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首次肝癌切除术的48例PLC患者,同步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AFP和AFP—L3含量,计算AFP.L3占总AFP的百分比(以AFP-1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并对患者进行长期复查和随访,以了解血清AFP和AFP.L3对PLC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预后判断价值。结果48例PLC患者在随访期间共有25例发生肿瘤复发转移,随访1、2、3年的总体复发率分别为22.9%(11/48)、39.6%(19/48)、52.1%(25/48)。患者术前血清AFP—L3%与总AFP水平之间无相关性;术前、术后血清AFP—L3%与肿瘤复发转移之问均呈正相关,而术前、术后血清AFP水平与肿瘤复发之间缺乏明确的相关性。结论血清AFP.L3%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有关联,对P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胡华华  杜凌 《海南医学》2014,(9):1334-1336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的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内收治的30例1年内无复发的患者(B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76.67%,无瘤生存率为63.3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体积、肿瘤的数目、肿瘤包膜完整程度、血管内有无癌栓和肿瘤融合程度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体积、血管内有无癌栓是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密切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合术中肿瘤体积的测量以及有无发现血管内癌栓,可以早期预防和发现原发性肝癌术后的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等指标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术前ALT高低、有无肝硬化、肝癌有无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相关(P〈0.05),而与术前AFP值、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无关(P〉0.05)。结论:术前ALT升高、合并肝硬化、肝癌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增多及术中或术后输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为预防肝癌术后早期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8年间45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病例,并选择同期40例无早期复发的肝癌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与伴有肝硬化、血清ALT水平、肿瘤直径、术中肝门阻断次数、术中术后输血及肿瘤病理分级等因素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乙肝病史、血清AFP、肿瘤包膜等无关(P〉0.05)。结论:术前合并肝硬化、血清ALT水平、肿瘤直径、术中肝门阻断次数、术中术后输血及肿瘤病理分级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肝癌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使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仪,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AFP阳性水平与肝癌的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变异较大,从33.24—225046.2不等。肿瘤大小体积7.2-1790.8cm3,大小不等。肿瘤的大小与血清AFP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0.3015(P〉0.0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肿瘤大小与术前AFP值无显著地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铁蛋白(SF)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FP、GGT、SF的含量。结果AFP和SF检测的阳性率在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肝癌组的阳性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GGT检测的阳性率在两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AFP、GGT和SF三项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可提高到96.7%,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GGT、S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0例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 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TA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术后3 d、1周、3周观察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肿瘤变化。结果术前两组血清 AFP、C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3 d及1周血清AFP、CEA高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观察组血清 AFP、CE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肿瘤复发率(22.5%)明显低于对照组(45.0%),且生存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 TACE联合 RFA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 AFP、CEA水平,同时增加肿瘤细胞坏死的程度,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98例原发性肝癌(A组)和111例转移性肝癌(B组)患者,分别检测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A组与B组比较,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源于结直肠和胰腺的肿瘤患者CEA阳性率高于其他患者(P〈0.01),源于胰腺、乳腺、卵巢的肿瘤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均高于其他患者(P〈0.01),源于胰腺的肿瘤患者血清CA199最高。结论检测血清AFP和CEA对于鉴别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有重要意义,转移性肝癌可因组织来源不同呈现各自的特点.多种标志物枪测可据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现、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洪波 《西部医学》2010,22(5):883-884
目的探讨在肝病患者血清中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50例正常组和198例肝病组进行血清AFP水平的检测。结果急性肝炎、肝硬化伴腹水、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治疗前血清AFP水平非常地高于正常组(P〈0.01),后经治疗后AFP比治疗前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无腹水的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血管瘤组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血清中AFP的检测不仅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而且是监测肝病活动的一个较好指标,对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龙  王能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77-78,80
目的探寻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的因素,为临床制定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78例肝癌手术患者分为术后生存5年以上组(A组)与3年内死亡组(B组)进行临床病理因素比较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术前AFP(+)、HBsAg(+)、有临床症状、肿瘤单结节、肿瘤距切缘〉1cm及癌组织学分级(Ⅰ、Ⅱ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术后AFP转阴为82.05%(32/39)、临床TNM(Ⅰ-Ⅱ)分期87.18%(34/39)、普查发现69.23%(27/39)、癌周有包膜76.92%(30/39)、肿瘤长径≤5cm53.85%(21/39)、无癌栓率87.18%(34/39)、癌周有中重度硬化15.38%(6/39),显著或极显著地优于B组的AFP术后转阴率25.64%(10/39)、临床TNM(Ⅰ~Ⅱ)分期30.77%(12/39)、普查发现35.90%(14/39)、癌周有包膜20.51%(8/39)、肿瘤长径≤5cm20.51%(8/39)、无癌栓率30.77%(12/39)、癌周中重度硬化35.90%(14/39),(P〈0.05或P〈0.01)。结论除了部分临床及病理因素与术后生存时间长短无关外.极大多数临床病理因素与术后生存密切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甲胎蛋白阴性和阳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比较AFP阳性与阴性原发性肝癌患的一般情况,血清生化,肿瘤的大小,以及与乙肝感染状态,是否合并肝硬化等特点,方法:共收集199例经B超、CT或手术下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资料,观察血清AFP、肝功能指标,乙肝标志物,肿瘤的大小,数量,有无远处转移,患是否合并肝硬化等指标。结果:共有124/199例(62%)患AFP阳性,75/199例患阴性。AFP阳性原发性肝癌患的ALT、AST,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后,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92/124比38/75),合并肝硬化率也明显高于后(92/124比39/75)。AKP、GGT在AFP阳性和阴性的患中均有升高,且阳性的患的水平高于阴性患,但统计学上无显性差异;女性患的AFP阳性率低于男性患(44.7%比66.5%)(但差异无显性;血清AFP与肿瘤大小并无相关性。