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乳腺癌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为增加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需应用多种MR扫描技术。然而,常规MR在检测及描述乳腺病变特征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反映组织的生物物理学特征,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弥散加权成像是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非侵入性方法,可以检测出组织结构在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其成像时间短,敏感性高,无需使用对比剂,并且能比常规MR检查更早的发现病变,因此,它已经广泛应用于脑部疾病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疾病方面。本文就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的应用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MR弥散加权成像在颈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颈髓、10例水肿型颈髓外伤者、18例颈椎椎间盘突出者进行SEEPI多次激发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扫描中使用外周搏动门控减少脑脊液搏动伪影 ,同时使用自动匀场、抑脂技术和自动导航技术以减少各种伪影和增加图像的清晰度。结果 3 3例均获得弥散加权图像和弥散系数图。 10例水肿型脊髓外伤表现表面弥散系数 (ADC)减低 ,ADC图低信号 ;18例椎间盘突出ADC增高 ,ADC图高信号。结论 合理应用扫描技术 ,可实现颈髓弥散加权成像 ,对颈髓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R2* 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VEGF、MVD)的相关性。结果(1)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58.4±4.7、3.1±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2.29,P值均<0.05);PCa组高、中、低分化腺癌的SSmax分别为:52.3±3.4、56.4±4.3、60.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04,P< 0.05),△R2*peak分别为:2.9±0.4、3.1±0.5、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82,P<0.05)。(2)BPH组VEGF阳性9例,MVD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为24例,MVD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患者(X2=27.86,P<0.01;t=20.4,P< 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加权成像(PWI)参数SSmax、△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PWI的有关指标(SSmax、△R2*peak)与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关,有可能为前列腺疾病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正常颈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正常人颈髓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的可行性、技术特点及研究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5名健康志愿者采用PhilipsGyroscanIntera 1 .5T磁共振系统 ,在平面回波成像 (EPI)基础上进行不同参数扫描 ,分析比较各自影像特点并计算平均表观弥散系数 (ADC)及相对ADC值 (RA比值 )。结果 采用层厚 5mm ,导航校正多次激发SE EPI弥散序列 (MS DWEPI)可以取得较好的颈髓DW图像 ,颈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平行于白质纤维的弥散梯度可得到较高的ADC值。在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ADC值为 1 .0 6± 0 .1 3× 1 0 -3 mm2 /s(0 .86~ 1 .1 8×1 0 -3 mm2 /s) ,RA比值为 3.1 2± 0 .4 8(2 .5 6~ 5 .6 8)。结论 1 .5T磁共振系统可以进行颈髓DWI,有望对脊髓疾病的机理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MR弹力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3.0T MR弹力成像(MRE)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的弹性及黏滞度.方法 应用MRE评估由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12个癌灶以及10例前列腺炎患者的14个病灶的平均弹性和黏滞度.MRE通过在耻骨联合上放置传导器,并向前列腺发射低频(100 Hz)纵向机械波实现,所得相位图像经重组获得弹力图.采用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平均弹性和黏滞度,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前列腺癌的弹性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的弹性和黏滞度分别为(6.55±0.47)kPa和(6.56±0.99)Pa·s,前列腺炎分别为(1.99±0.66)kPa和(2.13±0.21)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392和16.372,P<0.01).8例前列腺癌患者中,Gleason评分为5分者2例,6分者3例,7分者2例,8分者1例,每组平均弹性值分别为5.83、6.02、7.45和8.05 kPa,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组织的弹性值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 MRE能够用于探查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的硬度,是有发展前景的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超高b值弥散序列指导前列腺穿刺的临床意义。方法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患者共计48例,其中前列腺癌15例,前列腺增生33例。所有患者行MR常规扫描及弥散序列扫描,b=800,1500。以穿刺所得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观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常规b值及超高b值弥散图像特点。同时评价常规b值,超高b值及两组联合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b值,超高b值及两组联合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9.17%,62.5%,91.67%;特异度分别为75.61%,95.12%,95.12%;阳性预测分别为60%,88.24%,9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11%,81.25%,95.12%。前列腺癌在超高b值图像上呈高信号,具有明显的特征,在常规b值图像上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均可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影。在诊断效能方面,超高b值联合常规b值对比2种单独引导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趟高b值弥散序列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尤其在联合常规b值的情况下,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健康中、老年志愿者肾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研究健康中老年肾脏皮、髓质ADC值差异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中、老年健康志愿者83例,采用GE 1.5TSigna TwinSpeed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双肾T1WI、弥散加权成像(DWI)(b=0s/mm2,600s/mm2,1 000s/mm2)扫描,通过配套工作站软件测量肾脏皮质、髓质ADC值。