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61名年龄在21~65岁间的妇女,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和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检测其子宫颈脱落细胞,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二者的检测结果作一致性检验。结果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31%和85.83%。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5%和96.9%。与hc2检测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Kappa=0.58。结论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的特异度与hc2相似,灵敏度低于hc2,但两者检测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舟山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为该地区防治由HPV感染引发的相关疾病提供相应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007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运用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27种HPV亚型的检测.结果:6007例标本中HPV阳性1300例,阳性率为21.64%(1300/6007),试剂盒中所有27种亚型均被检出,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 DNA分型。测定高危型、低危型HPV在女性性病患者中的阳性比例,了解病毒载量与复发的关系,探讨HPV感染者的临床跟踪治疗。方法选择107例取疣体或分泌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 DNA6/11和HPV DNA16/18分型。结果有疣体病例与无疣体病例HP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低危型病例中,有疣体病例与无疣体病例HPV DNA阳性率分别是57.15%和3.93%(χ2=32.46,P〈0.01);高危型病例中,有疣体病例与无疣体病例HPV DNA阳性率分别是14.29%和45.1%(χ2=12.31,P〈0.01);低危型与高危型治疗后复查病毒载量〈102拷贝/ml分别是47.06%和19.35%,有显著性差异(χ2=5.56,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HPV分型及病毒载量对高危型患者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对临床跟踪治疗HPV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亚型分布特点,为制定HPV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338例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结果:338例妇科肿瘤门诊就诊者,共检出HPV阳性82例,感染率为24.26%;检出高危亚型感染86例,阳性率25.44%;低危亚型11例,阳性率3.25%;年龄分布情况为:21~30岁阳性率23.68%;31~40岁阳性率21.97%;41~50岁阳性率20.83%;51~60岁阳性率32.26%;60岁以上阳性率52.94%;相近年龄段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门诊就诊者HPVDNA检测为早期发现、预防、治疗宫颈癌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胡兴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61-4762
目的:了解用荧光定量多重PCR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情况。方法:选取用基因芯片法检测的20份标本,再用荧光定量多重PCR法进行检测。结果:荧光定量多重PCR法包含的基因型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法一致,没有包含的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阴性。结论:荧光定量多重PCR检测13种高危型HPV,方法简便准确,但也会漏检少量没有包含基因型的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向斑点杂交法(RDB)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23个HPV基因型别低危型:(HPV6、11、42、43、45)和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结果683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196例,检出率为28.69%,低危型占30.10%、高危型占54.04%、二型和二型以上混合感染占17.85%。结论持续的HPV感染与宫颈疾病的演变有关,反向斑点杂交法能较好地检出HPV感染的基因型,为临床提供较有价值实验资料,对宫颈病筛查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情况及分布规律。方法:对1560例患者,采集宫颈组织(液基细胞学)作为标本,采用金菩嘉SPR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PV总阳性率为19%,高危型以16型感染为最高,余由高到低依次为58、66和52型;低危型以43型感染最高。感染年龄组高发为2130岁和4130岁和4150岁。结论:咸阳地区HPV总感染率为19%,HPV感染亚型前5位为:16、58、43、66、52型,对HPV阳性者进行定期随访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80例宫颈病变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HPV6、11、16、18亚型的检测分析。结果:HPV16/18在CIN、CIN及CIN3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在CIN中的表达低于CIN和CIN(P<0.05),HPV16/18的阳性表达在鳞状细胞癌级、鳞状细胞癌级、鳞状细胞癌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6/11感染随着CIN级别的升高而降低,HPV16/18随着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女性HPV阳性感染率较高,具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病变程度的不同,感染率及感染亚型不同;HPV16/18在CIN中的感染率随CIN的级别升高而升高,但在宫颈癌中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法对8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外阴皮疹和宫颈细胞HP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外阴HPV的感染率为100%,低危型和高危型分别为69例(80.2%)和17例(19.8%),低危型以HPV6、HPV11为主;宫颈HPV感染率为84.9%,高危型HPV阳性23例(26.7%),多重感染20例(87.0%)。结论:对于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应重视宫颈HPV的分型检测,对HPV阳性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的人群需长期的跟踪监测,以阻断HPV的持续性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16例女性外生殖道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进行了临床,病理和基因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尖锐湿疣的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临床和病理诊断为假性湿疣的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23.53%和30.00%,说明其中部分是HPV病毒感染即尖锐湿疣,指出活检组织的HPV病毒检测有助于早期治疗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常见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在海南地区的亚型分布、多重感染和不同年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PCR体外扩增和膜杂交法对2013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764例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查。结果10764例样本中阳性率为19.38%,多重感染率为4.96%,25岁以下阳性率最高,各亚型检出率最高依次为52型、16型和58型,未检出43型。