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切开是头颈颌面外科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时常见的一种手术。而气管切开病人需要通过气管套管维持病人正常的呼吸,由于疾病不同,所选择的气管套管的种类不同,所产生的作用及效果各异。因此,气管套管的正确选择及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近年来对气管切开病人使用各种气管套管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聪  霍春暖  薛云娜 《护理研究》2015,(8):1019-1020
[目的]观察新型气管套管固定带对护理工时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神经内科监护室(NICU)气管切开病人,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奇数次更换气管套管固定带时采用棉布固定带(对照组),偶数次更换时采用新型固定带(观察组),记录两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所耗护理工时。[结果]观察组所耗护理工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新型气管套管固定带可明显缩短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所用工时,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观察组利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换管时两组患者插管困难、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插管困难、SPO2降低、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更换一次性气管套管方法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颖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101-1101
气管切开长期放置一次性气管套管需 2~ 4周更换气管套管 ,气管切开后因护理不当造成痰痂堵塞、气囊漏气等情况时需急诊更换气管套管。更换时原气管套管拔出后需迅速而准确地将新气管套管置入 ,否则可能加重病人缺氧。长期留置气管套管窦道形成者更换较容易。气管切开时间短未形成窦道者拔出气管套管后切口可能闭拢或出血 ,置入新管时往往视野不清 ,手法不熟练或盲目置入可能加重损伤及出血 ,甚至可能将气管套管置入假道中 ,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我科近年采用新法更换一次性气管套管 ,具体方法如下。1 .一次性可调式吸痰管一根 (质地较硬 …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1-3].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普通病人服给气管切开病人带来不便[4].为了避免病人着凉则极易将气管套管口覆盖,导致通气不畅而引起窒息,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穿着、更换困难,既增加病人痛苦又增加护理工作量[5].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气管切开病人专用服,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黄彩云 《全科护理》2013,11(2):104-105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气管导管为管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1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发生气囊漏气5d~7d后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实验组在发生气囊漏气后早期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为支架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换管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气管导管为支架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7.
更换气管切开导管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手段之一,而机械通气使用的气管切开导管均是一次性塑料套管,不易冲洗及更换。气管切开管随时有可能被黏稠分泌物附着或形成结痂致气管切开管堵塞,使呼吸机送气困难,出现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保证呼吸机正常送气,须及时更换气管切开管,在更换时风险非常大,尤其是气管切开48h内,气管切开窦道尚未形成,一旦拔出气管切开管,很难将气管切开套管重新插入,导致患者呼吸道梗阻和严重缺氧,甚至死亡。为了解决这一并发症,保证呼吸机正常通气,我们于2006-04~09对15例患者采用一种新的更换气切套管方法,均取得了良…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的病人因呼吸道干燥容易形成痰痂而造成呼吸道梗阻。临床上为了维护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的湿润。对昏迷病人多采用静脉输液装置对呼吸道进行湿润。清醒病人采用气管套管口定时覆盖无菌湿纱布进行湿润。以上两种方法前者难以控制滴数极易引起病人呛咳,病人移动时很容易造成输液器脱落。后者操作麻烦,作用时间短。2003年6月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了32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气管插管的管理、及时更换金属气管套管,正确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等,为后期拔管创造条件。认为加强气管切开病人术后人工气道的管理,正确护理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是手术成功、病人的安全及愈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气管套管固定是气管切开病人护理的常规性工作。一般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气管切开伤口,并在气管套管两翼的固定孔系寸带打死结,固定于病人的颈部。更换纱布及寸带时需要用剪刀剪开,有时可能会误剪断气囊管,造成气囊漏气,需更换气管套管风险大或徒手解开寸带死结,这样既费力又耗时且易引发病人咳嗽、切口疼痛等不适。从2004年10月~2006年9月,我们改进固定方法并应用240例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措施,而人工气道的阻塞问题已成为当今呼吸治疗和危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肉芽组织增生是气管切开的后期并发症,它可导致出血、更换套管困难、延期除管和影响气管切开的功效,严重肉芽阻塞可导致患者致死。本文针对高龄患者置人一次性气管套管或金属气管套管并发肉芽组织增生的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又称气道造口术,是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而将患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气管套管或硅胶气囊气管套管,以开放呼吸道,解除其梗阻的手术。这是ICU中抢救重危病人常用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会影响正常鼻腔功能的发挥。因为空气不再经过鼻腔而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气道,鼻腔失去了过滤、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带囊气管套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重型颅脑损伤防止脑水肿的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尤其是合并胸外伤病人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带囊气管套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对带囊气管套管的护理也显得越发重要.以下是我们近年来使用带囊气管套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指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经切口放入适当的气管套管,病人可直接经气管套管进行呼吸,并可从此套管处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1-3],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临床护理气管切开病人时,由于需要将气管切口暴露在外,因此在进行身体保暖时被子只能盖到肩部以下的部位.这样会造成颈肩部位暴露过多,容易引起病人着凉感冒、加重病情,并且形象欠佳.而目前临床上对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当夏季气温较高时上胸部及肩颈部普遍处于暴露状态,无任何物品遮盖;气温低、天气寒冷时,又常用毛巾或衣服遮盖双肩部,既不保暖又不美观,同时翻身及更换体位时易导致毛巾或衣服滑脱,有遮盖气管切口的风险.为解决这一护理问题,我院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气管切开病人肩部保暖垫,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将其制作与应用介绍如下.关键词:气管切开;肩部保暖垫;制作;应用分类号:R472.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493(2014)01B-0231-01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病人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红岩  晋慧芬 《护理研究》2005,19(1):142-14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其次,气管切开后,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气管切开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很多危重病人如呼吸困难、重症昏迷等排痰及通气障碍病人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的病人从切开处放置气管套管,病人从气管套管处呼吸。气道处于开放状态,为防止吸入粉尘临床上常用湿纱布覆盖于气管套管口。虽然起到了防尘和让病人吸入湿润空气的作用,但同时存在病人呼吸时容易将纱布吸入气管套管内引起窒息,病人吸入的湿润空气较少,  相似文献   

17.
<正>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指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经切口放入适当的气管套管,病人可直接经气管套管进行呼吸,并可从此套管处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1-3],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临床护理气管切开病人时,由于需要将气管切口暴露在外,因此在进行身体保暖时被子只能盖到肩部以下的部位。这样会造成颈肩部位暴露过多,容易引起病人着凉感冒、加重病情,并且形象欠佳。而目前临床上对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当夏季气温较高时上胸部及肩颈部普遍处于暴露状态,无任何物品遮盖;气温低、天气寒冷时,又常用毛巾或衣服遮盖双肩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手术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建立呼吸通道、抢救生命的常用手术,它是从颈部正中将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插入一合适的气管套管,使病人通过套管呼吸,从而建立新的呼吸道.但是此呼吸道是有创人工气道,其术后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我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96例气管切开病人,其中有6例发生了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晓卫 《全科护理》2011,(14):1262-1262
气管切开手术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建立呼吸通道、抢救生命的常用手术,它是从颈部正中将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插入一合适的气管套管,使病人通过套管呼吸,从而建立新的呼吸道。但是此呼吸道是有创人工气道,其术后并发症及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1],是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插入气管套管,以利排痰,降低气道阻力,确保通畅,恢复气管以下呼吸道通气功能[2],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放置金属气管套管或一次性气管套管,待其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恢复,咳嗽有力,痰液减少,已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时可考虑拔管。拔管前须先试行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