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中、老年肾脏皮质和髓质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b值为600s/mm2时,中、老年组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2.24±0.11)×10-3 mm2/s、(2.22±0.12)×10-3 mm2/s、(2.15±0.14)×10-3 mm2/s、(2.12±0.16)×10-3 mm2/s;b值为1 000s/mm2时,中、老年组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1.98±0.16)×10-3 mm2/s、(1.89±0.10)×10-3 mm2/s、(1.85±0.19)×10-3 mm2/s、(1.87±0.16)×10-3mm2/s。除b值为1 000s/mm2时中、老年组肾脏髓质ADC值无统计学差异外,同b值下中、老年组肾脏皮质之间、髓质之间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b值下各组肾脏皮、髓质之间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健康中、老年皮、髓质ADC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凤英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1):50-51
目的:评价低场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H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起病时间6h内临床拟诊脑梗死的16例患者使用0.35T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DWI诊断HCI12例,DWI阴性4例;常规MRI扫描3例符合脑梗死诊断,9例不符合,最终临床诊断为HCI12例。DWI所见异常高信号区在以后的CT或MR随访中均见明显梗死病灶。结论:低场DWI在HCI诊断中能得到成功运用,且诊断高度准确。能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患者梗塞部位,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量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宽径及T2信号强度并探讨其与年龄、体重及身高的变化关系。资料与方法选取217例无泌尿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为无尿路刺激、无排尿困难、无并发症之一)的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7组:第1组(20~29岁,n=22),第2组(30~39岁,n=29),第3组(40~49岁,n=47),第4组(50~59岁,n=45),第5组(60~69岁,n=37),第6组(70~79岁,n=22),第7组(80岁及以上,n=15)。MRI测量轴位外周带的五点及七点处宽径;测量闭孔内肌、臀肌、外周带的T2信号强度,并计算外周带的相对信号强度,即外周带分别与闭孔内肌、臀肌的比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上述MR测量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正常组前列腺的外周带宽径左侧为(1.15±0.25)cm,右侧为(1.16±0.23)cm。不同年龄段前列腺的外周带左右宽径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外周带分别与闭孔内肌及臀肌的T2信号强度比分别为4.97±1.33、2.80±0.68。结论外周带宽径随年龄的变化有先变大后减小趋势,T2信号强度随年龄增大有先增高后减低趋势,可出现局灶性信号减低。外周带左右宽径、体积及相对T2信号强度与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前列腺病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选取感兴趣区记录DWI的信号强度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64例经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诊断结果显示前列腺癌35例,前列腺增生29例。当b取800s/mm2时,以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单值上界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0.87×10‐3 mm2/s ,而前列腺增生结节的ADC值单值上界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1.30×10‐3 mm2/s ,两组ADC之间无交叉,所以以ADC值≤0.87×10‐3 mm2/s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阈值,其诊断敏感度为88.57%,特异性为89.66%,准确性为89.06%,Kappa=0.67,P <0.01,说明其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WI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ADC值是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肾脏MR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肾脏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肾功能正常者30例(无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其中10例采用不同b值(50、500s/mm2)进行横断面和冠状面DWI成像;10倒进行了横断面或冠状面高b值DWI成像(500、800s/mm2),比较图像质量;10例在屏气和不屏气的情况下进行了两次肾脏冠状面DWI成像(b=500s/mm2);10例进行两次肾脏冠状面DWI成像(b=500s/mm2),两次成像间隔时间为1~6个月。对不同b值肾脏ADC值、相同b值时肾脏横断面和冠状面ADC值及重复成像肾脏ADC值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屏气对成像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b值的肾脏ADC值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相同b值时肾脏横断面和冠状面ADC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800s/mm2时肾脏DWI图像质量低于b=500s/mm2;重复成像肾脏ADC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屏气与否不影响肾脏的ADC值。结论:肾脏冠状面DWI(b=500s/mm2)成像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可用于屏气情况不同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前列腺MRI检查:直肠内表面线圈与体线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直肠线圈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前列腺癌 9例 ,前列腺增生 4例 ,正常 2例 ,共 15例前列腺检查作了体线圈与直肠线圈自旋回波 (SET1WI、FSET2 WI)序列扫描的对照研究。评分比较体线圈与直肠线圈横轴位的图像质量 ,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T2 WI图像的平均评分 :体线圈 ( 2 .97± 0 .61)分 ,表面线圈 ( 3.4± 0 .60 )分 ,Ρ <0 .0 5。T1WI图像的平均评分 :体线圈 ( 2 .70± 0 .46)分 ,直肠表面线圈 ( 3.2 7± 0 .68)分 ,Ρ <0 .0 5。图像诊断分析显示 :前列腺癌 9例中 ,直肠线圈图像观察病灶范围 7例较体线圈清楚 ,包膜外侵犯 2例较体线圈清楚 ,精囊侵犯 1例常规图像未能显示。前列腺增生及正常病例中直肠线圈图像观察增生结节及合并的小囊肿更为清楚。结论 直肠表面线圈提高前列腺病变的分辨率 ,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肾脏病变患者在DWI成像时提供正常对照标准.资料与方法 20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成像,DWI成像时b值分别采用0s/mm2、20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结果 不同b值下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双侧肾脏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63~240.324,P=0.000),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高于肝、脾及胰腺ADC值.