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性异常凝血酶原结构、功能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原(prothrombin)即凝血因子Ⅱ是最早被提纯和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凝血因子。它是单链糖蛋白,在正常人血浆中的浓度为150~200mg/L[1]。凝血酶原属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被磷脂膜表面形成的因子Ⅹa、因子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凝血酶原时间(PT)在肝硬化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分别用免疫比浊法、速率法、凝固法检测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分别小于0.05及0.01),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分别小于0.05及0.01),而腺苷脱氨酶活力显著升高(P分别小于0.05及0.01),且失代偿期患者3项指标较代偿期患者3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0.05)。肝硬化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腺苷脱氨酶活力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血清PA、ADA、PT三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硬化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胆道疾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疾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应用价值刘菲彭俊云廖若男(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检验科,贵阳550004)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PT)依赖维生素K因子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当肠道维生素K吸收和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时,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异常。本...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原复合物潜在致血栓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原复合物潜在致血栓性的实验研究*61008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余蓉赵青蓉袁野许淑清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杜俊蓉传统工艺生产的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complexconcentrate,PCC)在临床应用中存在...  相似文献   

5.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比较王缚鲲田惠芬吴玉暖候正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检验科,石家庄050082)关键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手工法仪器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临床常做项目之一。我科自1995年第一季度首次参加全国PT测定质控已连续四次,为了提...  相似文献   

6.
周俊卿  李东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53-854
【病例】 女,65岁。因间断肝区不适3年,加重伴腹胀、尿黄1个半月入院。3年前诊断为肝硬化,多次住院治疗。1个半月前出现腹胀、尿黄,在北京某院诊治,查肝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多种保肝药物治疗,疗效不佳,以“肝炎后肝硬化”收入院。查体:慢性肝病面容,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可见肝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腹水征(+),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7.
健康人不同年龄组血浆F1+2及D-dimer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原片段1+2(F1+2)是Xa因子介导裂解凝血酶原而产生,Xa作用了凝血酶原分子的精氨酸273.苏氨酸274(Arg273-Thr274)部位,导致F1+2从凝血酶原分子的NH2释放[1],F1+2是凝血激活的一个血浆分子标志物[2]。 D-dimer系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血浆水平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导性分子标志物[3]。本文通过对 26例正常人不同年龄组血浆F1+2、D-Dimer的检测,旨在探讨年龄及其相关因素与血浆F1+2、D-dim…  相似文献   

8.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一期法)测定技术的若干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一期法)测定技术的若干评价黄肖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210008)自从Quick创立一期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以来,一直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均对其作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本文就其测定技术中的若干现状和进展作一简...  相似文献   

9.
目前研究认为只有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可将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标准化,我们试图对100例肝炎患者血浆PT值用3种不同计算方式所得到的PT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余蓉  宋宁 《中国输血杂志》1996,9(4):184-185
新型凝血酶原复合物中抗A、抗B凝集素效价的分析61008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余蓉宋宁赵青蓉凝血酶复合物制品(PCC)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和由肝脏疾患而继发的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FⅡ、Ⅶ、Ⅸ、Ⅹ等)的缺乏症,国外对PC...  相似文献   

11.
肖敏  敬华  高娇  李丹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6,7(4):275-275,277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别。[方法]采用手工法、半自动仪器法和全自动仪器法检测相同的血浆标本,以PTT、PTR、INR和PTA4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TT值在手工法、半自动和全自动仪器法逐步缩短(P〈0.01),PTR和INR值3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P〉0.05),PTA值的变化虽然与PTT一致,但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不同方法检测的PTT有差别,PTR、INR和PTA无差别,应当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以校准PTT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液体凝血活酶试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凝血活酶试剂的研制徐元斌朱晓辉王德春曾章新朱忠勇(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州350025)关键词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为适应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试剂标准化和仪器化的要求,我们新研制了一种具有较高的促凝活性和敏感性的液体凝血活酶试剂。经与凝...  相似文献   

13.
1935年,Quick首创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测定(一期法),迄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所用组织凝血活酶试剂,自动化仪器、报告、方式、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良,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与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72例,未输血组212例,比较输血组与未输血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二元回归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单一与联合对术后输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输血组与非输血组年龄、BMI、高血压、骨质疏松、手术时长、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回归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手术时长增加、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P<0.05)。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27%、84.34%,AUC为0.755(P<...  相似文献   

15.
林养  吴春芳  林荣华  陈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39-1039,1041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别。方法采用手工法、半自动和全自动凝血仪检测相同的血浆标本,以凝固时间(PTT)、实验标本PTT值/健康对照PTT4值(PT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用手工法、半自动和全自动凝血仪PTT值逐步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R和INR值用3种方法检测其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法检测的P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R和I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当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以校准PTT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凝血酶原片段与凝血酶—抗凝血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凝血酶原片段(F1+2)与凝血酶-抗凝血酶(TAT)已从实验研究走向临床研究。目前常用ELISA方法检测F1+2及TAT含量,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二项指标的临床应用相得益彰,各有所长,对检测血栓前状态及DIC诊断较准确,可监测抗凝、溶栓疗效,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含量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PT、APTT、FIB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轻度肝炎的Pr,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中度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阿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对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性肝炎的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轻度和中度性肝炎的APTT、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的APTT、FIB有显著性差异(0.05〉P〉0.02),对重度和重型性肝炎的APTT、FIB,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PT、APTT、FIB凝血指标变化的检测,能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肝病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急性心肌梗死(14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10例)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其它各组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各组间4个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系统及内皮细胞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1正常参考值 12-16秒。 1.2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金国江  李妍  马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52-355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126例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患者和8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检测其PT、APTT、FIB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恶性肿瘤PT、APTT结果增高,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除肝癌合并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的表达有助于辅助诊断肝脏损伤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