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死肌《神农本草经》孙星衍、孙冯翼辑本,卷一载“云母,味甘平,主身皮死肌”,“鞠华,味苦平,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络石,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细辛,味辛温,主……风湿痹痛,死肌”,“雄黄,味苦平寒,主疽痔死肌”,“臬耳实,主风湿周痹,四肢拘挛,恶肉死肌”,“白鲜,味苦寒,主湿痹死肌”,“厚朴,味苦温,主血痹死肌”,“舵鱼甲,味辛微温,主创疥死肌”,“乌梅,味酸平,主偏枯不仁死肌”,“石灰,味辛温,主癞疾死肌”,“磐石,味辛大热。  相似文献   

2.
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从肌筋膜“扳机点”入手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分别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入了解肌筋膜“扳机点”,并对目前肌筋膜“扳机点”动物模型的构建进行阐述,阐明针灸干预肌筋膜“扳机点”的机制,对肌筋膜“扳机点”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骨骼肌疾病,属中医学“痿证”中的“肉痿”。脾胃气虚是肌少症发病的基础,“肌肉濡渍”是肌少症发病的关键因素。“肌肉濡渍”可使肌肉失荣而瘦削,影响肌肉质量和力量,而通过健脾养胃、导引练功则可立形体、壮四肢。本文基于“肌肉濡渍”,探讨了肌少症的中医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为肌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解肌”是运用桂枝汤的基础析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伤寒论》第 16条云 :“桂枝本为解肌 ,若其人脉浮紧 ,发热汗不出者 ,不得与之也”。说明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 ,不是发汗。所以现在将桂枝汤的功效称为“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 ;麻黄汤的功效为“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1 桂枝汤“解肌”与麻黄汤“发汗”的机理发汗 ,亦称发表  相似文献   

5.
由于临床对纤维肌痛症认识程度不够、误诊率高、临床诊断率低的限制,纤维肌痛症患者很难得到充分的临床治疗。本文详述1例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纤维肌痛患者从心胆论治的病案,发现纤维肌痛病因病机特点。从中医心身医学的角度观察,纤维肌痛疼痛性质、痛势和疼痛位置均与“筋痹”所类似,“筋痹”其病位在筋骨肌肉之间,为肝所主,肝藏血,痰浊瘀血内阻,辨证为痰热瘀阻、心神不宁证,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纤维肌痛症病位在“筋”,属痰浊瘀血阻滞筋肉,发为“筋痹”,不能简单从“痹”论治,注重心胆的关系,温胆调神方为关键;同时需要注意疾病的转归,初起理气化痰、宁心祛瘀为要,防复则健脾理气以绝生痰之源。中医治疗纤维肌痛症需心身同治方可治疗妥当、减少复发,着眼“心”与“胆”的关系,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文娟  邓鑫  郭文斌  陈思思 《陕西中医》2020,(12):1790-1792
糖尿病相关肌少症病患衰老进程加快,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虚弱、步履困难、步态迟缓、易跌倒、四肢纤细等为常见。糖尿病相关肌少症属中医学“痿证”“虚劳”“肌极”“羸瘦”等范畴,本文从中医学“甘温建中”理论论治糖尿病相关肌少症,补益脾胃中焦,气血营卫化生有源,阴阳平调,以滋五脏灌四肢。根据辨病辨证结合,视病情虚实合理运用补泻,以期改善患者机能状况,在临床诊治上提供思路,改善病患生活质量,以奏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后再进行肌内效贴治疗,每3天1次,共治疗5次。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腹围、超声下腹直肌分离距离。结果 两组治疗后,腰痛VAS评分、腹围、超声下腹直肌分离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 <0.05),试验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能够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配合肌内效贴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神经肌电检测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的特异性联系.方法:将1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合谷穴区组、后溪穴区组、外关穴区组,每组6只.在生理状态下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及口轮匝肌的肌电活动,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合谷”穴使额肌肌电的潜伏期降低(P<0.01),峰峰值、面积增高(P<0.05,P<0.01);颧肌肌电的面积增高(P<0.01),峰峰值升高(P<0.05)、潜伏期降低(P<0.05);口轮匝肌肌电的频率增高(P<0.01),潜伏期降低(P<0.01);针刺“合谷”穴前后额肌、颧肌、口轮匝肌的肌电频率、峰峰值、面积及潜伏期变化率明显高于针刺“后溪”“外关”穴(P<0.05,P<0.01).结论: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之间存在相对特异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相似文献   

