅毒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2例终止妊娠的梅毒患者中20~35岁女性357例(84.60%);经婚前性传播者194例(45.97%),婚内性传播81例(19.19%),婚外性传播32例(7.58%);潜伏梅毒321例(76.07%);422例终止妊娠的梅毒患者中人工流产者187例(44.31%),其中初筛TRUST滴度≤1∶4者129例(30.57%);自然流产者35例(8.29%),其中初筛TRUST滴度≤1∶4者22例(5.21%);死胎死产者63例(14.93%),其中初筛TRUST滴度≥1∶8者53例(12.56%);异位妊娠者137例(32.46%),其中初筛TRUST滴度≤1∶4者106例(25.12%)。378例患者(89.57%)在孕28周之前进行梅毒筛查,其中352例患者(83.41%)选择苄星青霉素治疗。69.43%的患者6个月后就失访,极少数(1.9%)终止妊娠的梅毒患者随访到两年。结论:加强梅毒孕产妇的管理对降低梅毒患者终止妊娠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不同妊娠时期的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后对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早、中、晚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的50例孕妇分别进行驱梅治疗,于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进行梅毒快速反应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IgM(TP-IgM)检测,比较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状况,并与13例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妊娠所生新生儿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不同时期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经驱梅治疗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5.00%、14.29%、35.71%,而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并及时对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胎传梅毒152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发病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收治的152例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收治胎传梅毒152例;2011年较2007年增长11.70倍;月龄以0~1个月为主;85.53%的患儿母亲为流动人口;97.37%孕前未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88.82%未予正规青霉素治疗。结论胎传梅毒多发于农村流动人口,孕妇缺乏梅毒血清学筛查和正规青霉素治疗是导致胎传梅毒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强梅毒筛查、治疗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对降低胎传梅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妊娠梅毒致死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性死胎的临床特征,减少梅毒对胎儿的危害,降低妊娠梅毒胎儿死亡率。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妊娠梅毒致胎死宫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妊娠梅毒死胎占同期所有胎死宫内人数的8.85%,占全部妊娠梅毒患者的25.32%,占住院分娩人数的0.12%。②妊娠梅毒可造成胎儿多器官病变,其中肝脾肿大占85.00%,胸腹水占75.00%,胎盘病变占45.00%,皮肤病变占45.00%。结论做好孕前、产前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及治疗妊娠梅毒;为了防止妊娠梅毒死胎发生,提示最迟应在孕20周前进行正规的抗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不同阶段驱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以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注射首剂青霉素时的孕期,将261例妊娠梅毒患者分为3组:早孕组(妊娠≤12周)92例,中孕组(妊娠13~28周)94例,晚孕组(妊娠≥29周)75例。各组均予以规范青霉素驱梅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同时根据孕妇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分为RPR≤1:4组和RPR≥1:8组,观察血清RPR滴度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三组梅毒孕妇的足月分娩率分别为92.83%,89.36%和53.33%;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分别为2.17%,5.32%和28.00%。早孕组及中孕组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均明显优于晚孕组,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明显低于晚孕组。RPR≤1:4组159例,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1.26%;RPR≥1:8组102例,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25.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时,首剂青霉素治疗早晚和其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密切相关,早期进行正规青霉素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胎儿感染梅毒,且梅毒孕妇血清RPR滴度高低是影响其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启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简称梅控项目)后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确诊的330例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结果 2004-2009年共检测孕妇67693例,妊娠梅毒阳性率从2004年的8.26‰下降至2009年的4.11‰,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从36.92%下降至24.24%,先天梅毒、死胎及不良结局总的发生率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孕28周前治疗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孕28周后治疗的患者及孕期未治疗的患者。结论本区域妊娠梅毒及梅毒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妊娠梅毒进行正确的干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