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脓肿是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手术引流是治疗肝脓肿的基本方法之一。我院自1990年6月以来应用改良双腔气囊管治疗肝脓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16例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双腔气囊管引流组)65例,男46例,女19例,年龄为8~72岁;细菌性55例,阿米巴性3例,混合性6例,晚期肝癌伴感染1例;脓腔大小4~15.5 cm;脓肿位于肝左叶者21例,肝右叶者32例,两叶均有者12例;病程1~164 d。B组(对照组)51例,为普通橡皮管作引流者,其中男39例,女12例;细菌性45例,阿米巴性2例,混合性4例;脓腔大小3.5~14.5 cm;脓肿位于肝左叶者…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肝脓肿的放射介入和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放射介入和双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51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其中12例行放射介入或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介入组12例病人无1例需中转手术引流,均痊愈出院;对照组39例中,有2例因脓肿导管引流不畅需行手术引流,39例中死亡3例,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为7.7%(3/3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的退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介入组脓肿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放射介入治疗联合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即双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使用穿刺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术的微创手段治疗急性乳腺炎并脓肿形成的患者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观察组48例采用一次性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组装器械,对有明确脓肿形成的患者进行脓肿穿刺置管排脓,双腔分别接输液器持续冲洗及普通引流;对照组31例使用传统切开手术方式。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VAS疼痛评分、术后换药次数、脓腔愈合时间、术后疤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利用一次性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乳腺脓肿穿刺置管,并持续引流有利于有明确脓肿形成的乳腺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和胆道的急诊诊治疗效.方法 根据200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包虫病专业组提出包虫病规范化治疗方案,本院1994年至2009年急诊收治的185例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对比.结果 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患者中,传统内囊摘除组(A1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原位复发率、腹腔播散种植等均显著高于改良内囊摘除组(B1组)(P<0.05),而A1组与B1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无差异(P>0.05).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胆道患者中,传统内囊摘除组(A2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原位复发率等亦明显高于改良内囊摘除组(B2组)(P<0.05),而A2组与B2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腹腔播散种植等无差异(P>0.05).在185例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中,因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为0.54%.结论 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应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抗过敏治疗的同时,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实施急诊手术.改良内囊摘除术的术后复发、残腔并发症等明显低于传统内囊摘除术.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术后应服用抗包虫药,以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我院采用双腔气囊管对11例肝脓肿患者进行引流,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20~50岁10例,50岁以上1例。细菌性肝脓肿9例,阿米巴性肝脓肿2例。1例肝脓肿向胸腔穿破同时用胸腔闭式引流。11例均经腹进路。气囊充气量最少者150ml,最多者700ml,一般200~300ml。术后引流脓液300~400ml。切口一期愈合者9例,感染者2例。住院最短10天,最长29天。11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6.
胆道术后肝脓肿的原因分析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系统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经各种胆道手术后肝脏内形成脓肿;明确诊断后,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和对脓腔进行抗菌素灌洗,2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5例患者脓肿愈合,2例脓腔明显缩小,另2例行手术治疗病人已治愈.结论 分析肝内脓肿形成的主要原因为(1)胆道损伤;(2)肝内胆管结石残余;(3)十二指肠液返流;(4)T管引流不畅,胆道梗阻,胆汁滞留.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脓肿引流及选用敏感抗菌素对脓腔进行灌洗是治疗胆道术后并发肝脓肿的有效手段.但脓液引流不畅病人应及时作有效的手术引流,并同时去除病因.  相似文献   

7.
我们近3年在B型超声定位后或引导下,在经皮穿刺导丝引入导管技术(Seldinger技术)基础上结合应用改良同轴导管技术,行经皮肝穿刺脓腔置管引流或同时置双管冲洗并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3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幕上硬膜下开颅术后术区留置双腔管灌洗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60例幕上硬膜下开颅患者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术后在术区放置改良双腔管持续灌洗引流,对照组常规单腔管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再出血形成血肿18例(22.50%),引流管堵塞4例(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例(38.75%)和12例(1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CSF漏和切口感染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区放置改良的"简易双腔管"行术后不间断冲入生理盐水灌洗引流,可明显减少术后再出血形成血肿,但应防止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与传统手术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比较,评价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4例乳腺脓肿患者根据自愿分成两组: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A组)和传统手术引流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各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分级,瘢痕长度以及继续哺乳的例数等指标.结果 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13.4±4.2)d,换药次数(4.3±1.5)次,疼痛程度评分(3.4±1.3),瘢痕长度(1.3±0.7)cm,脓腔愈合时间(10.7±5.4)d,78.1%的患者能继续哺乳,上述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引流治疗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疾病痛苦,保护乳房功能和美观,是治疗乳腺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48例,其中单发脓肿39例(81.2%),2个以上多发脓肿9例(18.8%)。脓肿部位,肝右叶32例(66.7%),肝左叶9例(18.7%),左右肝叶7例(14.6%)。结果病人在置管后平均3d体温恢复正常及症状消失,引流量逐渐减少和消失,B超检查证实脓腔萎陷及无脓液。本组48例全愈,治愈率100%,其中4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肝脓肿引流方法,医疗费用低,成为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体会。方法对2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实施者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穿刺及置管引流。未出现脓腔内出血、腹膜炎、败血症等并发症。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体温及血象正常,超声复查示脓腔消失。