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处科技术施行头脉桡动脉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头静脉桡动脉端—端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21例21次头静脉桡动脉端-端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仅1例因头静脉口径过于细小于近期内管闭塞未能使用。20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个月~3年,最长已穿刺200余次。仍使用良好。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端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头静脉、桡动脉的铁合内瘘手术及建立长期血透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1995-2001年收治的23例肾衰后行手术造瘘病人进行总结,介绍手术方法。结果:施行23例(25次)头静脉、桡动脉吻合术,其中20例1次手术成功;动静脉内瘘使用半年至5年,最长使用5年穿刺近400次,仍使用良好,结合:头静脉、桡动脉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62例62次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例因头静脉口径细小术后内瘘通血量不足,未能使用,1例术后内瘘闭塞后失去随访,59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个月~4年。结论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吻合成功率高,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于血液透析的前臂动静脉内瘘成菜术17例,男13例,女4例,头静脉桡动脉侧侧吻合13例,侧-侧吻合后形成机制上的端一侧吻合,端一侧吻合3例,失败1例,经3月~3年7月随访,成功病列内瘘使用3~23个月,平均10.13月,效果满意,头静脉桡动端一侧吻合比较侧一吻合并发症少,内兼形成术后肿胀手术综合征多见,严重的肿胀手综合征可经手术扎切断静脉远心端纠正,内瘘宜在术后4~8周开始使用,过早使用容易使内瘘  相似文献   

5.
用于血液透析的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7例,男13例,女4例.头静脉桡动脉侧一侧吻合13例,侧一侧吻合后形成机制上的端—侧吻合1例,端—侧吻合3例,成功16例,失败1例,经3月~3年7个月随访,成功病例内瘘使用3~23个月,平均10.13月,效果满意.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比较侧一侧吻合并发症少,但对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应为首选术式.术中应用无创操作技术,严密止血,过硬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根本.内瘘成形术后肿胀手综合征多见,严重的肿胀手综合征可经手术结扎切断静脉远心端纠正.内瘘宜在术后4~8周开始使用,过早使用容易使内瘘“寿命”缩短,血液通道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6.
杨建科  王成  庞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22-722,727
目的探讨直视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手术方法。方法对3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在直视下桡动脉-头静脉部位采用连续缝合法并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端侧吻合、侧侧吻合、端端吻合,施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结果32例血管一次性吻合成功(86.4%,32/37),3例患者吻合口有少量漏血,补1~2针即可;2例患者吻合后搏动、震颤不满意改行端端吻合术成功。均一次性成功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无感染、出血、窃血综合征、血管瘤、手背静脉怒张等并发症。结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不同吻合方法是内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温玉  敬春兰 《西部医学》2011,23(1):98-100
目的探讨肾衰患者建立长期用血液透析通路而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手术术式。方法回顾分析12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术的临床资料,A组为端侧吻合术,B组为端端吻合术,并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A组临床应用64例68次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其中60例仅1次手术,有4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术后近期内因血管内堵塞未能使用者2例,另有2例因血管流量不足而放弃使用,60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个月~4年,最长已穿刺达500余次,仍使用良好。B组64例66次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内瘘术,其中62例仅1次手术,有2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13例术后患者常感手部发冷或无力,较重者感手部疼痛及麻木,检查时发现手背浮肿或紫绀,5例经常发生心力衰竭。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连续缝合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珂  王元中 《四川医学》2012,33(6):1057-1059
目的观察头静脉-桡动脉端侧连续缝合建立内瘘手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连续缝合建立内瘘手术患者资料。结果 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头静脉-桡动脉端侧连续缝合建立内瘘手术一次成功,内瘘成熟时间平均4周,血流量均达到200~250ml/min,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头静脉-桡动脉端侧连续缝合建立内瘘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为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实施直视下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成形术的临床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2013年7月在某医院实施直视下头静脉桡动脉远端-侧吻合内瘘成形术的263例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的研究,评价其进行手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这263例尿毒症患者中,获手术成功的患者有257例,成功率为97.72%,手术的平均时间为(81.3±13.1)min,与进行显微镜手术的此类患者的成功率及进行手术的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采用直视下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成形术,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以满足尿毒症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及建立长期血透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造瘘手术的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端侧吻合65例,端端吻合13例,放弃手术2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78例手术患者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术后未能闻及血管杂音;2例患者术后4周内瘘口有血栓形成需要重新手术,内瘘使用首次穿刺透析,最大血流量>200 ml/min者72例,<200 ml/min者3例,动静脉内瘘使用半年至3年,最长使用3年的穿刺近300次,仍使用良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小血管吻合法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形成内瘘44例。