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总结和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分析66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切除率、手术范围和组织病理学.结果 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2例;完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和联合脏器的切除率分别为77.2%、22.7%和19.6%;其中,良性肿瘤的完全切除率为95.8%,恶性肿瘤为66.6%,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外科手术及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复发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成为小儿病死原因之一,随着肿瘤基础和临床理论及相关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小儿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进展,小儿腹膜后实体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诊断准确性和治愈率也不断提高。为了研究和探讨有关小儿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者在结合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对该疾病的诊断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腹膜后肿瘤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膜后肿瘤患者41例,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组(23例)和良性肿瘤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发病性别、年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率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男孩高于女孩,发病年龄以2—10岁的患儿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腹膜后肿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肠管损伤、术中大出血、输尿管损伤、胰漏、肾衰等,所有患儿随访1年,恶性肿瘤组的复发率为39.13%(9/23),良性肿瘤组为2.5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860,P〈0.05);恶性肿瘤组的死亡率为30.43%(7/23),良性肿瘤组无死亡例数。结论:小儿腹膜后恶性肿瘤多见以2-10岁的男孩,其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积极提高手术技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张清健  吴锋 《实用新医学》2006,7(12):1093-1094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21例,交界性肿瘤1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3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5例;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6例,其中良性1例,恶性5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膜后肿瘤切除术79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膜后肿瘤主要包括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畸胎瘤,多为恶性,预后较差。1998年4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小儿腹膜后肿瘤79例,作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儿顺利渡过手术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小儿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常见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5例小儿腹膜后肿瘤及2例巨大肾盂积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25a。肾母细胞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l例。胎中胎合并畸胎瘤l例。巨大肾盂积水2例。全部病例均作包块切除术,术中死亡1例。恶性肿瘤2例术后存活2a以上。良性病例均存活。术前应用抑肽酶4例。结论:小儿腹膜后肿瘤术前有时很难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是首选治疗。应用抑肽酶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恶性肿瘤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膜后高度分化寄生胎——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一例高度分化寄生胎,讨论寄生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告本院收治的一例的腹膜后寄生胎患者的临床资料,寄生胎的外观高度分化,类似畸形胎儿.结果 患儿男,三岁,出生前B超发现为腹膜后包块,生后三年无特殊不适,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腹膜后巨大畸胎瘤.行剖腹探查,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类似胎儿外观,术后病理诊断为寄生胎.结论 寄生胎少见,寄生胎高度分化者更为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常与畸胎瘤相鉴别,术前CT可见椎骨或长骨可鉴别,一旦确诊应行完整手术切除,该病预后较好,但仍有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10.
腹膜后肿块由于位置隐蔽,加之小儿提供病史较少,在其定位、定性诊断上有一定难度.近年来,由于CT和MR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诊断领域.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8例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文献,就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2015 年7 月该院42 例肾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开放手术组(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腔镜手术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每组各21 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Scr 水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Scr 水平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开放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 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1 周VAS 降低;与开放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对于肾肿瘤患者,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Benign and malignant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 (RT) have different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and overlapping imaging characteristics.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differenti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RT.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four patients with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data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following surgical resection of primary RT.There were 38.1% (n=74) benign lesions and 61.9% (n=120) malignant lesions.Categorical variables were tested with a chi-square test or Fisher's exact test for the diagnostic indexes an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T characteristics.Results In univariate analysis,the differences in ill-defined margins,irregular surfaces,long diameter >6.75 cm,short diameter >6.25 cm,and solid or mixed textur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44.2% and 91.9%,70.0% and 62.2%,68.8% and 60.7%,59.7% and 74.2%,87.5% and 35.1%,respectively.In multivariate analysis,a combination of all the above indexes was the best model for differentiating malignant tumors,resulting in the most accurate diagnosis of malignancies with a sensitivity of 77.2% and a specificity of 81.1% (P<0.0001) when the score was 4.The differences in other findings including CT attenuation,number,and calcification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d the spotted enhancement (mottled high density)in schwannoma (P<0.0001),adipose tissue in liposarcoma (P<0.0001)and paravertebral location in neurogenic tumors (P<0.0001).Conclusions More accurat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RT can be made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mbined diagnostic indexes of CT.Som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CT can assist in preoperative planning.  相似文献   

13.
