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发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全切还是保留膀胱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根治性膀胱全切与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初发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初发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13例.男91例,女22例.年龄27~88岁,平均64岁.初次治疗保留膀胱患者81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32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结果 初次治疗保留膀胱患者81例中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74例、膀胱部分切除7例,术后随访6~140个月,平均64个月,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64.2%(52/8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7.8%(63/81).根治性膀胱全切治疗32例,术后随访4~141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59.4%(19/32),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5.0%(24/32).2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膀胱手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治疗初发T1G3膀胱癌,5年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全切治疗初发T1G3膀胱肿瘤至少有50%的病例有过度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膀胱SCC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3例,女1例,平均66.5岁。分期:T4N0M01例,T4N1M02例,T4N4M1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放疗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肿瘤无法切除而行右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2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平均生存时间6.5个月,另2例已分别生存6个月和3个月,仍在随访中。结论:膀胱SCC预后极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1G3期膀胱肿瘤患者行第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4月,初次TURBT治疗后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肿瘤患者4周内行第二次TURBT治疗共23例(观察组)。以同期行TURBT后诊断为T1G3期膀胱肿瘤,但未行二次电切的37例患者为对照。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羟喜树碱行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两组间肿瘤复发率差异,残余肿瘤存在与否及位置,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的变化,根据第二次TURBT的结果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结果:二次电切后发现7例(30%)有残余肿瘤,5例(23%)有肿瘤分期的升高,其中3例改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10n18个月(平均13个月),有4例(17%)肿瘤复发。对照组19例(52%)肿瘤复发。结论:第二次TURBT治疗检测残存肿瘤,揭示肿瘤分期情况,提前确定患者是否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重要依据及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进展。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75%的病变局限于黏膜和固有层,临床分期属于T1期。其中10%的肿瘤病理分级属于G3级。把临床分期T1、病理分级G3的膀胱移行上皮癌统称为T1G3期膀胱癌。研究发现,T1G3期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比其他T1期肿瘤患者高出10倍,其生物学行为复杂、临床预后较差,临床诊治相对较为棘手。目前国际上对于这类疾病多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膀胱灌注BCG保留膀胱、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何时选择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何时选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作者在认真学习并总结国际上关于T1G3期膀胱癌最新治疗指南的基础上,对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理念及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供广大泌尿外科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T1G3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方法。 方法 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 7例 ,平均年龄 6 3岁。均行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 5 9例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8例。 结果 6 7例患者经 1~ 5次治疗 ,随访 12~ 78个月 ,中位时间 4 7个月 ,有 2 8例出现 1次或 1次以上的复发。最终有 2 0例进展为T2 及以上分期肿瘤 ,16例施行膀胱全切 ,4例发生远处转移。 9例患者死于膀胱肿瘤。 结论 初发的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可施行TURBt加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 ,术后严密随访 ;对肿瘤复发进展者应尽早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血吸虫性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症状、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对其预后情况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21患者中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泌尿系感染等。患者1年、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0%和5%,中位生存期16.1个月。初次就诊时T1期0例,4例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发现肺部转移。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未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的患者。随着T分期的增高,患者生存期逐渐减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10、11、18个月死亡,而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有6例存活至少2年或以上,最长者目前随访75个月仍生存;不同肿瘤分级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部分患者接受放化疗等辅助治疗,但对患者预后改善不明显。结论:膀胱鳞癌预后差,早期诊断很重要,应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改善患者预后,放化疗在膀胱鳞癌治疗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水平。方法 对4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69.5。