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12采用射频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的4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阴性。本组手术时间40~75 min,平均55 min。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 d。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6(6~10)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2±1.4)分降至(1.5±1.4)分;疗效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优24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0.0%。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充分发挥小针刀与射频消融各自的优势,通过松解椎管外组织、椎管内组织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创伤小、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雷铭 《颈腰痛杂志》2013,34(3):243-244
目的研究臭氧+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神经根刺激症状,伴有或不伴腰部疼痛症状,经CT或MRI确诊,且影像学诊断与临床表现一致,对照组行臭氧+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组行臭氧+射频靶点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前,术后1天,1周,3月,6月行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术后3月Macnab评分,二者VAS评分和Macnab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臭氧射频靶点热凝术和臭氧+射频靶点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均比术前疼痛明显减轻,臭氧+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效更好,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次经皮靶点穿刺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4-12采用经皮多点多次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所有患者均注射3次,每5 d注射1次,臭氧浓度为60μg/ml。结果臭氧消融过程中未见神经根损伤、心脑血管意外及感染,仅2例在L5S1间隙穿刺时出现脑脊液漏,行补液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各时间点评分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13,P0.001)。20例术后均获得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多次经皮靶点穿刺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采用PELD治疗的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DOI指数。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例残留下肢轻度疼痛症状,经脱水及神经根封闭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3 d、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DOI指数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 PELD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者要掌握工作通道置入及内镜下操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在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外缘以外,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称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经椎间孔穿刺射频臭氧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联合传统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3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采用Wiltse入路联合传统入路17例,单纯传统后正中入路17例,均应用TLIF技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MRI所示的健侧多裂肌残存率。结果 34例患者经1年的随访,各项比较指标除术后1年下肢痛VAS评分之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联合传统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与单纯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同的手术效果,但它对椎旁肌的损伤更小,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靶点热凝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5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射频靶点热凝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评价法比较疗效.[结果]本组5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6个月,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84.4%.术中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射频靶点热凝技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安全的微创手术,提高疗效的关键是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按程序仔细操作,但不能替代传统减压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5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靶点热凝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其疗效.结果 本组术中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本组获随访6个月,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86.6%.结论 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技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但不能替代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9.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ILF技术对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及VA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24(15.67±4.98)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5.83±1.4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5.9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0.01);VAS评分术前平均(9.17±0.72)分,术后平均(0.42±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1,P〈0.01)。结论应用TILF方法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0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消融术、激光汽化联合臭氧消融术、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消融术三种不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方法随访2004年-2010年1003例不同介入治疗后患者,参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椎学组腰背部疼痛评定标准及按照范京强腰腿痛生活质量评分表评分。结果 1003例不同介入患者在第12个月随访中,疗效优者370例,良537例,有效96例,总优良率为90.4%。其中臭氧消融优良率为85%;激光联合臭氧优良率为92.1%;射频联合臭氧优良率为9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臭氧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1996~2006年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手术分别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椎板扩大开窗术,椎间孔切开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经肌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术。结果本组共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平均4.7年。疗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达84.4%。结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其多累及同序数腰神经根,并以下肢痛为主要症状,CT或MRI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对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病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方法32例患者(38个椎间盘),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岁(21-55岁)。L3-4突出4例,L4-5突出21例,L5S1突出16例,L4-5、L5S1同时突出7例,其中复发椎间盘突出2例。C型臂准确定位后,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将内窥镜置入椎间隙内,在直视下应用E llm an射频机进行髓核组织消融,彻底清除镜下所见髓核组织。结果3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应用M acnab标准进行评定,优20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3.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突出物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盘内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CT或MR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4例,根据突出情况分成两组。Ⅰ组为小关节内侧缘入路组:共33例。Ⅱ组为经安全三角入路组:共31例。临床疗效采用MacNab评分及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1d、5d,电话随访6个月疗效。结果术后1d、5d的有效率分别为:Ⅰ组:96.97%,93.94%;Ⅱ组:92.94%,87.1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为Ⅰ组:93.94%,Ⅱ组:90.3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入路突出物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盘内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根据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DSA引导下行经皮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DSA引导下经皮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及康复训练.结果58例中,治愈50例;显效12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过临床病人应用及观察研究,DSA引导下经皮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治疗手段上的优势互补性,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126例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先行射频热凝治疗,后行椎间盘内、外注射臭氧。结果 126例患者治疗后3~6个月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级,优81例,良33例,可7例,差5例,总有效率96.3%,优良率90.4%,无1例并发症。结论 CT引导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岁。其中椎间孔内突出型24例,椎间孔外突出型18例。均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的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采用改良MacNad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6 min,平均失血82 ml,与同时期相同入路但未使用微创通道的12例患者相比,两项指标均明显减少(P<0.05)。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6,术后2周平均为2.3,术后半年为1.3。术后半年MacNad评定结果:优26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5.7%。椎间孔内型组和椎间孔外型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3.3%和88.9%。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为1例术后伤口血肿。[结论]应用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好,近期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原酶联合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行胶原酶联合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观察疗效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护理.结果:6个月后随访,36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7.2%.结论:胶原酶联合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护理胶原酶联合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及治疗。方法通过CT或MRI将突出的腰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矢状位、水平位、冠状位)予以定位,明确椎间盘突出部位。一旦确诊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早期经横突间开放入路或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镜监测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CT或MRI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精确诊断提供了依据。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术后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与臭氧溶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采用射频热凝与臭氧溶核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采用Mac Nab评估显示32例为优,26例为良,4例为差,3例为无效,优良率为89.2%。术后24 h、1周、1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与术后24 h比较,VAS评分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3-02—2015-08诊治的36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7例(椎间孔镜组),采用TLIF治疗19例(TLIF组)。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4~8个月,平均6.2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明显少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Mac Nab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