蔡兆鹏  陈铿  胡旭民  王鹏  黄霖 《广东医学》2016,(20):3026-3028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在坐骨大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改良Stoppa入路对6例累及坐骨大孔的骨盆肿瘤的患者进行手术,作耻骨联合上缘2 cm处横形切口,向两侧拉开腹直肌或切断患侧腹直肌以显露耻骨联合和耻骨上支.结扎切断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之间的吻合支.切开髂耻筋膜,将下腹壁肌、髂外血管、股神经和髂腰肌拉向前外侧,沿腹膜外间隙将盆腔脏器拉向内侧.先沿髂外血管逆行向上分离并结扎髂内动脉.在骶髂关节前方辨认分离腰骶干并行骨膜下剥离保护,沿神经行程分离骶神经根.经改良Stoppa入路可以有效显露真骨盆,前至闭孔,内侧接近骶骨中线,外侧可达坐骨大孔,后侧达骶骨前方,上缘达L5/S1椎间隙水平.肿瘤完整切除并仔细止血,腹膜外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结果 本组6例坐骨大孔肿瘤均完整切除.改良Stoppa入路切口长度8~12(9.2±1.6)cm,手术时间90 ~ 150(112±23) min,出血250 ~ 650 (320±160) mL,术中对盆腔腹膜后肿瘤显露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盆腔脏器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全部病例获得6~30个月随访,截至末次随访时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改良Stoppa手术入路兼具切口较小、手术视野清晰、易于操作、并发症少的特点,是在累及坐骨大孔的盆腔腹膜后手术中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收治54例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43例,共手术48例次.其中完整切除29例次,姑息切除14例次,剖腹探查加活检术5例次.联合脏器切除21例.无手术死亡,院内死亡8例.未手术11例.[结论]准确的术前评估,确切的影像学诊断,良好的手术技能是提高切除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肾母细胞瘤71例(73个肿瘤),神经源性肿瘤89例(成神经细胞瘤70例,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17例),畸胎瘤18例,淋巴瘤11例。结果肾母细胞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有包膜肿块,常引起肾脏破坏,残肾呈新月形包绕肿块,易形成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及肺内转移。成神经细胞瘤与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表现类似,多有钙化及血管包埋等征象,可侵犯肾脏,以淋巴结、颅脑、骨骼及肝脏转移常见;神经节细胞瘤表现为肾上腺区或脊柱旁体积较小的卵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早期无强化或轻微强化。淋巴瘤发生于中线附近,呈分叶状多中心融合病灶,血管包埋较松散,侵犯肾脏多为双侧。畸胎瘤发生于一侧腹膜后,钙化或骨化以及脂肪密度是其特征。结论CT对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8例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验以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术前诊断率、手术切除率和减少手术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992/2000年期间共收治48(男26,女22)例患。B超检查的确诊率90%;CT扫描的确诊率为96%,但两种检查结果有互补意义。肿瘤的切除率为67%;1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5例未能切除肿瘤而行活检术。10例行联合脏器切除;5例行血管重建术。4例在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广泛渗血,经压迫均得以控制。手术死亡率2.1%。结论 多种影像学检查并用可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率;细致的体检常有诊断意义;扩大手术范围切除受累的脏器和血管不增加手术死亡率,但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PPRT)的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1981~1999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58例PPRT的治疗情况。经腹径路24例,经骶部径路25例,经腹、骶部或耻部、腹股沟部等联合径路手术9例。结果 完整切除48例,次全切除3例,未切除探查活检7例,完整切除率82.76%,联合器官切除3例。手术后死亡1例。复发再手术10例。其中完整切除8例,探查活检2例。恶性肿瘤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21.43%、14.29%。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法是肿瘤完整切除的关键。复发后早期再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5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RT临床表现多为腹部包块、腹痛、消化道症状;B超、CT及MRI诊断率较高;病理检查示良性25例,恶性26例;手术完整切除32例,联合脏器切除15例,姑息切除3例,不能切除1例;随访39例,复发11例。结论B超、CT及MRI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行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仍应争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自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30例患者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44.8岁。无症状体检发现者9例,腹痛、腹胀者7例,腰痛者4例,腹部包块者5例,下肢疼痛、麻木者4例,体质量下降者1例。30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4例行腹腔镜手术,16例行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5min,术后2.3 d恢复饮食,6.3 d出院。无重大手术合并症出现。随访27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5和24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2次术后局部再次复发,无法切除,转行放、化疗。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良性或恶性程度低的肿瘤,可尝试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管哑铃状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颈椎管哑铃状肿瘤的临床症状、外科分类分期及手术方法。结果:35例肿瘤完全切除,1例次全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明显并发症,肿瘤无复发。结论:根据哑铃状肿瘤的分类分期,选择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法,并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能获得较高的肿瘤切除率,并能较好地预防近期和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