结果:术后44例中42例内瘘通畅良好,1例因术后血管危象而失败行二次手术后内瘘通畅,1例因血流量不足放弃使用,1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内瘘未使用,42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28个月,最长已穿刺达200余次,内瘘使用仍良好。结论: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建立内瘘术,操作简便,吻合速度快,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21例头静脉内径小于2mm血液透析患者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制作体会及通畅率的观察,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头静脉细小时如何制作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方法 采用头静脉液压扩张法与头静脉纵向剖开法相结合,对21例头静脉内径小于2mm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扩大头静脉口径后将头静脉与桡动脉行端端吻合或者端侧吻合术.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90.5%)取得一次性手术成功,成功率高于国内报告.19例手术成功患者中3例使用3-6月内瘘失功,1例使用9月内瘘失功,余患者内瘘使用良好,血流量充分.结论 采取头静脉液压扩张法与头静脉纵向剖开法相结合扩大头静脉口径后制作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功率高于国内报告.但对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均细小且合并桡动脉硬化、钙化者,内瘘手术部位宁可选择肘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液压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后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140例,分为实验组78例(头静脉Φ1.5~2.0 mm),对照组62例(头静脉Φ2.0~2.5 mm).实验组先用液压扩张头静脉后,再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内瘘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内瘘吻合手术.比较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行内瘘吻合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较好的内痿吻合方法。方法:以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引端端吻合术。结果:62例患者除5例头静脉闭塞而采用其他方法外,均一次性吻合成功。结论: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行端端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是较好的内瘘制作方法,可以避免传统制作内瘘方法的许多不足之处,值得临床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长期顺利血液透析的关键.血液通路的建立有多种选择,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是首选,它具有通畅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1].笔者科室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施行该手术7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良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术应用于头静脉直径<2.5 mm的血管通路中,评估手术成功率、内瘘通畅率。方法:根据头静脉直径大小将22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传统及改良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比较两种吻合术的成功率、内瘘通畅率。结果:两种吻合术对手术1次成功率、1个月通畅率及内瘘成熟时间无差异。结论:应用改良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术能成功解决头静脉直径<2.5 mm的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方法:40例在局麻下行腕部桡侧鼻咽窝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18例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结果:53例手术1次成功,1例因头静脉血管条件差中转为对侧手臂,4例术后并发血栓行二次手术,术后住院3~7 d。58例随访6个月到3年3例瘘闭。结论:动、静脉内瘘适应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须行长期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治疗者。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亦是有条件进行肾移植手术病人的重要生存基础.内瘘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生存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内瘘手术方法大多是上肢前臂腕纹上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实践中该术式时有因增加回心血量,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本文采用鼻咽窝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远心端端端吻合能有效地控制吻合口血流量,既不诱导高输出性心力衰竭,又不增加远期内瘘并发症,且能满足常规血液透析的血流量要求.我们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在手鼻咽窝进行微创手术建立动静脉内瘘,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对20例患者分别选择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端端术(14例)和端侧术(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内瘘通畅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个月,使用仍良好.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的术式保持了桡动脉的连续性,避免了因缺乏桡动脉血供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臂动静脉造瘘端侧吻合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臂近腕关节处头静脉与桡动脉的端侧吻合术,为64例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慢性透析患者的维持性血管通路。结果:64例均一次吻合成功,出血少,术后当时能触及明显血管震颤,闻及清晰血管杂音。60例使用良好,发生血栓形成4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感染、窃血综合征。结论:在前臂近腕关节处以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应用于血液透析,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