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腔化疗在防治胃肠道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腹腔化疗在防治胃肠道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200025)冯国光,郁宝铭,周锡庚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是胃肠道癌根治术后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术后经周围静脉全身辅助化疗不仅疗效差且对全身毒性副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肠道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IPHP)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术后复发。本文对其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减积术和腹腔内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局部复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倪俊  王元和 《普外临床》1996,11(1):18-20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内温热灌注疗法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5.
方之千  倪雷等 《消化外科》2002,1(2):135-136
目的 探讨腹腔内化疗的价值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内化疗。结果 3例出现肝转移,一年生存率89%。结论 腹腔内化疗能降低胃肠道癌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大肠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手术与腹腔内温热灌注(IPHP)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大肠癌24例,并与本院同期单纯手术治疗的大肠癌2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术中IPHP化疗是控制大肠癌局部复发后种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降低进展期胃肠道癌术后腹膜复发和肝转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且成为近年肿瘤外科研究的热点[1]。1999年1月起我们将新辅助化疗与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IPHC)联合用于进展期胃肠道癌手术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86例,男50例,女36例。年龄45~83岁,平均69.2岁。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胃癌28例,结肠癌58例,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平均69.5岁。胃癌15例,其中Ⅱ期3例,Ⅲ期9例,Ⅳ期3例;结肠癌31例,其中DukesB期3例,C期22例,D期6例。对照组40例(其中28例为1997年1月~1998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内化疗的价值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例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内化疗。 结果3例出现肝转移,一年生存率89%。结论 腹腔内化疗能降低胃肠道癌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腹腔内温热灌注疗法在防治胃癌术后腹膜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腹腔内温热灌注疗法在防治胃癌术后腹膜复发中的临床意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200025)朱正纲,朱寿柱,尹浩然,林言箴据文献报告,在胃癌术后复发的诸类型中,腹膜种植复发约占50%[1],系多数复发病人致死的直接因素。近10余年来,日本等国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胃肠肿瘤手术后低渗热灌注腹腔化疗对预防腹腔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35例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行低渗热灌注顺铂腹腔化疗结合全身化疗为实验组,45例行术后辅助化疗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2年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4.2%和37.8%(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77.1%及51.1%(P<0.05),两组之间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低渗热灌注腹腔化疗可降低腹腔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一种高效、安全、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对胃肠道吻合口愈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C)对胃肠道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1)18头幼猪施行模拟胃癌根治术,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37℃常温灌注组(IPNP组);43℃温热灌注组(IPHP组)43℃温热化疗组(IPHC组),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5mg/L。检测各组吻合口破裂压、羟脯氨酸含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评价IPHC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2)44例进展期胃肠道癌肿施行IPHC,另67例作为对照组,进一步研究IPHC的结果。结果(1)术后第14d,所有动物再次剖腹探查均未发现吻合口瘘。IPNP、IPHP及IPHC3组的胃肠道平均吻合口破裂压分别为31.5kPa、32.6kPa、和31.0kPa(P>0.2);同样,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2.47μg/mg、13.68μg/mg和13.22μg/mg(P>0.1)。组织学检测显示各组胃肠道吻合口均愈合良好。(2)临床上IPHC组和对照组胃肠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3%(1/44)和4.5%(3/67)(P>0.05)。结论IPHC对胃肠道吻合口愈合没有不良影响。作为新的外科辅助疗法,IPH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术后预防腹腔转移及肝转移的方法。方法 对132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69例(简称治疗组),单纯静脉化疗组63例(简称对照组),并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腹腔转移率20.9%、肝脏转移率13.4%、3年生存率74.6%,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3.8%、肝脏转移率29.4%、3年生存率49.5%。结论 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对胃肠道癌病人术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IPHP)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术后复发。本文对其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13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采用术中序贯温热灌洗化疗联合术后静脉微泵及置泵持续动脉区域性灌注化疗和单纯术中温热灌洗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癌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临床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C)防治腹膜转移的临床适应证.方法:78例胃癌,5例结肠癌,剖腹后先收集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寻找游离癌细胞,并与肿瘤生物学特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判别分析.结果: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率同腹膜转移、浆膜侵犯、TNM分期、浆膜侵犯面积、淋巴转移、腹水、Borrmann分型等因素有关(P<0.05),其中前两者为独立影响因素(P<0.0001).结论:IPHC的临床适应证为:①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或癌性腹水;②术后腹膜转移;③腹腔冲洗液中发现游离癌细胞;④肿瘤侵及浆膜.  相似文献   

17.
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腔内区域性化疗优于其他给药方式其意义在于提高肿瘤部位药物浓度.提高杀伤力,并减轻全身毒副作用。我们于1999年5月至2003年12月对6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应用腹腔内化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92年开始对826例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中常规留置埋入式化疗泵,术后予腹腔化疗。现将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826例术中均证实浆膜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浸润。其中男612例,女214例,年龄26~92岁,平均43.2岁。胃癌501例,其中Ⅱ期346例,Ⅲ  相似文献   

19.
丝裂霉素C在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用于术中IPHP化疗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9例中晚期大肠癌病人手术切除肿瘤后,通过加温灌注抗癌仪将溶有80mgMMC的生理盐水8000ml连续灌注入腹腔,保持腹腔内温度恒定(43~45℃)。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尿、灌注液和局部组织药物浓度。血药浓度用GSP程序计算各药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药浓度在灌注终止时达到峰值123.86ng/ml,然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方法。方法: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化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各90例,将丝裂霉素6~10mg/m和5-PU1~1.5/m分别加入按20ml/kg的林格氏液中,加热至37~40℃,经左或右下腹穿刺置管灌注腹腔;对照组应用丝裂霉素4~6mg/m+20~30MINS和5—FU0.75~1/m+5%GS500ml静脉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5.55%、7.78%,部分缓解率为47.78%、27.78%,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轻,三年以上无瘤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术后腹腔灌注法治疗胃肠道癌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于静脉化疗,疗效优于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