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伤寒论》中柴胡桂枝汤用于少阳病兼表证的证治,后世医家对柴胡桂枝汤证多有发挥,临床上笔者常见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类型的失眠,探究其理论依据在于柴胡桂枝汤所体现的"和"法与这一类型的失眠的病机相吻合,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桂枝汤的煎出液所含成分有镇静、抗惊厥、增强免疫的功效,从而为柴胡桂枝汤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的失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历代研究(伤寒论)的医家都认为,论述桂枝汤禁忌者有三条,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9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于是依次总结出桂枝汤禁忌证有三:一日表实无汗者禁;  相似文献   

3.
<正>《汉书·艺文志》收载了11家的经验方剂;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誉为"医圣方祖",他撰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共收入其方剂339首。清代医家徐灵胎说:"古圣治病方法其可考者,为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说明上述文献所载的方剂,特别是张仲景的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柯琴在《伤寒杂病论附翼》中,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说明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经典方剂。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1方,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桂枝汤为基础进行化裁而成的方剂多达20余首;后世医家在临证及著书时也颇重视此方。其临床应用已远不局限外感太阳表虚证,其功效也远超过于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范畴。正如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所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以“调”为主论吕志杰河北中医学院(050091)武小妮河北省井陉县中医院刘忠举,王美兰河北省赤城县人民医院主题词桂枝汤/治疗应用,桂枝汤/分析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用之最广的方子是桂枝汤,故柯韵伯说: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运用阐述,揭示汤方辨证的特点在于其主症体现了病证的病理本质,辨证一旦明确,方药的使用也就随之明确,有利于辨证与治疗的客观化,可为从现代医学角度科学阐明方与证之间的实质,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中双向强关联规则算法,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30张桂枝汤类方,通过桂枝汤类方相关指征频数统计表、桂枝汤类方相关因素关联度表等说明桂枝汤类方的病证、方、药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津两虚证的误治与救治机理。方法:对《伤寒论》第29条、第30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伤寒论》的大多方剂是对汉代以前经方的收集和加减应用,所以说"群方之祖"的说法不够恰切;②桂枝汤就是六神方中的小阳旦汤,桂枝汤证也就是小阳旦汤证;③原文第29条、第30条误治之前是气津两虚证,用桂枝汤加附子误治后出现的厥逆、挛急、谵语为阴阳不相顺接兼有内热证,并非阴阳两虚,而与厥阴病类似,当属厥阴病之轻者;④甘草干姜汤和芍药甘草汤是一对调理阴阳为主的方剂,是针对厥逆、挛急两个症状而设,如同调胃承气汤针对谵语一样;⑤《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口述和日常诊疗记录,经过别人记录、整理,编纂而成。结论:气津两虚证在治疗时要分步实施,调理阴阳,归复原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麻黄汤、桂枝汤在适应人群上的差异.方法:对麻黄汤和桂枝沥原文、相关类方、方药及药后调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素身体壮实的患者本身营卫充盛、卫外正常,只有感受较重之风寒才会发病,正邪关系以邪盛为主,外寒去而营卫自和,故不需调补营卫而适用麻黄汤;平素体质虚弱的患者则本身营卫不足、卫外低下,稍感风邪即会发病,邪实与正虚并存,故须在疏散表邪的同时调和营卫而适用桂枝汤.结论:麻黄汤和桂枝汤乃仲景分别为壮人和虚人外感而设,他对患者体质差异的重视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以其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脾胃的功效,及在表证、里证的广泛应用,很好体现了和法和解、调和的意义。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燕  董丽芳  康轶君  颜虹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07-3709
目的:通过对西安市某二级医院内科门诊处方分析,了解该院内科门诊用药是否合理,发现问题,为促进该院内科门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取该院2006年全部内科处方,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2591份。参考WHO推荐的合理用药指标,结合本次研究的目的和该院的具体情况,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用药合理性、疾病的构成、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书写合格率为96.49%;抗生素应用比例53.3%、静脉用药比例46.62%;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比例超过80%。结论:处方书写基本合格;进一步规范抗生素使用;加强静脉用药管理;就诊多为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制定统一的诊疗常规和用药;对每种疾病经过进一步探讨并限制其处方费用范围也是可以试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中医史界依据滑寿《麻疹全书》的记载而提出:元代已经确立麻疹病名,明确地将“痘”(天花)与“疹”(麻疹)区分开来,并撰成专书的认识,对该书详加考证。结果发现书中大量引述明清以后医书的内容;书中所列省名,及“十九行省”之数;使用的药物,如西河柳、樱桃核等均为明代中晚期以后才见记载,因此认为所谓元·滑寿撰《麻疹全书》实为后人假托的伪书,作伪时间可确定在光绪九年至三十一年之间,并提出因而据该书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中医临床类专业学生学习中药尤其应重视其临床应用的特点,从重点讲解总论、重视中药原药材及饮片的实践认知环节、运用性能理论分析记忆中药的功效、联系临床及引入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等方面分析阐述了《临床中药学》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探讨《临床中药学》教学的临床实用性,为中医临床类专业学生运用中药知识服务临床及《临床中药学》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医"干预方案对基层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对口支医的11名基层护士实施干预,比较"支医"干预前后的考核评分。结果干预后的护士,在基础护理质量、急救物品管理检查、护理文书书写、病区质量检查、消毒隔离评分等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患者健康知识宣教率和满意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医"干预方案能提高基层护士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以多元视野重新审视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历程,可知当时中医面临学理危机、价值危机、存亡危机与权利危机,这是中医跨入新的历史阶段所必经的事件.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主线是抗争图存与自强发展,取得了阻止废除中医企图、逐步纳入现代国家政制、学术体系完整传承、新式事业初具规模和衷中参西取得经验等5项成就,呈现出坚韧的生机.虽然在发展水平存在局限,但已奠定了20世纪以后中医发展模式的刍形.  相似文献   

16.
从1912年到1927年15年间,几次学制改革初步奠定并逐步完善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对于医学高等教育的学制则没有具体规划。针对学制的不统一以及中国社会现实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级制”医学校制度。经过广泛讨论,两级制医学校最终得以确立,从而形成了精英与大众教育共存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医学人才缺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转为医生的过渡阶段,是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开始。但目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临床实习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有所减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人道”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具有丰富的“人道”恩想。它以形神兼备的观点看待人,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黄帝内经》既使医学脱离了神秘力量的干预,又弘扬了医学的神圣性,赋予人类健康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规定了医学从业者在医疗技术、医疗品德以及职业中的规范,认为医师应精研经典,具备仁爱之心。还对患者在医疗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述,成为后世医学人道主义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9.
张磊  王心  王岩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1):953-955,958
【目的】对某市医务人员应对化学恐怖事件的能力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表对医务人员的化学品急性中毒知识进行综合考核,并将有关变量量化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被调查者综合考核得分普遍偏低,平均为(60.51±16.268)分。部队医院医务人员的得分高于地方医院(P〈0.05),化学品中毒防治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得分高于一般普通医院(P〈0.05)。【结论】某市医务人员应对化学恐怖事件的能力还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侧重于能力的要求。通过问卷分析,开展对中医专业医学生对"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态度的调查与分析,结果与西医院校学生进行比较,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也暴露了医学教育的一些薄弱环节,为今后的医学教育方法和内容改革提供了方向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