拔管时间6~14 d,住院时间10~21 d。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及复发率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适应证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外科处理的101例肝脓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与其他外科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B超或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46例,剖腹脓肿切开引流43例,腹腔镜脓肿切开引流12例。腹腔镜脓肿切开引流组与剖腹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短[(105±17)min vs(137±27)min]、住院费用少[(1.4±0.3)万元vs(1.8±0.6)万元],且住院时间在三组中最短[(9.3±2.1)d vs(15.1±4.4)d及(16.5±4.8)d](P<0.05)。另外,腹腔镜脓肿切开引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为0,明显低于穿刺置管引流组(28.3%和15.2%)及剖腹脓肿切开引流组(32.6%和4.7%)(P<0.01),同时该组手术死亡率为0,低于穿刺置管引流组(4.3%)及剖腹脓肿切开引流组(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外科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孙发桂  杨传龙 《腹部外科》1993,6(3):115-115
本文采用经皮肝穿刺置双腔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经观察疗效满意。它具有引流通畅,缓解患者中毒症状快,痛苦少,可防止逆行感染和感染扩散,减少并发症,避免复发,且操作简便等优点。并分析了单腔管和双腔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腹腔镜下切开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9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应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术治疗患者40例(穿刺组),行腹腔镜下切开引流治疗29例(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穿刺组患者住临床疗效优于腹腔镜组。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优越性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退热快、早期拔除引流管、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可靠等优点,较腹腔镜下切开引流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再手术疗效。方法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再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7例,行肝叶(段)切除;B组13例,行非肝叶(段)切除。评估其手术措施及效果。结果A组肝段(叶)切除术中同时行胆管空肠吻合25例,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与空肠双口吻合10例,T管和U管引流分别为8例和4例。B组均行非肝叶(或肝段)切除术,包括经圆韧带入路取石纠正狭窄5例,经肝表面切开与肝门胆管探查联合手术4例,单纯肝外胆管探查取石、胆肠吻合4例。术后并发症:A组3例,B组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获随访,时间2~7年,术后结石残留率A、B组分别为4.26%与23.08%,症状复发分别为0和23.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叶(或肝段)切除的各种术式是再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应用28F胶管与8FR弹性管胸腔引流对引流效果、疼痛程度及引流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行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3)与B组(n=43),分别采用28F胶管与8FR弹性管行胸腔引流;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天引流量显著多于A组(P<0.05);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第3天疼痛评分B组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采用8FR弹性管胸腔引流可有效增加引流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引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未影响术后引流时间,价值优于28F胶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10—2018-10间在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周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39例患者置管后引流通畅,临床症状显著得到改善。1例右肝后叶多发肝脓肿患者仍持续发热,部分脓腔引流不畅,改行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治愈。未发生出血、胆漏及弥漫性腹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34±0.61)d,住院时间为(18.24±2.71)d。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超声检查证实脓腔已萎陷闭合。出院后随访12个月,其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且患者经济负担轻。  相似文献   

18.
赖震  石仕元  费骏  韩贵和  胡胜平 《中国骨伤》2018,31(11):998-1004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探讨术前经皮置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36患者纳入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A组入院后立即行腰大肌脓肿术前经皮置管引流,B组腰大肌脓肿无特殊处理,两组患者经3周抗结核治疗后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B组2例患者因复查ESR和CRP无降低需暂缓手术而排除,最终两组共34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4~73(42.5±10.2)岁;B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75(42.3±9.8)岁。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椎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前路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前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VAS评分、Cobb角、ESR、CRP变化及窦道形成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个月。至末次随访,均未见混合感染、结核复发及椎弓根螺钉松动、退钉发生。A组平均手术时间、前路手术出血量和前路切口长度少于B组(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低于B组(P0.05)。ESR、CRP改善程度在抗结核3周、术后1周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窦道形成1例,B组窦道形成5例,两组患者窦道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Cobb角均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髓神经损伤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经皮置管引流是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安全可行的方法,能增加术前抗结核效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接受负压创面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再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创面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疤痕面积、VAS评分、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负压创面技术联合置双腔管主动引流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创面愈合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32例在静脉应用胰岛素、抗菌素控制血糖与感染的基础上,南B超引导下行肝脏脓肿穿刺引流,其中4例同时行ERCP胆管取石结合鼻胆管引流;6例行腹腔镜探查、肝脓肿切开引流,其中4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另8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经保守治疗治愈8例,B超穿刺脓肿引流或腹腔镜脓肿切开引流治愈24例,脓腔缩小好转出院8例;临床治愈率达95.7%。另有2例病人脓肿穿刺引流后因中毒性休克并发心、肺、肾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4.3%:4例病人行脓肿引流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后而痊愈。结论:在积极控制血糖,有效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采用B超或腹腔镜微创技术引流脓肿,是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