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涂远荣,郭祥云,林金廷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例报告1993年12月我院为2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获得成功。术后随访8个月,患者情况良好,其中1例已恢复体力劳动。本文就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谈点体会。1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分别在麻醉期(基线值),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后1d、5d采动脉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开放后30min时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至术后5d恢复至正常值,二者呈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血清SOD消耗减少,MDA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3.
报道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3例病人年龄均在60岁以上,都患有严重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1例采用传统的冠脉搭桥术,另2例采用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左心引流技术行冠脉搭桥术。3例病人平均搭桥4.3根,术后康复。对冠脉搭桥术的手术适应证、血管移植物的选择及新技术的应用作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12例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护理。方法:对12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实施血液动力学监测。内出血的观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高血压,高血糖监测,并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结果:12例术后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对病情的观察,为医生提供了动态信息,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时间,使病人减少了痛苦,为老年病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1例陈勇(海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海口570311心脏瓣膜病变并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同时需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以改善心脏功能。我院施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0a。术前...  相似文献   

6.
程湘红 《黑龙江医学》2007,31(3):174-176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围术期管理及术后拔管。方法 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68例,采用并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安氟醚等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结果 所有病人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住ICU时分别为(78±42)min、(2.5±2.0)h、(8.2±6.3)h。术毕62例病人在4h内拔管。66例预后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施行“快通道”心脏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减少病人在ICU的监护时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王昕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4):488-489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进行回顾总结。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病人,以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收缩压在90~120mmHg之间。心率维持在50—70次/分之间。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此种方法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维持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郑浪高 《当代医学》2011,17(12):73-74
目的 探讨静脉复合麻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对12例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等静脉复合麻醉,观察麻醉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及麻醉前、麻醉中及术后麻醉方面的处理.结果 12例患者的麻醉效果达到了手术需要,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结论 麻醉对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3例冠脉搭桥术病人麻醉期间的监测及麻醉处理作一简介,并回顾体会了3例病人麻醉经过及术后较顺利的可能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冠脉搭桥术麻醉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术后早拔管在心内手术快通道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泰迪  顾晓静  郦志军 《浙江医学》2000,22(10):622-623
微创心内手术的开展使病人能在术后24h出院,两周内回到工作岗位[1]。为保证这种能使病人很快恢复的快通道(fasttracking)技术安全和顺利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十分重要,而术后早拔管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我院自1997年4月开始,对166例择期心脏手术病人中的138例进行术后早拔管,现报道如下。1.一般情况:138例中行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2例(组1);二尖瓣置换术2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4例,双瓣置换术5例(合计为组2);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组3);法洛四联症根治术4例,心脏粘液瘤摘除术2例…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2007年1~7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共21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术中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及钝头针临时阻断,使吻合局部心肌相对静止,并使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结果:2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愈后效果好。结论:护士要了解病人,熟悉手术步骤,严密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冠心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措施。结果:1例死亡,余恢复顺利。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需要作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介入性治疗失败病例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个病例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这些资料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及左室室壁瘤3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狭窄1例,冠状动脉支架失败1例,激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结果:室壁瘤切除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术后早期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2个月后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介入性治疗失败的病例应尽早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月完成的冠状动脉搭桥术40例,应用体外循环22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并发症和围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内死亡1例,为同术期心肌梗塞:1例术后10d室颤,急症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内支架闭塞,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恢复正常。39例顺利出院,随访无心绞痛症状发生,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和于术方式、良好的心肌保护、完全再血管化及围术期密切监护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和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16例冠状动脉狭窄病人分别在全麻下采用体外循环(CCABG组)和非体外循环(OPCAB组)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方法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中通过心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心率。对OPCAB搭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比较,并对OPCAB和CCABG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输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OPCAB术的麻醉能够维持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平稳,手术时间(120±32min),术后呼吸支持时间(6.5±3.6h),ICU停留时间(24.3±8.5h)及输血量(2.5±0.5u)均小于CCABG组。结论:OPCAB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满足手术要求,并相对于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人更早恢复,更省费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管桥移植手段改善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的心肌缺血。方法:对10例病人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及内乳动脉作移植血管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大隐静脉桥28根,内乳动脉桥5根;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治疗。结果:8例病人手术成功,术后病人心弱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完全缓解,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2例死亡,与心肌未完全血管化有关。结论:冠状动脉螃 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  相似文献   

17.
有或无体外循环行非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临床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就术中和术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而言,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无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可能通过去除心肺旁路并因此减少与之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而使高危患者获益。本试验旨在比较进行非择期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相匹配的一组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2273例患者接受了非择期(紧急或急诊的)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与同时期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3487例患者进行比较。校正术前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手术死亡率、术后卒中、住院时间、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放置、术后肾衰竭和出血相关再次探查的情况。通过倾向评分将接受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在临床应用的体会。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良好的麻醉管理、熟练的手术技巧及细致的术后处理的前提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冠心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管理措施。结果  2 2例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无一例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 ;平均麻醉时间( 16 0± 40 )min ;平均输血量 ( 2 5 0± 85 )ml;术后 12h平均胸液引流量 ( 118± 5 8)ml。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加强监测、维持体温正常、合理使用正性肌力及血管扩张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尤继芹 《实用新医学》2007,8(12):1099-1100
目的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痫、多发病,而冠状动脉搭桥术目前是治疗冠心病最彻底、最完整的一种先进的手术方式。了解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可以促进冠心病术后病人早日康复。结果通过分析对临床6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观察和护理。结论术后予以严密的监护和高质量的护理,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