其中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化疗,1例行姑息性膀胱全切。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20个月,1例存活7年。结论原发性膀胱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1G3期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初次行TURBT治疗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肿瘤、并规律进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49例患者资料。其中行二次TURBT治疗的患者19例(观察组),未行二次电切的患者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间肿瘤复发率差异、残余肿瘤存在与否,以及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的变化。结果二次电切后发现5例(26.3%)有残余肿瘤,3例(15.9%)有肿瘤分期的升高,其中1例改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8~18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有3例(15.9%)肿瘤复发,对照组13例(43.3%)肿瘤复发。结论二次TURBT可切除残存肿瘤,更准确了解肿瘤分期情况,是确定患者是否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重要依据,并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术前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32例,肿瘤最大直径1~5 cm,平均3 cm.临床分期:T2a期20例,T2b期12例.病理分级:G2 13例,G3 19例.采用根治性TURBt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范围至肿瘤基底部周围1 ~2 cm正常膀胱黏膜.术后常规行多西他赛75 mg/m2+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化疗,羟喜树碱20 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3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 ~70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33 ml;术中术后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移行细胞癌.32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降低8例,肌肉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好转;出现低热、轻微恶心、头痛3例,休息2~3d后好转.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9.4%(3/32),2年复发率12.5%(4/32).复发病例中T2a期4例,T2b期3例.死亡12例,5例死于膀胱癌转移.无瘤存活20例. 结论 根治性TURBt加化疗可作为经过选择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对5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岁(51~94岁)。肿瘤分期T2N0M03例,T3N0M01例,T4N1M01例。肿瘤电切加全身化疗2例,根治性膀胱全切2例,姑息膀胱切除加化疗1例。3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平均存活时间6个月(2~12个月),2例分别随访10个月及20个月仍存活。结论膀胱小细胞癌预后差,手术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61岁,行膀胱全切术2例,分别存活18、25个月。膀胱部分切除8例,2例术后1年内出现膀胱内复发,1年以上无复发者4例.2例失随访。本组患者生存时间6-72个月,平均生存16.4个月,1例膀胱鳞癌伴移行细胞癌(TCC)患者生存5年以上。结论膀胱鳞癌在诊断时临床分期较高,顸后差,对化疗不敏感,术前放疗和根治性膀胱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对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3岁(51~71岁)。肿瘤分期T2N0M02例,T3N0M0 1例,T4N0M0 2例,T4N2M1 1例。肿瘤电切加化疗1例,根治性膀胱全切2例,姑息膀胱切除加化疗2例,肿瘤电切、髂动脉栓塞及全身化疗1例。4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平均存活时间7个月(2~15个月),2例分别随访18个月及21个月仍存活。结论:膀胱小细胞癌预后差,治疗应以手术结合放化疗。  相似文献   

13.
膀胱小细胞癌(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诊治疗效。方法 对5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67岁。分期T2N0M01例,T3N0M02例,T4N0M01例,T4N3M0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加放疖例,动脉导管化疗1例,动脉导管化疗、术前疗加姑息膀胱切除1例。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时间17个月,2例存活7年。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预后差,手术加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泌尿系小细胞癌的诊治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t1例泌尿系小细胞癌的病理、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资料,并对患者治疗效果、生存期等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66.9(57~83)岁,肿瘤位于膀胱5例(1例为女性),右肾3例(1例为女性),左肾1例,前列腺2例。按TNM分期,膀胱肿瘤:T2bNnM01例,T2bN1M0 1例,2例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肠代膀胱术,分别于术后24个月及13个月死亡;T2bN2M1 1例,T3bN2M1 1例,此2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放疗+化疗,分别于术后9个月、12个月死亡;T4N2M1 1例,行放疗+化疗,3个月后死亡。肾脏肿瘤:T1aN0M01例,T1nN0M0 1例,T2bN1M0 1例,T3bN2M1 1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放疗+化疗,3例于术后6个月、13个月、24个月死亡,1例至今4年尚存活。前列腺肿瘤:T1cN0M1b 1例,行前列腺电切+放疗+化疗;T3bN1M1c 1例,行放疗+化疗,随访时分别死于术后25个月及15个月。11例患者生存期最短3个月,目前最长48个月,平均17.5个月;1年生存率63.6%(7/11),5年生存率目前为0。结论:泌尿系小细胞癌恶性度高,预后差,手术联合放化疗可能会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膀胱憩室癌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憩室癌患者均行CT和膀胱镜检查确诊。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手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3例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均为非移行性细胞癌;另外2例术后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CT和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膀胱憩室癌的临床分期不同,预后明显不同,非移行细胞癌病理类型有早期浸润行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对200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41例pNEN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41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1~75岁,中位年龄49岁;TNM肿瘤分期(AJCC第7版)Ⅰ期21例,Ⅱ期9例,Ⅲ期7例,Ⅳ期4例。2010年后手术诊治的pNENs患者pNENs病理分级(WHO2010年)G1、G2、G3级分别17、5、3例。