双侧肾脏皮质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高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6~20.281,P=0.000).左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b=500s/mm2、b=800s/mm2及1000s/mm2时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800s/mm2时t=2.023,P=0.048;其余P=0.000).b=200s/mm2时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98;t=0.704,P=0.490;t=-0.314,P=0.757).结论 正常成人肾脏ADC值在不同b值下有差异,双侧肾脏平均ADC值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MR扩散加权成像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慢性肾病(CKD)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25例CKD患者25例正常人行肾脏DWI,比较分析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间的差异,分析肾脏ADC值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 结果 正常组双肾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男女志愿者肾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双肾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男女患者肾脏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肾脏ADC值为(2.53±0.24)×10-3 mm2/s,病例组肾脏ADC值为(2.40±0.31)×10-3 mm2/s,两组间肾脏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肾功能损害组与正常组肾脏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晚期肾功能损害组与正常组肾脏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患者肾脏ADC值与血清肌酐水平呈轻度负相关. 结论 肾脏DWI可用于慢性肾病的诊断,在中期肾功能损害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ies,BMD)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将行腰椎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dual X-rayabsorptionmetry,DXA)的60例绝经后女性根据T值分为3组:骨质正常组(T>-1.0)20例,骨质减少组(T=-1.0~-2.5)20例,骨质疏松组(T<-2.5)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 MR spectroscopy,~1H-MRS)、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别测定L_3椎体FF和ADC值.采用组间t检验对不同骨质组间FF、ADC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3组间FF、ADC值与BMD的相关性. 结果骨质疏松组脂肪含量[(59.1±8.8)%,P=0.003]与骨质减少组脂肪含量[(54±7.6)%,P=0.039]均比骨质正常组[(49±9.1)%]高.骨质疏松组比骨质减少组椎体脂肪含量高(P=0.045).椎体骨髓ADC值与T值无相关性.所有绝经后女性患者FF值与T值呈负相关(r=-0.46,P<0.01),与ADC值间呈轻度负相关(r=-0.25,P<0.05),但骨质疏松组中FF值与ADC值间呈较明显负相关(r=-0.72,P<0.01).ADC值与T值无相关性(r=0.315,P>0.05).结论 绝经女性椎体骨髓脂肪含量随着BMD的减小而增大.MRS可作为BMD检查的辅助手段.MRS与DWI可以无创性了解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髓的生理、病理变化,单纯DWI并不能反映BMD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弥散加权MRI评价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tedDW)MRI技术评价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颈内动脉注入血凝块栓子制成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实验组在栓塞后4h经动脉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别在栓塞后1,3,6,12,24h行DW-MRI系列扫描。测量并以1h为基准计算缺血面积在各时间点的扩大程度(百分比)。结果栓塞后1hDW-MRI均可显示梗塞灶;与1h点相比,非治疗组缺血面积在栓塞后3,6,12,24h分别扩大了23.1%,25.6%,39.5%,43.4%,而治疗组分别扩大了19.5%,25.7%,20.6%,19.7%,两组间在12h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经动脉溶栓治疗在减轻急性脑梗塞损伤范围和程度上效果显著;DW-MRI是诊断和监测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的很好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的方法,本文应用血氧合水平磁共振成像法,通过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技术检测脑功能活动时的功能区信号变化。对8例右利手健康男性进行右手指随意运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实验。实验采用静止-运动-静止三个阶段,运动又有简单复杂之分。此外,亦将梯度回波与平面回波技术同时应用在磁共振功能成像中以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功能图像上可见左侧初级运动皮层区的信号变化,而在本实验中梯度回波图像上结果为阴性。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在平面回波磁共振功能成像中磁敏感性高,稳定性好,有良好的时间分辨率,而梯度回波序列则较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20.
MR扩散、灌注成像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分别进行MR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测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s);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ΔR2*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VEGF、MVD)的各自相关性. 结果 (1)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 mm2/ s,(2.025±0.358)×10-3 mm2/ s;PCa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 mm2/ s,(0.267±0.07)×10-3 mm2/ s.PCa组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明显低于BPH组增生结节(P<0.05);(2)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58.4±4.7, 3.14±0.5,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PH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9例和33例,MVD平均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24例和4例,MVD平均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P<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成像(PWI)参数SSmax、Δ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 结论 DWI可对BPH与PCa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PWI可反映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