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一天原来有24小时,而且时间总是每5分钟、10分钟地在过,哭5分钟,吃15分钟的奶,睡30分钟,睁着眼睛玩10分钟…………  相似文献   

2.
如今,许多父母都知道婴儿哭泣是一种运动,所以,在孩子哭时任其哭下去,不予理睬。我的邻居小李的孩子就是由于长时间哭泣,突然出现双眼紧闭,呼吸急促,手足颤抖,吓坏了年轻的父母。送到医院不久,孩于恢复了正常。原来,由于哭泣时间太长,使孩子发生了过度换气综合征。过度换气综合征是孩子过分激动、过度哭泣导致体内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多发  相似文献   

3.
哭是孩子发泄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哭会上火,对孩子百依百顺,滋长了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长干脆厉声呵斥让孩子突然终止哭泣,这样压制了孩子情感的表达,使他们的情感不能充分发泄,心理不能健康成长。怎么对待孩子的哭呢?  相似文献   

4.
哭出来的病     
许多父母都知道婴儿哭泣是一种运动,所以孩子哭时任其哭一会儿,不予理睬。可是有一对年轻夫妇让孩子长时间哭泣,孩子突然双眼紧闭、呼吸急促、手足颤抖,吓坏了年轻的父母。送到医院不久,孩子恢复了正常。原来,孩子由于哭泣时间太长,发生了过度换气综合征。过度换气综合征是孩子过分激动、过度哭泣导致的体内代谢紊乱综合征。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其表现有手足抽搐、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感觉异常(最多见的是面部、手足麻木感)、头晕、视物模糊、牙关及双眼紧闭,自诉喉干、胸痛憋气、严重者有意识障碍及周身颤抖。由  相似文献   

5.
翟艳 《家庭育儿》2010,(10):52-54
哭和笑一样,都是孩子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哭是孩子向家长传达信号的一种方式,是孩子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但哭也是一种负性情绪,动不动就哭泣甚至哭闹,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和社会化发展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6.
教育     
《时尚育儿》2013,(5):120
孩子受伤后的哭泣包含两种情绪孩子受伤后的哭泣,往往带有两种情绪:一种是疼痛造成的不适,另一种是对疼痛的恐惧——为什么疼得没完没了?这时我们要做的,一是接纳孩子的哭泣,因为哭泣可以帮助孩子释放掉不适和恐惧,"宝宝,你觉得很疼,你想哭就哭吧。"二是帮孩子减轻对疼痛的恐惧,比如你可以说:"到吃饭时就不怎么疼了。"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宝宝都是伴随着哭声来到世间。周岁内的宝宝想哭就哭,没有一点预兆,这是他们的特权。孩子哭闹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常常令家长困惑不解。下面的一道“四则运算”就为你解读宝宝哭泣的背后的特殊语言:(特殊“9语言”+哭泣“3级别”)×6种不哭泣=宝宝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孩子哭了得让他表达,但并不等于完全不闻不问。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免伴随着哭泣,妈妈不给买玩具,摔了跤,被小伙伴撞了一下,让老师批评了……孩子哭了,你通常是怎么处理的?专家认为,允许孩子充分表达委屈、悲伤等负面情绪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李晓 《家庭育儿》2007,(12):72-73
家里有个"哭儿郎",动不动就哭鼻子,的确让你烦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孩子哭泣的原因,从孩子的角度寻找方法,既要给孩子宽松的心理空间,又要提出适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例一 某中学老师赵某.28岁.丈夫在部队工作,经常不在家。患者经剖腹产下一女婴.与专门从外地来京的公公、婆婆一同照料孩子一可不久逐渐变得寡言少语、吃饭不规{里睡眠也差.同时对孩子也缺乏关心,常无故哭泣。孩子一哭患者非常烦躁有时甚至说自己“不如死了算了!”后因一次吞服近100片佳静安定.被送人医院抢救.并被转诊到精神科治疗。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对几百名男女性分别研究后发现:在他们痛快地哭过后.自我感觉都比哭前好了许多.健康状态也有所增进。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40%,而那些不爱哭泣.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比如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痛就与情绪压抑有关。  相似文献   

12.
残忍莫过“不许哭”许多家长视孩子的哭泣为大忌,因此严加制止。对此,心理咨询师提出见解──说到“残忍”,朋友们想到的往往是法西斯式的冤案与酷刑。但是,最冤的冤案和最严的刑罚也罕见附加这样的条件─—不许哭!遗憾的是,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却时常听到家长朋友如...  相似文献   

13.
翟艳 《家庭育儿》2010,(2):51-53
哭和笑一样,是宝宝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哭是宝宝向家长传达信号的一种方式,是宝宝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但哭也是一种负向情绪,动不动就哭泣甚至哭闹,  相似文献   

14.
3、4月份,有一部分孩子入园了.妈妈们在获得些许解放的同时.却发现“烦恼”并没有随之结束。特别是在孩子刚刚入园的那段焦虑期里,几乎每个早晨的入园时间,母子都要上演一场拉锯战:孩子想方设法抗拒入园,妈妈则斗智斗勇迫其就范.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孩子太哭大闹、妈妈心力交瘁……  相似文献   

15.
医界快讯     
《家庭医学》2011,(7):4-5
哭泣并非缓解压力首选方式 哭泣是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偶尔为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用哭泣的方式减压。一般来说,每个人应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不同。通常人们哭泣后,情绪强度会降低40%,但是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有害。  相似文献   

16.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年轻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家里有个夜哭郎,是多么的无奈。夜哭郎,你到底为什么哭泣?  相似文献   

17.
WebMD声称:"让婴儿哭出来不会造成持久的伤害。"而《时代》杂志说:"婴儿的睡眠训练:用不着害怕哭声。"这些结论太过草率。我听过一些婴儿专家建议,宝宝哭了就要马上回应,如果半夜里妈妈让孩子哭了几分钟,那就等同于忽视孩子,她们进而推断,任何拖延照顾哭闹孩子的行为,都会导致孩子大脑受损。另一方面,有些人却认为,如果晚上睡觉时宝宝哭闹,妈妈  相似文献   

18.
秋实 《健康生活》2009,(2):58-59
婴儿时期的孩子,用哭、笑和眼神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要读懂孩子的哭是饥饿还是疼痛,是烦躁还是……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矫正孩子的过分要求。不能孩子一哭就给奶吃,也不能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孩子哭了,抱起来就不哭了,抱着不动又哭了。眼睛看着门。孩子是要去门外,去看外面的世界。孩子的这种需要应该说是正当的,但也不能形成习惯,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整天抱着孩子走,不仅大人很累,对孩子的健康也不利。这时需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孩子。  相似文献   

19.
明天 《家庭医生》2012,(12):39-39
儿子让我感动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我常常会被自己感动得要哭。  相似文献   

20.
“你儿子上幼儿园哭了吗?” 随着儿子小博两周岁生日的到来.我越发关注孩子去幼儿园的事情.得到的答案是:孩子肯定会哭的,送孩子去幼儿园一定要狠心.扔下就走,头也不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