病理类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35例,神经内分泌癌6例。功能性pNENs 18例(43.9%),无功能性pNENs 23例(56.1%)。34例行根治性手术,7例行姑息性手术。2例术后出现胃潴留、电解质紊乱,1例术后出现胰瘘伴切口感染。4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146个月,TNMⅠ、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100.0%、85.7%、62.5%、37.5%;G1、G2、G3级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5.0%、50.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级(WHO 2010年)、肿瘤TNM分期(AJ CC第7版)、是否有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等与pNENs患者预后有关(P0.05)。pNENs是一种临床少见、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和脏器转移与否、手术方式的选择等相关,TNM肿瘤分期和肿瘤分级标准是评估pNENs患者手术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5):342-347
目的:探索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 LMR)对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2—2017年在我院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的膀胱癌患者233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生存数据,采用最大选择检验计算LMR的截点数据,将患者分为高LMR和低LMR两组,通过Kaplan-Meier曲线的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曲线有无差异,同时通过构建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探讨LMR对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采用最大选择检验计算LMR的截点值为2.68,高LMR组(LMR2.68)与低LMR组(LMR≤2.68)相比,患者年龄更小、体重指数(BMI)更高、合并症更少、T分期和N分期更低。低LMR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9个月,高LMR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6.4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存在显著差异(P=0.001 6)。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膀胱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症综合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P=0.007)、LMR(P=0.026)、T分期(P=0.036)、变异亚型(P=0.018)和脉管侵犯(P=0.026)。结论:LMR是影响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LMR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预后越好,同时,LMR作为外周血炎症指标,术前能够简便地获得,在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2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移行细胞癌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5例;临床分期:T1期10例,T2期9例,T3~T4期5例。后腹膜淋巴结清扫5例中3例发现有淋巴结癌转移。24例中有22例得到随诊,随诊时间2个月~7年,平均4年2个月。生存3年以上18例(75%),有8例术后2个月~3年膀胱内出现移行细胞癌,其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级5例,Ⅱ级3例,6例为输尿管下段肿瘤。1例7年中共复发5次。复发性肿瘤行TUR—BT或激光治疗,膀胱内多发性复发性肿瘤行全膀胱切除2例。T3~T4期5例,有3例获随诊,3年内死于远处肝、肺转移。结论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造影、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输尿管镜检查加活检是输尿管肿瘤诊断的最可靠依据。输尿管肿瘤预后、肿瘤的膀胱内复发、全身转移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肿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近远期效果。 方法 通过双侧股动脉插管对 5 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顺铂加阿霉素 ) ,2次化疗间隔 3~ 4周。化疗 2周后复查膀胱镜和B超。化疗后根据临床分期采用保留膀胱或膀胱全切手术。 结果 动脉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和临床分期降低 4 2例 ,肿瘤体积和分期不变或增加 14例。化疗后 5 6例患者根据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2 1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 5例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2 8例 ,2例分别行单纯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随访 4 0例肿瘤切除患者 ,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85 .0 % ,70 .0 % ,5 7.5 %和 5 0 .0 %。 结论 术前动脉化疗可使多数浸润性膀胱癌降期 ,使部分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 ,部分高分期 (T4)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可有效降低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癌伴微乳头变异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例膀胱癌伴乳头变异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7~68岁,平均60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4例,体检发现1例;多发肿瘤1例,单发4例;平均直径3(1.5~4.5)cm。CT检查多发浅表性肿瘤1例,单发宽基底浸润性4例,其中伴有盆腔肿大淋巴结1例。膀胱镜检查多发肿物伴细蒂1例,广基乳头状3例,膀胱壁约3cm肿物突入腔内而黏膜正常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表柔比星膀胱灌注1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治疗3例,其中2例伴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辅助化疗;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膀胱灌注和全身化疗。结果: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可见肿瘤排列成细长紧凑的条索状细胞簇,位于透明间质空隙内呈微乳头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CK7+,CK20+。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微乳头变异,分期pT_1期1例,pT_22例,pT_32例。平均随访24(12~35)个月,保留膀胱的1例患者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目前随访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膀胱全切4例中1例随访6个月后失访;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骨转移,给予GC化疗6个周期后部分缓解,10个月后死于多器官转移;另外2例分别于术后22个月和16个月死于转移。结论: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淋巴和远处转移,预后差,根治性全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