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改变及归元片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体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变化,评价归元片自身有无依赖性以及对吗啡CPP和LTP的干预效应。方法:(1)连续给予吗啡(5mg·kg-1)7d,使大鼠产生明显的吗啡CPP,观察吗啡CPP的自然消退;(2)归元片(25mg·kg-1及50mg·kg-1)训练7d,d8测定大鼠对伴药箱的偏爱效应;(3)在归元片干预实验中,干预组在每次给予吗啡前15min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归元片(25、37.5mg·kg-1),观察归元片对吗啡CPP形成的影响。在以上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在体脑立体定位胞外记录技术测量海马齿状回LTP的变化。结果:(1)5mg·kg-1吗啡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性CPP;(2)归元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CPP,同时也不影响DG-LTP;(3)吗啡CPP大鼠在高频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后,各时间点所记录的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s,PS)相对幅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4)归元片25和37.5mg·kg-1均可拮抗吗啡CPP的获得,并能抑制吗啡对PS相对幅值的影响;(5)吗啡CPP在停用吗啡后12d消退,此时海马PS相对幅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吗啡可诱导CPP,海马LTP在CPP形成时增强,在CPP消退后恢复正常,提示LTP参与药物成瘾过程。归元片自身不能诱导CPP,但可抑制吗啡CPP的获得与LTP的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对小鼠吗啡成瘾性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n=20)和普通环境组(n=20),利用行为敏化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评价动物的精神依赖性。结果:丰富环境降低小鼠吗啡(10mg·kg-1)行为敏化的形成,阻断吗啡(5mg·kg-1)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建立。结论:丰富环境可能对吗啡的精神依赖性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戒断对吗啡成瘾大鼠活动性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吗啡组,每组10只。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CPP)检测大鼠成瘾及活动性的变化。结果经皮下注射吗啡7 d 建立大鼠CPP模型,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在伴药箱停留时间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戒断7 d 后,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穿梭次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诱导大鼠CPP模型建立成功,自然戒断7 d后活动性增强,提示吗啡及其运动效应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大鼠觅药行为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时程对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影响,用于建立满意的CPP模型。方法:分别采用15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10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8d、10d进行CPP训练,测定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5mg/kg吗啡6d组、10mg/kg吗啡8d组和10mg/kg吗啡10d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诱导大鼠CPP建立,三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mg/kg吗啡训练大鼠6d后,与相应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能诱导CPP形成。结论:大鼠在用10mg/kg吗啡训练8d、10d及15mg/kg吗啡训练6d后,均可诱导大鼠CPP形成,但10mg/kg吗啡训练8d建立的CPP模型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击对吗啡致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长期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通过CPP筛选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PP模型组和电击处理组;CPP模型组和电击处理组采用倾向性训练程序训练大鼠(6d),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吗啡匹配训练和生理盐水训练;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吗啡,其它处理和CPP模型组及电击处理组完全相同。电击组在d10于药物箱中接受电击(100V,25mA,1 s)处理,然后分别在d14、d19、d24测定各组的CPP值。结果:电击组的CPP值明显低于CPP模型组(P<0.01),且在处理后15d内,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结论:恰当安排的短暂的电击处理,能明显地抑制CPP的表达,且这种抑制作用可维持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会导致阿片成瘾,主要表现为产生躯体和精神依赖。我室研究发现应用非选择性毒蕈碱(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能阻断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的戒断症状,也可减轻对吗啡耐受[1]。在东莨菪碱对猕猴吗啡静脉自身给药及反应恢复影响实验中发现东莨菪碱能降低吗啡静脉自身给药猕猴的踏板反应率和总强化次数[2]。这些表明东莨菪碱能降低吗啡的躯体和精神依赖性。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是一种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方法,本实验通过侧脑室微量注射不同剂量东莨菪碱,观察其对吗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以探讨东莨菪碱在治疗阿片精…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环境(丰富环境、孤立环境)对不同反应性大鼠(高反应性、低反应性)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方法:出生后40d♂SD大鼠120只,以旷场测验区分出高、低反应性大鼠各40只,然后在高、低反应性大鼠中各随机取20只进行丰富环境干预,另外20只进行孤立环境干预,干预时间42d。从干预d30后,再对各组大鼠(丰富环境高反应鼠、孤立环境高反应鼠、丰富环境低反应鼠、孤立环境低反应鼠随机取半)进行吗啡CPP训练及测试。结果:总体上讲,接受丰富环境干预的大鼠其吗啡CPP程度不如孤立环境干预大鼠显著(P<0.05)。接受丰富环境和孤立环境干预的大鼠均表现为高反应鼠CPP比低反应鼠显著(P<0.05)。高反应大鼠经孤立环境干预后,其CPP程度最高。结论:环境干预和个体的易感性存在交互作用,丰富环境可降低吗啡的犒赏效应,弱化大鼠的成瘾行为,可能是预防成瘾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酸枣仁提取物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吗啡(MOR)诱导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吗啡(6mg·kg-1,sc)5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CPP效应,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CPP效应的影响。结果:吗啡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位置偏爱;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酸枣仁醇提物80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与吗啡对照组比较P<0.05),但酸枣仁醇提物200和400mg·kg-1不影响其效应(P>0.05);酸枣仁乙酸乙酯提取物13mg·kg-1、20mg·kg-1,正丁醇提取物16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P<0.05),但酸枣仁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水提物均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酸枣仁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建立的CPP行为。  相似文献   

9.