10.
落枕又称“失枕”、“失颈”。它是指颈部胸锁乳突肌或肩胛肌或肩胛提肌等的痉挛,肌张力的骤然增高,造成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疾患。其常见病因为“寒邪人络”和“卧势不当”。2年来,我们运用推拿配合电疗治疗落枕6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何智明  陈东风 《针刺研究》1993,18(3):236-239
结扎48只家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以心电图∑ST 段值和心梗范围为指标,区组随机分为四组:“曲泽”穴组,“曲泽”穴切断肌皮神经组,切断肌皮神经组,对照组。结果表明,切断“曲泽”穴肌皮神经后,激光针“曲泽”穴对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和缩小心梗范围作用消失,提示肌皮神经在“曲泽”穴与心脏联系的传入途径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面肌痉挛也称为面肌抽搐,类似祖国医学的“眼睑咽动”、“痉急”、“痉证”等范畴,为半侧面部表情肌的不自主性阵发性抽搐,通常多发于一侧的某个表情肌或某组肌纤维束,无神经系统的其他阳性体征。笔者近3年来采用电针治疗面肌痉挛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肩周炎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点,根据临床症状从中医病位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以五体痹理论将其分为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5种类型,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皮痹宣散祛邪以通经””脉痹活通血络以止痛”“肌痹通行揉肌以解肌”“筋痹松解经筋以缓筋”和“骨痹温通气血以止痹”的中医外治理念,将肩周炎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中医认识与西医挂钩,以期为临床外治法提供新思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刺激心下神经的方法,观察心包经及其所有相邻的肺经上穴位肌电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郄门”、“曲泽”及“天泉”等心包经上穴位的肌电在心下神经刺激后有明显增多,与刺激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孔最”、“尺泽”及“天府”等肺经上穴位的肌电则变化不大,与刺激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心包经上穴位诱发出肌电所需的刺激阈值低于肺经上的穴位;(3)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可以降低穴位处诱发肌电所需的心下神经的刺激强度。表明心包经与心脏之间存在特异性联系,而神经系统(中枢性及外周性)在其中发挥网络和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百家园     
重新认识肉桂“发汗解肌”作用由于《伤寒论》桂枝汤有“发汗”、“解肌”之功,且以桂枝为君并名方,故桂枝的发汗解肌作用,已为历代医家公允。但据考证,仲景方中所用的“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干或粗枝之皮,即今之肉桂。因此,如果说《伤寒论》所用“桂枝”能够发汗解肌,那么现在所用的中药肉桂亦同具此功。鉴于这种观点与目前教科书的内容出入较大,故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一、肉桂发汗解肌之功由来己久。笔者曾考证,唐以前本草记载的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干或粗  相似文献   

16.
肌少症是随着年龄增加,骨骼肌量减少或伴有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之一。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数量上升,肌少症的患病率相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跌倒死亡风险增加,肌少症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肌少症,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痿证”“肉痿”等范畴。中医认为肌少症多由“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痰湿困阻”所致。其中着重研究了脾胃、肝肾在发病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其他脏腑与肌少症之间的联系。同时,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未形成良好衔接。脏腑别通是指五脏别有相通之处,与传统经络学说脏腑相表里不同,是对脏与腑关系更深层次的总结。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脏腑条分》最早记载了不同于阴阳表里的脏腑联系,提出“脾与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土为主)”与现代医学脾与小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相对应。文章基于“脾与小肠相通”理论,通过查阅古籍经典及文献,通过探讨“脾与小肠”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探究脾-小肠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结合炎症因子等现代医学及临床研究,探究“小肠-炎症因子与肌少症”的相关性,为老年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任飞  王哲 《河南中医》2014,(7):1358-1359
王哲教授在治疗子宫腺肌病过程中紧扣病机,以“不通则痛”为出发点,着眼于“温”“通”,治疗则以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为要,用自拟温经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上,常看到手术病人的肌电反应,呼吸变化和其主观痛觉有一定的平行关系:术中病人感到疼痛时,肌电发放增强,呼吸亦加快。因此不少单位常用肌电反应和呼吸变化作为镇痛效应的客观指标之一。面针“肺”透“膺乳”,“大肠”透“胃”或“心”,“大肠”透“胃”二组穴位能使因疼痛刺激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常被认为是宫腔操作导致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而青春期女性子宫腺肌病仍有发生,其诊断往往是延迟的,所以青春期子宫腺肌病更要引起重视。中医古籍无“子宫腺肌病”的记载,依据其临床症状,常归于“痛经”“癥瘕”等范畴。青春期女性,若先天肾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瘀血阻滞,常形成肾虚血瘀证。此文旨在总结青春期子宫腺肌病中西医常见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用挑刺加天麻牛膝强肌胶囊,参蓉复肌胶囊合用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挑刺法:眼睑部:用消毒28号1寸毫针在患侧上下睑结膜上自左向右各点刺9针,使微出血。口腔部:用消毒后三棱针将病人患侧颊内粘膜咬合线上(以第二小臼齿处为中心点)平均距离0.5cm处各3行,共9点,刺破放出瘀血。(2)服药法:内服“天麻牛膝强肌胶囊”、“参蓉复肌胶囊”。结果:治疗61例病人总有效率91.8%。结论:挑刺加口服“天麻牛膝强肌胶囊”、“参蓉复肌胶囊”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