结论海南地区主要HPV感染亚型为52型、16型和58型,HPV感染有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PCR联合地高辛标记探针杂交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液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一致性,评价PCR联合地高辛标记探针杂交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型HPV(16、51、54和56)探针3′端加尾地高辛标记,检测标记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收集63例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阳性和18例HC-Ⅱ阴性的宫颈液标本,采用HPV通用引物MY11/09对所有标本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杂交法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分型;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这81例标本进行检测,将两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地高辛标记探针杂交法检测出HC-Ⅱ阳性标本中HPV-16型40例,HPV-51型2例,HPV-56型2例,分别占HC-Ⅱ阳性标本的63.5%、3.2%和3.2%,HC-Ⅱ阴性标本中检测出HPV-16型1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出HC-Ⅱ阳性标本中HPV-16型39例,HPV-51型2例,HPV-56型2例,占HC-Ⅱ阳性标本的61.9%、3.2%和3.2%,HC-Ⅱ阴性标本中检测出HPV-16型1例;重复性检测显示两种方法检测4型HPV感染的变异系数(CV)为0~1.45%和0~1.50%,检测标本中4型感染的符合率为97.5%~100%。结论PCR联合地高辛标记探针杂交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能对于临床HPV分型检测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林玲  闫颖  韩志平 《海南医学》2013,24(13):1922-1925
目的研究23种HPV基因亚型在天津地区女性中的感染状况以及亚型分布特征,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NA杂交技术检测妇科门诊样本,并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亚型流行病学的特点。结果 3350例样本中HPV感染者1048例,感染率为31.28%,其中高危亚型检出652例,占感染者的62.21%,低危亚型229例,占21.85%,同时感染高危亚型和低危亚型的167例,占15.93%。各年龄组均以单重感染为主,其次为二重感染。在5个年龄组中,≤25岁年龄段感染比例最高。23个亚型中以16型最多,其次为58型和56型。结论天津地区女性HPV感染以单重感染为主,高危亚型的感染具有一定优势;高危亚型中,HPV16、58和56为主要感染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Hpv6B/11、16和18型DNA作探针,对32例喉鳞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DNA同源序列进行了检测。结果Hpv6B/11型杂交在喉鳞癌中阴性;Hpv16型杂交阳性在喉鳞癌为14/32(46%);Hpv18型杂交阳性在喉鳞癌为9/32(28%)。各型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Hpv16和Hpv18型感染与喉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喉鳞癌发病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已婚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三个社区1155名已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HPVDNA检测。结果HPV感染率为12.99%,其中HR-HPV感染率为11.77%,显著高于LR-HPV感染。单一感染率显著高于复合感染(P〈0.01)。不同年龄段及宫颈糜烂程度的HR-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频率、使用避孕套及吸烟史与HR-HPV感染相关(P〈0.05)。宫颈糜烂、性生活频率是HR-HPV感染危险因素,使用避孕套对HR-HPV感染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海宁市社区育龄期、围绝经期妇女HPV及HR-HPV感染率较高.与性接触及宫颈炎症有关,使用避孕套可降低HP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诊断,结合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探讨泸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泸州地区1142例门诊就医和体检女性进行HPV感染定性检测和型别诊断,结果为阳性者建议做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结果:在1142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标本301例,阳性率为26.36%,共检出18种基因型,高危型以HPV16、58感染为主,低危型以HPV6、11感染为主。接受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的225例HPV阳性女性中,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癌共112例(CINⅠ28例,CINⅡ25例,CINⅢ46例,浸润癌13例)。结论:HPV分型检测联合组织学检查能及时有效地筛查宫颈疾病,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以其快速、简便、高灵敏度及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一次检测成千上万精子染色体而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检测精子染色体的首选方法.本文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将FISH技术在检测正常人、不育者、染色体平衡易位者、有毒物接触者及肿瘤患者化疗后精子染色体异常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外阴白斑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快速检测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柱  余春艳  崔大祥 《医学争鸣》2001,22(24):2269-2273
目的: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外阴白斑发生的关系,应用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反向点探针杂交方法对58例外阴白斑进行HPV6,11,16,18,31,33等型别进行快速检测及基因分型。方法:将上述6个病毒型别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依次固定在尼龙膜上,再与经通用引物PCR扩增的DNA靶序列杂交,即可在同一张膜上分辨出6型HPVDNA的任一型或几型。结果: 在我们检测的58例外阴白斑患中,总阳性检出率为37.9%(22/58),其中,HPV6型7例(31.8%)、HPV11型5例(22.7%)、HPV6/11型(混合型)2例(9.1%)、HPV16型10例(45.5%)、HPV18型1例(4.5%)、HPV31型0例、HPV33型1例(4.5%)。经统计学分析,外阴白斑的发生与患感染HPV有显相关性(P<0.01)。结论:良性型HPV(HPV6,11,6/11)与恶性型HPV(HPV16,18,33)可能均与外阴白斑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DNA)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5例尖锐湿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HPV6/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免疫组化染色34例(61.8%)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原位杂交46例(83.6%)表达HPV DNA阳性;其中18例(32.7%)在免疫组化染色中不表达或可疑表达而在原位杂交中表达阳性;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52例(94.1%)呈阳性反应。结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优于免疫组化法(P<0.05),二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移植山羊体内的人源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人造血干细胞(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hHSC)经宫内移植至山羊体内后人源细胞的存在、比例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用人特异17号染色体卫星DNA探针对13头移植山羊进行间期FISH(interphase FISH,ISISH)分析,并用人男性特异Y染色体卫星DNA探针对其中2头移植人男性HSC的山羊进行IFISH分析。标本采用外周血细胞滴片、骨髓涂片和肝脏组织印片。结果 在13头移植山羊中,11头山羊体内有人源细胞存在,其中2头为人男性细胞,证实这些山羊为人/山羊异种移植嵌合体;人源细胞比例随山羊月龄递减,最长已存活21个月;所检测月龄段的移植山羊外周血、骨髓和肝脏组织中人源细胞比例小于1‰,但其中2头山羊肝脏组织中人源细胞集中一处,局部比例高达207.92‰和392.41‰。结论 FISH检测出人源细胞能在山羊体内存在并长期存活,表明山羊是经宫内移植hHSC的合适受体;人源细胞在外周血和骨髓中比例低,而在肝脏组织局部比例高,提示山羊肝脏组织局部内环境适于人源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