结论: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的肝功能情况一般较AFP阴性差,提示前预后较差,因此,对于AFP阳性的原发性癌患更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联合测定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空腹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和CA19-9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联合检测三项指标灵敏度可明显提高(94.28%)高于单项检测AFP灵敏度(68.57%),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对77例肝癌患进行B超引导PRFA治疗。患肝功能分级ChildA级59例,B级16例,C级2例。原发性肝癌59例,继发性肝癌18例。患治疗后每个月进行AFP和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结果:小肝癌各组(Child A、B、C)PRFA术后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3%、90%和0。大肝癌各组(原发、复发、继发)术后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5.6%、22.2%和25%。未手术的原发性小肝癌(≤5cm)24例,其中AFP阳性18例,PRFA术后AFP转阴占72.2%(13/18),明显降低占22.2%(4/18),未降低占5.6%(1/18);MRI显示24例中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占79.2%(19/24)。结论:PRFA作为肿瘤局部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小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手术风险大的小肝癌,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优点。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变化及其与复发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12月在我院行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69例,以免疫发光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血清AFP水平。结果:①与伽玛刀治疗前比较,69例伽玛刀治疗后1,3,6个月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AFP平均水平均下降明显(均P〈0.05)。②伽玛刀治疗后6个月,无转移患者为28例,占40.58%(28/69),其中无AFP增高者、AFP正常13例、AFP下降〈50%者7例、AFP下降≥50%者8例;有转移患者41例,占59.42%(41/69),其中AFP增高者6例、AFP正常0例、AFP下降〈50%者24例、AFP下降≥50%者11例。③等级相关分析发现,AFP下降程度与复发转移呈负相关(r=-0.272,P=0.024)。结论:原发性肝癌行分次伽玛刀治疗后血清AFP降低程度与复发转移呈负相关,可作为分次伽玛刀放射治疗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比单一 TACE 治疗老年(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2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 TACE 联合 HIFU 治疗组(联合组,n=36)与 TACE 治疗组(TACE 组:n=36),比较两组治疗后肿瘤缩小情况,甲胎蛋白(AFP)水平及肝功能变化,中位生存时间,1、2、3年生存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较 TACE 组肿瘤缩小更明显(P<0.05),术后AFP 值减小更多(P<0.05);联合组及 TACE 组中位生存时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0±6.9)个月、83.1%、57.3%、42.6%和(21.0±6.3)个月、62.9%、41.4%、22.3%,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及各对应时间点生存率较 TACE 组高(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 联合 HIFU 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较单一 TACE 治疗更能使老年肝癌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7.
老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肝病背景及AFP等因素与老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7月住院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老年组60例,非老年组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特点、AFP情况及术前肝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合并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肝硬化体征老年组则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肝癌病人多以结节型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弥漫型多见。老年组以Edmondson Ⅰ-Ⅱ级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Ⅲ-Ⅳ居多;老年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o05);AFP比较,非老年组肝癌术前AFP(+)率及定量≥400ng/ml的患者明显高于老年组。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等各方面都差异于一般人群,AFP对诊断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浓度丝裂霉素C(MMC)在自体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行翼状胬肉切除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40只眼,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患者4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用0.2mg/mL的MMC 3min。B组50例患者5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中采用自体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C组50例患者5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中接受自体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0.2mg/mL MMC 1 min。随访13~62个月,术后观察3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复发率:A组4例(10.0%),B组3例(6.0%),C组2例(4.0%)。A组与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复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刨面上皮完全形成在术后14d内。并发症:结膜肉芽肿A组2例,B、C组无;巩膜软化溶解A组1例。未发现角膜穿孔、虹膜炎、青光眼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术中应用低浓度MMC(0.02%1min)无明显降低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碘油混悬剂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探索更有效的TACE治疗用药,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随机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患者52例,随机分为A、B 2组,其中男32例,女20例,A组(多西他赛碘油混悬剂及吉西他滨)和B组(表柔比星碘油混悬剂及吉西他滨),观察2组患者近期疗效、肝功能情况、生活质量、KPS评分、AFP变化、累计生存期等变化.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性别、年龄、HBSAg(+)及Child-Pugh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入组患者一般情况基本均衡.结果 A组中疾病控制率7例(21.8%),B组中疾病控制率4例(2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肿瘤客观有效率27例(84.3%),B组中肿瘤客观有效率16例(8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R、SD、PD方面A、B 2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AFP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AFP较术前AFP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生存期14.4个月,中位生存期13.7个月.B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2.1个月,中位生存期9.7个月, A、B 2组患者6和24个月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2个月和18个月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肝功能较B组术后肝功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KPS)方面,AB 2组治疗后3个月内KPS评分逐渐增高,3个月以后开始降低.A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KP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均有一定效果,但多西他赛联合碘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肝功能损害、抑制肿瘤细胞等方面较B组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肿瘤切除术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安阳市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各46例,分别实施肝脏肿瘤切除术、肝脏肿瘤切除术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时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肿瘤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AFP-L3、糖类抗原(CA)199、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术后1年、2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术前B组AST、ALT、TBIL水平与A组相近(P>0.05);术后3个月B组AST、ALT、TBIL水平较A组低(P<0.05);术前B组AFP、AFP-L3、CA199、GPC3水平与A组相近(P>0.05);术后3个月B组AFP、AFP-L3、CA199、GPC3水平较A组低(P<0.05);术后1年、2年B组生存率分别为91.30%、82.61%,均较A组73.91%、63.04%高(P<0.05);术后1年、2年B组复发率分别为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