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卫英 《光明中医》2012,27(5):906-907
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的面部往往连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也无法完成.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中医称“面瘫”,俗称“歪嘴巴”、“吊线风”等.  相似文献   

2.
兰翠 《内蒙古中医药》2014,(10):123-124
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瘫,通常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主要表现为口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近年来,采用各种康复治疗,可以尽快和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采用各种方法改善患者面神经麻痹,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耳麻痹,系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疾病,每年冬春或秋冬之季气温突变时发病增多,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可遗留面瘫、面神经痉挛及面部肌肉联带运动等诸多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及心理上带来极大痛苦,笔者自2011年9月以来采用针灸、药物及面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病分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两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炎所致,系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中枢性等神经麻痹为脑部疾病所致,仅限于下面部表情肌(口角歪斜,鼻唇平坦)麻痹,而上面部表情肌运动(闭眼、皱额、蹙眉)则正常,且多伴有肢体瘫痪,二者均...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2011-06-2012-12,我们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6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自平 《新中医》1994,26(10):34-34
针灸、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黄自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以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急性周围神经疾病。祖国医学称为口眼蜗斜、歪嘴风、面瘫等。本病发作与季节无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岁~30岁为多见,大部分患者是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外...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早被临床所肯定.从临床实际效果观察,接受正规针灸治疗的大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面神经炎病情顽固,病程较长,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采用针刺配合面部按摩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疗效显著,为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优化方案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麻痹是因面部感受风寒,局部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水肿,或附近组织有炎性病变等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的“中络”范畴。面神经麻痹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广针灸主治的主要病症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结合封闭疗法治疗本病1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  相似文献   

9.
刘家瑛  蒋达树 《针刺研究》1992,17(2):85-86,89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基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所致一侧面部表情肌的瘫痪,亦称Bell’s麻痹。是因面部感受风邪,致使风邪中于经络而引起面部肌肉瘫痪的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药结合在不同类型面部神经麻痹中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效果差异产生原因。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面部神经麻痹患者纳入研究,共80例。根据面部神经麻痹的类型分为中枢性面部神经麻痹组(即中枢组,27例)和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组(即周围组,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针药结合进行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短潜伏期)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和4周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治疗后,周围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 34%(50/53),中枢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7. 7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9. 013,P=0. 021)。治疗后第1周开始,周围组研究对象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中枢组则是在治疗后第2周开始面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数据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周围组各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中枢组,P 0. 05。经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CMAP波幅明显升高,R1潜伏期明显降低,P 0. 05。结论:针药结合能够显著缓解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升高CMAP波幅和降低R1潜伏期水平,发挥治疗作用,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优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面部推拿、脉冲电对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将90例曾用西药治疗效不显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电针配合面部推拿、脉冲电治疗。结果:发现有效率达100%。结论:电针配合推拿对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且前者的疗程比后者短。  相似文献   

12.
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潘华  李守然 《中国针灸》2004,24(8):531-533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常规针灸治疗组各7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面部功能锻炼.结果:电针治疗组对受损伤的面神经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灸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部肌肉瘫痪有较快、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Bell麻痹(贝尔麻痹)、面神经炎等,为面神经在乳突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患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通常急性起病,口角歪斜,面肌麻痹,患侧眼裂较大,鼻唇沟较浅,口角低,不能皱额,闭目不紧,鼓腮时患侧漏气,不能吹口哨,患侧不能露齿,进食咀嚼时食物常存留在患侧,饮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流出。临床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点,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笔者数年前曾治疗几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麻痹多因面部感受风寒、局部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或附近组织炎症等引起。1997~2007年,笔者用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221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口僻”、“吊线风”,发病迅速,多在睡眠后出现,最常见的是因头面部受冷风侵袭或病毒感染等导致面神经炎。我科自1998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8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桂平  李妍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2008-2010
目的:研究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个疗程评价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期经筋组的临床起效快,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分期针刺组,对各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分期针刺组。结论: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口角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子午流注纳甲纳子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口僻"等范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Bell’spalsy),即西医学"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或面部受风着凉所引起[1],多由感冒、外伤或五官科疾患所诱发。近  相似文献   

18.
李俊亮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43-43,5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本病发病急速,其病因多与感冒、着凉及头面部受风吹拂有关。其主要表现是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口眼歪斜、流泪、不能鼓颊、示齿等症状。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其病程分期辨证施治周围面神经麻痹病人48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措施。方法:对14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患者痊愈127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例。结论: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护理并采取有效的康复措施能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早日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彩芝 《河北中医》2002,24(7):514-51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可发生于任何时令 ,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经治疗一般在 2~ 8周痊愈 ,病程超过 1 2周者 ,称之为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笔者应用“三角刺”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三角刺即以面部的太阳、地仓、颊车为进针点 ,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