归元片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戒毒中药归元片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 ,CPP)的影响及其自身是否引起CPP。方法:(1)♂Wistar大鼠sc吗啡(5mg·kg-1)训练7d ,干预组于每次给吗啡前15min注射不同剂量的归元片(12 . 5 - 37 .5mg·kg-1,sc) ,观察其对吗啡CPP效应的干预作用;(2 )♂Wistar大鼠sc归元片(2 5mg·kg-1及5 0mg·kg-1)训练7d ,d8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结果:(1) 5mg·kg-1吗啡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的CPP ;而两个剂量的归元片均不能使大鼠形成CPP ;(2 ) 2. 5mg·kg-1和37 .5mg·kg-1的归元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吗啡诱导的CPP的形成。结论:一定剂量的归元片可拮抗大鼠对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且自身不引起CPP ,提示该药有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海马和纹状体μ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并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 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降低(均为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 mg.kg-1孕酮可使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升高(P<0.05),而在海马中未见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纹状体中μ受体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 (sc)吗啡 6d建立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模型 ,d7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 10d ,以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单次sc 4mg·kg- 1 吗啡以唤起消退的CPP的恢复。部分大鼠在注射吗啡前 30min分别腹腔注射 (ip)褪黑素 2 0、4 0和 80mg·kg- 1 进行治疗。结果 :与吗啡依赖组相比 ,在sc 4mg·kg- 1 吗啡引燃刺激前 30min应用褪黑素 4 0和 80mg·kg- 1 急性治疗 ,可以使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P <0 0 1) ;而褪黑素 2 0mg·kg- 1 急性治疗亦使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缩短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褪黑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吗啡引燃的吗啡依赖大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对动物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的影响。方法 :吗啡连续给药适应训练 4d ,建立大鼠吗啡CPP ,观察卡马西平对CPP形成及维持的影响。结果 :卡马西平 10 0mg·kg-1可减弱吗啡诱导大鼠形成的CPP强度 (卡马西平组 6 76±s 173 1,对照组 785±s 6 0 6 ,P <0 0 5 ) ;5 0mg·kg-1促使已形成的CPP迅速减退、消失 (给药d4 ,由 74 2±s 81 0降至 5 15±s 317 4 ,P <0 0 5 ) ;且卡马西平自身不会使大鼠产生CPP。结论 :卡马西平对大鼠的吗啡CPP有明显抑制作用 ,提示其对阿片类依赖者的渴求感可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下丘脑、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建立离体电化学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及纹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吗啡(5mg·kg-1)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孕酮(5mg·kg-1及20mg·kg-1)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诱导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诱导CPP形成时,下丘脑内NE水平明显升高(P<0.05),纹状体内NE、DA和HT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20mg·kg-1孕酮使纹状体内DA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孕酮对吗啡的CPP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纹状体内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直流电损毁伏核(nucleus accumbens NAc)核部及壳部对大鼠吗啡奖赏效应及其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成♂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5mg.kg-1,ip)后,用直流电损毁或假损毁其NAc核部或壳部。损毁术后7d及10d时再次测试大鼠位置偏爱的表达。12d时给予大鼠小剂量吗啡(2.5mg.kg-1,ip)后,再次进行测试。之后,让大鼠进行一轮交配,记录性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假损毁组大鼠在各时间点测试时,均可稳定表达已形成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而核部及壳部损毁组大鼠在术后7d及10d测试时未表达对吗啡伴药侧的偏爱,但12d给予小剂量吗啡后,壳部损毁组动物再次表达出对伴药侧的偏爱,而核部损毁组则仍未表达任何偏爱;各组大鼠的性功能未受影响。结论:NAc核部损毁能抑制大鼠吗啡CPP的重建,而壳部损毁则不能,且该损毁手术对大鼠的性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寻找防治药物依赖新方法,本文以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为模型,探讨伏隔核电刺激对阿片类物质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大鼠分为两组: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组和假DBS组.用立体定位手术将DBS装置的电极部分植入一侧伏隔核(NAc)核心部,与脉冲发生器(IP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以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为模型,探讨咖啡因对阿片类物质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为四组: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前三组大鼠隔日分别皮下注射(sc)吗啡(5mg·kg-1)、吗啡+咖啡因(5mg·kg-1+5mg·kg-1)、咖啡因(5mg·kg-1)和生理盐水进行CPP训练。生理盐水组大鼠一直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CPP建立后,比较CPP效应强度。待各组大鼠CPP消退后,均sc咖啡因(5mg.kg-1)观察CPP重现情况。结果: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大鼠均形成了CPP。吗啡+咖啡因组大鼠CPP强度最高,但与吗啡组、咖啡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次sc咖啡因可使咖啡因+吗啡组CPP重现,但没有使吗啡组和咖啡因组大鼠CPP重现。结论:咖啡因与吗啡的奖赏作用可能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单剂量咖啡因给药可使吗啡和咖啡因的混合物形成的CPP重现;实验结果提示阿片类物质中掺杂咖啡因不但是成瘾形成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诱导复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轮运动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建立、消退及重建的影响。方法:每次吗啡CPP训练之后,均将动物置于特制的带有转轮的饲养笼内6 h;在CPP测试之后,动物每天在训练箱中自由穿梭,进行CPP消退训练;待CPP消退之后,皮下注射(sc)10 mg.kg-1吗啡点燃。结果:非转轮运动组和转轮运动组的小鼠经过吗啡CPP训练后,在伴药箱的时间较训练前均显著增加(P<0.001),但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小鼠的吗啡CPP消退过程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sc吗啡点燃后,非转轮运动组CPP能够重建,而转轮运动组CPP未能重建;结论:转轮运动对吗啡CPP的建立及消退均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吗啡CPP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