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股静脉穿刺术在重症颅脑损伤输液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杰  鄢琼 《浙江创伤外科》2001,6(4):267-267
静脉补液是救治重症颅脑损伤患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于1999.6~2000.10对5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操作简单,易于固定,穿刺成功率高且安全,危险性小、并发症少。现就其应用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院于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应用亚低温治疗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51例。并与同期常温对照组的46例进行对比观察,旨在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体液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iury,SHI)的救治中,并发症的产生直接关系到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故应予以重视。现就本院于1998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54例病人予以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头颅CT的广泛应用,为各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抢救成功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笔根据自身的经验并结合有关献,就CT片上表现为脑干周围池改变的颅脑外伤患的救治的有关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本院近5年救治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临床资料,并结合献,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诊治正确,31例抢救成功,27例死亡。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治是其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经验,探讨其护理观察要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进行有目的的整体化,全方位的护理,加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给予及时有效的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妥善地控制体温等护理措施,观察并统计患的恢复效果,结果:36例患除2例因原发性脑损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外,余病人均得到了相应满意的疗效。结论:全方位整体化的护理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有效措施,减少了并发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指出早期就诊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努力控制积极治疗颅内压增高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关键所在。方法 通过对16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早期(3h内)就诊并发症少、救治率高的临床对比资料,分析了脑水肿、颅高压、脑肿胀的内在联系和致死机制,提供手术和药物治疗的方法。结果 164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34例,死亡率20.73%。3h内就诊118例,死亡17例,死亡率14.4l%。4~12h就诊46例,死亡17例,死亡率36.9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一是应立足3h以内积极就诊;二是治疗的重点是处理肿胀,降低颅内压;三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2000年8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127例.死亡41例.病死率约为32.3%。现就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原因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寻求改善此类病人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9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整体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救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9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存活71例,死亡27例(27.6%)。死亡组的病人GCS评分及ISS评分均低于存活组的病人(P〈0.05),合并器官损伤的数量多于存活组(P〈0.05),受伤到院前急救时间及受伤到手术时间均长于存活组(P〈O.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成功救治的关键是重视事发现场与院前的急救,缩短患者受伤到急诊科救治的时间、缩短急诊确诊时间、及时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伤较常见,不仅病情危重复杂,且病死率高、救治难度大。本院1998年7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各类颅脑损伤836例,其中腹部闭合伤52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6.2%。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