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从 1996年~ 2 0 0 0年对 2 0例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采用调整免疫抑制剂 ,同时服用尿毒清的治疗方法 ,并与同期的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导致肾衰竭的 18例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同时服用大黄苏打片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有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的病例 ,Scr均在 6 0 0μmol/L以下 ,观察 3个月。2 慢性排斥反应诊断标准 术后 3个月以上临床上出现 :①持续性蛋白尿 ;②高血压降压效果不明显 ;③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排除环孢素…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慢性排斥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联合小剂量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慢性排斥反应的8例患者给予MMF1.5~2.0g/d、CsA2~3mg  相似文献   

4.
骁悉和环孢素-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 B  Han X  Liu J  Han Z  Guan D  Gao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83-685
目的 探讨骁悉和环孢素-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 ̄1999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肾移植患者146例,随访时间6 ̄16个月。根据应用免疫抑制剂方案的不同分为硫唑嘌呤(Aza)组(环孢素-A、泼尼松龙、Aza)和骁悉(MMF)组(环孢素-A、泼尼松、MMF)。其中Aza组78例,MMF组68例。所有受者术前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HLA错配≤3个位点  相似文献   

5.
马锡慧  肖漓 《器官移植》2019,10(4):459-464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肾移植受者的存活率。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免疫抑制方案的改善和优化,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不断降低和移植物短期存活率不断提高验证了免疫抑制剂发展的巨大成功。然而,其伴随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如何正确、高效、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剂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新挑战。现从以T淋巴细胞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以B淋巴细胞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以补体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以细胞因子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以混合多克隆抗体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以及以多种细胞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及机制等做一综述,从而为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中占重要地位,其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利用循证医学观点,对近年肾移植免疫抑制剂研究领域的随机对照实验以及系统评价结果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对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领域应用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移植免疫学、免疫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 ,人们开发出一些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用于肾移植。动物实验及某些Ⅲ期临床实验已证明这些免疫抑制剂能显著降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其中一些药物尚有防治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 ,而且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未见升高。这些作用机制不同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组合不同免疫抑制剂的全新方案 ,将阻断不同免疫激活途径的药物有选择地联合起来 ,并且尽量使药物间的毒副作用不重叠 ,使每个药物的用量都可以减少到低于毒性水平。这样的免疫抑制治疗也使得治疗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ant)不断地被开发和应用,使得临床医师们有了更大的空间来探索新的免疫抑制方案,做到合理而精确的个体化用药(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达到更好的免疫抑制效果,提高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本文就肾移植中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肾移植后慢性排斥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急性排斥(AR)的治疗,随着新的免疫抑制药物不断问世,移植后的早期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移植物的1年、2年存活率呈稳步提高。但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一慢性排斥(CR)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本文拟从CR的发生、发展等诸方面进行了文献汇集,提出了一些理论上可行的治疗方法,其目的在于加深对CR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要重视预防和及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移植术后的慢性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渐进性下降,血肌酐缓慢上升,常伴有蛋白尿(>1.0g/24h)和高血压,症状继续加重,肾功能恶化,是移植肾丧失功能的重要原因。术后第1年开始,每年10%~15%的患者发生不可逆的移植肾功能丧失,术后5年内最终因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虽已取得长足进步,患者的预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现今患者仍然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术后的诸多并发症当中,大多数与免疫抑制剂有关,严重影响了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因此,如何调整免疫抑制方案,使其达到低毒化、个体化,成为目前移植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抗排斥反应的新型免疫抑制剂——Leflunom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flunomide(Lef),又称HWA486,暂译名为雷抑素),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属异恶唑类衍生物。1979年由德国Hoechst A.G药厂首先合成,初步证实能有效防治MRL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大鼠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等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Lef还能有效控制并逆转不同动物不同器官的同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现室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侵入性检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现室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Joseph Murray于1954年完成了首例肾移植,宣布了人类与排斥反应斗争的开始。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和配型方法的改进,移植排斥发生率显著降低,移植肾存活率大大提高,肾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仍是目前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防患于未然,减少危害。一、AR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肾移植AR可发生于术后任何时间,其中大多数在术后7~90d,发生越早程度越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①尿量减少:是AR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郑瑾  薛武军 《器官移植》2021,12(6):643-650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移植肾早期存活率及功能恢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仍有待改善。免疫因素所引发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及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仍是导致移植肾衰竭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对肾移植受者等待移植期间、肾移植术前和术后3个阶段的免疫风险评估及监测内容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肾移植术前受者体内预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和非HLA抗体、HLA匹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免疫记忆细胞等的评估,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移植肾程序性活组织检查,HLA抗体和非HLA抗体及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的监测,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及监测方案,预防排斥反应发生,及时发现和诊断排斥反应,根据免疫监测结果避免无效治疗或过度治疗,从而优化移植物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