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膜瘤是颅内第2常见的肿瘤[1],大部分脑膜瘤影像学检查诊断不困难,CT和磁共振在脑膜瘤的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典型的脑膜瘤在CT和磁共振图像上都有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脑膜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非典型脑膜瘤20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是颅内一种常见肿瘤,CT对脑膜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定位和定性较为准确,现对1995~200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脑膜瘤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脑膜瘤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侧脑室脑膜瘤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CT、MRI及脑血管造影明确肿瘤的诊断,24例侧脑室脑膜瘤均采用外科手术摘除。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CT、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最可靠的方法,血管造影明确肿瘤的供血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膜瘤的CT及MRI特征,评估CT及MRI在脑膜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脑膜瘤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7例脑膜瘤患者,MSCT平扫诊断率70.37%,MSCTA清晰显示肿瘤相邻的动脉与骨性解剖标志之间的三维关系;MRI平扫27例定位为颅内脑实质外肿瘤;MRI增强扫描诊断率96.30%,其中15例静脉窦旁脑膜瘤清晰显示肿瘤与静脉窦的相邻关系及静脉窦受压闭塞程度。依据MRI增强扫描及MSCTA定位诊断结果制定手术入路及方式,其中1例鞍旁脑膜瘤包绕颈内动脉虹吸部,另1例视神经管区域脑膜瘤包埋视神经部分予以残留;2例与矢状窦关系密切行脑膜瘤大部切除;余23例脑膜瘤完全切除。术后均无明确偏瘫、失明、失语等神经系统医源性损害症状。术后观察或随访1~24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CT及MRI在脑膜瘤诊断、评估手术入路、保护肿瘤相邻动脉及静脉窦、减少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06-4607
研究分析脑膜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及CT特征。选取我院60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检查CT结果),通过CT检查的特征对临床上复发脑膜瘤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脑膜瘤的大小、形状、位置、病理、边界、水肿、骨质的改变、钙化、病理类型等和患者术后复发存在紧密的关系。了解脑膜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CT的特征,可在术前较准确地预测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脑膜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CT及临床资料,10例均行脑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10例患者的CT图像、影像诊断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归纳总结。结果:10例脑膜瘤中,位于额部2例,颞顶部3例,枕部3例,小脑幕1例,桥小脑角区1例;形态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直径2.1~6.3cm,平均直径4.2cm;CT平扫均呈稍高或高密度,有5例脑膜瘤呈完全钙化型致密影,境界清晰;3例脑膜瘤周伴中度脑水肿,2例伴轻度脑水肿,4例邻近颅骨增厚硬化;增强后8例脑膜瘤明显均匀强化,2例肿瘤中度均匀强化;6例见脑膜尾征。结论:脑膜瘤的CT表现有特征,好发中年女性,典型的脑膜瘤通过CT检查,能做出明确的诊断,有助于临床后一步的治疗。但对于CT表现不典型的脑膜瘤,确诊仍然有赖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膜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SOMATOM PLUS4螺旋CT扫描机,对24例脑肿瘤患者(转移瘤11例,脑膜瘤13例)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出肿瘤与对侧脑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删)、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增强高度(平扫与峰值CT值之差),求出肿瘤与对侧脑组织rCBF、rCBV、MTT之比,比较两组间各灌注参数值及比值有无差异。结果:脑膜瘤的rCBV及其比值和rCBF比值明显高于转移瘤(P〈0.05),但2种肿瘤的rCBF及M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约15%的脑膜瘤与转移瘤的灌注参数相近。2例复发脑膜瘤的rCBF、rCBV值与原发脑肿瘤相近。转移瘤灌注曲线峰值明显低于脑膜瘤(P〈0.02),但2种肿瘤的TTP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转移瘤灌注曲线形态大多与脑膜瘤相似,但一小部分转移瘤(2/11)灌注曲线呈速升-速降-缓降型,有别于脑膜瘤。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脑膜瘤与转移瘤的鉴别,并可检出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膜瘤瘤周广泛水肿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结合病理对照,分析12例脑膜瘤患者CT资料。结果:CT所示的脑膜瘤瘤周广泛水肿与病理亚型,发生部位及良恶性有关联性。结论:根据脑膜瘤瘤周广泛水肿的CT表现,可推测肿瘤的细胞亚型及良恶性,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颅内原发性孤立性浆细胞瘤较罕见。本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CT显示肿瘤均为高密度均匀性强化,与脑膜瘤相似。现就其CT和脑血管造影上与脑膜瘤鉴别的困难性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1.
