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前者为伤寒少阳病误下致痞而设,后者作为呕而肠鸣,心下痞之主治方。临床上以“异病同治”的精神,用其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简介如下。1口臭李某,男,42岁,工人。1989年10月3日初诊。诉口中秽臭...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其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具有温中而不伤阴 ,甘补而不呆滞之妙。既可治劳倦内伤 ,又可疗气虚外感 ,而以脾虚下陷 ,中气不足为主症。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方加减 ,治疗眩晕、小便失禁、便秘 ,获效亦佳 ,现谨举例如下。1 眩晕  廖×× ,女 ,已婚 ,农民 ,1 997年 4月 2 0日初诊主诉头晕目眩已 2年 ,遇劳复发或加重 ,甚则左边头痛发麻 ,抽搐 ,面黄神疲 ,少气懒言 ,纳差 ,便溏 ,腰腹坠胀 ,倦怠乏力 ,舌质淡 ,苔薄 ,脉沉弱。诊为眩晕 ,属气虚清阳不展 ,虚风内扰 ,治宜健脾益气 ,养肝熄风 ,药用补中益气汤化裁 …  相似文献   

3.
泽泻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泽泻汤一方见于《金匮·痰饮咳嗽篇》。该方治疗心下有支饮 ,头目苦于冒眩为其特点。诊断泽泻汤证时 ,根据支饮本身和泽泻汤“苦冒眩”两方面的症候 ,方可确定泽泻汤的治疗。现就个人点滴体会披之于下。泽泻汤证除上所述之外 ,其脉象必然是沉或眩或沉眩兼见 ,因为沉主水眩主饮故也。舌诊在临床的意义更是至关重要。一般认为水饮病舌色必淡 ,因其寒也 ;苔多水滑 ,津液凝也 ;如果水湿合邪 ,则又出现白腻之苔 ,而且厚也。故而泽泻汤症的舌体则是特别肥大而异于寻常。质厚而宽 ,占满口腔而使人望之骇然。上述的舌脉应作为泽泻汤证的辨证依据。另…  相似文献   

4.
张国伦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贵州省名老中医,从事心血管临床40余年,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心血管病有较深刻研究,善治疗内科杂症.临证尊古不泥古,苦学经典,博采众长,治疗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经方与个人经验用药相结合.笔者跟随学习多年,收益匪浅,现将张老师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滴水也可以见太阳”。科学的原始发现常常得益于偶然的机遇。壶盖掉下与蒸汽机发明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 ,偶发的事件内寓着必然的规律。理论并不排斥经验的重要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乃唐·孙思邈所创,载于《备急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后人加入茯苓)所组成。该方之配伍正如《名医方论》所云:“方中以竹茹清胃脘之阳,而臣以甘草、生姜,调胃以安其正,佐以二陈,下以枳实,除三焦之痰壅,以茯苓平渗,致中焦之清气,且以驱邪,且以养正,三焦平而少阳平……”。孙思邈言其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日新其用。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凡痰热内阻之疾患只要略加变通皆可运用。今将其治验略举一二,以求正于同道。一、眩晕(颈椎综合征) 朱丹溪倡“无痰不作眩”之论。《灵枢·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 ,由当归、红花、桃仁、生地、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组成 ,是王清任活血化瘀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多年来 ,笔者以此方为主方 ,临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常获佳效 ,举例如下。一、盗汗牛某 ,男 ,6 4岁。 1989年 1月 9日就诊。夜寐盗汗 3个月。患者 3个月前因起居不慎 ,感受风寒 ,致头痛身痛 ,恶寒咳嗽 ,夜寐盗汗 ,身如水洗 ,心悸不安 ,神疲倦怠。某院诊治 ,给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洁霉素针剂肌肉注射。口服速效感冒胶囊等药治疗后 ,其恶寒、头身痛、咳嗽之症消失 ,而遗有盗汗未…  相似文献   

8.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举隅郭来荣(江西钢丝厂职工医院新余336500)关键词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苓桂术甘汤系仲景治痰饮病之名方,凡阳虚停饮,阻遏清阳之证,用之恰当,效若桴鼓。笔者临床广为应用,均获佳效,现举数案报道。1背寒如掌大案高某某,男,35岁,农民。...  相似文献   

9.
香苏散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烈钊 《广东医学》1996,17(6):404-405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三仁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湿疹,过敏性紫癜,眩晕,淋证等病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为中医外科著名方剂,主治一切阴疽。本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其临床运用的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只要紧紧抓住这一病机,就可以广泛运用它来治疗各种疑难病症,且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平胃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胃不和 ,不思饮食 ,心腹胁肋胀满刺痛 ,口苦无味 ,胸满短气 ,呕哕恶心 ,噫气吞酸 ,面色萎黄 ,肌体瘦弱 ,怠惰嗜卧 ,体重节痛 ,常多自利 ,或发霍乱 ,以及五噎八痞 ,膈气反胃等证。方后并注曰 :“常服调气暖胃 ,化宿食 ,消痰饮 ,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可见《局方》创平胃散 ,不但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之证 ,也作为和胃消食的常服保健药。因此 ,后世医家对此方推崇倍至 ,它已经成为治疗脾胃病的祖方 ,很多和胃之方均由此方化裁而来。刘渡舟教授治疗…  相似文献   

13.
健脾法临床应用举隅陈庆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医院,南京210029)关键词健脾法临床应用病案中图号R243脾(胃)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的气血生成,无不赖于脾胃功能的旺盛。因此对脾胃的调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笔...  相似文献   

14.
15.
黄连阿胶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和肝理脾丸(由赤芍、白芍各15g,冰片3g,肉桂6g,薄荷、连翘各12g,厚朴10g,香附16g等组成)是全国名老中医黄保中主任医师受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肝脾双理丸”之启发,为治疗肝病而设的基础方,后经本院制剂科研制成丸药.笔者跟师临证,遇疑难杂症,依据辨证用此药治疗疗效显著,获益匪浅,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是清·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用治胸中血府瘀血证的方剂,方用四逆散和桃红四物汤二方行血分之瘀,解气分之郁,寓行气于活血之中,加桔梗之性升,牛膝之性降。从而使气血升降有度,达到疏理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境,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以胸痛、噎痛、不寐、呃逆、多梦、头痛、心悸为适应证。近年来对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本人在临证中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内科及妇科的一些病证取得明显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玉屏风散出自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合而成,具有益气、固表、敛汗之功,主治表虚自汗证。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为方中之君药;白术补气健脾,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之功,具有培土生金之意,为方中之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且黄芪得  相似文献   

19.
程丑夫教授运用黄连温胆汤经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温胆汤以《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为基础方加黄连,其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为临床治疗痰热证的经典方.程丑夫教授认为痰热病邪致病广泛,痰火扰心,心神不安则见心烦失眠;痰热中阻,清阳不升,则见眩晕耳鸣;情志不遂,痰热郁积,则见郁病;痰热中阻脾胃,升降逆乱则见胃痛.众疾病虽病名和临床表现不同,但其病理机制总归为痰热内扰.本文旨在通过验案举隅总结探讨程教授运用黄连温胆汤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3例均以湿邪为患的不同疾患,均取得理想疗效,说明三仁汤是治疗湿阻三焦的有效方剂,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