40例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文艺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1):66-66,68
脑膜瘤较为常见,脑膜瘤起源于中胚层结缔组织,发生在蛛网膜颗粒,为一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一般具有典型的CT表现,但也有些缺乏典型的CT表现,而与其他颅内病变相混淆,现将本人近期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脑膜瘤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喻敬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870-2870
目的 根据临床放射学特点辨别易复发脑膜瘤,以便在术前选择更适当的手术方式,减少肿瘤的复发.方法 根据CT和(或)MRI表现,对103例脑膜瘤的肿瘤形状分类.了解肿瘤形状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磨菇状”和“分叶状”脑膜瘤复发率明显高于“圆形”脑膜瘤,而且复发间隔时间也较“圆形”脑膜瘤短(P<0.01).结论 “磨菇状”和“分叶状”脑膜瘤的手术应尽可能扩大切除与肿瘤邻近的脑膜和颅骨,减少肿瘤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影像诊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认识脑膜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根据X线平片、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脑膜瘤的影像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X线发现5例肿瘤区的骨质增生及破坏,CT和MRI检查21例均能全部发现病灶。良性脑膜瘤19例,恶性脑膜瘤2例。结论在脑膜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中,传统的X线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CT和MRI检查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生性脑膜瘤及典型脑膜瘤、颅内软骨肉瘤的影像学差异。方法通过1例化生性脑膜瘤误诊为颅内软骨肉瘤的病例,分析二者CT、MRI上的差异及误诊原因。结果化生性脑膜瘤CT、MRI特点均不明显,容易跟软骨肉瘤混淆。结论化生性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主要依据不在肿瘤本身,而在脑外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32例恶性脑膜瘤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诊断率。结果:(1)32例恶性脑膜瘤分布范围为大脑镰9例,大脑凸面14例,后颅凹4例,矢状窦旁5例。(2)平扫CT病灶表现为低密度病灶或不均匀密度灶,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欠清晰,病灶内或可见极低密度灶,病灶内少见钙化征象,部分可见病灶临近颅骨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边界不清晰,可见结节样或分叶状增长,病灶内极低密度区无强化。肿瘤周围可见不均匀水肿低密度区。部分可见临近脑膜尾征。(3)32例恶性脑膜瘤平扫CT诊断6例,增强CT扫描诊断28例,增强CT扫描诊断率高于平扫CT(χ^2=7.192,P=0.000)。结论:增强CT扫描恶性脑膜瘤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能够为恶性脑膜瘤的定性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CT和MRI诊断非典型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为非典型脑膜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术前CT、MRI诊断资料,观察并分析不同诊断方法获得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非典型脑膜瘤的边缘多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经强化扫描后,CT和MRI均表现出不均匀强化的情况。同时,通过MRI检查能够观察到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与脑膜尾征的存在。结论:在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过程中,虽然其影像学表现并无显著特异性,但是通过CT或MRI均可以对其主要影像学表现进行有效识别和判断,二者各有优势,特别是通过MRI检查能够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并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肿瘤与相邻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囊性脑膜瘤1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囊性脑膜瘤术前确诊困难。CT、MRI结合脑血管造影可提高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准确率。肿瘤结节与囊壁彻底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脑膜瘤是颅内第二大常见肿瘤,多为良性,预后较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Ⅱ、Ⅲ级脑膜瘤与Ⅰ级脑膜瘤比较具有恶性生长行为,有丝分裂旺盛、生长快且不均衡的特点,而且肿瘤的倍增时间短.Ⅱ、Ⅲ级脑膜瘤患者常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术后易复发和转移.不同亚型的脑膜瘤因组织成分不同,治疗方式不尽相同.因此,脑膜瘤术前无创分级、分型,尤其是Ⅱ和Ⅲ级脑膜瘤的准确分级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CT和MRI是脑膜瘤最常用且较成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无法获得肿瘤血流动力学信息,在肿瘤的定性诊断、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评估预后、疗效判断及预测复发等方面仍有不足.随着能谱CT及MR功能成像、分子影像等新技术的应用,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兴起,能更有效、无创地预测脑膜瘤分级分型,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作者就有关脑膜瘤分级分型的影像学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早期诊断,手术入路技巧。方法对苏大附一院39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结论CT或MR检查对鞍结节脑膜瘤早期确诊提供了帮助。根据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向确定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是鞍结节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骨侵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骨侵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需手术治疗的颅底脑膜瘤病人,术前均行CT检查,确定骨质增生的程度与部位;术中将肿瘤连同骨质增生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有无脑膜瘤细胞骨侵袭。结果:CT证实的34例颅底脑膜瘤病人有骨增生,进行增生骨质活检有肿瘤细胞侵袭的31例。结论: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肿瘤细胞骨侵袭有关,手术时应予充分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